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拉康的后精神分析對于哈姆雷特復仇之解讀

2023-12-09 16:39:06朱筠舟
海外文摘·藝術 2023年8期
關鍵詞:主體

□朱筠舟/文

《哈姆雷特》是戲劇泰斗威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戲劇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出身高貴、性格善良,是一位悲情式英雄,給廣大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耙磺€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于《哈姆雷特》中王子為何在復仇一事上優柔寡斷,讀者向來爭論不休,因此也被稱為“哈姆雷特之謎”。20世紀初,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與其弟子瓊斯闡釋《哈姆雷特》,指出哈姆雷特不是“不愿意”復仇,而是“不能夠”進行復仇,因為人除了“意識”之外,還有“已經發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即“潛意識”。哈姆雷特的潛意識阻攔了他進行復仇。在此之后,后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在《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中再次以精神分析學理論對哈姆雷特之謎進行分析。相較于弗洛伊德,拉康更重視哈姆雷特作為王子的主體性,不再只止于從主人公哈姆雷特對于母親的依戀這一情感去分析“哈姆雷特”這一角色。同時,他回歸劇本以及劇本中的語言和關系,使用語言學的結構將《哈姆雷特》進行了更全面的分析。本文將以精神分析學拉康流派的主要理論對哈姆雷特的性格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從劇本的語言角度出發對于“哈姆雷特復仇之謎”提出新的分析和解讀。

1 從拉康角度探討哈姆雷特的欲望

從拉康的《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可以看出,他對于哈姆雷特的欲望以及哈姆雷特對母親的復雜情感的看法與弗洛伊德是不完全相同的。他使用語言學結構對此進行改造,表明困擾哈姆雷特的并不完全是他對于母親的那種孩子般的依戀之情。拉康對于《哈姆雷特》的分析,弱化了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堅持了哈姆雷特的主體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拉康忽略了哈姆雷特作為一個孩子,潛意識里的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從拉康角度來看,人在孩童時期會經歷“鏡像階段”,之后主體欲望會發生變化,因為主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語言。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語言符號階段,“主體”的需求從“鏡像階段”前的“需要”變成了“要求”?!靶枰币话阒笐撚?,必須有,必要且有理由去要,而“要求”一般指提出具體愿望或條件,并且希望做到或實現。例如,嬰兒吃奶,不吃奶就會餓,這是需求,而嬰兒吃奶時,不僅僅需要吃到奶,還需要母親的愛,這里面的要求就是對于愛的需求?!耙蟆痹诶颠@里指的是一個具體的客體,而指向的是大寫的他人,也就是拉康所說的“他者”(Autre),他者指的是一種必然性,一個必然存在另一個要求的他人,這個他人是另一個主體,由另一個主體來滿足原主體的要求,并因為得到他者而感到滿足。在這里,另一個主體,是前文所述“要求”的原初的主體,這個原初主體滿足了主體的要求。從《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中可見,拉康認為,在此部戲劇中,真正主導者是哈姆雷特的母親,她進行著主宰,作為哈姆雷特的“他者”存在。精神分析中時常會提到“絕對權力”(omnipotence)這一詞,指的是最初要求的主體作為主體的絕對權力,這個“絕對權力”必將追溯到哈姆雷特與母親的關系中[1]。

由此可見,拉康認為哈姆雷特作為主體,最初始的“絕對權力”來源于母親,因為哈姆雷特的母親作為他的“他者”存在,又在前文所提出的“要求”定義中,因“他者”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親的滿足,而哈姆雷特自己也獲得了滿足。哈姆雷特因母親感到滿足而自身也得到了滿足,這一過程,其實就是哈姆雷特由原本的“需要”的欲望轉化成為了“要求”的欲望,欲望也由此從主體哈姆雷特的欲望向著“他者”,也就是哈姆雷特母親的欲望方向轉化。在戲劇中,哈姆雷特的母親是處于主動的地位的,哈姆雷特的母親作為最初“要求”的主體成為了主體哈姆雷特的“絕對權力”。從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劇本可以看到,母親的欲望表現在兩個方面的沖突:哈姆雷特的父親作為一個客體,他是丹麥的前國王,是杰出且理想化的存在;哈姆雷特的叔父作為另一個客體,他是丹麥的現國王,下流、不忠、殺兄奸嫂,是罪人一樣的存在。面對這兩方面時,她猶豫不決。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二幕第二場中,在大臣波洛尼厄斯與現國王克勞狄斯溝通過哈姆雷特的“病情”后,現國王克勞狄斯對皇后提到哈姆雷特感到心神不定:

