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
自2015年由田曉鵬執導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以來,中國動畫電影受到了觀眾的青睞和好評。該片對中國神話故事的改編起到了一定的帶頭示范作用,對中國動畫的崛起產生了里程碑式的意義。經過7 年長時間的洗滌和沉淀,《深海》這一動畫電影應運而生。該動畫電影將故事內核聚焦于現實生活和兒童內心的細膩、敏感,將人性中的孤寂和脆弱編碼到動畫中,引發觀眾思考和對精神世界的洗滌。
“八大組合段”由法國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在《電影:語言系統還是語言》一文中提出,首次將索緒爾的符號學引入到電影這一領域,標志著電影符號學的問世。電影符號學基于自身的表意系統和無離散型單元的敘事特色,將“八大組合段”分為自主鏡頭、平行組合段、包括式組合段、描寫組合段、交替組合段、場面、插曲式段落和常規段落八個段落。①對《深海》這一動畫電影進行剖析,發現該電影與“八大組合段”中包括式組合段的相關特性較為契合,其主要表現在創作主體建構的真實空間與夢境空間、當前時空與歷史時空之間通過特殊光線的布置和特殊色彩的處理等藝術表現方法對其自如切換。希冀借以麥茨的相關理論論述潛藏在動畫電影《深海》之中的敘事結構分析。
“包括式組合段”主要是指運用特殊照明方式和特殊鏡頭,如用劃入劃出、淡入淡出等方式插入到其他的敘事序列結構之中,以表回憶、想象的段落,使敘事結構更加合理化和完整化。②該組合段的運用不僅能夠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還能使主線情節進一步豐富與發展。正基于此,包括式組合段也有“括弧組合段”這一稱法。包括式組合段主要呈現出非線性敘事的特點,即打破時間的順序性來描述事件的發展,將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進行拼貼,繼而更好地展示影片故事的敘事歷程。
《深海》這一動畫電影主要圍繞小女孩參宿在經歷父母離異、家庭重組之后,產生了較強的孤獨感和愧疚感,這種癥結不斷加重,逐漸發展成抑郁癥。在影片開頭,創作主體通過搖鏡頭改變畫幅中呈現的視覺元素,繼而使得處于夢境和現實兩種不同空間場域的參宿順利完成空間變換。而夢境空間之中的參宿張嘴、現實時空之中的媽媽喂女主吃蛋糕等不同鏡頭的組接方式,有利于促進影片敘事邏輯更加流暢自洽。當南河正在“深海號”上向參宿暢想未來時,創作主體通過深海中的一束特殊光線,即以直射光的形式將南河對于未來的向往和期待,以歡樂舞蹈的形式展示出來,此處的空間建構并非之前參宿所處的夢境空間,而是從參宿的角度在夢境空間之中為南河建構的理想精神世界。
《深海》主要以鏡頭運動和燈光布置這一包括式組合段的方式,敘述了參宿在瀕死迷離之際的想象空間與她記憶中的現實空間發生的一些生活碎片,繼而拼湊出一段具有哲思性和完整性的故事。
麥茨認為電影具有自己的表意系統和符號系統,是人物、造型、色彩、人聲、音樂、音響等諸多元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電影語言不等同于自然語言,其主要體現在電影語言中,能指和所指之間較為接近,基本上是同一個,故電影語言無法明確將第一分節和第二分節區分開來。除此之外,電影的最小單位是鏡頭,而非由幀單獨構成的畫面,這也為電影語言缺乏離散型單元元素提供有力支撐。從視覺符號的角度看,對《深海》中立體多面的人物符號、具有寫實風格的純虛擬符號以及絢麗斑斕的色彩符號展開分析,能夠為其他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一定的可借鑒思路。
人物影像符號是視覺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像畫面之中的主體。人物塑造得是否立體多面,對電影的視覺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觀眾對于畫面中設立人物的感受即為指向解釋項。③在動畫電影《深海》中,主角參宿就是一個特征鮮明、具有較強典型性的人物符號。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推進,參宿由原先的膽怯、懦弱逐步轉變為勇敢、敢于追尋光的女主角。而南河這一人物由開始的重利益、輕情感到后面主動放棄財物選擇成為參宿昏暗生活中的一束光,實現了兩人的相互救贖和轉變。
