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廖信賢,黎健詩,李崇斌
(1.廣西象州縣運江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廣西來賓 545812;2.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3. 廣西象州縣畜牧站 廣西來賓 545800;4.廣西來賓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來賓 546100;5.廣西來賓市惠牧畜牧獸醫技術服務部 廣西來賓 546100)
牛猝死綜合征指牛無先驅征兆,突然發病,口吐白沫、流涎,鼻孔出血,肌肉震顫、抽搐、痙攣,四肢亂劃、轉圈、狂躁不安,迅速跌倒,很快死亡的病狀。以發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和病死率高為主要特征,又稱“暴死癥”或“急性綜合征”。其病因復雜。現將能引起牛猝死綜合征的疾病分類辨識診治報告如下:
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以發熱、奇癢、腦脊髓炎等特征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冬春較寒冷季節,通過傷口、呼吸道、消化道、配種、母體-胎兒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播感染[1]。臨床癥狀見于最急性型的病牛不見任何前期癥狀而突然發生尖叫亂撞、口流吐白色泡沫樣液、狂躁不安、倒地間歇性強直性抽搐而急性死亡,有的頭部、頸、耳等部位皮膚發生劇烈瘙癢癥,瘙癢處皮膚增厚并有淡黃色漿性滲出或出血,有神經癥狀牛不攻擊人畜[2]。剖檢癥狀見猝死者牛見腦膜充血、腦水腫,皮質部有針尖大小出血點;病程長者肝、脾臟有散在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胃腸黏膜有出血斑點或壞死斑點,咽喉、氣管、支氣管黏膜和肺臟呈充血、出血性變化,瘙癢處皮下組織呈彌漫性腫脹、有淡黃色漿液性滲出物或膠凍樣浸潤物[2]。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類動物共患的急性、熱性、接觸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以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現水皰等為特征癥狀。以冬、春季節多發,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飲水和空氣經破損皮膚或經口腔、咽喉、腸道的黏膜感染流行。臨床癥狀表現為急性猝死癥的多發于犢牛,常因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其他癥狀還表現流涎呈泡沫狀,口腔、鼻鏡、乳房和蹄部等部位出現水泡、渾濁、潰瘍、糜爛,蹄腳疼痛、跛行,重癥蹄殼脫落,體溫升高,肌肉震顫,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剖檢癥狀見因心肌麻痹而猝死癥的犢牛見心肌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帶狀或點狀條紋,似虎皮樣的“虎斑心”,并發胃腸炎,出血性腸炎。
本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種以異常興奮、后腿發軟、急性死亡等為特征的散發性疫病。臨床癥狀表現猝死癥的見發病急、病程短、死亡快,致死率高,死前癥狀不明顯,死后腹部迅速膨脹;病程稍長者見后腿發軟,拉稀,腹部迅速膨脹,口、鼻流有白色泡沫樣液,有異常興奮癥狀(共濟失調、四肢劃動呈游泳狀,時而向前直沖或后退倒呈犬坐狀等),肌肉震顫抽搐,體溫不高。剖檢癥狀見皮下肌間組織廣泛性氣性膠樣滲出、肌肉變性壞死或充有氣體,胃黏膜、腸道黏膜廣泛性出血、潰瘍,黏膜脫落;肝臟表面大小不一壞死灶,膽囊脹滿、水腫、點狀出血;心內外膜、心冠脂肪、心耳、心肌有點狀出血;腎臟柔軟,呈淡黃色,廣泛性充血、出血。
本病是由單核增生性李斯特氏桿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散發性傳染病,以成年牛常表現運動失調、肌肉震顫等腦膜炎癥狀,犢牛表現敗血癥和局限性肝壞死,妊娠母牛發生流產為主要特征。多發于寒冷季節,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眼結膜或皮膚損傷等途徑傳播感染[1],冬季缺乏青飼料,天氣驟變,體內寄生蟲和沙門氏菌感染均可促使本病的發生。臨床癥狀表現猝死癥多為犢牛,發病急,下痢,迅速死亡;其他癥狀見神經癥狀:頭頸一側性麻痹,彎向對側,角弓反張,共濟失調,四肢呈游泳狀;輕熱,流鼻液,流淚,角膜炎或角膜混濁;大量流涎,口吐白沫,咀嚼吞咽遲緩或不能采食也不能飲水;妊娠母牛流產。剖檢癥狀表現有神經癥狀的病牛,腦膜和腦可能充血、發炎或水腫;肝臟小炎癥和灰白色粟粒性小壞死灶;胃腸黏膜炎癥、出血斑或潰瘍;流產母牛子宮黏膜充血、出血或壞死。