王后:“我想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父親的死和我們過于迅速地結婚。[2]”

從這里可看出,母親是明白的,或者說她要比哈姆雷特更加清楚,哈姆雷特之所以“瘋狂”,與她在前國王死后迅速與現國王結婚有關。但她內心是帶有一種本能的貪欲的,也就是結婚有出于自己欲望的緣故。哈姆雷特無法對抗母親的欲望,前文所提及的“需要”只是對于確定且具體的事物可以產生作用和效果,但當“需要”轉換成了“要求”,就與“需要”是不同的了。“要求”的對象也從具體轉化為普遍,主體的語言也會變成“要求”。此時的主體很難被具體的對象所滿足,也會成為永遠無法被滿足的欲望[3]。主體哈姆雷特的欲望是完全依賴于母親的,而哈姆雷特作為母親欲望的客體,這個客體我們稱為“菲勒斯”(phallus),菲勒斯代表著絕對的權威,也就是說擁有了菲勒斯就等于擁有了絕對的權威。它首先是同母親的欲望有關的,嬰兒出生后還是會渴望著與母親保持著一體的狀態,之后的階段便會認同母親的欲望,把自己當作母親所欲望的客體,菲勒斯就是他者的欲望,主體被他者的欲望所掌控,菲勒斯被誰掌握著,主體便會認同誰。而哈姆雷特的母親則處于菲勒斯的位置上,哈姆雷特的欲望也處于這里。從劇中看出,他的母親的欲望中有兩個客體,一個是前國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父親,一個是現國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的叔父。母親在其中是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的,那么哈姆雷特在其中也是這樣的。同時,哈姆雷特雖憤恨,對于母親的欲望還是順從的,他是壓抑的。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三幕第二場中,戲中戲(戲中哈姆雷特安排了一場戲?。┖?,大臣羅森格蘭茲奉王后旨意請哈姆雷特過去談話:

哈姆雷特:“即使十次是我的母親,我也一定服從她?!?/p>

哈姆雷特:“我要用利劍一樣的說話刺痛她的心,可是絕不傷害她身體上一根毛發;我的舌頭和靈魂要在這一次學偽善者的樣子,無論在語言上給她多么嚴厲的譴責,在行動上卻要做的絲毫不讓人家指摘?!?/p>

哈姆雷特:“來來,坐下來,不要動;我要把一面鏡子放在你面前,讓你看一看自己的靈魂。”

從以上劇本看,哈姆雷特的母親在戲中的地位是“主動”的,也就是說,哈姆雷特當前在感受痛苦的同時,他依然在期待著母親“變”,就像他說“我一定服從她”“我要用利劍一樣的說話刺痛她的心”。他順從了母親的欲望,壓抑地勸誡著母親,在這里可以分析為,美好的客體(父親)不再存在于現實,而罪人般的客體(叔父)依然存在,哈姆雷特是順從著這部分的。“我要把鏡子放在你面前”,以拉康的說法來說,哈姆雷特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哈姆雷特在這里是很難自主改變的,只有母親看到“鏡子”中的自己,母親改變后哈姆雷特才能改變。同時在第三幕中,從哈姆雷特與母親的對話中也可以看出來,他將自己期望的母親的樣子以語言展現給母親,希望母親聽了之后會感到羞愧,從而發生轉變,但是無果。由以上部分可見,弗洛伊德最初對于哈姆雷特認為潛意識導致無法行動的分析已無全貌。至此,《哈姆雷特》已然不是被潛意識阻攔著無法復仇的王子了,拉康視角下的《哈姆雷特》所展現的是一種新的欲望模式。兒童的心理與生理是不斷發展的,之后兒童便會進入拉康所表達的符號級,在這個階段,兒童因受到母親的照顧,也會無形中受到母親愛的影響,兒童會幻想著再次與母親身體產生認同,如同還在母體內。因為母體會讓人感到安全,這是一種“生本能”。但鏡像認證的假象將會打破兒童的這個幻想,之后便會轉化為在精神上與母親一體的狀態,而且會保持較久的時間,也就是“欲望客體”這個概念所表達的。針對上述文中所提到的,需要關注兩部分,一個是幻想,一個是欲望客體。其中幻想有種難以理解的品質,它實際上是模棱兩可和自相矛盾的,而母親的欲望客體便是前文所述的“菲勒斯”。拉康將其理解為既屬于欲望的末項,但它又在欲望之中,所以認為其是模棱兩可的?;乜础豆防滋亍愤@部戲劇,如果哈姆雷特還想以兒童狀態,與母親再次產生認同,那父親與父權進入到母子關系,母親的欲望客體菲勒斯,便被父親奪走,哈姆雷特在這里從“他者”的認同轉向了父親的認同,那對于他來說,這場閹割便是殘酷的,母親是值得可憐的,母親的欲望也就是菲勒斯,就被父親取代了,之后母親要在父權下謀生。而痛苦更在于,前文闡述過母親欲望有兩個客體,當前現實中所存在的欲望客體是克勞狄斯,是卑鄙的現國王,他弒殺了哈姆雷特的父親,這個作為母親之前的菲勒斯的存在,并想謀取其位,而哈姆雷特是不情愿的。從原文文本中,也能感受到哈姆雷特的這種沖突。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一幕第二場中,哈姆雷特與現國王(叔父)和王后(母親)對話,此時哈姆雷特已經從鬼魂口中知曉親生父親的死亡原因,而現國王提出希望哈姆雷特將其當作父親,并給予哈姆雷特尊榮與恩寵,王后祈求哈姆雷特接受:

哈姆雷特:“剛死了兩個月!不,兩個月還不滿!這樣好的一個國王,比起當前這一個來,簡直是天神和丑怪?!?/p>

哈姆雷特:“他在送葬的時候所穿的那雙鞋子現在還沒有破舊,一頭沒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傷得長久一些?!?/p>

從上文可以看出他只能順從母親的欲望,可他并不愿意屈服于這樣的父權。對此,拉康曾經風趣地稱,他被一個問題所困擾了——“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也就是母親的“菲勒斯”。在這種情況下,哈姆雷特所謂的“病態”就會進行展現,他真正的欲望在面對現實時,被分割,也就是只能順從母親,但母親屈服于他所不認同的父權(這里的父權指的是叔父),但他偏偏不愿意屈服于這樣的父權,他的欲望便在此被分割,保留順從母親的那部分,另一部分便會掉落。這時欲望的對象客體a便會出現,它就是分割異化過程中主體真正的欲望殘留,對于哈姆雷特來說是欲望客體的代替,激發了幻想客體??腕wa的存在便說明了,哈姆雷特不認同父權所落下的、壓抑著的、無法被滿足的原始欲望,在這之中,幻想便成了主體哈姆雷特的鏡像與“痛苦”。

2 幻想的客體與主體的鏡像

《哈姆雷特》這一著作中,還有一個重要且特殊的存在,也就是奧菲莉亞。她就是哈姆雷特所幻想的客體,也是主體的欲望中的客體或者說是被代替的客體。在拉康的《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中,將其稱為“誘餌”,雖然稱奧菲莉亞是“誘餌”或者可表達為“陷阱”,但哈姆雷特并沒有掉入。奧菲莉亞是哈姆雷特的幻想中倒錯的目標,奧菲莉亞不能真正滿足哈姆雷特的欲望。但哈姆雷特將整個幻想的重要部分都放置在了想象界的客體a上,也就是放置在了奧菲莉亞的身上,他對于奧菲莉亞的一系列行為,呈現出了他幻想的樣子和形態,并在其中將他的倒錯欲望施展著功能。拉康在分析中提到了“性倒錯”這一概念。簡而言之,和正常的性欲和性癖好不同的就是性倒錯,如:審丑、戀物、性別障礙前提下的自戀。換到《哈姆雷特》中,則表現為明明愛她,卻忍不住傷害她。哈姆雷特在與奧菲莉亞的相處中,是存在有施虐狂傾向的幻想的,他在劇中持續使用羞辱語言讓奧菲莉亞產生羞恥感。當然,在這個部分,施虐者也是受虐者,哈姆雷特本人也在遭受著同樣的“羞辱”。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三幕第一場中哈姆雷特與奧菲莉亞會面以及對話的內容:

哈姆雷特:“進尼姑庵去吧;為什么你要生出一群罪人出來呢?一個人有了哪些過失,他的母親還是不要生下他來得好?!?/p>

哈姆雷特:“你們煙視媚行,淫聲浪氣,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亂取名字,賣弄你們不懂事的風騷。”