女主角參宿的性格轉變。參宿在經歷了原生家庭的破裂和重組之后,父母將精力更多地撲在了弟弟和新家庭之上,而她遭到了更多情感上的疏遠和淡漠,這就是她患有抑郁情緒的主要原因。同時,影片也交代了參宿的家庭變化與個人心理狀況,為影片現實主義的敘事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灰色基調。但是,在創作主體架構的夢境時空中,參宿憑借尋母這一執念,在瀕臨死亡之際編織了一個美輪美奐的夢境時空,在夢里誓死保護能夠為自己提供母親線索的“海精靈”。后來在與南河的相處過程中,她逐步直面自己的內心情感癥結,奮力劃破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幕布,逐步向亮光沖去。而在最后,盡管夢境世界如此絢麗多彩,但參宿仍然選擇回到現實世界。這一舉動并不意味著現實時空中的況味發生改變,而是表征參宿這一人物形象完成心理和行為上的蛻變。
男主角南河的性格轉變。南河在一出場就是“深海大飯店”老板的形象。俗話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南河在一出場就將此類人物性格特征體現得淋漓盡致,其開場的設定就是通過創新菜品為他所經營的飯店沖業績、掙好評,為還清自己身上所背負的幾億元債務而努力。后來在參宿跟隨“海精靈”的指引過程中,南河與她從相厭發展到相識、相知、互助。南河性格的轉變,不僅使得其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同時也是眾多商人形象內心柔軟、情感豐富的外化表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動畫電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在大銀幕上不斷活躍起來。但是相較于常規電影,動畫電影又具有明顯的自身特性。動畫電影建構的虛擬空間是在打破真實空間的基礎之上所建構起來的,這就意味著創作主體在視覺元素的選用上需要進一步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如《深海》中的“海精靈”“喪氣鬼”“小黃鴨”等純虛擬符號展示出了超越其物件本身的深層含義。
“海精靈”象征心結和貪欲。“海精靈”是傳說中的產物,而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不出現。它可以被理解為引路人,是隱藏在萬物中的生命表征。在《深海》中,“海精靈”的出現為參宿尋找媽媽提供了一定的指引方向,將隱藏在參宿這一人物形象之中的心結具象化。它的歌聲是為了讓參宿有活下去的盼頭。然而在參宿尋覓母親的過程中,“海精靈”卻成了南河做疙瘩湯的原材料。此時,原來的“海精靈”被更名為“醉生夢死湯”,寓意著對現實境況的逃避,即為理想世界裹上絢麗糖衣。影片中,眾多顧客喜愛、追求由“海精靈”熬制而成的“美夢成真湯”,進一步將劇中人物對于美好事物的貪欲具象化,促進劇情和情感之間的契合統一。
“喪氣鬼”表征情緒波動。“喪氣鬼”原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不愉快的人或者脾氣不好的人;二是指傳說中帶來喪氣的鬼怪。在動畫電影《深海》中,“喪氣鬼”變化多端,無固定外形,但其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將人物和事物吞噬,主要涵指兩層深意。一方面,“喪氣鬼”在影片開頭就有出現,為之后參宿將經歷一次巨大的海難埋下伏筆。另一方面,“喪氣鬼”是參宿這一人物形象負面情緒的表征。當進入深海大飯店時,參宿就被該空間中的人物稱為“晦氣”,一是代表了參宿本身具有喪氣質的外形,二是代表了參宿內心孤僻、抑郁的情感情緒。
“小黃鴨救生圈”象征希望。救生圈原本是水面上一種常用的逃生設備。在《深海》中,“小黃鴨救生圈”貫穿于影片的始終。在參宿的意識被喚醒時,此處的“小黃鴨救生圈”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隱喻著參宿對母愛的極度渴望。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以及參宿和南河在海上的一天天漂流,救生圈也一天天變癟,直到最后,難以承受兩人的重量。“小黃鴨救生圈”一方面代表了夢境之中的世界并非完美無缺,另一方面表征了男女主角自主追求生的希望。
