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康

摘 要:將功能性體能訓練應用于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發揮出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應有價值,對于提高當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概述了功能性體能訓練及其核心優勢,通過設計實驗研究具體論證了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所發揮的作用,并在分析了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借助功能性體能訓練來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功能性;體能訓練;身體素質
近幾年來,功能性體能訓練作為一種先進的訓練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并被廣泛應用。因此,將功能性體能訓練融入大學體育教學實踐中,能夠對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帶來有益的影響。
1 概述
1.1 功能性體能訓練概述
功能性體能訓練最初是指理療師為患者提供動作指導用以治療患者自身的相關疾病,這種訓練多用于醫療領域和健身領域中,同時為人體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隨著相關研究的逐漸深入,此項訓練開始向著體育健身領域發展,為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學者指出,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強化人的神經肌肉系統。作為體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訓練方式主要以人體結構為落腳點,將多種學科運用其中,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動作模式。
1.2 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核心優勢
第一,保證體能訓練的安全性。盡管一些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流程較為復雜,但是安全性卻明顯高于傳統體能訓練,其根本原因在于這種訓練以醫療康復理療中的篩查與糾正為背景,訓練人員不易出現肌肉拉傷等問題。第二,提升體能訓練內容的密集度。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對訓練人員的身體素質及各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隨后根據訓練人員的實際情況開展體能實踐,功能性體能訓練通過強化訓練內容的密集度,能夠有效提高訓練人員的運動水平與肢體協調能力。第三,提高體能訓練的總體效率。功能性體能訓練以運動疲勞模型為出發點,運動疲勞模型強調訓練人員的訓練總周期不得超過8—9 周,同時該訓練可以豐富運動項目的內容,利用運動拓展的形式對訓練體系加以優化,全面提高體能訓練的總體效率。
2 功能性體能訓練實驗探究
2.1 研究對象
在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實驗探究時,本文將某所普通高校的18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的班級,其中有85 名女生、95 名男生。將這180 名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一半學生(90 名)為實驗組,另一半學生(90 名)為對照組。
2.2 實驗設計
第一,前期準備。前期準備分為T 型姿勢練習、開合跳練習等,每個動作完成兩個八拍即可。第二,核心部分。因訓練人員的身體素質不同,應該有針對性地組織訓練,在柔韌度上,常用的方法是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在力量上,可以將單腳跳臺階或雙腳跳臺階等作為首選;在耐力上,可以采取400m×2 等間歇跑的形式;在靈活性上,可以進行并步跑等活動;在速度上,則進行四個不同方向的雙腳快速交替等訓練。第三,放松部分。對照組的放松方式以傳統模式為主,實驗組的放松方式可以采取關節拉伸等多種方式。
2.3 對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基本分析
本文對某所普通高校的180 名學生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對其中一半的學生進行了功能性體能訓練,而對另一半學生則以傳統方式為主,詳細的身體素質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2.4 身體素質實驗對比檢驗
為確保本次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實驗前,分別對這兩組學生進行了身體素質測量,但是從測量結果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的差距不大,表明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較為相似,而在實驗后,學生身體素質的差別來源于訓練方法的不同。另外,為了證明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可以起到促進作用,還開展了實驗組與對照組功能動作篩查測試。以深蹲、俯臥撐、仰臥抬腿、穩定旋轉、前后分腿蹲、肩關節靈活度六個項目為基礎,對大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在經過功能性體能訓練后,無疼痛順利完成動作的人數比對照組多。
2.5 身體素質實驗對比分析
分析實驗前后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本次功能性體能訓練實驗結果是:采用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實驗組學生在1000m/800m(min)、100m(s)、往返跑(s)以及立定跳遠(m)項目上的分值取得了很大進步,而對照組學生在經過常規訓練后,雖然也取得了優異成績,但是進步效果卻不明顯,與實驗組學生之間仍有很大差距。
3 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3.1 基本影響
