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雅加達,亞奧理事會負責人說,“智能”將是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工作中的一大重點。
五年后的杭州,借助強大的數字技術實力,一次以科技應用推動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實踐徐徐展開。
科技塑造了亞運,而亞運展現著未來。在“數字之城”和“互聯網之都”的杭州,從賽會管理到賽場運營,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支撐下,體育與科技的雙向奔赴將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時代和文明的共同進步。
從1990年到2023年,亞運會三次來到中國,從北京到廣州再到杭州,中國科技也向世界展示了從零開始破紀錄的“三級跳”。
30多年前,北京亞運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奮力追趕的中國。今天我們再去回顧當年的這場盛會,人們記憶最深的還是《亞洲雄風》和熊貓“盼盼”。對于剛剛經歷1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北京亞運會是中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進一步改革開放、擁抱世界的“新起點”,她向全世界展現更多的是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開放與好客。科技,還是一個向現代化奮斗的輝煌目標。
20年后的2010年,廣州迎來第16屆亞運會。此時的中國持續發力經濟建設,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0年的廣州早已不是1990年的北京,從開幕式到閉幕式,廣州亞運會幾乎展現了中國LED城市綠色照明的最高技術成果,也對全世界開展了一場LED綠色照明的科普展演。這屆亞運會新建光纜網絡8萬多纖芯公里,長度可繞地球兩周,覆蓋了所有69個場館;開通信息點7000個,配置計算機、電視機等設備1.7萬多臺;為4.5萬名工作人員提供了高效的數字集群指揮系統。
體育引爆的科技“大秀”,成為中國高速發展階段的輝煌見證。如今的幾乎每一場國際性體育盛會,中國都在向世界呈現科技手段輔助下精彩的文化視覺盛宴,人們也似乎已經習慣了科技在一場場體育活動中“搶風頭”式的大秀。
比北京亞運會晚了32年的杭州亞運會,人們將深切感受到創新發展的時代魅力。從“團結、友誼、進步”到“激情盛會,和諧亞洲”,再到“心心相融,@未來”,我們目睹了科技創新的中國速度。
我們期待“無碳”的開幕式,更想目睹比賽場館監測管理中的“智慧大腦”,以及大量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從北京到廣州,20年一小步;從廣州到杭州,10年一大步,這種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在不斷提速。體育的賽場,也是科技的賽道,我們期待看到一次次破紀錄的科技“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