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利漫
文化集團是指以文化產業為主要業務的企業組織形式,其具有較強的資本實力、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和良好的品牌聲譽。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形態,其發展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政策基礎,同時也受益于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國文化集團起源于上世紀80 年代的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當時由政府出資成立的文化產業企業開始轉型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集團。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發展,文化集團在中國的發展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目前,中國的文化集團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
內部控制對于文化集團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文化集團業務范圍廣泛、資產規模巨大,其內部管理難度和風險也相應增加。因此,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對文化集團的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文化集團的內部控制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鄒亞飛等人(2018)在《當代經濟》雜志上發表了《文化產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研究》,針對文化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2019年,劉蘭芳、宋彥兵(2019)在《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上發表了《文化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從文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存在問題和改善對策等方面展開研究。此外,國外學者也對文化集團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了探討,例如,美國會計學者Michael C·Jensen(2002)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價值最大化與公司戰略》一文,強調了內部控制在公司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COSO 框架: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框架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內部控制的框架,它由五個互相關聯的組成要素組成,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以及監督。COSO 框架提供了內部控制的綜合性視角,它強調了內部控制應該整合到組織的戰略和運營管理中,并由高層管理人員承擔責任。
COBIT 框架: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框架是一種專門應用于信息技術內部控制的框架,它由五個主要組成部分組成,包括戰略、治理和管理、價值交付、風險管理以及性能監控。COBIT 框架幫助組織建立適當的信息技術內部控制,從而提高組織的效率和效益,降低信息技術風險,并確保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
文化集團由多個組織或實體組成的復雜網絡,在國家的指導下,其內部控制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1.內部控制組織結構。文化集團由多個組織或實體組成,其中每個組織或實體都有自己的運營和管理機制,內部控制難度較大。文化集團內部控制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如組織的大小、業務范圍、文化差異、風險程度等,這些因素之間相互關聯,使得內部控制難度更大。
2.內部控制標準。文化集團內部控制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不同組織或實體的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缺乏一致性。這會導致內部控制的不完善和不同組織間的內部控制難以協調和配合,造成文化集團整體內部控制效果的不穩定。
3.內部控制實施。文化集團內部控制的實施存在漏洞。部分組織或實體缺乏足夠的內部控制意識和能力,對內部控制的實施不夠完善,存在漏洞和缺陷,影響整個文化集團內部控制的效果。
4.內部控制監督。文化集團內部控制的監督不足,責任制不明。部分組織或實體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內部控制實施不到位,也缺乏對內部控制效果的監測和評估。此外,對內部控制責任的界定不清,導致責任不明確,難以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1.缺乏統一的內部控制標準。由于文化集團各個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和管理存在差異,導致內部控制標準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
2.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不足。部分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實施要求缺乏認知,導致內部控制執行不規范。
3.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文化集團缺乏全面的內部審計計劃,審計責任和權限未得到明確,審計成果監督管理不足。
4.信息技術審計不足。隨著文化集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加,但目前文化集團對信息技術審計的關注程度不足。
5.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文化集團對于各種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和監控等方面的工作不夠全面和細致,容易造成企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風險。
6.監督和管理不夠嚴格。文化集團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導致問題不易被發現和解決,無法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文化集團需要建立共同的內部控制標準。在建立內部控制標準的過程中,可以考慮文化集團的整體戰略和風險特點。
內部控制標準的建立是第一步,而有效的實施則需要員工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因此,建議文化集團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讓員工了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執行內部控制要求。
內部審計是保障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建議文化集團對內部審計機制進行優化,包括制定全面的審計計劃、明確審計責任和權限、加強審計成果的監督管理等。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文化集團的業務也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系統。因此,建議文化集團加強信息技術審計,確保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防范信息安全風險。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建議文化集團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包括識別、評估、處理和監控風險等環節。通過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文化集團能夠更好地預防和應對各種風險,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建議文化集團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和管理。可以通過內部審計、獨立董事、第三方審計等方式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確保內部控制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1.集團介紹。H 文化集團是一家擁有多個子公司的大型文化企業,主要業務涵蓋影視制作、演藝經紀、藝術品投資等領域。該文化集團的規模較大,業務分散,子公司之間存在一定的業務差異和管理差異。為了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控制,H 文化集團近期進行了內部控制評估,以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2.內部控制情況介紹。經過內部控制評估,H 文化集團發現集團內部控制現狀中存在的不足: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由于H 文化集團各個子公司之間存在業務和管理上的差異,導致內部控制標準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不足。