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意義

2023-12-10 00:13:18楊值珍
社會科學動態 2023年10期
關鍵詞:現代化高質量文明

楊值珍 易 君

2023 年6 月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①這對我們新時代加強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必須首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戰略意義。“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北是文化大省,歷來重視文化建設。過去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發展傳承產生了重要影響,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省”②的戰略目標以來,全省上下一直在奮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目前,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不僅是《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也是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重要內容。湖北省委常委會強調,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結合湖北實際做好文化傳承發展各項工作。要深入挖掘荊楚文化的精神特質和時代價值,推動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③

基于此,本文以湖北為例,分析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戰略意義。此前,有人從推進新世紀全省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滿足全省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三個方面分析了湖北加強文化強省建設的必然性④,還有學者認為要從增強經濟競爭力、提升我省綜合實力的高度認識文化強省建設的重大意義⑤。這些分析比較客觀地揭示了當時條件下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性,但未能全面揭示新時代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的意義,難以有效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在新歷史起點上勇于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繼續努力推動文化發展繁榮。事實上,人的行動是受人的思想認識支配和制約的。只有充分認識一項事業的重要性,才會采取果斷有力的落實行動。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立足新時代新階段,深刻認識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大戰略意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好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文化建設新使命。

一、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和思想靈魂,是國家的重要軟實力。在“軟實力”這一概念的初創者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三個主要來源中,文化是排在第一位的。⑥文化在國家軟實力及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見一斑。事實上,“文化不僅是一種獨立的力量,而且滲透在經濟、軍事、科技等力量之中,對其產生重要影響,成為更基本的力量”⑦。作為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等因素的集合體,文化不僅內化于本民族、本國家的行為中,而且本身就是一種重要實力,能夠對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產生影響力和感召力,因而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無形支撐。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大國,中國人雖然沒有提出軟實力的概念,但自古就充分認識到了文化的這種域外影響和作用。早在先秦時期,孔子就提出了“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的思想。正如約瑟夫·奈在《軟實力》一書的中文版序中指出的:“中國古代文化中雖然從未提及軟實力,但中國人其實早已深諳此道。”⑧

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并將文化建設的意義上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始終將建設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目標和使命,不斷推動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先后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始終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進入21 世紀,文化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戰略意義更加彰顯,我們黨更加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課題,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⑩。從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成為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成為黨和國家文化建設方略的集大成式話語,被納入到黨和人民事業的戰略全局中,被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戰略體系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統籌布局、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正如他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的:“我多次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正是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確立了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又從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布局和部署,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事實上,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前提,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內容。隨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順利啟航,黨的二十大再次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進行部署,并強調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這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決策部署,加快文化強省、文化強市、文化強區建設。如:在西部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在中部地區,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東部地區,上海市全面落實《上海市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十四五”規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

湖北地處中國之“中”,在一系列國家戰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黨中央對湖北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不是單方面的要求和目標,而是一個多維度的要求和目標,涵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就文化建設而言,文化強國與文化強省是互相促進、互相作用的。文化強國建設引領文化強省建設,但文化強國又有賴于文化強省來夯實,沒有文化強省就沒有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就必須建設文化強省。因此,建設文化強省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湖北是個文化大省,文化資源豐富集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2020 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722.4 億元,比2016 年1096.3 億元增加了57.11%,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居全國第7 位,進入了全國十強。顯然,在落實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上,湖北肩負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湖北必須站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高度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繼續推動文化發展繁榮方面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探路作用、輻射作用,為文化強國建設探索經驗、貢獻智慧。這是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湖北文化強省建設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

