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赟
(晉中信息學院,晉中 030800)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環境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因為在政策的傾斜下,鄉村創業創新的需求更加旺盛,無論是基礎的一、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在農村地區都有相對較大的市場,農業農村經濟的新模式和新業態也蓬勃發展起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返鄉創業的人員總數已超過750 萬人,企業興辦數量多達90 萬家,涌現出一大批年輕的企業家。
除此之外,近幾年來,青年創業創新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促使高校創業創新教育不斷完善且日趨成熟。高校也聯合當地的企業創立相應的創業學院或雙創學堂,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以便于他們可以發揮個人能動性返回鄉村促進家鄉建設。
一方面,受我國高校教學,尤其是農業專業教學的傳統模式所限,大學生的理論知識雖然充足,但是學習期間甚少實踐,缺少直接到農村實地實踐的經驗,致使學生返鄉之后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創業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屬于一種融入市場的社會活動,從市場角度來講,其前期投資面臨壓力,后續運營還要面臨是否結合市場的情況。但是返鄉大學生前期并不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渠道開拓也相對狹窄,還存在市場調研不足或是專業技能無法在創業中結合應用等問題,從而導致許多大學生返鄉創業并不順利。
綜上而言,大學生創業絕不是頭腦一熱就可以成功的,創業是一個高度科學性的長期行為,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形成有利條件,才能有效推動創業行為一步步成功。
鄉村振興戰略是指導方針,創業行為是具體行動。從總體方向來看,雖然創業有強有力的政策作為支撐,但是落實到具體創業行動中,創業資源、市場需求、自身技能等都缺一不可。我國高校大學生在校接受理論知識的專業教育,對數據、信息的把握和分析具有科學的意識,但是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及數據分析結合實際使用能力不足。結合實際而言,創業需要經營,學生對市場容量和市場需求的評估、自身資金實力的評估、經營能力的評估都顯得不足,致使大學生返鄉創業成功率不高。對此,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還應注重加強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具體行為加以指導,提高大學生對創業各項風險的評估,在創業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提高創業成功率。
高校是培育優秀人才的搖籃,我國高校應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質量,將其全面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當前,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是以普通的創業通識教育為主,從宏觀上講企業的創業基礎知識和國家、省、市的相關扶持政策,但是在微觀層面上的運用還不夠充分。在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中,政府在稅收優惠、融資手續、創業服務等的問題上還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及人員由于自身創業經歷也相對欠缺,難以為返鄉大學生提供更為直接的創業指導和服務。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缺乏創業實習場所,盡管都在強調加強校企合作,積極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但大多數普通高校不能為返鄉創業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在師資方面缺少有經驗的創業導師,不能為返鄉創業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創業教育。
大學生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專業技能。對于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并非人人都適合創業,很多大學生都沒有返鄉創業,原因有三:個人能力、家庭背景、社會資源。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會考慮返鄉創業,具有企業家精神和良好的社會資源的大學生也會考慮回到鄉村去創業,但多數大學生和教師打交道的次數更多,沒有太多的社會資源,也沒有太強的企業家精神。因此,要有效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及對家鄉的熱愛。培養大學的創業精神,不僅要強化創業教育,而且要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這樣才能極大增強大學生的返鄉創業能力。
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更大。良好的家教可以培養學生活潑的性格,思想上更加開放,勇于挑戰,敢于創業。一部分大學生的父母則相對比較傳統,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學畢業之后,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父母眼中,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風險很大。家庭經濟狀況也是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大學生,選擇返鄉創業其家長一般會給予一定的心理、經濟上的支持;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的大學生,在選擇返鄉創業后家里難以提供經濟上的支援,返鄉創業一旦失敗就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所以這部分大學生的父母都對返鄉創業持反對意見。
從特殊角度出發,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實際上就是回農村進行工作,以便于獲得職業認同感,使其能夠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輸出,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和進步。基于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求當地的教育單位能夠對農村人口的文化層次進行有效的升級,使一些老一輩的人能夠意識到子女回鄉發展不僅能夠促進他們個人的進步,同時也能帶動整個鄉村增加收入。例如,縣域的職業教育學院可以分配教師深入農村地區,為農戶科普現代管理技術及市場運作的相關知識,讓農民能夠從現實的角度出發,認可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的價值。
首先,從政府的角度出發,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規劃當中,應該提及鼓勵當代大學生畢業后返鄉進行經濟建設,通過自主創業或多樣化就業來為鄉村地區增添活力。
其次,從社會的角度出發,要建立健全更為完善的保障體系。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背景之下,各地區政府應該大力發展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包括完善水利設施、開發場坪道路工程 、落實各項網絡通信站的建設,以便于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持。除此之外,衛生、醫療、教育服務等機構也應該以身作則,在遵從人本思想的基礎之上,吸引更多青年學生回鄉創業就業,以便于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最后,從企業建設和發展的角度出發,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也需要意識到推動鄉村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價值。通過到鄉村地區投資建廠的形式,帶動當地的就業率,吸納大學生來當管理層或技術層的職工,以便于提高整個農村地區的受教育程度。
