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一桶桶煤樣被空中揮舞的機械手搬運騰挪,值班人員輕點鼠標,就可完成入廠煤的采樣、制樣,從此,提著小桶爬火車的人工采樣模式成為歷史。
帶上VR眼鏡,沉浸式體驗不遵守安全規章制度的“苦果”,從天而降的鋼管“砸”得你心驚肉跳,無需苦口婆心的勸說,“要我安全”變“我要安全”。
如何讓機組保持最優運行狀態,怎樣將一克煤所蘊藏的能量“榨干”,打開智慧燃燒系統界面,它會告訴你,每一步操作如何定量地影響機組供電煤耗,用數據代替經驗,當好“運行管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國家能源菏澤發電有限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意義,大力推進智慧電廠建設,引進新技術,搭建新平臺,加強自主創新,全面開啟老廠的“煥新”之旅。
智能管控讓人力更省
“要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推進智能發電企業建設,完善智能發電企業建設整體規劃,推動生產運營及管理全要素的數字化轉型。”該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在職代會上對科技創新工作進行強調部署。
在燃料智能管控中心,三個制樣機器人特別引人注意。一桶來煤經傳輸鏈送到這里,機器人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合樣、混勻、縮分等操作,分別制成全水樣、存查樣、分析樣,再自動進入下一個工作流程。燃料從計量、采樣、制樣,到傳輸、存查,全過程可實現無人干預、少人值守。
“人工采樣時,一是累,二是危險性高,現在上了智能化,輕松多了。”燃料管理部煤取制班作業組長吳宏偉說。以往陰雨天和寒冬時節,吳宏偉和同事們掂個小桶爬火車,車皮兩邊很滑,腳下不好踩,如果遇到空車皮還得下來重新爬,人員來回跨車皮也存在安全隱患。來一列火車,每一節都得挖,趕上來車多,人都忙得喘不過氣,還得配備4名職工。現在,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盯好設備就行了。
引入“高大上”的智能化技術后,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才能融入本土。針對運行中反復出現的旋蓋擰不緊、氣傳易卡樣、托盤電機軸承密封差等問題,燃料管理部自主研究實施了一系列改造,把“不好用”的設備改得更“趁手”,極大提高了設備使用率。“剛投運時,人不能離開智能化區域,得及時維護,一天下來能走上一萬步。現在除非系統報警我們才去。”吳宏偉說。
目前,該公司共實施了化水區域、脫硫區域、燃料區域集中控制改造和入廠煤計量系統改造、電除塵和濕除進DCS改造等5個少人值守項目,為減輕人員勞動強度打牢技術基礎。
科技加持讓安全更實
每一名員工走進菏電,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安全教育培訓。怎么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將天天說的事說出新意,推動培訓工作走深走實,該公司費了不少心思。
2022年8月,全新打造的安全培訓體驗中心項目投入使用,這也是山東公司區域內第一家。項目總面積370平方米,包含VR仿真實訓區、安全風險體驗區、應急處置體驗區等七大區域,可進行虛擬滅火、跨步電壓觸電等模擬操作,開展找隱患、找違章、防護用品佩戴等游戲闖關,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員工安全素質。
當參培人員在安培空間APP上接收到學習任務后,為他量身定制的安全培訓計劃就此啟動。他需要在手機端完成學習、模擬操作、考試,到體驗中心進行線下集中培訓和仿真體驗,通過考核后即為培訓合格。通過構建“體驗+培訓+實操+考核”四位一體創新模式,該公司讓安全教育走出文件式學習,讓安全理念走進職工思想意識。
“VR體驗不孬,剛才鋼管從天上砸下來,真把我嚇一跳。安全無小事,在現場干活不能隨隨便便。”下班后來現場體驗的發電部職工郭新磊說。
依托體驗中心建設的全員安全教育信息化管控平臺更是外委人員準入管理的“利器”。安監部安監員龔愛軍介紹,“平臺以年齡、身體素質、安全培訓、違章情況等設置準入管控條件,自動過濾高風險人員,外委人員進廠先來體驗中心參加培訓考試,考試不合格,進不了生產區域。”
在強化科技賦能,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方面,今年以來,該公司結合機組檢修積極實施技術改造,熱工專業完成DEH、MEH、ETS系統升級,鍋爐專業對3號爐、6號爐再熱器材質、結構進行優化,電氣專業實施6千伏動力開關升級改造,提升設備可靠性,不斷織密安全網。
自主創新讓設備更優
該公司現有6臺煤電機組,在“雙碳”目標達成的背景下,綠色轉型勢在必行。在實施三改聯動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優化設備性能、挖掘節能潛力,公司將創新作為解題突破口。
“我們天天和設備打交道,對自己的設備最了解,要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為公司節能降耗做貢獻。”該公司副總經理在生產早會上進行了發動。
基于AI智能控制的鍋爐智慧燃燒系統就是生技部職工劉龍這兩年主導的科研成果。現有火電機組存在燃燒不穩的情況,找電科院開展鍋爐燃燒調整試驗,一次花費不少,而且從專業報告轉化為易理解、可操作的運行調整手段,還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劉龍牽頭設計開發了這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導入DCS系統鍋爐側畫面,以可視化界面直觀指導運行人員如何對標目標值優化燃燒,進行耗差分析,進一步提高鍋爐效率。
為降低“四管”泄漏幾率,控降機組非停,該公司在2022年開展了“鍋爐數字化智能預警系統”研究,將設備臺賬、檢修記錄、蒸汽溫度與金屬壁溫監控等數據集成于一個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三維模型,對金屬劣化與物理性變提出預警,對防磨防爆檢查作出指導。工作模式從原來的“人找數據”向“數據找人”轉變,大幅提升人員工作效率和設備安全性能。目前,該系統已完成前期工作,后續將在5號爐投入使用。
針對生產現場的疑難問題,該公司組織各生產部門進行梳理,匯總20項課題上報科技領導小組進行審核立項,采取“揭榜掛帥”辦法進行專項攻關。為推動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激發員工鉆研熱情,該公司制定出臺《疑難課題揭榜掛帥管理與獎勵單項獎勵辦法(試行)》,明確課程從建榜、征榜、揭榜、選帥、掛帥、評榜、獎榜全流程管理,以正向激勵手段進一步增強職工主人翁意識和創新意識。
創新永無止境。對于老廠來說,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倚重科技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應對日益嚴格的能耗、環保、安全要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在創新的路上,國家能源菏澤發電有限公司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