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鴿,王曉峰,王雪平
(1.青島市即墨區溫泉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2.青島市即墨區田橫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3.青島市即墨區靈山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山東青島 266200)
隨著養豬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的持續發展,使得豬群的飼養密度越來越大,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以及發病種類逐漸上升。特別是冬春季節交替之際,雖然溫度在持續回升中,但寒冷時不時地回顧[1];再加上豬舍封閉較嚴,濕度較大,使得細菌等病原體容易滋生,同時導致豬群應激增加,抗病能力下降,極易導致疾病發生和蔓延,豬群發病后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本文通過總結冬春季節豬群常發疾病的流行特點,針對性地提出防控措施,以期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提高豬群的經濟效益。
由于冬春季節氣候寒冷,濕度較大,氣溫不穩定等因素,常導致豬群持續處于應激狀態,進而降低了豬群對疾病的抵抗力。另外,溫暖天氣與寒冷天氣交替出現等因素均可引起病原體繁殖速度與擴散速度加快,極易引起豬群發病。
冬春季節豬舍為了保溫往往封閉很嚴,忽略了通風,導致豬舍內空氣質量較差,引起豬群發生呼吸道疾病。對于飲水系統保溫措施不夠,導致部分管道可能結冰堵塞,引起豬群缺水或者飲用冰碴水,最終引起豬群發生腹瀉等疾病。豬舍內存在賊風、消毒不到位等不良因素,可引起豬群發生流行性感冒、口蹄疫等疾病。
最近由于豆粕等飼料原料大幅度上漲,導致飼料中能量、可消化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含量不足,導致豬群抗病能力下降。同時飼料中的霉菌毒素也是豬群極易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1)疫病特點。豬流行性感冒是在冬春季節的發病率很高,豬群一旦出現感染,會很快蔓延至全群。各種日齡和品種豬群均可感染,呈地方流行趨勢。本病主要依靠飛沫傳播。豬群發病后,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治療。極易繼發感染副嗜血桿菌等細菌性疾病;造成豬群出現損傷。臨床病豬體溫升高到40~41 ℃,精神萎靡不振,扎堆趴臥,打噴嚏,采食量下降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并伴有嚴重的咳嗽或者氣喘[2]。如果沒有繼發感染,5~7 d 恢復。
2)防治要點。本病治療原則:解熱鎮痛,抗菌消炎,輔助保暖、青綠色飼料等措施。治療方案:初期,安痛定與頭孢噻呋鈉合用,或者板藍根與頭孢噻呋鈉合用,肌內注射。1~2 次/d,連用3 d。如果出現繼發感染,則需要再加入替米考星或者泰樂菌素(泰妙菌素)用于治療副嗜血桿菌病。全群用藥方案:板青顆粒與多西環素飲水,采食量無變化豬群則拌料,3 d 以后加入替米考星或泰妙菌素,以防止副嗜血桿菌感染。另外,板青顆粒還可有其他中藥組方代替,比如荊防敗毒散、清瘟敗毒散。如果豬群全群高熱,則在飲水中加入卡巴匹林鈣,連用3 d。
1)流行特點。冬春季豬群發生腹瀉病主要有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與輪狀病毒性腹瀉、大腸桿菌[3]。病毒性腹瀉的三種病原均可引起豬群急性腸道性的傳染病,并且常混合感染。因此,只靠臨床癥狀很難區分,流行范圍廣,發病率極高,仔豬致死率幾乎為100%。豬傳染性胃腸炎主要對哺乳階段仔豬危害較大,成年豬常呈隱性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齡特點。新場呈現為暴發流行,在極短時間內蔓延整個豬群,死亡率極高。而發過病的豬場常呈現為間歇性發病,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不高,并且癥狀較為溫和。豬流行性腹瀉在所有豬群(不分年齡、品種、性別)中均可發病,其中哺乳階段仔豬、生長期與育肥期豬群的發病率為100%,而母豬較低,為15%~90%[4]。冬春季節多發,1~3 d 內即可蔓延至全群。豬輪狀病毒性腹瀉在晚秋至初春時節多發,仔豬群最易感染,特別是56 日齡以內的仔豬,其感染率在90%~100%。