從這個部分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所羞辱奧菲莉亞的語言,并不為真實與奧菲莉亞關系中所發生的,但卻與他母親有關系,比如“生出罪人”,與其說他在羞辱奧菲莉亞,其實是在對自己進行著羞辱。正如前文所說,哈姆雷特作為主體,他所幻想的客體是奧菲莉亞,奧菲莉亞在此的存在是作為哈姆雷特的鏡像與“痛苦”,哈姆雷特除了在語言上攻擊自己,還要對于作為真實存在的奧菲莉亞進行攻擊,這樣他便可以感受到實質的“傷害”。拉康形容的幻想的病理學機制,主體欲望被壓抑的“鉤獲物”便是幻想,這種情況的發生是主體進入與他者話語同時產生主體的那一刻發生的,是剝奪也是壓抑的。拉康對于幻想的分析解釋為,當主體的欲望無法進入現實,就會將欲望進行壓抑,那無法壓抑的一部分就如同鉤獲物般的存在,這部分就是幻想,也是幻想所產生的方式。在這個時刻中,那對于這個主體而言,當產生這樣的幻想的時候,便是一個“真正的時刻”,不再是幻想時刻,而是真實存在的時刻,這樣便使主體不但可以在精神上獲益,還可以附屬于“他者”。在這個過程中,主體與其存在保持著“本原關系”,這樣的解釋如同與“他者”共用著一副身體,聯想到本原關系且附屬于他者,那就是在“母親”的軀體中。哈姆雷特在這里是有這樣的欲望的。拉康認為,對于神經癥來說,主體與時間的關系是對于幻想層中主客體關系的基礎,因為在此章節重點談及的是幻想,此處幻想涉及到了后一章節所重點提及的“時辰功能”。在此我們只做一個站在“時辰功能”上影響幻想層主客體關系的舉例,重點依然是在哈姆雷特的欲望與幻想。比如,父親(前國王)死亡后的鬼魂再現,造成了對于哈姆雷特欲望的打擊,也就是對于“王后的欲望的菲勒斯”的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強迫著哈姆雷特對于他父親的菲勒斯認同,大概這個原因便是哈姆雷特所謂病態的“起源”。在劇中,哈姆雷特與父親鬼魂的碰面出現在第一幕。在正常情況下,欲望被壓抑在無意識中,但欲望一般并不會被完全壓抑,那么隨之意識中就會產生幻想,主體也會在此刻的主體中尋找他未被滿足的東西,影響著主體的欲望,將客體a在幻想中成為他失去的原初欲望的替代品,而前文所說的奧菲莉亞便是哈姆雷特欲望的代替品。

3 哈姆雷特幻想層進程中的行為表現

以上對于幻想層的分析,屬于哈姆雷特發展的幻想層的第一進程,在這段進程中,哈姆雷特的幻想與神經癥是交互的,同時產生的行為方式是相似的。所決定他行為表現的,一部分是因為哈姆雷特依賴于“他者”(母親)的欲望,另一部分因為上段所說的哈姆雷特在他者的時間中猶豫不決,無法進行“復仇”行動。“從根本來說,主體嘗試在他的客體中找到自己的時間感便是神經癥最典型的行為。”在這關于時間的部分,哈姆雷特在他者的時間中拖延,也就是說不管哈姆雷特會做什么,只要他不在他者的時辰中,便無法行事,只能按照他者的時辰立身。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與他者的關系中不止一次地站在了他者的時辰中。

3.1 哈姆雷特與現國王克勞狄斯的時辰關系

第三幕第三場中在“戲中戲”結束后,現國王克勞狄斯在懺悔自己殺害前國王的行為,希望得到救贖,而哈姆雷特并沒有在此時動手:

哈姆雷特:“一個惡人殺死了我的父親;我,他的獨生子,卻把這個惡人送上天堂。啊,這簡直以恩報冤了。”“要是我在這時候結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國的路是為他開放著,這樣還算是復仇嗎?”

