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村,何媛
(1.廣西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廣西賀州 542830;2.廣西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廣西賀州 542809)
肉羊養殖時,良種繁育和飼養管理是兩項重要工作,但是調查發現大部分養殖場戶在良種繁育工作和飼養管理工作中存在多問題,如:品種選擇不當、飼養管理粗放等,嚴重影響肉羊養殖經濟效益,不利于養羊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掌握肉羊良種繁育技術和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肉羊良種繁育效果和品種密切相關,所以做好肉羊品種選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引入父本品種時,應優先選用薩福克、夏洛萊、杜泊羊、波爾山羊等品種,母本品種可選用小尾寒羊等具備良好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的優良品種羊。其次,要明確肉羊選種標準,從正規羊場選種,確保羊場《種畜禽生產許可證》《種羊合格證》《系譜耳號登記》三證齊全,種公羊選擇時,要挑選1~2 歲,睪丸富有彈性,中上等膘情、生長發育快、體格大、酮體品質好的種公羊。種母羊挑選時,要選擇強壯、乳頭均勻的種母羊。要控制好公羊母羊比例,一般為1:20 左右。再次,引種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地理位置及飼草飼料情況選擇具備良好適應性的品種羊,靈活確定引入山羊還是綿羊品種。最后,要控制好引種時間,建議在春季和秋季引種,此時天氣舒適,引種應激小。夏季高溫季節和冬季寒冷,不可引種,避免產生強烈應激反應。近距離引種時,一年四季均可引種。
肉羊良種繁育時,雜交改良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養殖場戶要重視對雜交改良技術的應用,積極以引入的國外種公羊品種為父本進行繁殖利用,將其和不同品種的種母羊雜交,建立最佳的雜交組合,將二元、三元雜交優勢最大化,最終培育出優良品種后代。以小尾寒羊產區為例,要優先選用薩福克、杜泊等雜交父本種公羊品種,進而改善小尾寒羊的產能低、肉質差的缺陷;同時也能夠保持其多胎和常年發情的優勢,提升肉質和產肉性能。以半細毛羊產區為例,要優先選用杜泊、薩福克、夏洛萊等雜交父本的種公羊進行雜交繁育,進而培育出具備更高飼料報酬率、產肉產毛性能、快速生長發育、早熟多胎的后代,更好地保障肉羊養殖經濟效益。
人工授精技術是肉羊良種繁育常用技術,該技術指的是人為取優質種公羊的精液,然后對精液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再將優質精液利用器械輸至發情母羊子宮內,促使母羊快速受胎完成配種工作。人工授精技術用于肉羊良種繁育中,具備諸多的優勢,如:提高優質種公羊的利用率,和傳統本交方式相比較而言,可提高配母羊數十倍,進而加快肉羊品種改良進程,最重要的是能夠有效降低生殖系統疾病的傳播率,進而培育出健康、優質肉羊品種。肉羊人工授精技術要點如下:首先,利用假陰道采集法采集種公羊的精液。其次,對精液的品質進行嚴格的檢查,檢查時要從顏色、氣味、活力、精子濃度等方面判定精液質量,若精液質量不達標,則禁止使用。再次,做好精液稀釋工作,利用0.9%氯化鈉溶液對精液進行稀釋處理,控制好稀釋濃度,一般2~4 倍稀釋。接著,輸精作業,控制好輸精時間,建議在母羊發情后10~36 h 內輸精,控制好輸精量,新鮮原精液每次輸入0.1 mL,稀釋精液每次輸入0.3 mL,輸精部位在子宮頸口1.5 cm 的位置。首次輸精后間隔8~10 h 再輸精1 次,有助于提高配種成功率。最后,完成輸精作業后要做好全程記錄,重點記錄種公羊的采精時間、射精量、精子質量、精液稀釋倍數、輸精母羊號等。母羊則要重點記錄輸精時間、精液類型、稀釋倍數、配種公羊號、輸精母羊號等,為后期肉羊良種繁育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種公羊飼養時,要重點做好配種前期、配種期以及非配種期的管理工作,提高種公羊的種用性能,為配種作業奠定有利的基礎,具體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如下:
1)配種前期。種公羊配種前2 個月,需增加精飼料喂食量,每只種公羊每天早中晚各飼喂1 次,共計飼喂1 kg 左右。優質青干草等飼料讓種公羊自由采食,滿足其營養需要。要保持飲水清潔衛生,不可斷水,不可飲用被污染的水以及冰碴水,冬季需將飲水加溫后再飲用,避免刺激胃腸道誘發疾病。種公羊每日應保持充足的運動,增強體質,但要控制運動量,避免運動過度對機體造成損傷。要做好飼料檢查工作,防止發霉變質,否則禁止喂食種公羊。