大腸桿菌病也是冬春季節常見的導致腹瀉的疾病之一,其中常見的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主要導致哺乳階段仔豬發病。不同階段的豬群感染大腸桿菌病后,因個體免疫力等不同,癥狀存在一定的差異。臨床上主要為哺乳仔豬出現劇烈的腹瀉癥狀,糞便呈黃白色或黃綠色;如果不及時處理,仔豬因脫水而衰竭死亡。
2)防治要點。治療原則:補充體液與營養,防止繼發感染。本類疾病重在預防,妊娠母豬在分娩前進行疫苗免疫,提高母豬與仔豬的抗病能力。發病后,仔豬補充補液鹽以及葡萄糖等物質,防止出現脫水而死亡;同時口服益生菌制劑調整腸道內環境,減少腹瀉的次數。及時進行消毒和病豬的隔離,減緩傳播速度。可采用返飼療法進行健康仔豬緊急免疫,即采集死亡或者發病嚴重仔豬的腸道及其內容物進行高壓滅菌后。飼喂給健康仔豬或者處于潛伏期的仔豬,使其獲得天然的被動免疫。發病仔豬還需口服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常用抗生素有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泰樂菌素、高錳酸鉀等。而對于大腸桿菌感染的病例需要提高仔豬周圍的環境溫度,口服楊樹花口服液或者恩諾沙星溶液即可治愈,同時也可灌服益生菌制劑、采用饑餓療法等措施。
1)流行特點。目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發病率為20%~70%,死亡率為5%~30%,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5]。患豬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喘氣,嚴重的呈現腹式呼吸,犬坐式呼吸;在清早、冷空氣入侵或驅趕時,癥狀加劇[6]。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本病也出現新的特點:①以體溫升高、咳嗽、氣喘、流鼻液、呼吸困難,嚴重者抽搐為主要癥狀;②從母豬群到哺乳仔豬群、保育仔豬群、育肥豬群均可發生;③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氣候多變的冬春季節多發;④以散發、局部流行為主;⑤病理變化以氣管、肺及胸腔等部位和器官的變化為特征,輕重程度和范圍不同。
2)防治要點。豬群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主要有支原體、傳染性胸膜性肺炎、豬副嗜血桿菌病等[7]。臨床上預防治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方案:豬支原體與副嗜血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用多西環素加上替米考星、泰妙菌素進行治療,同時輔助添加甘草顆粒或者清肺止咳散。傳染性胸膜性肺炎可采用氟苯尼考與替米考星進行治療,再輔以呋塞米等利尿藥,治療效果更佳。
冬春季節豬舍內要調整適宜的飼養密度,大約為1.1~1.2 m2/頭豬。豬舍內安裝暖氣或鍋爐,提高舍內溫度。冬季舍內通風可在每天的中午至下午3 點左右進行;如果需要在其他時間進行通風,則可先提高舍內溫度5 ℃左右,再通風5~10 min。及時清掃圈舍,保持豬圈內干燥、衛生。供給清潔的飲水,禁止供給冰水,保證水溫在10 ℃左右最佳。
冬春季豬舍內消毒可采用干粉消毒劑進行,或者采用熏蒸法進行消毒。每周1~2 次。在進出豬舍前要對自身進行消毒,可采用紫外線照射等消毒方法。另外,保證各個豬舍使用一套清掃設備,避免交叉感染。如果發病后,首先對病豬及潛伏群進行隔離,消毒,控制疾病的蔓延速度。對于病死豬則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
對于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最為有效的途徑,對于母豬舍則采取統一免疫程序,即每年三月份和九月份統一進行本場常見病毒病的免疫接種工作。而對于育肥豬群,則初生免疫偽狂犬,7 日齡支原體,14 日齡藍耳或圓環,21 日齡豬瘟,35 日齡偽狂犬,42 日齡口蹄疫,56 日齡加強免疫豬瘟,78 日齡可加強免疫一次偽狂犬,90日齡左右再次加強一次豬瘟。
豬群只有供給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自身的生長需要,抗病能力才強。因此,在選擇飼料原料時一定要剔除霉變的原料,選擇優質的原料,并測定原料的營養價值,進而針對性的調整飼料配方,以保證豬群采食最為優質的飼料。
冬儲季節如流感以及大腸桿菌病等疫苗效果較差的疾病,可采取投喂藥物進行輔助預防與治療。同時飼料中再添加一些維生素添加劑與礦物質添加劑,以期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常用的維生素添加劑有電解多維、魚肝油、VA、VC、VE 等,礦物質添加劑有小蘇打、人工鹽、鈣粉、復合鈣磷制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