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宋 晗 許 珊
目前我國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構建中,將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必修課加入到教學計劃中,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在日常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高校配置輔導員作為主要師資力量,并進行教學管理[1]。輔導員作為授課主體,教授形勢與政策課具有一定的優勢,充分發揮其特有優勢有助于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但目前形勢與政策課在許多高校的實際教學效果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探索輔導員講授形勢與政策課的優化路徑,揚長避短提升課堂吸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助力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目前高校各級部門對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十分關注,但在課程管理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目前課程的教學與管理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學院,而教授的教師為輔導員,其人事管理多在各學院,這就導致師資分散,為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的開展造成了不便。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是提升教學路徑,豐富教學手段的重要路徑,教學手段得不到更新,這就導致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與手段單一,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涉及面廣、更新快的課程,但目前課程缺乏固定的教材,授課方式以單純的講授為主,各課程之間采取模塊化管理,各模塊之間相對獨立,缺乏相互溝通,導致課程缺乏整體關聯性[2]。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單一降低了課堂的整體性,加上缺乏科學的教學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這導致教師的積極性降低,隨之帶來學生存在出勤率不高的問題。
形勢與政策課成為輔導員落實課程教學任務的重要渠道,成為輔導員發揮學生思政引領作用的重要路徑。同時也對輔導員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課程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以講述為主,課堂氛圍枯燥,缺乏吸引力[3]。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授課能力不足,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缺乏教育學專業背景[4]。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思政專業背景弱其教學中自信度不佳,擔心在教學過程中“舉錯例子說錯話”“擔心學生提問回答不上來”。缺乏教育學相關背景使教師的教學形式單一,只能采取講解的形式進行講授,呈現“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使教學流于形式,從而弱化甚至喪失了其應有的育人效應。而且大部分高校輔導員還有從事學生管理相關的行政工作,會使精力更加分散,導致授課質量較低。
學生面對形勢與政策課,初期大學生對課程具有較高的期望值,但是課程的效果評價不高,一部分學生關心時事政治,但課堂講授內容過于官方,教師講得“不夠精彩”,學生覺得“還沒網上講得好”,課程內容的匱乏也導致了學生們積極性進一步下降;另外一部分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視不足,認為課程不實用,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沒有影響,課程雖然是必修課,但是其考核簡單,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將課程定義為“水課”。造成課堂積極性不足的關鍵在于教師,上課內容枯燥,老師只是單方面的講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論,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失去對課程的興趣。
目前,我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工作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如何提升課堂吸引力,提升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思政課教師。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思政課的重要講話中,將思政課教育教學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特別是在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中提出了堅持“八個相統一”,這對指導提升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筆者所在的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形勢與政策課課程建設方面,開展了一些有益嘗試,對于形勢與政策課課堂吸引力與課堂效果提升產生了有益作用。
學校高度重視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建設,由學校黨委宣傳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根據黨中央的要求確定選題,規范各教學環節,維護課程的嚴肅性。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構建模塊教研室,各模塊教研室主任首先進行集體說課,加強各模塊間的連續性,制作基礎講稿與講授材料,提高課程理論性與思想性。教研室主任牽頭,通過各模塊組開展推行集體備課和示范課,規范化課堂授課內容的同時提升輔導員教學水平。根據各學院特點,由各學院組織本學院輔導員的授課交流,分析本學院學生特點,制定本學院課程講授的內容,提升內容針對性。
提高授課輔導員課程相關的理論知識是關鍵。通過“輔導員講堂”“輔導員網絡課程”等線上線下資源增加理論知識。同時搭建輔導員工作室,開展青年輔導員拜師活動,通過輔導員工作室活動的開展加強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同時依托輔導員工作室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增加多層面教師間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完善備課教學內容。并采取組織交叉聽課,相互評價不足、課后交流反饋,不斷總結的方法,組成穩定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來更好地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水平[5]。
我校探索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形勢與政策課分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開展。
線上教學采取優質網絡資源,通過“大學生MOOC”教學形式,依托專業化平臺,加強課程的網絡教學建設,通過網絡化教學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提升教學的理論性,學生通過課后線上考試的形式檢驗學習效果。教師通過線上討論答疑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線下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并結合線上教學中出現重點難點調整線下教學的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線下課程的講授在線上課程后開展,線下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方面。課堂教學教授內容以線上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為基礎,以集體備課內容為導向,課堂論題討論為手段進行課程的開展,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進行課程教授。同時擴展課堂范圍,結合團學活動開展實踐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例如主題觀影、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等。
通過線上教學的開展豐富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通過線下教學與實踐鞏固學習效果,提升課程吸引力。通過這一形式多維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搭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平臺,將理論課堂與實踐、學生實際和網絡課堂相結合,增強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方法性。
我校輔導員通過“融合式案例”教學方式,將輔導員優勢在形勢與政策課課堂中發揮起來,案例資料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政策出臺的理解[6]。
一是將課堂教學與日常管理相互融通。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相較于其他思政教師,輔導員更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這為其將教學工作與日常管理相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日常工作過程中各項政策出臺都會及時反饋到學生們的身邊,形勢與政策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將身邊的政策變化與課堂內容相結合,有助于教學引導可以立足實踐,案例鮮活。同時,讓學生了解政策出臺的原因,讓學生理解并貫徹執行相關政策。使課堂教學與日常管理相互融通,相互促進,提高教學內容的真實感。例如在學習“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相關章節時,介紹身邊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讓學生們從自己做起,為“碳達峰與碳中和”貢獻自身力量。
二是將課堂教學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國內外形勢瞬息萬變,這就要求形勢與政策課“常講常新”[7]。網絡的信息良莠不齊對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的職業特性要求其了解國內外形勢發展與黨的政策方針,同時還需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關注焦點。將形勢與政策與學生關注熱點相互融合進行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被錯誤的言論誤導,接受理解各項政策的出臺。如美國對華展開貿易戰,部分自媒體唱衰中國經濟[8],部分學生就產生了恐慌情緒,這時我們應引導學生了解貿易戰發生的背景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日益艱難,中國“一帶一路”優勢的日益凸顯,我們應該對中國經濟持有信心,正確認識我國國情。同時我們更應該加強專業學習,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講好形勢與政策課對于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9],輔導員作為主講,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雖然輔導員由于受專業與日常工作的限制,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但是輔導員的特有優勢在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輔導員應努力提升理論水平與教學水平,充分利用其優勢,將思想教育與日常管理相融合,以專業為抓手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幫助學生堅守政治立場、研判國際新形勢、掌握國家政策[10],提升學生價值認同,樹立報效祖國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