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民群眾接續推動社會進步、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的過程。人類歷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人類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接續奮斗,不斷創造屬于自己時代的歷史,不斷豐富和拓展人類文明形態。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僅有的歷經5000 年而薪火相傳的悠久文明,以其突出的連續性、創造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歷史上,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智慧和科技,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加快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今天,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作為世界上僅有的數千年綿延不斷的悠久文明的傳承者,當代中國有義務和責任傳承和發展好中華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存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6 月2 日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顯然,這既是對中華文明的自信和責任,也是對人類文明的擔當和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責任,也是對人類文明的時代擔當,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類情懷,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意識。然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并不是一件輕輕松松的事情,而是一項艱辛復雜的工程。事實上,文明的長久存續和持久發展是異常艱難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輝煌文明,但多數由于各種原因消失了,無緣繼續參與人類文明的后續發展。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寫道:根據梅爾科的研究結論,歷史上的主要文明至少有12 個,其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已經不復存在,僅剩下中國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中華文明有幸延續至今而且從未中斷,一個關鍵的因素是中華文化的突出創新性和包容性,是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在起作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首先是中華文明,失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文化根脈的現代文明,就不可能是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民族在當代創造的文明形態,從根上講是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形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首先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文明的文化根脈延續下來,在此基礎上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促進文化根脈與思想魂脈的有機結合,并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文明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有機體,除了作為主體的農耕文明外,還有游牧文明、漁獵文明、近代工業文明等亞文明。中華文化也是由眾多亞文化聚合而成的文化統一體,在以農耕文化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架構下,各種亞文化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從考古發掘的成果來看,在中華文明形成早期,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呈現出遍地開花、滿天星斗的多元狀態和相互交流、多元互動的發展局面。“這樣的交流使各地區成為共享文化精粹的共同體,即張光直定義的‘最初的中國’,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由此形成。”?正是這種多樣性的統一,使得中華文明內部各種亞文明和文化能互相交流、和平交匯、共同發展,從而使中華文明、中華文化既豐富多彩又多元一體,呈現出突出的連續性、包容性、創新性、統一性、和平性的特點。因此,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也需要中華文明內部各種亞文明和亞文化交流交融交匯、傳承發展繁榮,共同創造更加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和文化,使中華文明更加朝氣蓬勃、更加絢麗多彩,為人類文明延續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習近平總書記2020 年11 月14 日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從人類文明演進歷程來看,人類文明大多發展繁榮于大河流域。作為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中國最早的人類,滋養了輝煌的長江文明和博大的長江文化。長江流域是稻作文明的發源地,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對農耕文明形成發展影響深遠,長江文明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長江上、中、下游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其歷史發展過程也有頗大差異,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區。按上、中、下游劃分,依次為巴蜀—荊楚—吳越三個大的文化區,分別由上游的古巴人、古蜀人,中游的古楚人和下游的古越人創造。”?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是長江流域的重要省份,擁有長江干流長度1062 公里,占長江干流全長的1/6 以上,荊楚先民是長江中游文明的主要創造者。從目前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湖北境內發現的出土了古人類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就有8 處之多,其中“建始人”距今約200 萬年。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區域文化,楚文化在先秦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并隨著楚國影響的逐步擴大而不斷擴大,最終融匯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恢宏大廈中,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楚人“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鳴將驚人的創新意識、撫夷屬夏的開放氣度、深固難徙的愛國情結、止戈為武的和合理念”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至今仍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思想食糧和強大精神支撐。

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的恢宏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需要長江文明的血脈激蕩,需要荊楚文化的智慧滋養。湖北是長江中游文明的重要承載者,是荊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者。賡續長江文明血脈,傳承荊楚優秀傳統文化,是湖北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對于湖北來說,賡續中華文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首先要扎根于荊楚大地,立足于長江文明、荊楚歷史文化的沃土,賡續好長江文明血脈、傳承好荊楚優秀傳統文化,使長江文明行穩致遠,使荊楚文化固本開新。這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賦予湖北的時代重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湖北只有從歷史的視野、全球的眼光統籌謀劃和綜合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生動實踐中,以長江文明和荊楚文化為首要內容,加快荊楚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進程相結合,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建成文化強省,讓長江文明、荊楚文化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綻放更加迷人的異彩,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加絢麗多姿,才能真正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先后追求的發展目標。中華民族在19 世紀中葉開始探索現代化的漫漫歷程,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國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社會歷史事件構成了中國人追求現代化的宏大畫卷。然而,這些大事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面貌,但都沒能使中國走上現代化道路。作為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積極投入中國人民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率領全國各族人民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追求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展社會主義建設,開創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現代化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更加光明的前景。經過百年探索,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終于找到了中華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正確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實現的工業化進程,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指出的:“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所以叫中國式現代化,是因為它既具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共性特征,屬于現代化的范疇,是實實在在的現代化,又與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存在一些明顯的區別,具有基于自身國情的突出特色,是與其他國家現代化不同的現代化。因此,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并將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歸納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五個基本方面。這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使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區別開來,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每個國家的現代化都同時存在上述五個方面的區別,也不一定僅五個方面區別。事實上,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國家現代化的區別不止于此,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還存在本質的區別。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其歸納為十個方面,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儒家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將“修身”置于基礎性地位,認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中華傳統文化中這種厚德修身的思想至今影響著中國人。作為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重視物質也重視精神,“兩個文明一起抓”是黨治國理政的一貫理念。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就注重全面加強思想建黨,積極發展革命文藝、社會主義文藝,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們黨在不斷建設物質基礎的同時,高度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人民的精神面貌不斷改善。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我們黨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硬”,極大推動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發達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勢。中國式現代化能夠成功,中國能夠在幾十年內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現代化道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重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拒斥了西方發達國家物質富裕、精神貧乏的現代化模式,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都實現現代化才是中國式現代化,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質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要義。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大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雙輪驅動。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全國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榮光,理應共擔中國式現代化的責任。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也是湖北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省委強調“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努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湖北落地生根”,“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荊楚篇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整體推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湖北要充分發揮自身文化資源優勢,繼續大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快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飛躍,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這既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湖北的客觀要求,也是我省積極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實踐,更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更多湖北貢獻的必要前提。

