云南臨滄,是普洱茶和滇紅茶的最大產區。近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眾多群眾靠茶脫貧,靠茶致富,以優質規模化的茶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機銜接鄉村振興。
出臨滄市區,一路上,山路彎彎,盤旋曲折,滿山都是成片的茶園。充足的光照和晝熱夜涼的溫差,為茶葉生長提供了獨特氣候條件。
鳳慶縣小灣鎮錦繡村,依托3200年樹齡的“茶尊”優勢,培育了古樹茶品牌,辦起了生態旅游業和農家樂。村合作社吸引了200多農戶。村支書畢季偉說,2023年村集體收入有望超過110萬元,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同步大幅度增長。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冰島村,村黨總支書記李彩榮引著記者參觀“冰島茶葉產業示范片”,這是村集體的特色項目。他告訴記者,在村黨支部組織引導下,村里成立茶產業合作社,幫助社員提升茶園管理水平,提升茶葉品質,搞好品牌培育和市場銷售,入社社員一門心思管護好茶園就行。不僅讓社員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村集體收入也明顯增長。
在臨滄近一周時間,記者走訪了5個縣區、11個鄉(鎮)、12個村寨。如鳳慶錦秀村和安石村,臨翔邦東村,雙江冰島村,耿馬澤安新村、翁達村及芒見村,滄源班考村、翁丁村和班洪村,等等。村村寨寨在黨支部組織引導、黨員骨干帶頭示范下,以各種形式的合作社把村民組織起來,挖掘資源優勢,搞好全方位服務,對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和茶生態進行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實現了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
組織起來力量大。新時代新征程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黨建引領,需要優秀人才帶頭,更需要創新集體經濟組織,把群眾組織起來,才能盡快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