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清
(湟源縣畜牧獸醫站 青海海東 812100)
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呈兩端鈍圓的短桿狀,具有莢膜和鞭毛,無芽孢且屬于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菌。該菌對分離培養條件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上一般不適宜生長,可在血瓊脂培養基、牛心浸液培養基、巧克力瓊脂培養基或加入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大豆酪蛋白瓊脂培養基中進行生長[1]。該菌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較弱,對溫度極為敏感,4 ℃條件下最多保留十幾天的活性,-40 ℃條件下最長可保存8 個月左右,但在沸水中3 min 僅可失去活性,其對常見的消毒制劑也較為敏感,如醛類、過氧乙酸等。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可分為生物I 型和生物Ⅱ型,可以依據生物I 型的生長過程依賴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而Ⅱ型不依賴的特性進行區分,且根據菌體表面莢膜多糖、脂多糖抗原性的差異性可分為18 種血清型,且其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一定的流行差異性。
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具有較強的宿主特異性,易感動物為家豬和野豬,其余物種感染極少報道,各生長階段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其中2~5 月齡的幼齡仔豬最易感染。患病豬只和隱性感染帶菌豬只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其經咳嗽或噴嚏形成的唾液、鼻液飛沫或血液里存在大量的病原菌,可通過相互接觸或飛沫傳播,特定情況下也可通過被污染的空氣、糞便或被污染的車輛、飼養人員、飼養器具以及其他動物進行傳播。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于潮濕悶熱的月份,呈較為明顯的季節流行性特征,如4—6 月或9—11月,同時若養殖場具有飼養環境衛生條件較差、豬舍寒冷潮濕、未嚴格執行消毒計劃等不當的飼養管理因素,也極易誘發該病。該病呈世界流行性,世界范圍廣泛分布,傳播流行的血清型也因地區不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美國主要流行1、5、7 血清型,而歐洲國家主要流行2、3、9、13、14 血清型[2],我國生豬養殖因養殖模式容易出現養殖密度增大、頻繁調運、復雜引種等現象,因此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和一定的地域差異性,但主要流行血清型為7 型,其流行率可約達80%以上。
患病豬只突然發病,患病初期體溫升高至42 ℃左右,心率加快,食欲減退或廢絕,較短時間內出現腹瀉和嘔吐癥狀,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病豬只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嚴重呼吸困難,常呈犬坐式呼吸、腹式呼吸或張口呼吸,體溫驟降,全身皮膚發紺,尤其以鼻子、耳朵和四肢末端最為明顯,患病豬只臨死前較為亢奮,口鼻處流出帶血絲泡沫的滲出液,病程一般持續12~36 h,病死率最高可達100%。
患病豬只發病較為緩慢,體溫升高至41 ℃左右,飲欲和食欲逐漸降低,出現咳嗽和呼吸困難,呈張口伸舌式呼吸,部分患病豬只呈犬坐式呼吸,且機體某些部位皮膚發紅或發紺,若未及時治療,患病豬只可發生死亡或者耐過后轉變為慢性型或隱性發病,病程一般持續2~4 d。
患病豬只體溫略高于正常溫度,精神不振,被毛粗糙雜亂,采食量逐漸下降,出現陣發性咳嗽癥狀,個別病豬發生混合性感染,病程一般持續數天或者7 d 左右。
對最急性型病死豬只進行解剖,明顯可見主要病理變化部位為肺臟和氣管,病豬肺臟高度充血水腫,表面可見不同程度的淤血或出血,雙肺尖葉、心葉及膈葉發生炎癥性病變,肺間質和肺泡發生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可見大量的帶血泡沫樣黏液性分泌物;胸腔內積聚大量纖維素性淡紅色滲出物。
對急性型病死豬只進行解剖,可見其呈現明顯的兩側性出血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病變,肺臟明顯出血、充血及水腫[3],兩側呈暗紅色且質地變硬,表面分布大小不一的結節,呈灰白色,紅色膠凍樣液體充滿于肺間質,肺臟病變區域覆蓋纖維素性絮狀滲出物,切開肺實質流出大量黃色液體,肺門淋巴結明顯腫大出血;氣管和支氣管黏膜出血水腫;部分病豬心臟被纖維素性滲出物不同程度的包裹,呈絨毛心,且與心包膜發生粘連;胸腔內含有大量纖維素性物質和積水并與肺臟發生不同程度的粘連;肝臟、腸淋巴結及脾臟出現輕微的腫大現象。
慢性型病死豬只的剖檢主要病變為局灶性病變的肺臟與胸膜、心包發生粘連,肺臟表面分布大小不一的壞死性病灶和結節,且有黃色纖維素性黏性滲出物附著,肺臟和腹股溝淋巴結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和出血現象。