功能性體能訓練既存在積極影響,也存在著一定的消極影響。積極影響體現在,其可以評估大學生的體質和體能狀況,改變大學生的身體現狀;而消極影響則在于,功能性體能訓練也需要利用多種途徑改變大學生的運動模式,否則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在此期間,還應該將功能性體能訓練與傳統體能訓練結合起來,不可只關注功能性體能訓練。
3.2 分類影響
大學體育教育將功能性體能訓練視為一個整體,對大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有助于大學生身體各個環節的相互作用。目前這種訓練方法主要有懸吊、核心力量、平衡性及振動四種,而功能性體能訓練手段則包括簡單訓練、一體化訓練、平衡性訓練及深層肌群訓練。其中,簡單訓練指大學生體育訓練中的仰臥撐等基本訓練;一體化訓練指對大學生的控制力進行訓練,用以提升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訓練主要是指在特定器材的支持下,對大學生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用以提高大學生身體的平衡性;深層肌群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自重問題。
3.3 其他影響
從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實質來看,這種訓練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外,還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多種壓力。運動本身便具有釋放壓力、放松心情的作用,而功能性體能訓練則能夠從多個層面出發,提升學生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幫助大學生釋放內心的壓力。
4 功能性體能訓練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
4.1 融入體育課程與課外活動中
第一,融入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將一節課程設置為三個部分,首先將支撐力量訓練等作為首選,時間控制在五到十分鐘即可;隨后教師可針對教學任務加強動作技巧訓練,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專項訓練,最后借助小型器材指導大學生進行放松訓練,幫助大學生緩解疲勞。第二,融入課外活動中。首先以身體素質與健康情況為依據對大學生進行分組,可以分為力量薄弱組、耐力缺乏組等,隨后由專業指導員對各小組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切實幫助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
4.2 注重并加強對教師能力的培養
第一,培養精英教師隊伍。可以選擇專業水平高、經驗較為豐富且優秀的指導員對精英教師隊伍加以培訓,同時能發現學校功能性體能訓練存在的各種問題。第二,培養骨干教師隊伍。培養骨干教師隊伍的目標是使這支教師隊伍可以勝任行政區域內普通教師的培訓工作,并為體能素質不過關的大學生提供幫助。第三,培養普通教師隊伍。培養普通教師隊伍的工作可以交由骨干教師負責,普通教師需要承擔在校體育教師的培訓職責。第四,培養體育教師隊伍。體育教師隊伍需要了解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概念及形式,并能有針對性地組織功能性體能訓練教學。
4.3 遵循基本原則用以激發學生興趣
實施功能性體能訓練需要遵循科學性、實效性及趣味性三項基本原則。科學性原則是指體育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訓練方式與訓練思想,有針對性地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相應訓練內容;實效性原則是指在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技能講解的有效結合,保證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實效性;趣味性原則指體育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選擇趣味性強的訓練項目,用以激發學生對功能性體能訓練的興趣。
4.4 更新功能性體能訓練理念及方法
要想實現功能性體能訓練應用效果的最大化,需要不斷對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理念及方法進行更新,并鼓勵大學生在課后進行課堂展示,主動向其他人分享個人的設計方案,講解設計要點與整體思路,在向他人分享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4.5 完善功能性體能訓練的成績考核及評估體系
有必要根據功能性體能訓練的特點及相關內容,細致化完善成績考核與評估體系,可以向教師與大學生征求建議,分析功能性體能訓練考核策略與評價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隨后由教師建立考核、評估框架職責,高校負責對已經構建的考核、評估框架的內容進行補充。
5 結語
盡管目前功能性體能訓練理念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也被廣泛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但是如何將其更好地融入我國大學體育教學中,對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產生積極影響,仍需要相關各方共同加強理論研究及實踐工作。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體育局課題研究重點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河南省高校體育工作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3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汝雷, 孫凱.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應用研究[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2,31(6):94-97.
[2] 梁燕妹. 功能性體能訓練對中職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 中旬刊),2022(8):227-231.
[3] 潘哲. 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及建議[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