在文本中曾出現過一個轉折點,在“戲中戲”的一場中,現國王克勞狄斯在看過哈姆雷特叫伶人編排的自己罪行演出后,慌亂地表現出心虛的樣子,被哈姆雷特發現。哈姆雷特在赴約去見王后的過程中,又看到克勞狄斯在進行禱告??藙诘宜挂驗榭吹綉蛑醒堇[的國王被謀殺的橋段,于心有愧,因此驚慌失措、恐懼無比。種種跡象表明這時候的克勞狄斯沒有行動能力,也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但哈姆雷特并沒有進行任何復仇的行動,因為哈姆雷特認為這并不是克勞狄斯的“時辰”,就是因為沒在他者的“時辰”中,所以克勞狄斯不能被他殺死。哈姆雷特安排“戲中戲”的目的便是像他說的:“當場供認他們的罪惡,發掘國王內心的隱秘”,他已然看到國王認罪且是最好的復仇時機,但他并未行動。從他語言看出,克勞狄斯在洗滌靈魂,哈姆雷特這時候結束了他性命,天國為他開放,不算是復仇。因為現國王克勞狄斯在禱告,不在“他者”時辰,哈姆雷特無法在此行動,因為他只能按照他者時間行動。

3.2 哈姆雷特與王后與現國王克勞狄斯的時辰關系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在第一幕第二場中哈姆雷特想離開丹麥去維滕貝格,與王后(母親)現國王克勞狄斯(繼父)的狀態以及語言的內容:現國王:“請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離開這里……”王后:“請你不要離開我們,不要到維滕貝格去。”哈姆雷特:“我將要勉力服從您的意志,母親。”最初,哈姆雷特還未見到父親的鬼魂,他本希望去往維滕貝格繼續進行學習,但已然表現出對于母親(王后)改嫁的反感?!八谒驮岬臅r候所穿的那雙鞋子現在還沒有破舊,她就嫁給我的叔父……”

他雖對于母親行為感到厭惡,但依然答應母親以及現國王克勞狄斯的請求,留下來,而其實是在現國王和王后的“時辰”上所留下來。

在原文戲劇的劇本中還有不少哈姆雷特在他人的“時辰”中的情節,比如在之后劇情中,現國王克勞狄斯勸誘哈姆雷特去英國,想借“他人”之手處死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此“時辰”上去了英國。而后又在船上在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吞的“時辰”上,瞞天過海將此二人推向死路,而哈姆雷特自己逃過一劫。而之后奧菲莉亞的“時辰”給哈姆雷特帶來了一個轉機。

3.3 哈姆雷特與奧菲莉亞的時辰關系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在第五幕第一場,墓地中,兩個小丑在負責為奧菲莉亞挖掘墓地。眾人對于奧菲莉亞自殺的議論,使哈姆雷特發表了對于死亡的看法。哈姆雷特:“愷撒死了,他尊嚴的尸體也許變成了泥把破墻填砌;??!他從前是何等的英雄,現在只好替人擋雨遮風!”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恰恰奧菲莉亞的“自殺”使哈姆雷特意識到殺掉一個人并非一件困難的事情。同時在哈姆雷特發展的幻想層的第二進程中,表現為客體的毀滅,毀滅的表現就像原文中的語言是:“孽種們的溫床”??晒防滋卦谏钭児拾l生前與奧菲莉亞是一對戀人,哈姆雷特說:“我以前的確愛過你”,曾經作為愛的客體的奧菲莉亞,在哈姆雷特經歷“浩劫”后,變成了哈姆雷特刻薄嘲諷與攻擊的對象。奧菲莉亞對于哈姆雷特來說更像是天生罪孽的繁殖者,注定受到非議,在此時奧菲莉亞便不再是愛的客體,而是客體的毀滅和喪失。拉康對于這部分的表達是客體出現在主體的外部,主體便不再允許自己有客體的存在,所以極力地排斥客體。哈姆雷特在這部分會用生命的全部力量來對于客體進行排斥,直至死亡,才可以再次將客體找回。對于這里所提及的客體是同“菲勒斯”等價之物,可代替“菲勒斯”甚至可以成為“菲勒斯”本身。奧菲莉亞在這里,她的位置就是“菲勒斯”,哈姆雷特對其進行排斥,則奧菲莉亞的“死亡”便是不可避免的。