1)西醫治療。若養豬場確診發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應立即將患病豬只進行隔離治療,臨床上抗生素類藥物對于該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根據各養殖場的發病情況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選擇敏感性較好的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臨床常用的一般治療藥物包括泰樂菌素、頭孢噻呋、氟苯尼考等。
方案一:若養殖場豬群整體發病且癥狀較輕時,可選擇群體給藥方式,使用10%磷酸泰樂菌素預混劑和5%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使用劑量分別為每噸飼料添加1 和1.5 kg,進行拌料飼喂,連續使用7 d。
方案二:針對發病癥狀較為嚴重的患病豬只,可選擇使用氟苯尼考注射液和恩諾沙星注射液聯合治療,使用劑量分別為0.2和2.5mg/kg,進行肌肉注射,1 次/d,連續使用5 d。或者選擇黃芪多糖注射液和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使用劑量分別為0.2 和0.3 mL,1 次/d,連續使用5 d。
方案三:若患病豬只病情嚴重且高熱不退,可使用鹽酸頭孢噻呋和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使用劑量分別為5 mg/kg·bw、5~10 mL,1 次/d,連續使用5 d。
2)中醫治療。雖然使用抗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療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但動物飼料中的抗生素殘留物,可對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發展構成嚴重威,也可以選擇中醫方法用藥治療。
方案一:選擇半夏12 g,茵陳、厚樸各9g,杏仁8 g,黃芩12 g,加1 L 水煎煮半小時后倒出,再加入5 L 水煎煮半小時,兩次煎煮所得藥液濃縮至50 mL 進行灌服,2 次/d,連續使用3 d。
方案二:選擇桔梗、當歸、黃玲、知母、紅花、苦參各180 g,紫花地丁、生石膏各360 g,加5 L 水煎煮至3 L,反復進行3 次,灌服2次/d,連續使用3 d。
1)加強飼養管理。若豬群飼養密度過大則極易導致其產生應激反應,進而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增加了發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概率。因此,應根據豬群生長速度和溫度變化合理調整其飼養密度,且不同年齡階段的豬群應禁止混群飼養,避免豬群發生應激反應。其次應對不同生長階段豬群提供不同營養需求的優質全價飼料,并通過不同比例的科學搭配,保證豬群攝入均衡營養,或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或輔助用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同時應采取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必須對進入豬場的人流、物流和車流進行嚴格管控。
2)加強疫苗接種。規模化養豬場在養殖過程中,疫苗的免疫接種是預防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措施。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具有多個血清型且之間無完全交叉免疫保護,因此,應根據各地該病的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免疫程序,并按照計劃進行疫苗接種。目前國內市售的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二價滅活疫苗(1 型CD株+7 型ZQ 株)、豬傳染性胸膜肺炎三價滅活疫苗。疫苗免疫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一般免疫程序為35 日齡仔豬可進行1 次基礎免疫,間隔28 d 后進行加強免疫,后備母豬在配種前2 周進行1 次免疫,妊娠母豬于產前6 周和2 周各進行1 次免疫,其余豬群可每間隔180 d 進行1 次免疫。
3)自繁自養或嚴格引種。豬場盡量做到自繁自養,穩定種豬來源,不應輕易引種。若養殖場根據自身養殖情況必須引種,必須了解掌握引種豬場的疫情狀況,嚴格按照引種規定對引進豬只進行檢疫,健康陰性種豬方可引進,嚴禁在發生過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豬場進行引進,運輸車輛到達養殖場后必須進行嚴格消毒和隔離觀察,在此期間仔細觀察豬群的行為狀態,若確定豬群為無異常狀況的健康狀態,方可進場與其余豬群進行混群飼養,若發現疑似感染病豬,應進行立即隔離并檢查確診。
4)加強病豬隔離防治。規模化養豬場應加強對豬群的觀察,尤其對于發病轉歸豬場進行定期的病原檢測,及時清除帶菌豬只,排除發病隱患,防止隱性感染豬只排出病毒而導致疾病快速傳播。必要時淘汰無治療價值的患病豬只,并對其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為養豬業中常見多發且不容忽視的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我國養豬業的發展。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日常飼養管理水平,制定科學免疫接種計劃,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降低該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