當色彩被運用于電影這門藝術中時,色彩就被賦予更多的意義,甚至被譽為“視覺的音樂”,與敘事內容、故事內核、人物情感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連。近年來,隨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不斷呼吁,不少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和來源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中國動畫也不例外。中國動畫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中國現代文化潮流相結合,將中國水墨畫的氤氳之感和數字動畫技術成效相融合。④
在《深海》中,一個美輪美奐、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其光影變化如夢似幻,促使劇情進一步推進和情緒持續累積,表征著具有抑郁情緒的參宿對五彩斑斕世界的渴望。水墨粒子動畫的創作既融合了現代化技術手段,又將水墨畫的傳統民族精神和意境融入了想象性表達,一方面代表了我國民族動畫創作者的自主創新精神,另一方面則代表了水墨動畫在凸顯本土民族化敘事中的應用可能性。另外,水墨粒子動畫可以更廣泛地應用到本土動畫的敘事中,進一步彰顯中國動畫的民族性,給促進我國動畫自主化的創作以及動畫學派的重建帶來了積極信號。
此外,在《深海》中,無論是“喪氣鬼”的外觀,還是參宿視若珍寶的“衛衣”,均隸屬于紅色系列。紅色所代表的能指,可被理解為喜慶、團圓、熱鬧,同時也是危險、戰爭、殺戮等危險符號的表征。在該片中,參宿時常將自己蜷縮在生母離開前給自己留下的紅衛衣里,一方面代表了參宿對母親陪伴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征著參宿對家庭團聚的向往。但是,“喪氣鬼”外觀也呈現紅色,隱喻著參宿內心被抑郁情緒裹挾,無法自主控制自己的情緒。《深海》將參宿的內心世界具象化,可見色彩的運用與情緒的積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符號的主要用途是傳遞信息,而符號的表意方式主要有兩種,即有聲語言符號和無聲語言符號。在《深海》中,有聲語言的運用主要體現為劇中角色的話語符號,無聲語言符號主要體現為文字符號與肢體符號。
話語符號是有聲語言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話語不僅能夠傳遞不同的信息,還能夠代表不同人物的性格、氣質和態度。在《深海》中,不同的角色設定,其話語表達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以參宿這一人物形象為例,她在經歷家庭破裂并進入“新”家庭后,性情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長時間的負面情緒累積下,參宿產生了抑郁情緒。例如,參宿常說的“對不起”“謝謝”等表現了她習慣性地將外界不相干的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增強了自身的不自信和焦慮感,表明參宿自身主體意識較為薄弱。又如,“哎喲,點評又掉到一顆星了,這幫人也忒挑剔了,是不是有財?”影片以話語的形式表達出了南河的現狀,即他所經營的飯店口碑不好,且客人也難伺候,這也為之后的敘事埋下了伏筆。“這菜不就是前衛了點嗎?又沒偷工減料”表現出南河敢于突破、熱愛創新菜品的性格特征。而在影片后面,屏幕上的一行字“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則涵指了南河和參宿在現實生活中總會委曲求全地假笑,以至于模糊了自己最初的模樣。“這心結要是解不開啊,就像噩夢似的永遠纏著你”,隱喻著參宿把父母的離婚歸咎于自身,而忽略了父母離婚是他們共同協商的結果。上述不同角色的話語代表了不同角色在既定空間中不同的身份、職業、動機和思想等,進一步讓受眾更加立體、全面地了解故事,更好地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性格和氣質,也進一步凸顯了話語符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去上述的話語符號能夠傳達信息和表征影片中人物性格以外,畫面中的文字信息也以無聲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信息。