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馨怡 徐鵬
進入新時代以來,快節奏的生活致使人們的壓力變大,綜藝節目成為人們獲得放松與安慰的重要載體。相對于情節緊湊、競爭對抗態勢較強的快綜藝,慢綜藝憑借舒緩的節奏給予觀眾更為平和的觀看體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為做好主流價值觀的傳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慢綜藝與旅游、文物等元素相結合,涌現出如《國家寶藏》《向往的生活》等優質的節目,在疏導觀眾心理壓力的同時帶動著地方旅游興起,為中國文化傳播助力。
如今,國內外對慢綜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綜藝的文化價值研究、傳播策略研究、現狀與困境研究、創新路徑研究四個方面。從研究內容上來看,學界對于慢綜藝的研究一方面關注到了其內容制作的優勢與目前存在的不足,如學者戚金城在《慢綜藝節目熱播的冷思考》中提到慢綜藝題材同質化嚴重的現狀②;另一方面關注其傳播價值與策略的實現,如學者夏雨晴、宗俊偉在《國產慢綜藝電視節目傳播價值——以〈向往的生活〉為例》中發掘節目蘊藏的文化傳播價值。③但研究對象大多為制作成本高昂的綜藝,使用較低的成本收獲巨大流量的小成本綜藝則較為少見。從研究方法上看,學界對于慢綜藝的研究大多采用質化研究結合案例分析,較少實現跨學科融合研究,且對慢綜藝的傳播要素和社會價值分析較少采用輿情系統進行佐證,較少使用量化分析。
基于此,本文對小成本綜藝《快樂再出發》進行初步傳播要素分析,找尋其傳播策略的獨特之處,并基于輿情系統數據,利用NLP語義分析,探究節目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同時,分析《快樂再出發》的成功因素,探析小成本綜藝獲取高流量的秘籍,給予制作者更多的借鑒與實踐參考。
《快樂再出發》由大千影業出品,圍繞《快樂男聲》2007 屆十三強選手(簡稱0713)中的6 位成員,講述他們將生活與音樂結合的有趣體驗。不同于擁有大制作與大投資的慢綜藝,《快樂再出發》憑借僅有的資源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季節目播出后,有27 萬人打出9.6 分的豆瓣評分,創國產綜藝最高分以及評分人數最多紀錄,全季評分9.5分,且每一季開播半月后,站內播放量皆破億次。本文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等角度對該節目進行基礎挖掘,初步分析其傳播要素。
傳播主體作為傳播過程的發起者,其本身與行為影響著傳播內容與傳播效果。傳播者主要承擔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傳遞任務。節目導演組承擔著信息的搜集、環節的設置工作,節目核心成員則擔負著內容傳遞的工作。兩者碰撞出獨特的節目魅力,也決定了節目的質量。
《快樂再出發》節目組對節目進行整體把控,在策劃期間抓住《歡迎來到蘑菇屋》的熱度且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全網征名免費宣發。前者把握住海量信息所帶來的前景,后者則利用信息造勢。節目組在拍攝過程中注重群像角色的刻畫、主題內涵的把控以及環節設置的趣味性。節目組富有特色的主題設置,在公益和文旅的道路上創造了別樣的風景,結合地域的游戲設置使節目趣味性與科普性并存。《快樂再出發》節目組在6 位成員“0713”的標簽上加入“再就業男團”的名稱。該名稱在加強6 位成員本身羈絆的同時,也成為專屬于《快樂再出發》的符號。
再就業男團由陳楚生、蘇醒、王櫟鑫、王錚亮、陸虎、張遠六人組成,具備著價值傳輸的功能。作為傳播主體,他們擁有巨大的情感價值,他們的時代烙印注定吸引曾經的歌迷懷念青春,吸引當下的觀眾探尋過去?!笆烊松缃弧钡男Ч偈钩蓡T之間的互動變得輕松且自然,帶來出乎意料的節目效果,各種調侃和玩梗也不會顯得刻意與生硬。成員清晰的自我認知與恰到好處的“自黑”拉近了他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每位成員兼具的娛樂屬性與專業屬性成為真正吸引觀眾的閃光點。他們在音樂領域都有著耳熟能詳的代表作,對于音樂的熱愛和認真超乎尋常,即使不溫不火也從沒想過放棄音樂夢想。這樣一群頗具才華又明珠蒙塵的人讓觀眾有了發現寶藏的驚喜感?!霸倬蜆I男團”用力量和價值輻射著觀眾,傳遞出他們的情感價值。
內容是傳播的根基,沒有內容的傳播行為就是沒有存在意義與價值的傳播。傳播內容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受眾的觀感,導致傳播效果的不同?!犊鞓吩俪霭l》作為旅游類慢綜藝,選址與內容設置貼合節目宗旨,融合呈現娛樂與文化。