4 死亡、哀悼中的瘋狂

當奧菲莉亞真正死亡后,哈姆雷特的欲望客體又有了變化。在第五幕第一場中,哈姆雷特與奧菲莉亞的哥哥雷歐提斯出現在奧菲莉亞的葬禮上,哈姆雷特在與雷歐提斯的拉扯中雙雙落入奧菲莉亞的墓穴中。按照上一個小節,哈姆雷特對于奧菲莉亞是排斥的,因為當奧菲莉亞成為“孽種們的溫床”時,便失去了對于哈姆雷特來說的價值,但當奧菲莉亞真正的喪失生命并隕落后,哈姆雷特也有了變化。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在第五幕第一場中,奧菲莉亞的葬禮上,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在扭打過程中掉入她的墓穴:

哈姆雷特:“我愛奧菲莉亞;四萬個兄弟的愛合起來,還抵不過我對她的愛。你愿意為她干些什么事情?”

從這段原文看出,哈姆雷特對于奧菲莉亞的愛又回來了。如上文所述,之前哈姆雷特會用全部力量排斥客體,可這個外部的客體奧菲莉亞不再存在了,也就是死亡了,那她作為客體的位置就發生了改變,奧菲莉亞便再一次成了哈姆雷特所欲望的客體。哈姆雷特以奧菲莉亞離世為一個節點,在這個節點重新恢復了對于奧菲莉亞的愛情。這個就像是相對普遍的精神病的癥狀,有些患者總會哀悼已經失去或者已經逝去的另一半,帶有極強的哀悼性質。只有將欲望的客體變成不可得到的客體時,便能再次成為哈姆雷特欲望的客體。從哀悼這一項功能來說,哀悼的本身也同時帶有著補償性質,弗洛伊德曾構想當人對于親人或愛人進行悼念時,會產生一種“強迫性自我責備”的情緒。他解釋為,這種情況下的人,會病態地由悼念聯想到無數自己對不起被悼念者的事件,同時伴隨著痛徹心扉的情緒表現,來作為對于被悼念者的補償。而我們會發現,在這樣的補償情緒后,也帶有無意識的敵對,這是人類情感的原型。也以此產生了與移情相反的心理防御,便是“投射”,將敵對的情感轉向另一個目標。弗洛伊德的闡述是這樣的:悼念和敵意這兩種哀悼者對于被哀悼者的情感,都在以哀悼與滿足這兩種方式進行著詮釋。因為這兩種情感是對立的,所以一定會爆發沖突,因此會以投射和設立儀制的方式進行心理防御,來壓抑這種潛意識的敵意與沖擊[4]。

在這種情況之下,“哀悼”的運行是與精神病存在一致性的,在進行哀悼時,主體對于所表達哀悼的客體注定會產生身份認同。哈姆雷特在對于奧菲莉亞的哀悼中,表現的是瘋狂,失去奧菲莉亞于他而言類似一種奧菲莉亞所占之位變成空洞般的洞穴,這個哀悼是針對這個洞穴的哀悼,因此哈姆雷特跳進了奧菲莉亞的墓穴。拉康在這個部分認為這是作為一種原初的菲勒斯喪失,也就是說哈姆雷特借著奧菲莉亞的死亡這個事件,產生了與本身哈姆雷特認同的欲望:母親的欲望相反的一個形式,作為一種菲勒斯的歸化,但這一次的歸化可以看成一次嘗試。

在前文所描述的哈姆雷特落入墓穴,也同時預示著哈姆雷特的死亡。墓地的這一場是《哈姆雷特》劇本中第一幕第五場的情節,也以此引出了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的決斗,這也是現國王克勞狄斯對于哈姆雷特的陰謀,在劇本中,哈姆雷特的死亡與這里的決斗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哈姆雷特的這個部分,如果從主體欲望著他人的欲望這個角度去分析哈姆雷特,是并不充分的,還要從哈姆雷特具體的語言與行動中去解讀,哈姆雷特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說對于哈姆雷特來說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義與走向,他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自我,或者說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屬于自己的客體,他的主體并不穩定,哈姆雷特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來進行思考。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四幕第四場中,哈姆雷特看到福丁布拉斯這支英勇的軍隊為了一塊貧瘠的土地率兵出征,這令他為自己遲遲未復仇而感到羞愧:

哈姆雷特:“上帝創造下我們來,使我們能這樣高談闊論,瞻前顧后,當然要我們利用他所賦予我們的這一種能力和靈明的理智,不讓它們白白廢掉。”

哈姆雷特:“可是我的父親給人殘殺,我的母親給人侮辱……我卻因循隱忍,一切聽其自然,看看這兩萬人為了博取一個空虛的名聲……”