四、實現全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長期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國經濟逐漸迎來了從追求數量增長到追求質量提升轉型升級的重要拐點。遵循發展規律,立足實踐要求,借鑒國際經驗,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景更加光明。世界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社會也迎來了全面提升的新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而作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這一科學論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對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整體部署和全面安排。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首要任務和基本著力點。

黨中央非常重視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特別關注湖北省高質量發展,專門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中部地區特別是湖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需要作出更大努力”?。顯然,這既是對湖北的關心和關懷,也是對湖北的期望和囑托,對當前和今后湖北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湖北迅速將發展目標和工作重心轉移到高質量發展上來。《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肩負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湖北的歷史使命……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對此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體現湖北擔當、展現湖北作為”?。為全面落實和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后五年“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奮斗目標,再次對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進行全面部署,并謀劃以流域綜合治理推動四化同步,推進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隨著《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和實施,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高質量發展翻開了新篇章。

對于湖北來說,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一個中部省份,湖北在中國第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處于地理位置的劣勢,沒有享受到沿海地區所享有的對外開放紅利,與發達地區的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湖北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戰略機遇。湖北省委高度重視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提出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然而,雖然湖北經濟社會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發展基礎依然不強,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學者認為:“唯有不斷提高最廣大人民群眾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新發展格局才能構建起來,高質量發展才能成為中國經濟的內生特點和普遍形態。”?顯然,湖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充分激發6100 萬荊楚兒女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群策群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這就要求湖北必須繼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大力促進文化發展繁榮,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推進我省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提神鼓勁。

繼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也是湖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誠然,高質量發展最初確實是從經濟發展方面考量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最主要方面、最重要維度,但并不是高質量發展的全部內容。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系的多維體系,社會發展也應該是多維并進的。高質量發展并不是對經濟發展單方面的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的要求,是全領域、全方位的高質量發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指出:“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更不是局限于經濟領域”,“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又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顯然,文化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能沒有文化的高質量發展。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內在地要求文化的高質量發展。只有繼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才能充分體現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因此,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在謀劃“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時,對加快文化強省建設進行了專門謀劃,并明確提出要“高質量發展文化事業”。

當前,全省上下正在以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荊楚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繼續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加快建設文化強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全體荊楚兒女的力量和智慧,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強勁的精神動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強硬的科技支撐。這不僅是實現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外在條件,也是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內在要求。