1.公益主線,走入自然,領略自然之美
《快樂再出發》全季始終關注自然生態。第一季的象山主題,講述了守島人的故事,以人類隨著生態環境變化而產生的遷徙為時代背景,展現鋼鐵森林誕生后,一些始終掛念著青山綠水不愿離去,一年又一年陪著島嶼老去,卻熱愛不減的人們的故事。第二季以文旅為主題,選址黑龍江。那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黑土地孕育出大國糧倉;那里有熱情善良執著堅守的東北人民,滋養出這片地域的溫暖風情。從五常大米到圣·索菲亞教堂,從東北搓澡到漠河極光,觀眾跟隨著節目仿佛身臨其境走入了東北大地,直面祖國地域的風土人情。節目目的不僅僅是助力公益,帶動地方旅游經濟增長,也是講好目之不及之處的動人中國故事。節目既呼吁了保護生態的宗旨,也讓受眾更好地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萌生自豪感與驕傲感。
2.音樂暗線,才華上線,感受人文之美
“再就業男團”的音樂屬性給予《快樂再出發》節目形式創新?!犊鞓吩俪霭l》全季擁有一定的作品產出,歌曲《活該》和《快樂再出發》收獲不俗口碑。同時,兩季均以演唱會作為節目結束的儀式。成員們用音樂表達情感,用創作者細膩感性的思維傳遞獨特的人文之美。成員們在雪地棕櫚林彈奏起手風琴的時刻、成員們心照不宣唱出和聲的時刻、成員們站上舞臺唱歌的時刻,給予觀眾的不僅僅是娛樂逗趣,更多的是獲得力量的溫暖與感動。得益于成員們對待音樂的認真態度,節目的調性擺脫過度娛樂化,觀眾對于成員們和節目的態度也更認真。因此,當節目想要傳遞價值的時候,觀眾更能感受和更愿意接受這種價值。
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信息”④。在一定程度上,傳播的重要性來源于媒介的形式而不是內容。《快樂再出發》由芒果TV 獨家線上播出,一周更新一次。相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等)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⑤,因此實現了媒體的融合。《快樂再出發》依托社交媒體實現跨平臺傳播,開播前使用“微博詞條+熱搜”進行宣傳,利用搞笑片段進行抖音引流,成功吸引受眾注意。同時期在B站具有流量的吐槽區UP主開始進行相關創作投稿,網站巨大的流量池幫助節目實現了平臺“出圈”,進而輻射至其他平臺。大量粉絲涌入新建立的成員微博超話形成黏性極強的社群,粉絲好評吸引路人目光,路人觀看助推節目流量,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用戶閉環和流量“出圈”。
互聯網的強勢崛起促使我國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網民數量激增和新媒體不斷壯大,使互聯網成為大眾表達意見、傳播民意的主陣地。用戶通過不同社交媒體在搜索信息、傳播信息、表達看法的同時,其行為與看法成為能夠反映用戶的情感傾向和該事件的輿論導向、能被輿情分析技術捕捉分析的數據。因此,可以基于這些元素對《快樂再出發》進行深度挖掘。
依托于WISEA(聞海)平臺,通過爬蟲技術獲取《快樂再出發》相關信息,基于NLP深度語義模型的文本分析和情感分析,對《快樂再出發》進行語義和情感的挖掘。
文中采用WISEA 輿情分析系統,鍵入“(快樂再出發)&(再就業男團|0713)”,檢索全季播出期間的相關報道、影響力、情感傾向、社媒平臺等相關信息。本次分析共監測到數據789597篇,在渠道來源中,網站有6586條數據,App有29886條數據,微信有3634條數據,微博有661872條數據,短視頻有12717條數據,頭條有59779條數據,視頻網站有13829 條數據,知乎有474 條數據,Twitter 有24 條數據,YouTube 有36 條數據,等等。本文基于此數據對《快樂再出發》做深層次挖掘和分析。
從情感傾向上看,《快樂再出發》全季觀眾整體情感傾向趨于正向和中立,呈現積極正面情緒。正面情緒占比為26.31%和34.56%,中立情緒占比為72.54%和66.12%,負面情緒占比為1.15%和0.24%。
從熱點話題來看,《快樂再出發》全季播出期間,詞云圖表現的熱點主題為“0713”“快樂再出發”“象山”“五常大米”“哈爾濱”“秀波家庭農場”等。熱點主題包括“再就業男團團魂滿滿”“打卡哈爾濱圣·索菲亞大教堂”“《快樂再出發》要去種田了”“東北冰雪和漠河極光”“五常大米有聯系方式嗎,想買”“秀波農場阿姨人好樸實,東北人爽朗”等。觀眾討論的是節目傳遞的積極內容,關心的是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地方特產。