本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條件性傳染病。牛常在帶菌,在飼養環境不衛生、受冷、擁擠、悶熱、圈舍通風不良、營養缺乏、飼料突變、寄生蟲病、氣候突變、長途運輸等誘因,在機體抵抗力降低即可致病,多發于氣候驟變、潮濕多雨、長途運輸后多發,一般為散發性,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播。臨床癥狀可分為敗血型、浮腫型和肺炎型,表現猝死癥的多為最急性敗血型,發病突然,無前驅癥狀而迅速因窒息而死亡,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經過;其他癥狀還表現有體溫升高達41~42 ℃,呼吸困難,流泡沫樣或膿性或帶血鼻汁,肌肉震顫,結膜潮紅,腹痛,腹瀉、下痢,糞便呈粥樣、帶有黏液或血液,惡臭,尿中有血,咽喉、頸部及前胸前部皮下炎性水腫、熱痛。剖檢癥狀見敗血癥變化,黏膜、內臟有廣泛性點狀或斑狀出血,淋巴結水腫、出血,纖維素性胸膜肺炎或間質性肺炎,胃腸黏膜出血。
本病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一種急性慢性、熱性傳染病。糞鏈球菌病乳房炎、鏈球菌病肺炎、鏈球菌病腦膜炎。通過環境和牛群間傳播,或個體接觸相互傳染,或擠奶器械或人員傳播,或通過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臍帶和胃腸道感染。有一定的季節性,主要發生于寒冷季節。當牛舍空氣混濁、擁擠、缺乏運動均可降低犢牛抵抗力,促使該病的發生和傳播。其中猝死癥的主要發于牛鏈球菌病肺炎型,最急性或急性表現為病程短,僅持續幾小時,急性死亡,突然發作,體溫升高到40 ℃以上,呈弛張熱,呼吸急促或呼吸極度困難,出現神經紊亂,四肢抽搐、痙攣而死亡。剖檢時見漿膜、黏膜、心包出血。肺心葉、尖葉、間葉充血,呈暗紫色,質地堅硬,切面流出淡紅色液體。腦膜有廣泛性的小出血點。
本病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的各種家畜、野生動物和人類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各種年齡、性別、品種和用途牛只均有易感性,經消化道、皮膚、呼吸道等感染,如因采食污染的飼料、飼草和飲水,吸血昆蟲叮咬皮膚、外傷等感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夏季放牧季節發生。可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亞急性型,其中猝死癥發生于最急性型或急性型,常見于流行初期,在放牧和使役中突然倒地死亡,表現為突然昏迷,倒臥,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紺,全身戰栗。心悸亢進。口鼻流出血性泡沫,肛門和陰道口等天然孔道有血液流出,且不凝固,痙攣而突然死亡。懷疑為炭疽的病畜尸體一般禁止解剖,必須解剖時,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消毒衛生措施[3]。剖檢見尸僵不全,迅速腐敗臌氣,天然孔道有血樣帶泡沫液體流出,血液不易凝固,呈煤焦油樣,淋巴結腫大,呈黑紅色,切面多汁有小出血點,脾臟顯著腫大、質脆。
本病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條件性致病性人獸共患病,可發生重癥肺炎、敗血癥、腦膜炎、乳房炎、腹膜炎和腹瀉等癥狀。其急性猝死主要發生于敗血癥型,表現精神不安,體溫升高,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流涎,突然倒地不起,急性死亡。剖檢見喉頭水腫,氣管末端有散在出血點,各臟器有出血斑點,呈現敗血癥。
本病是由鼠藥經過消化道、呼吸道或破損皮膚被吸收,在組織液中進行活化成有毒性的氟乙酸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損害,心肌變性壞死,心肌炎為主要特征癥狀。其猝死癥發生于深度中毒的急性型,表現無前驅癥狀,攝入毒物9~18 h內,興奮不安,無目的亂撞,突然倒地,劇烈抽搐、癲癇,哞叫,驚厥或角弓反張,心律不齊,心動過速,臥地顫抖,口吐白沫,迅速死亡。剖檢見氣管內有大量血色、帶泡沫液體,黏膜有出血點或彌漫性出血,心包膜、心內外膜、心肌、心冠脂肪出血,心肌松軟、變性壞死;各胃腸黏膜極易剝離、脫落,黏膜彌漫性出血點和出血斑;肺臟間質增寬、水腫,瘀血、出血,切面流紅色泡沫樣液。
1)對牛舍、運動場及其周圍環境等地方的雜物進行清理、清洗,對場地、設施和器械等選用碘制劑、醛制劑或酸制劑等消毒藥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所有病死牛只要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
2)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優質飼料,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保持圈舍的通風和清潔,冬暖夏涼。避免或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做好藥物的預防保健工作。制定科學的疫苗免疫接種程序,做好相關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保持高質量的免疫抗體保護。
3)牛發生疾病時,要及時進行隔離、診斷、治療,對于病毒性引起的疾病進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控制繼發感染為主,對于細菌性引起的疾病盡量在進行藥敏試驗的基礎上選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但要注意保證足夠的藥量和療程,防止耐藥性的產生,對于中毒性引起要及時進行洗胃導瀉排毒,選用特效解毒藥進行解毒。最后根據牛機體的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