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縣文巖街道文化路小學 田琳萍
數學學科內容相對抽象,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助力學生學習、理解數學知識的關鍵, 還有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這與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是一致的。作為數學教師,要善于創設各種情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為其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新時代的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求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核心素養。
具體到數學學科來講, 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這包括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素養,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 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條件,也是一種數學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 教師要自覺更新數學觀念,特別是要摒棄“唯分數”的應試教育觀。 要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就要給學生打下良好基礎, 為其學習數學知識和適應未來社會做好準備。為此,教師要樹立科學的現代教育觀念, 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學習開展數學教學;要認真學習新要求、新理念,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當前,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普遍進入小學課堂,這為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動力和載體。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方便、快捷,能夠呈現豐富的知識,呈現方式也更加多樣。 它不僅能夠通過文字、圖片傳遞信息,還能夠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呈現復雜的內容, 使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和啟發性,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放飛想象。
例如,教學“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面與立體的不同呢? 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在理解這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 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拆零部件”——六塊長方形紙板,然后通過動畫形式“拼成” 一個長方體盒子。 接著發問:“大家來認認這個圖形,它還是長方形嗎?為什么?”學生識辨后,我繼續問:“與原材料的形狀比較, 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大家一起歸納出——“形”與“體”雖只有一字之差, 卻從平面圖形轉化為占有空間的立體圖形。 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沉浸其中, 很快體會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差異。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 數學來源于人們的生活需求, 是先民們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人們經常說,數學源于生活且最終服務于生活。 從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來看, 其內容也是遵循源于生活的原則, 選擇小學生較為熟知的場景來呈現知識, 同時突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這就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例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課時, 可讓學生先觀察身邊常見的物體,如牙膏盒、保健箱、粉筆盒等,引導大家先摸一摸長方體的面, 再按順序一邊摸、一邊數、一邊觀察,看看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有幾組相對的面,相對的面大小是否一樣……在操作的同時,教師再出示涂有三種不同顏色的長方體,將三組相對的面一一拆解下來, 貼在黑板上,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長方體“面”的特征。 在引導認識長方體“棱”的特征時,不僅讓學生用手摸一摸, 按順序數一數,還讓學生動手量一量相對棱的長度,算一算指定面的面積。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地發展了空間想象力。
我們知道, 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順利。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學生的思維。 為此,我在應用題教學中作了大膽嘗試:將應用題的文字敘述,通過想象改編成相關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從故事結果出發,一步步地推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或條件,從而找到解題的思路。
比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上,我出了這樣一道題: 雞和兔關在一只籠子里,它們共有20 個頭,有64 只腳。 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我根據北大附中特級教師周沛耕老師的解法, 作了一番敘述:“同學們,讓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手里拿著一根魔棒,一揮,這20 只動物發生了變化:所有的雞全飛起來——停在空中,所有的兔全都舉起兩只前腳站立起來。 ”學生都笑了起來,聽得很認真,感到很有趣。 我抓住時機再發問:“此時此刻,你能算出站在地上的有幾只腳嗎? ”學生很快算出有64–2×20=24 只。“這是誰的腳呢?”“兔子的。”學生很快明白,“原來兔子有24÷(4-2)=12只,雞有8 只。 ”此時,學生興奮不已,原來那些“令人頭痛”的問題竟然這么有趣!
我趁機告訴學生, 只要你們展開想象,編一編故事,再加以推理,就能解答這類應用題。 對于這個題你們也可以試著編一個故事情節來解答。 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紛紛展開想象……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假如我有魔法,我就讓所有雞的兩只翅膀變成兩只腳,這時站立在地上的腳就有4×20=80 只, 多出的80-64=16 只就是雞新長的腳(即翅膀),所以雞有16÷2=8只,那么兔就有12 只。 ”
用故事情節來演繹習題,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鍛煉, 而且拓寬了思路,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從而使大家的思維從單一走向多維。
總之,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努力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其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深化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非常重要。 因此, 數學教師要善于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