1.治愈心理問題,引領積極價值觀
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顯示,中國15~24 歲的青少年中約有120萬人患有抑郁癥,大學生在其中占比高達23.8%。而根據百度指數可知,《快樂再出發》全季播出期間用戶畫像多為20~39 歲的年輕女性,主要地域集中在浙江、廣東等南方地區?!犊鞓吩俪霭l》的多數受眾身處新冠疫情時期,普遍處在大學階段或初入職場的階段,面臨著防疫、學業和工作的多重壓力。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認為,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于發揮你的優勢,而不是糾正你的弱點。⑥這說明當受眾被引導擁有積極的品質和正向的價值觀時,他們能夠抑制人性中的消極因素?!犊鞓吩俪霭l》通過“旅行+音樂”的形式,利用自然風情與人文故事撫慰觀眾內心,帶給觀眾樸實、善良、執著、勇敢、愛國等積極向上的情緒價值,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觀眾尊重、熱愛自然?!犊鞓吩俪霭l》用積極正向的內容引導觀眾接受正向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其幸福指數,影響受眾生活。
積極心理學很關注和研究積極情緒,包括生活滿意程度、積極情緒體驗與消極情緒體驗等因素⑦,提出當受眾的積極情緒更多時,可以把焦慮、恐慌等情緒導入正軌,提升受眾的幸福感?;谏鲜鯳ISEA數據的情感傾向分析可知,觀眾對于《快樂再出發》的情感傾向中,正向和中立的情感遠遠大于負向情感。這充分說明《快樂再出發》對引導受眾情緒、緩解其內心壓力與心理問題產生作用。
2.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傳承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一種肯定、認同與踐行,它是國家和地區文化發展軟實力的重要彰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善于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⑧。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命題。
《快樂再出發》全季貼近自然,關注民生。根據WISEA數據熱點詞語和熱點主題分析,《快樂再出發》熱點詞語包括“五常大米”“哈爾濱”等,熱點主題包括“想買五常大米”“秀波家庭農場阿姨樸實善良”“漠河極光”等。節目走入五常大米之鄉,踏上豐饒的黑土地,親見了稻谷的產出,這是對熱愛勞動和勤勞樸實的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推廣,喚醒大眾對土壤和糧食的熱愛與親近,激發其對和諧樸實價值觀的贊頌。觀眾看見極光和白雪皚皚的北國,萌生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同時,節目通過哈爾濱的導游講解,呈現圣·索菲亞大教堂的瑰麗,將厚重而又具有價值的歷史鋪陳開來,使觀眾感受到悠長而豐富的歷史,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文化自信。
《快樂再出發》成功收獲口碑與流量,不僅源于其豐富有價值的內容,也與其傳播息息相關。因此,本文基于對節目的傳播要素分析和社會價值挖掘,探析《快樂再出發》的成功因素,為未來慢綜藝的發展提供以下建議。
“電視節目需要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中國夢?!雹嶂v好中國故事,引導主流意識形態,對任何領域都至關重要。傳媒從業者肩負著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傳遞真實的風土人情、培養國人的自豪感的任務。因此,綜藝節目忌過度娛樂化和刻意煽情,同時要避免宣揚拜金主義,要追崇腳踏實地的作風,堅持內容為王,引領主流價值,堅守節目初心。對于慢綜藝來說,“慢”與“綜藝”并重,要做到讓人感覺舒適而不枯燥,提供精神價值卻不刻意煽情。節目主體應該對整體內容和價值負責,節目制作應該明確內容主題基調,進行積極正向的價值傳遞。此外,慢綜藝應避免人為設置爭吵和對峙以增加話題度與曝光量,要確保“慢綜藝”本質。用心做內容,選擇合適、和諧的成員作為節目嘉賓,會產生“1+1>2”的效果。慢綜藝節目只有讓觀眾感到舒緩平和,有著觸及內心的內容,并形成獨特的節目風格,才能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新媒體時代更應強調宣發。