這是現國王克勞狄斯給哈姆雷特布置的第一個陷阱。可以看出哈姆雷特是站在他人立場去審視自己的,在劇中哈姆雷特遇到福丁布拉斯軍隊后,他所理解的便是一個軍隊的英勇,他看到的是他們為一個目標而忘卻自身的性命的無畏,這使他無比慚愧,之后他繼續進行人類行為的深思,甚至是上帝視角下的深思。方漢文先生在《哈姆雷特之謎新解》中提到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評并認為,哈姆雷特的特點是哈姆雷特作為主體只能在能指之下進行活動,他需要給自己尋找一個結論,而真正的榮譽作為能指隱藏起來,使得哈姆雷特的客體不停地變化[4]。那也可以理解為,哈姆雷特與能指的關系,導致哈姆雷特被剝奪了原本屬于他的“自己”以及他的生命,沒有這個能指,哈姆雷特無法進行行動。

第二次現國王克勞狄斯對哈姆雷特布下的陰謀是要求哈姆雷特與雷歐提斯決斗,這場決斗是現國王克勞狄斯與雷歐提斯一同對于哈姆雷特布置的一場“陷阱”,在這場陰謀中,哈姆雷特只能說是困獸猶斗。哈姆雷特參與進了這場看似是打賭,實則上陷阱重重的打斗。同時哈姆雷特在文中也表現出他是現國王叔父克勞狄斯打賭決斗的參與者,那么對于哈姆雷特而言,他便不是自己,甚至對于對手雷歐提斯產生了與自己(哈姆雷特)的認同感。

以劇本原文來進行理解與分析:

第五幕第二場中哈姆雷特得知賭注后表達出對于雷歐提斯的看法:

哈姆雷特:“我認為他是一個才德優異的人,他的高超的稟賦是那樣稀有而罕見,說一句真心的話,除了在他的鏡子里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個跟他同樣的人……”

拉康認為這里出現了鏡像關系,哈姆雷特在鏡像下發現了與自己相似者,原文也提到了,除了在他的鏡子里以外(his semblable is his mirror),這是哈姆雷特也同樣帶有另一個人的印記。為何哈姆雷特會將雷歐提斯帶入鏡像,那便是他們身上的相似性,即,都進入了現國王克勞狄斯的陰謀,在克勞狄斯的陰謀中,雷歐提斯與哈姆雷特除了是對手,也都是仇恨的被利用者,雷歐提斯想為妹妹和父親復仇,帶有復仇的性質。

5 拉康后精神分析對于哈姆雷特復仇的解讀及其價值

拉康的后精神分析對于哈姆雷特復仇的研究同時在多個領域都產生了價值,對于當代文學與莎士比亞戲劇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同樣借由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拉康在其《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中削弱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論,而處理成語言的結構,借由語言去進行解讀人物。拉康引入了語言學的結構,將精神分析中的無意識理解為符號的現象,將人的心理與語言結合為一體。拉康將抽象的心理進行語言的直觀展現,將哈姆雷特與人物關系的語言中所帶有的欲望結構解析得淋漓盡致,促進了拉康后精神分析學的階段性發展。在拉康精神分析的視角下,“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生動鮮活,在討論戲劇的劇情發展之外,語言的分析使哈姆雷特的形象更加帶有血肉與深度。■

引用

[1] 陳越.欲望及對《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闡釋(連載)[J].世界電影,1996(3)166-187.

[2]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M].朱生豪,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9,121,233,239,253,37,39,189,191,247,175,37,39,34 9,360,377,297,299,

[3] 方漢文.哈姆雷特之謎新解: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1(1):1-6.DOI:10.3969/j.issn.1003-7519.2001.01.001.

[4] 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61—62.

猜你喜歡
主體
一起多個違法主體和多種違法行為案件引發的思考
論碳審計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如何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
今日農業(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6
何謂“主體間性”
領導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 12:50:53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中醫文獻是中醫寶庫的主體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婷婷综合色|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性欧美精品xxxx|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性精品| 91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日韩资源站| 日韩久草视频| 亚洲精品图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伊人激情综合| 色综合天天操| 69免费在线视频| 58av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1级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主播|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久久男人资源站| 欧美在线导航|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乱子|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午夜不卡福利|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99这里精品|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国产区91| 99久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