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雪,杜貝玉
(青島市即墨區農業農村局 山東青島 266200)
近年,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在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內的肉雞養殖正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肉雞作為現代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種類,為養殖業增添了強大的經濟動力。在肉雞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人們愈發關注食品安全。肉雞養殖中若出現疫病感染,不僅會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會降低雞肉產品品質,因此則需要及時地做好肉雞養殖疫病防控工作。
通過對肉雞養殖常見疫病流行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在當前肉雞養殖疫病防控中,普遍存在著肉雞品種差、養殖人員水平低、防控水平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肉雞養殖疫病防控有效性。商品肉雞生長速度快、繁殖效率高,但對外界環境應激較為敏感,生活適應能力還較弱,對病原微生物、病害的抵抗力較差[1]。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肉雞規模化養殖的疾病流行特點和防控措施,希望通過該次研究對保障肉雞規模化養殖安全有一定幫助。此外,建議構建健全的疫病凈化養殖體系,進而保證規模養殖白羽肉雞疫病防治技術的實效性,為養殖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商品肉雞生長速度快、繁殖效率高,但對外界環境應激較為敏感,生活適應能力還較弱,對病原微生物、病害的抵抗力較差。養雞場應建立完善的內部環境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生產,并做好產品登記記錄;在日常管理中還要加強飼養人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做好常見疫病檢查工作,及時了解雞舍內溫度,濕度等因素對肉雞健康產生影響[2]。
一是在用水管理上,定期對養殖場用水情況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替換或者殺毒處理。另外,還要對飲用水水源進行消毒處理;二是做好雞場糞便清理工作,防止雞糞堆積過多造成環境污染。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成活率;三是加強飼料的管理,飼料應進行合理規范化的加工。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要制定適宜性與高效性的免疫接種方案,保證免疫接種工作循序進行。在應用時一定要提前對肉雞進行免疫檢測工作,預防肉雞免疫過程中出現錯誤,加強肉雞免疫過程中的嚴格與安全管理。肉雞自身身體素質及吸收能力各不相同,其疫苗吸收能力亦存在差別。在確保疾病免疫程序無誤的前提下,肉雞疫苗接種也應引起注意。若免疫程序有問題,則無法保證免疫效果,甚至導致免疫失敗。
與此同時,養殖戶也應注意肉雞免疫時的健康狀況,肉雞一旦出現疾病就必須要調整好免疫工作,有些地區養殖戶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免疫接種時不注意肉雞的身體狀況,或者不仔細對照免疫接種方案,造成免疫接種工作反復或者疏漏,使得肉雞防疫效果明顯下降,甚至會造成肉雞發病死亡,這不僅會增大養殖戶生產壓力,還會加大飼養難度。
部分肉雞養殖場戶由于受經濟水平和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日常生產管理疫病預防意識不強,始終沿襲傳統養殖經驗,無法根據肉雞特點和本地禽病流行規律合理組織防疫工作。有的養殖戶貪大求全,大量飼養肉雞,卻無法提供一個合格的養殖環境,且使用無合格生產證明的飼料,不管從養殖環境到飼料營養等方面均無法滿足肉雞正常生長的需求,大量用藥甚至使用國家禁用獸藥,同時部分病死雞被非法商販上市出售,極大地影響了本地禽類養殖產業及消費者健康。
禽流感,特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作為危害嚴重、傳播迅速、發病急驟的病害。家禽感染后,有的表現為呼吸道疾病和產蛋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全身性疾病,死亡率高達100%。病毒在雞群內傳播,極易造成大面積流行,需要立即進行有效救治。在防控實踐中,可取甘草、杏仁、桔梗、芍藥、紅花、薄荷各10 g,魚腥草、菊花各15 g,板藍根、金銀花、連翹各20 g[3],將上述藥材煎熬成藥湯,混合至飲水,給雞只灌服。另外,還可使用中藥方劑“通鼻散”進行治療,該方著重減輕肉雞呼吸系統病癥,并起到清肺化痰作用,還可使用大蒜、生姜為治療藥,將大蒜磨碎后與飼料一起拌在飼料中。