在《深海》中,文字符號的意義不容忽視。例如在影片前半部分,當參宿被“海精靈”這一角色帶入到色彩斑斕的絢麗時空時,空中大門正面牌匾上的“一見生財”和牌匾反面的“您可來了”,與民俗傳說中“黑白無常”帽子上的內容一樣。而“黑白無常”的主要任務就是手持白色哭喪棒,負責拘留魂魄,奪取活人性命,將人的靈魂帶入陰間。此處的文字符號涵指影片中參宿在船上將魚放生時,由于對母親的執念,在生死彌留之際進入了虛無縹緲的夢境空間。這個夢境空間雖然絢麗奪目,但是隨時都可能會出現危險。又如,當家人都在為弟弟糖豆即將上幼兒園進行慶祝時,參宿孤零零地坐在一旁,只收到來自中國聯通的生日祝福短信:“尊敬的用戶:在這特別的日子里,聯通祝您生日快樂……”家人本該在這天熱鬧地慶祝參宿的生日,但實際上卻不聞不問。創作主體以快樂的場景渲染參宿內心的孤獨和悲涼的情緒。此時,需要一個契合點來推動劇情的發展,故而以“中國聯通”的口吻向參宿發送生日祝福,有利于參宿內心深處的情緒平和。此處的文字符碼隱喻參宿所處的家庭環境看似和諧,實則卻沒有溫度,為參宿生成抑郁情緒解釋了緣由,為人物的抑郁心理和行為提供了一定的賦能作用。
角色的肢體語言行動是演員對于劇本內容的反復揣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綜合考量的效果。肢體語言不僅僅使得影片中的行為動機與內心的所思所想相契合,而且能促進影像時空的合理建構,促使觀眾更易于理解影片內容,繼而使觀眾與影片之間產生異質同構的心理現象。
以《深海》為例,女主角參宿經常將自己包裹在母親臨行前留給自己的紅色衛衣中,以此來獲取一些心靈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表征參宿的內心無法找到情感的棲息地,只能向外界尋求一些物件,來滿足內心本能的情感需要。參宿經常低著頭,蜷縮在自己的座位上或者是角落里,隱喻著參宿內心的無助、自卑和敏感。又如,參宿在家試穿繼母為她買的新鞋時,明明穿著不舒服還要裝作很開心,佯裝鞋子很合腳。此類肢體語言還有很多,不僅使參宿內心的情感和情緒得以外化,同時也將參宿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實合理。
以南河這一人物形象來舉例,他的動作語言就與參宿有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他不拘小節并且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掙錢還債。在現實生活中,南河的處境較為艱難,他是大多數普通觀眾的縮影,但是他內心擁有一個拯救自己和救贖他人的英雄夢。南河在創新菜品時遇到很多困難,遭受到很多冷嘲熱諷,但是他仍然以沒心沒肺的笑容面對生活和客人。南河在被否定的情境中仍然不斷堅持嘗試,隱喻南河雖然是現實中的小丑,但同時也是擁有“魔法”的生活家。
電影《深海》關注有抑郁情緒兒童的內心世界,展現樸素真實陌生人之間的深層情感,蘊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關懷,感人至深。盡管《深海》在敘事層面和情感層面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但是在視覺呈現上以“水墨粒子”的方式,促使中國動畫深深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以符碼的形式實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一定的反思力度,它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佳作。
注釋:
①徐允.“八大組合段”理論概念辨析[J].神州,2014(05):212-214.
②王佳泉.麥茨“八大組合段”理論的讀解與批判[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48-50.
③馬睿,吳迎君.電影符號學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52-54.
④賈秀清,姚楊曌.技術突破、題材創新與敘事反思——《深海》創作評析[J].當代電影,2023(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