五、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人的需要是廣泛的、多層面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其分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一有了生產,所謂生存斗爭不再單純圍繞著生存資料進行,而是圍繞著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進行。”?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獲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等方面。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把人類的需要分為基本需要和中介需要。顯然,就人的需要的內容來說,雖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是相通的,都有其合理和可取之處。同時,人們普遍認為人的需要存在輕重緩急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生存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第一個需要,指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馬斯洛建構了一個金字塔式的等級模型,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獲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從下到上依次納入其中,認為只有低等級的需要獲得滿足以后才會依次產生高等級的需要。“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中國古人對人的需要基本上是從物質和道德兩個層面去認知的,認為物質層面的需要是道德層面的需要的基礎。然而,人的需要并不都是先后產生的,只不過有的是潛在的,有的是現實的,但人實現自身需要的愿望是有先后的,在基本的生存需要都難以保障時,一般不會去考慮享受、發展等更高需要。

人之所以為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有思想、有精神。事實上,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的原始需要,且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對人發展的作用非常明顯,精神生活的滿足能對人的身心帶來極大的愉悅,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強人的發展能力。中國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的典故,西方也有“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的名言。作為人性的體現,作為人的本質的表現,人的需要應該彰顯其精神方面的需求。物質需要的滿足是精神需要滿足的前提,但精神需要的滿足并不是只有在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才產生和得到滿足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也不必然導致精神生活的充實,更不必然導致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提高。精神生活是與物質生活相互交融的,在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的實現過程中都存在著精神生活的需要,但緊迫程度有所不同。精神生活需要引導,精神文明重在建設。革命戰爭年代,紅軍戰士雖然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但在黨的重視下,文化生活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精神需要比物質需要得到了更好的滿足,精神世界充實,思想道德情操普遍很高。在長征的艱難困苦中,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想方設法見縫插針讀書,“水壺”(《水滸傳》)和“三口鍋”(《三國演義》)的故事成為長征中的佳話。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在梁家河也是如饑似渴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僅《資本論》就通讀了三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今西方發達國家雖然物質上非常富足,但精神上貧乏的現象普遍存在,“道德衰落、文化自絕和政治分裂”?嚴重。

誠然,與滿足生存需要相比,老百姓滿足精神需要的愿望相對沒有那么急切。但在從生存需要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后,其對精神生活的需要就會被迅速釋放出來。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開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在黨中央統籌部署下,湖北雖然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但是仍與全國各地一道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全部解決了吃飯、喝水、穿衣、住房、就醫等問題,擺脫了生存需要的困擾。廣大群眾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能力從事精神文化生活,也希望享受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如饑似渴地尋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對精神文化生活產品的供給提出了新要求。而在資本驅動下,一些低俗文化趁機興起并大肆拓展地盤,傳播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產品;境內外反華反社會主義勢力也趁機興風作浪、相互勾結,爭奪對人民群眾的思想影響,拓展意識形態陣地。這些都極大地污染了文化環境,不僅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也極大影響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的滿足和享受。特別是對那些不加甄別接受市場快銷文化的群眾來說,其財產安全和身心健康都受到嚴重威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比如,2023 年5 月22 日,湖北省高院就發布了自建網站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直播平臺組織淫穢表演等五起“掃黃打非”典型案例。

民之所向,政之所歸。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因此,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全面加強文化強國建設,著力為人民群眾提供積極健康、高雅向上的文化生活產品,滿足廣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生活需要和期待,作為文化大省的湖北較早提出了文化強省建設的目標,推出了農家書屋、戲劇下鄉等文化項目和工程,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全省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產品不足的困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湖北必須繼續大力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全面加強文化強省建設,不斷推出更多體現先進文化價值和方向、具有荊楚文化風韻和特色、適合荊楚人民口味和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更好地滿足我省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迫切需要。這既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也是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凈化文化發展生態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中國是一個文明輝煌、文化燦爛的大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勇于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繼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省,奮力建設荊楚現代文化,意義重大、使命光榮、形勢緊迫。要科學處理黨的統一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文化守正和文化創新、民族文化和人類文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關系,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高度,統籌部署、務實推進。然而,在新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立足實際探索設計務實高效的文化建設路徑。顯然,這是一個既值得深入研究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現實課題。

猜你喜歡
現代化高質量文明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邊疆治理現代化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漫說文明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内视频精品|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福利视频一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91欧美在线|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午夜精品区| 中文字幕1区2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一二视频|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不卡视频国产|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色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美女一区| 久久a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黄色高清| 2020国产精品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网久久综合|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 国产在线八区| 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久久黄色一级片| www.日韩三级|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高清|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人妻21p大胆|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97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AV区| 五月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