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霆,許志國,陳 林,王承功
(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00)
隨著畜牧業不斷發展的同時,獸藥殘留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在不斷增加。就蛋雞的抗生素使用來說,無節制地使用會造成治療效果降低,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治療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給疫病防控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其產物蓄積也會提升病原耐藥性,威脅人類的健康。由此可以預見,獸用抗菌藥減抗無抗的實施是勢在必行的,更應成為一個長期堅持的主流養殖觀念。蛋雞生產周期流程中無抗減抗的重點操作環節,可以從“養、防、規、慎、替”著手,在養殖前堅持疫病篩查凈化,在預防方面可以從場區改造、免疫消毒、養殖模式入手,制定相關規則,慎重治療用藥,不斷探索抗生素的替代品。隨著市場的發展,對無抗雞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蛋雞的無抗實施會給養殖者帶來相當大的經濟利益,這也是蛋雞養殖企業占領市場贏下口碑的好時機。
場址選擇上遵循衛生防疫的基本條件,遠離養殖小區和交通要道,大多情況下滿足以上條件的場址,多為有自然屏障的山地或林間,但也會使養殖者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野外留鳥或候鳥所帶來病原感染概率會有所提升。減抗或無抗養殖就是要盡力解決所有養殖環節的隱患,可以從以下環節著手。一是對場區地面進行硬化,同時不去栽種樹木和農作物,減少鳥類的棲息場所。二是彩鋼頂的雞舍要定期查看彩鋼邊緣,一旦發現有鳥類掏空絮窩的情況要及時處理。三是有條件或候鳥水禽感染壓力大的雞舍要加裝防鳥網。此外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密封、暫存和清理,避免蚊蠅鼠患的發生。雞舍內部要保持基本的防疫配置,例如安裝防強風的風擋以減少應激。此外還要根據養殖密度或疊層散養的推進進行與之相適應的改造。
制度對于規模養殖場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人員流動后能夠快速進入狀態,對于減抗無抗的養殖就是讓整個養殖環節的參與者能夠自覺主動地將疫病風險降到最低。在養殖模式和抗生素替代上調整的同時,更要有制度化的配套工作跟進。同時制度確立就是告訴工作人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工作應該怎么干,工作干成什么樣,具體包括供應商、雞苗的評價、診斷用藥、物資出入管理、人員車輛出入、產品檢疫、防疫消毒以及各類檔案的記錄管理,這些制度都是實施減抗無抗必不可少的。
在開始養殖工作前要在雛雞選擇上下足功夫,蛋雞引進50~60日齡的青年雞,查驗青年雞的免疫記錄,觀察青年雞的均勻度、精神狀態,最好在夜間或黑燈一段時間后進舍聽一聽雞的呼吸,做好相關細菌病的篩查工作,例如蛋雞沙門氏菌的檢測率要做到100%。針對不同的流行毒株要及時跟進,適時開展抗體檢測,保證不被疫病侵害。
可以利用空舍時間對雞舍進行徹底消毒,對屋頂、墻壁、設施要進行全面細致消毒,水線、料線要進行拆分清理,尤其在溫差大的地區,需要檢查料塔料線的霉斑情況。保證出入場消毒制度,在完成清洗消毒后封閉風機水簾等待青年雞入舍。入舍后降低飼養密度,每籠保持3~4只,要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此后盡量不再換籠。隨著雞的生長發育及時調整水線高度,以上做法的主要目標一是拖后開產時間,二是在開產前盡量使蛋雞身體得到充分發育。
由于選擇了青年雞,前期的疫苗情況要及時了解跟進,如H5、H9和新城疫等,及時掌握新毒株的發展。
無抗養殖環節中特別要注意通風不良帶來的呼吸道問題,這主要通過降低飼養密度來解決。消化系統疾病,主要依靠微生態制劑和符合規定的中獸藥去解決。產蛋下降等主要問題就要從飼料方面進行解決,充分貫徹治未病的中醫理論。主要做法為:一是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這是當今理想的新型飼料添加劑,主要運用微生態學原理,具有對宿主有益無害或促進其他益生菌生長的特性,無毒副作用、無污染、無殘留、不易產生抗藥性)。二是根據不同日齡具體設計飼料中的微生態菌劑配方,使其發揮調整并維持腸道內正常的微生態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等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飼料轉化率、促進畜禽的生長發育。
在無抗養殖和綠色產品以及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大背景下,中獸藥和微生態產品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使用中的迭代更新也十分迅速,用途也在不斷豐富和細化,在預防疾病、治療疾病、抗寄生蟲和促生長方面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飼養環節中可以添加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黃芪多糖、大蒜素、青蒿、花椒籽、山楂、生姜粉、白頭翁等。以大連市某養殖場為例,該廠進行蛋雞的無抗養殖的過程中,利用枯草芽孢桿菌的調節特性,將枯草芽孢桿菌進行常規性添加,目的是將其作為日常保健以避免疾病的發生。枯草芽孢桿菌具有適溫性廣,活躍溫度與動物體溫一致,可以促進有益菌群生長,抑制大腸埃希菌、沙門氏菌等病原微生物生長的作用顯著,同時還可以產生多種消化酶和營養物質。
無抗養殖過程中集成多項先進養殖技術,對行業科技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生物凈化技術可以有效凈化和調節蛋雞的腸道菌群,維持蛋雞體內的微生態平衡,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提高蛋雞的生產性能;在營養調控方面使飼料可以更有效的被蛋雞消化吸收,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有利于促進相關科技的進步;雞舍設計和環境控制技術為蛋雞提供了健康的養殖環境,減少了病毒和害蟲的侵染,為蛋雞提供了良好的養殖環境。
無抗蛋雞養殖技術體系,在降低蛋雞死淘率、提高生產性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可以為養殖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技術服務的廣泛普及,有利于提高養殖者對無抗生態養殖模式的重視程度和思想意識,能夠普及綠色健康養殖理念,營造良好的從業氛圍,創造較高的社會價值。
除了日常的帶雞消毒的輪換消毒以外,完成下架后的空舍消毒也要認真細致。應結合養殖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區域和環節開展消毒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阻斷病源傳播,保證下批蛋雞的健康綠色養殖。
在完成一批蛋雞的養殖后,將使用的處方簽、無害化記錄、獸藥使用記錄、消毒記錄、診療記錄以及免疫記錄完善匯總并進行留存。對于使用的中獸藥和微生態制劑的添加也要做好記錄,做到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