2)配種期。處于配種期的種公羊,每日讓其自由采食優質青草和干草,每只種公羊每天補充胡蘿卜0.5 kg,精飼料每日喂食3 次,每次0.4 kg 左右,全天共喂食1.2 kg 左右。此外,種公羊配種期每天要飼喂雞蛋3 個,分早中晚3 次飼喂,補充蛋白質,提升種公羊精液數量、質量及濃度,達到更高的配種成功率。要保持充足衛生飲水,不可斷水。每日保持適當運動量,增強體質。配種期的種公羊,要重點做好精飼料配制工作,參考如下:玉米70%、豆粉25%、磷酸氫鈣1.2%、食鹽1%、雞蛋2.5%、多維0.1%、霉清多礦0.1%、復合益生菌0.1%,滿足種公羊對多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提升抵抗力,提高配種能力[1]。
3)非配種期。種公羊配種結束后至下次配種前,為節省成本,可停止喂食雞蛋,但要保持優質青干草的正常供應,每日讓羊群保持自由的采食和飲水,嚴格控制精飼料飼喂量,每只種公羊每天飼喂0.6 kg 左右,每日保持適當的運動,營造良好的體質,為后續取經配種作業奠定有利的基礎。
1)配種前期。種母羊在配種前1.5 個月,飼養人員應充分結合其膘情合理控制好精飼料的飼喂量,保持中上等的膘情即可,不可過肥或過瘦。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進行適當的放牧,加快繁殖體況的恢復。冬季和春季新鮮牧草資源少,所以養殖場戶在放牧后要做好補飼工作,控制好補飼量,避免過度肥胖。一般來說,針對放牧飼養的母羊,每日在放牧后可補充精飼料0.5 kg 左右,青干草1 kg 左右,均分早中晚3 次飼喂。針對舍飼飼養的母羊,每日要飼喂全價配合料0.75 kg、青干草2 kg,分早中晚3 次飼喂。此外,種母羊在配種前期,每日要補充適量的青綠多汁飼料,如:紅薯、胡蘿卜、玉米秸稈青儲飼料等,保持飼料豐富性和適口性。
2)懷孕前期。母羊懷孕后2 個月,要重點維持良好膘情,結合胚胎發育情況,控制飼草、飼料的喂食量。要嚴把飼料質量關,從正規廠家、渠道購買飼料,妥善做好儲存保管工作,防止其發霉變質,否則禁止喂食母羊。每餐完畢后要及時清理干凈飼草中殘留的飼草,防止發霉后被母羊食用。冬季氣溫低,禁止喂食冰凍的飼料和水,避免產生刺激導致流產。要為母羊營造安靜、舒適、衛生的圈舍環境,確保母羊及胎兒健康。
3)懷孕后期。母羊懷孕產羔前2 個月,胎兒生長發育極快,此時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量明顯增加,所以飼養人員應充分結合母羊增重情況靈活配制日糧,增加精飼料以及優質青干草的喂食量,滿足母羊及腹中羔羊生長營養需求。在臨產前2 周,要逐漸減少或者停喂青貯飼料;臨產前1 周,要減產精飼料喂食量,避免后期母羊出現難產的現象。妊娠后期母羊應單獨飼養,不可混養,避免相互爭斗導致流產。每日保持適度運動,營造強壯的體質,同時也促進胎兒健康生長。飼養人員禁止抽打母羊,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遭受驚嚇流產[2]。
4)哺乳期。母羊生產后1 h,可喂食母羊適當加麥麩的淡鹽水或紅糖水,補充母牛體能和水分。生產后3 h,即可飼喂適量優質青干草,控制喂食量,不可過度喂食,避免消化不良。要保持羊舍安全、舒適、溫暖、干燥,避免對母羊及羔羊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1)初乳期。羔羊出生后,要讓其在2 h 內吃上、吃足初乳,每天吃乳3~6 次。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提升羔羊的抗病力,提高成活率。
2)常乳期。羔羊出生后2~8 周,每天讓其哺乳2~3 次,1 周后可飼喂適量優質青干草,2 周后即可訓練羔羊吃全價料,建議將全價料添加至料槽中讓其自由飲食。2 周齡后的羔羊,每天飼喂飼料60 g,1~2 個月羔羊,每天飼喂飼料150 g,喂料時要分早中晚3 次飼喂,同時讓羊群自由采食青干草。40 日齡后,應逐漸減少母乳飼喂量,增加青綠飼料、飼草的喂食量[3]。
3)料乳過渡期。進入奶與草料過渡期后,要做到奶與草料并重,保持日糧應用均衡,減少喂奶量,增加精料和優質青干草飼喂量。2~3 月齡的羔羊,每天飼喂精飼料250 g,3~4 月齡的羔羊,每天飼喂精飼料300 g。2~3 月齡時即可斷奶,針對體弱及患病的羊,可適當延遲斷奶時間。
綜上所述,肉羊養殖時養殖人員要充分意識到肉羊良種繁育和飼養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掌握肉羊良種繁育和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培育優質肉羊群,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確保肉羊健康、快速生長,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推動養羊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促進畜牧經濟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