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二高級中學 李園園
英語閱讀課通常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對單詞、短語、句式、段落的理解和背誦, 忽視了學生的真正參與, 缺少對文本的深度剖析和創新運用。這種教學模式無法真正發揮英語閱讀課的育人價值。
深度學習是指學生能夠主動將新舊知識加以關聯,進而達到更高的思維層次。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認為, 深度學習指的是在教師引領下, 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主動學習過程。 深度學習不僅僅是培養高階思維, 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它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具體的人。 因此,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實現。
傳統英語教學采用“一課一備”,缺乏整體教學觀念。 新課程要求教師基于課程標準,重視學科大概念,圍繞特定主題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入解讀和整合,結合學生需求, 搭建起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領、各文本次主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從而使課程內容結構化、情景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 教師需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幫助學生在與知識的互動中獲得發展,明確內容的優先次序, 讓學生在單元學習中把握學科本質,形成學科整體觀念。
英語課程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觀和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 教師應設計出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堂活動,依據課標,緊扣教材,結合學情,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出發,將不同的學習目標有機融合,活動環環相扣,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無論是讀前預測、讀中深度閱讀與思考、讀后的感受與行動,還是自主學習、結伴學習、分組討論展示等,都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習真正主動地發生。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本中觸動較深之處進行分享,以此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有意想不到的生成。 這樣的閱讀課踐行了英語學習活動觀,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得到鍛煉,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也得到培養。
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再度激活課堂,形成深度學習的良性循環, 實現學生的會學、樂學、活學。 教師進行評價時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要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持續開展多元學習評價,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進行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