做好宣發工作,應注重受眾定位的精準化和傳播方式的多樣化。未來的慢綜藝應該關注用戶畫像定位和平臺宣發的融合性,分析用戶畫像,針對畫像打造內容,滿足觀眾需求。同時,在傳播過程中利用用戶畫像實現精準推送,建立正向的粉絲社群。當下,多平臺聯動成為普遍態勢,原創與二創聯動層出不窮。在當前注重流量的時代,更應發掘“自來水”的力量,實現跨平臺宣發??缙脚_宣發可在減少經費的同時帶來意料之外的宣傳效果。微博、抖音和B 站等平臺的用戶活躍度及用戶黏性可以幫助節目實現“破圈”推送和打開流量池。在信息繭房興起的時代下,利用更具特色的傳播方式“破圈”將會幫助未來的慢綜藝開拓更大的市場。
綜藝節目可以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急劇轉型,致使許多社會問題顯現,例如青年的心理問題。而綜藝節目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對觀眾乃至社會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未來的慢綜藝應明確制作方向和立意,深耕社會價值,創作者應積極結合心理學相關知識進行價值把控,解決現實問題。例如,《快樂再出發》的旅游、公益、治愈路線與實際切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下社會面臨的抑郁年輕化和文化傳承問題;《明星大偵探》在“劇本殺”的外衣下與觀眾探討校園暴力、網絡暴力等現實問題。未來,慢綜藝應著眼當下社會問題,利用節目渠道對社會需求進行回應,明確時代責任,用節目內容輻射社會問題,達到緩解乃至解決社會問題的目的。
《快樂再出發》的現象級傳播效果離不開具有閃光點的傳播主體、蘊含積極價值觀的傳播內容和多媒介融合的傳播渠道,也離不開節目切中當下社會存在的問題,并依托自身的影響力進行緩解,充分體現社會價值。對于未來的慢綜藝來說,必須摒棄過度娛樂化,避免跌入消費至上、娛樂為王的陷阱⑩;內容永遠為王,真誠永遠打動人心;應該遠離俗套的“劇本”,堅持慢綜藝的初心,真正傾聽受眾的心聲;始終堅持內容積極正向,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利用自身的積極影響力和輿論給予社會和國家積極正面的影響。兼備以上特質的慢綜藝將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
注釋: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共產黨員網,2022-10-16.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 TI1666705047474465.shtml.
②戚金城.慢綜藝節目熱播的冷思考[J].青年記者,2018(09):41-42.
③夏雨晴,宗俊偉.國產慢綜藝電視節目傳播價值——以《向往的生活》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0(06):85-87.
④[加]麥克盧漢.麥克盧漢如是說[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64.
⑤范葉妮.淺析新媒體中的新聞互動[J].新聞界,2009(05):115-116.
⑥[美]馬丁·塞利格曼.持續的幸福[M].趙昱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53-54.
⑦丁新華,王極盛.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4(01):59-66.
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共產黨員網,2017-01-25.https://news.12371.cn/2017/01/25/AR TI1485346515937999.shtml.
⑨全國電視欄目節目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工作會在京召開[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4-05-27.https://www.gov.cn/govweb/xinwen/2014-05/27/content_2688564.htm.
⑩楊辛悅.5W 理論視域下慢綜藝《朋友請聽好》的傳播策略探析[J].視聽,2022(07):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