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朱逸慧|文
產融結合是大勢所趨,也必將大有可為。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致辭
產融紓困,協同創新向未來,10月18日,第三屆有色金屬行業產融結合創新論壇在京隆重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領域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十四五”規劃關于產融結合的若干部署,進一步引導金融資源更好地支持、服務有色金屬行業的重點領域,完善行業發展與金融服務的生態鏈和供應鏈,搭建產業金融機構與有色實體經濟的融合平臺。
本次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承辦,上海期貨交易所戰略支持,重慶魏橋金融保理有限公司、中鋁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金色銻業有限公司特約協辦,來自全國有色金屬企業、供應鏈金融公司、期貨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貿易物流公司的百余位嘉賓參加會議。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上海期貨交易所北方市場服務中心總監周軍,重慶魏橋金融保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楠等領導嘉賓出席會議并為開幕式致辭,開幕式由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林如海主持。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與金融結合較早,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資本便通過期貨市場與有色金屬產業發生關聯。經歷30多年的產融結合、期現互動發展,國內有色金屬工業已成為市場化程度最高、適應國際市場變化最快、應對國際市場沖擊能力最強的工業行業之一。有色金屬期貨交割金額占我國期貨市場交割總額的近四成,銅、鋁、鋅位列我國商品期貨功能評估綜合評分前三位。同時,隨著金融模式的創新,一批專業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不斷涌現并穩步成長,與我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產業的轉型升級、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段德炳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實體產業發展與金融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對實體產業和金融發展的戰略設計是清晰而一貫的,為行業做好產融結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段德炳認為,產融結合是大勢所趨,也必將大有可為,就產融如何結合,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產融結合不能脫實向虛。產業金融機構要回歸本源,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金融資本在資源配置、風險緩釋、政策傳導、預期管理等方面的獨特功能,把更多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到我們行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用金融“活水”為企業紓困“解渴”;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產融結合要善學善用。未來的產業發展進程中,產融結合將會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我們行業企業要善于學習運用,努力培養一批既懂產業又懂資本的復合型人才,深入了解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規則,靈活運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為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加油助力。
三是產融結合要強化底線思維。要高度警惕借產融結合之名行投機取巧之實的不法行為,謹防可能衍生出現的市場風險、行業風險、關聯交易風險等。實體產業要與金融機構一道,建立起有效的防范監控機制,及時隔離風險,避免融合過程中產業與資本的風險共振。
周軍指出,近年來,上期所在相關部委、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優化合約規則,在品種上市和合約優化、加強期貨市場監管、提升市場服務質效等方面針對性發力,深化市場服務力度,助力我國有色行業平穩運行。下一步,上期所將積極應對各類市場風險挑戰,不斷強化一線監管能力,持續推進市場改革創新,服務有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提質增效。一是著力提升監管效能,穩預期、守底線。二是以期貨上市注冊制為契機,完善金屬品種序列,著力打造高質量產品體系。三是促進產業客戶參與,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林如海主持開幕式及首節專題報告環節

上海期貨交易所北方市場服務中心總監周軍致辭

重慶魏橋金融保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楠致辭

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社長、總編何水金作總結講話

《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屠雯主持下午專題報告環節

會議全景

上海期貨交易所“聚力產業 聚力實體”分論壇
朱楠表示,魏橋產融始終致力于為有色金屬行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通過金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的發展和創新。他認為,有色金屬行業正面臨著市場、能源、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與此同時,新的科技、新的模式也在不斷涌現,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在此背景下,只有產融深度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有色金屬行業的創新發展。只有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推動行業發展,實現持續增長共同目標。
會議邀請了多位金融專家作專題報告,上午,中糧祈德豐商貿創新業務部副總監張盈盈、重慶魏橋金融保理有限公司資產管理總監黃喆、中鋁創新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大維、中化能科碳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全球強制碳市場部總經理方龍以有色金屬企業利用衍生品案例、解決產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痛點、產業基金為有色發展增色、碳排放交易及碳金融工具運用為主題分享觀點。下午,中鋁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越,中國有色集團金晟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吳剛,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資本運營部部長蘭海,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貴金屬部經理石和清、國元期貨有限公司有色分析負責人范芮,北京盛倫國際物流集團副總經理劉偉士以有色供應鏈金融產品集成解決方案、“走出去”有色企業保險指南、地勘產業基金助推礦業勘探和開發、有色黃金產業金融發展形勢與行業趨勢分析、有色行業風險防控工具、“一帶一路”倡議下東南部非洲金屬物流供應鏈現狀及前景等主題作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環節分別由周軍,朱楠,《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屠雯主持。
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雜志社社長、總編何水金代表承辦單位作總結講話,希望參會代表能夠以第三屆論壇為起點,進一步推進產融資源整合,探討金融服務機制創新,實現多方共生共榮。他表示,《中國有色金屬》雜志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行業權威期刊,也是有色行業唯一一家連續兩屆入選“中國百強報刊”的媒體,2023年正逢《中國有色金屬》雜志創刊40周年,雜志社正在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雜志社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的正確領導下,在行業廣大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持續探索實踐新時代媒體發展的新路徑,努力將雜志打造成合作交流的價值高地、企業形象展示的高端平臺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智庫。
會議同期設上海期貨交易所“聚力產業 聚力實體”分論壇,帶來了精彩的專題報告和圓桌討論,就市場投資、衍生品運用、有色進出口業務等話題展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