高校在進行創業就業教育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引導及數據的鋪陳,更重要的是讓大學生能夠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認識到返鄉創業就業環境的適配性和優越性,并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創業就業實踐當中。例如,高校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大學生到鄉村進行公益實踐,讓他們在具體的勞作和思維碰撞中產生靈感,以此來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鄉村經濟的發展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對一些農業機械設備進行演練,甚至是創新。例如,依托互聯網技術來對各種農機設備進行操控和遙感等,使其可以對農業生產產生興趣,以此來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代替傳統的人力支持,發明更多的農機設備和產品投身于鄉村的建設實踐中來。
在創業難的情況下,應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創造更多、更好的創業資源,有效吸引更多大學生返鄉。創業機會在于市場、產業等對大學生人才的刺激,在于政策傾向、技術應用對大學生人才的吸引,以各方面有利條件促使大學生自主創業。由于大學生不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許多專業知識的應用還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相關部門和鄉村基層在引導大學生創業時要注意在政策貫宣、創業指導和資源分配等方面重點加強。
一是政策貫宣。政策對于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重要的方向指導意義,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創業適合走哪條路,應該走哪條路。所以對于政策的貫宣一定要到位,利用多種融媒體平臺、鄉村宣傳渠道和部門人員上門講解等方式,幫助大學生充分、客觀、精準地理解鄉村振興戰略和具體政策內容。
二是創業指導。創業是具體行為,大學生對于創業風險評估能力不足,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和鄉村基層幫助學生了解鄉村資源優勢、人文特點、經濟情況和創業產業所對應的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內容。對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具體、能夠落到實處的創業指導,幫助學生搭建企業與村民之間的溝通橋梁,從而讓大學生盡快融入鄉村環境。
三是資源分配。大學生創業其自身并不具備多少資源和能力,需要相關部門從創業補貼、技術指導、政策支持、信息分享等方面為學生提供資源支持。基本資源的保障能夠最大限度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相關部門和鄉村基層對資源的分配一定要足夠重視。只有鄉村自身打造好合適的平臺,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相應的資源,才能幫助大學生創業,從而更有效地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高校是我國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鄉村振興發展有賴于大學生返鄉創業,所以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培養。
第一,高校本身要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知,在這一基礎上意識到高校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專業教學體系,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結合課堂教學情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創業理論知識等。
第二,創業相較于個人就業存在更為廣泛的社會影響性,所以對于大學生創業,高校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法律意識的樹立和加強,結合創業相關的內容開展法律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建立起正確的責權利理念。
第三,優化現有的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入信息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對創業教育形成基本概念,進而產生學習興趣,在進一步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與創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現狀、鄉村振興發展形勢、鄉村發展優勢與劣勢等實際情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也可以有效加強其理論轉化實際的應用能力。
第四,高校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的聯動,共同參與對學生的創業教育,通過企業家創業講座,政府人員政策貫宣、法律知識普及和鄉村發展重要性演講等,將高校創業教育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加強大學生對鄉村創業、鄉村振興的直觀印象。
敢想敢干是大學生的一大特質,但是若沒有足夠的風險評估能力,敢想敢干有時候也會成為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也要注重對大學生創業風險評估能力的培養,在掌握牢固的創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下,評估創業資源、創業條件及自身能力,科學、客觀地分析創業潛在風險并能夠合理規避。具體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具體教學。一是在校開展創業教育期間,詳細分析創業風險類型、風險等級、風險因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從總體到細節對創業風險有一個正確的概念。二是高校建立大學生創業反饋機制,在大學生鄉村創業期間,高校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情況的收集,總結大學生的創業經驗和教訓,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教學體系,進而反哺大學生創業思路、方法等的轉變。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專業指導、法律指導、風險分析、風險應對、政策分析、稅收分析等專業支持,幫助學生在創業實踐當中迅速成長。有高校強大的教學資源和社會資源作為依托,大學生在返鄉創業過程中可以避免許多障礙,逐步提高其自身的風險評估和應對能力。
深化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返鄉創業越來越受到鄉村社會的歡迎。大學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順應時代趨勢,把握機會,積極主動地返鄉創業,把自己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譜寫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篇章。但要想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僅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