部分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實施要求缺乏認知,導致內部控制執行不規范。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H 文化集團缺乏全面的內部審計計劃,審計責任和權限未得到明確,審計成果監督管理不足。信息技術審計不足。隨著文化集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加,但目前H 文化集團對信息技術審計的關注程度不足。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H 文化集團對于各種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和監控等方面的工作不夠全面和細致,容易造成企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風險。監督和管理不夠嚴格。H 文化集團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導致問題不易被發現和解決,無法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1.問題分析。一是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H 文化集團控制了多個子公司,而各個子公司之間存在業務和管理上的差異,這導致了內部控制標準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在內部控制評估中,我們發現了不同子公司內部控制標準和流程存在差異,且部分子公司缺乏內部控制制度和程序。這就給H 文化集團的內部管理和控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容易造成內部控制的混亂和漏洞,導致企業在經營和管理方面存在風險。二是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不足。在內部控制評估中,我們還發現了H 文化集團部分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實施要求缺乏認知。這就導致了內部控制執行不規范,例如,在合同簽訂、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容易造成企業的損失和風險。三是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H 文化集團缺乏全面的內部審計計劃,審計責任和權限未得到明確,審計成果監督管理不足。這就導致了H 文化集團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區,也使得內部控制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企業就很難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也很難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四是信息技術審計不足。隨著H 文化集團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對于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加。然而,H 文化集團對信息技術審計的關注程度不足,這就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和數據管理方面的風險。例如,在H 文化集團的一些信息系統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和安全隱患,如果不及時加以處理,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五是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H 文化集團對于各種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和監控等方面的工作不夠全面和細致,這就容易造成企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風險。例如,在H 文化集團的一些項目中,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沒有得到有效的管控和處理,導致了項目的失敗和損失。六是監督和管理不夠嚴格。H 文化集團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導致問題不易被發現和解決,無法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企業就很難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也很難保證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執行質量。
2.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H 文化集團在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培訓和意識教育不足、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信息技術審計不足、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監督和管理不夠嚴格等問題。
具體來說,第一個問題是由于H 文化集團控制了多個子公司,而各個子公司之間存在業務和管理上的差異,導致內部控制標準缺乏一致性和有效性。第二個問題是由于部分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實施要求缺乏認知,導致內部控制執行不規范。第三個問題是由于缺乏全面的內部審計計劃和審計責任和權限未得到明確,導致存在一定的盲區和內部控制效果不佳。第四個問題是由于對信息技術審計的關注程度不足,導致信息安全和數據管理方面的風險。第五個問題是由于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企業經營和管理方面的風險。第六個問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導致問題不易被發現和解決,無法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因此,H 文化集團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統一內部控制標準和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建立全面的內部審計機制和信息技術審計,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并加強監督和管理,以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以上分析表明,文化集團在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多個問題,這些問題會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很大的風險和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障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
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內部控制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共同的內部控制標準。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建立共同的內部控制標準,考慮整體戰略和風險特點,制定全面的內部控制標準和流程,確保各個子公司執行的內部控制標準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
2.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不足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意識教育,讓員工了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實施要求,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和重視。
3.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內部審計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包括制定全面的審計計劃、明確審計責任和權限、加強審計成果的監督管理等,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果。
4.加強信息技術審計。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信息技術審計不足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加強信息技術審計,確保信息技術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預防和應對信息安全風險。
5.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識別、評估、處理和監控風險等環節,預防和應對各種風險,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6.加強監督和管理。針對文化集團存在的監督和管理不夠嚴格的問題,我們建議文化集團加強監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強化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和管理,加強對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建立長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