雞安卡拉病是一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或者慢性傳染性疾病,又稱心包積水-肝炎綜合征,是腺病毒作用下導致的一種禽病,心包積水,肝臟病變,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的高死亡率禽病。嚴重危害雞養殖產業的疾病,由于該種疾病傳播途徑較多,在雞群中發病率極高。雞安卡拉病不僅會危害到動物健康,還會對廣大市民食品安全,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本病沒有特效藥物,因此早期診斷并采取措施是減少損失的最佳手段,發生本病時,如果出現疑似病雞,應立即隔離,最好淘汰。因為治愈后易反復,對其它健康雞只可造成水平傳播。本病治療以抗病毒、保肝護腎、強心利尿和控制繼發感染為主。
雞馬立克病(MD)對肉雞養殖危害性很大,以病雞的外周神經、性腺、內臟器官、肌肉和皮膚發生單核細胞浸潤,形成淋巴腫瘤為特征。病毒一旦侵入易感雞群,感染率幾乎可達100%。MD 多發于5~8 周齡的雞,發病高峰在12~20 周齡,我國地方品種雞較易感。
雞馬立克病的預防應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環境消毒,盡量避免雛雞的早期感染,嚴格控制免疫抑制疾病和藥物干擾。疫苗免疫接種是防治MD 的主要措施,MDV 疫苗均為活苗,由于雞群中的MDV 的毒力不斷演化,抗MD 的疫苗也由HVT 單價苗、HVT+SB1二價苗發展到I 型MDV 弱毒疫苗,但近年國內外也出現了CV1988 不能提供有效保護的超強毒株。抗生素藥物對MD 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理想。MD 存在于纖毛尖部,藥物難以到達,使得支原體難以根除,長期使用,造成藥物殘留,極易產生耐藥性[3-4]。為了防止更多耐藥基因的產生,在臨床用藥上一定要采取合理合量合時合類的原則。因此,MD 的防控不僅需要疫苗防疫和藥物治療,更需要包括加強生物安全、飼養管理、種雞、雞蛋及公雞的凈化等綜合措施。
對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最佳手段就是免疫接種,輔以黃芪多糖、扶正解毒散等中草藥來進行治療和預防。而對于細菌性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抗生素預防和治療。常用的抗生素有恩諾沙星、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泰萬菌素等藥物。如果蛋雞處于產蛋期,則添加清肺止咳散、麻杏石甘散、荊防敗毒散等方劑進行預防和治療。飼料中還可額外添加脫霉劑與部分VC 等電解多維來進行輔助性治療。蛋雞產蛋期發生傷寒,則治療比較困難。治療時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進行及時控制感染;之后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一些中藥或者益生菌等進行預防;并輔助良好的飼養管理方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雞白痢侵害的主要目標是雛雞,雛雞破殼2 周內感染雞白痢幾率最大,病雞腎臟及其他部位出現腫脹,充血等現象,嚴重時會導致雞只發生死亡。通常的防治方法:硫酸新霉素與病雞的飼料、飲水精心調配,使藥物在其中充分混合,具體用藥時參照每100 kg飼料混合100 g 藥物,用藥周期為7 d。
在肉雞飼養日常管理中,無論規模雞場還是散養戶均應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建設生物安全防疫體系,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和消毒工作。嚴格落實動物防疫檢疫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依法養殖和生產。規模雞場或散養戶應從審核達標的種禽場引進雛雞,散養戶嚴禁引入外來雞只,尤其是來源不明購入的育成雞,不要與已飼養雞混群飼養,最好采取全進全出。發生疫病時,圈舍、器具、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消毒,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病雞處置養殖場戶發現確診病雞后,應立即隔離無害化處理病雞,徹底進行環境消毒。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對肉雞養殖危害很大,可引起咳嗽、咳血、氣喘和流涕等病癥。特別是急性型,發病突然,傳播快速,病死率可超過50%。養殖場戶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在冬春季節,要在保溫的同時兼顧通風。疫苗接種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方法。一般情況,過去從未發生本病的雞場不主張接種活疫苗[5]。對于發病雞群投喂多種抗生素增強雞只抵抗力,降低死亡率。根據雞群易感日齡應考慮進行疫苗免疫,可在免疫前后用3~4 d 的多維減少疫苗應激,同時可以提高免疫水平。對于治療方面,目前可采用麻杏石甘口服液、柴胡口服液進行治療。
發現疑似疫情時,應立即將病禽與同群禽隔離,并限制其移動,并及時上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當疫情呈散發時,須對發病禽群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禽舍和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對受威脅禽群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