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摘要:現階段,市場化改革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在對自身業務經營實際充分了解的同時,結合外部環境、政策變化,制定相應的調整措施,轉變自身發展模式,通過業財融合,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企業的采購、生產以及銷售環節進行全面控制,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財務工作對業務工作的服務作用,能夠加強業務部門對財務部門各項數據的支撐作用,但在當前發展階段,由于企業業財融合工作發展不成熟,因此在落實的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本文對業財融合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分析了業財融合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探析了其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不足,并提出了優化意見,以助力企業發展改革,完善各項財務管理工作。
關鍵詞:業財融合;精細化財務管理
當前,精細化財務管理逐漸被企業重視,并在企業內部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了應用。企業要轉變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在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下,不斷尋求發展轉型,建立競爭優勢,提升對環境的適應性,因此研究企業如何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更好的開展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業財融合概述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財務信息、業務信息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產生重要影響,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業務部門需要執行財務部門制定的各項指標,及時提供財務人員所需的各項經營數據,而財務部門要做好財務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指導業務工作優化,因此,業財融合成為企業強化管理的必然趨勢。
在業財融合的相關理論下,企業要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應注意三方面問題。首先,要全面了解業財融合相關理論,在各部門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提升企業整體抵御風險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企業還應科學執行各項風險防控方案,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其次,企業落實業財融合要充分重視財務分析活動。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不是簡單的會計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并在有效分析的基礎上,支撐企業決策以及各項業務活動的開展。最后,要通過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有效協調企業的資源利用。這需要財務部門對業務部門的需求信息進行明確,在調查統計的過程中為企業的物資調配活動服務[1]。
二、實施業財融合對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當前,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優化內部管理、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方式。首先,其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落實業財融合工作,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可以得到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效益能夠得以有效提升,從而可以保障其運營的穩定性。其次,能夠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使企業能夠采取精細化的財務管理方式,規范各個業務經營環節,建立完善的制度與流程。最后,有利于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促進各項財務管理活動不斷規范,使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得到提高,從而能更好地應對各項潛在的經營風險,促進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因此,企業應重視推動業財融合工作,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細致、全面。
三、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推動精細化財務管理存在的困難
(一)業務以及財務數據缺乏一致性
在企業當前的管理工作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統計存在較大差異,給企業制定各項決策帶來了困難,增加了決策制定前對各項數據審核的工作量。由于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企業要組織大量的工作人員耗費大量的精力開展數據審核工作,以核對業務與財務部門各項數據的準確性,這影響了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在審核工作中如果出現失誤,還會影響到企業決策制定的科學性,不利于企業建立良好的發展秩序,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財務人員相關業務知識不足
在企業中,財務管理工作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業務活動驅動財務工作開展階段;第二個階段是財務工作服務于業務活動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業財融合,實現雙向的促進與發展階段。目前在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中,大多數企業停留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多數企業片面追求短時間內的經濟效益,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業務活動方面,通過促進各項經營業務獲得發展效益,其缺乏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導致各項財務分析活動不能有效開展。
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不應僅對各個階段的費用支出進行記錄,履行簡單的記賬功能,更要為企業戰略目標服務,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參與業務活動,了解各項業務活動流程,分析各項數據,而不是局限于進行簡單的數據核算以及制作各項財務報表。但目前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長時間從事基礎性財務工作,缺乏數據分析能力,不能為企業現階段的經營發展賦能,助力企業管理者制定各項決策措施。由于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足,導致業財融合難以有效推動,無法促進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
(三)企業內部組織架構不夠完善
當前,企業實施業財融合,需要重視企業組織架構建設問題。一方面,部分企業財務部門人員配置較為基礎,難以支撐業財融合工作背景下財務分析工作開展的各項需求。另一方面,業財融合依賴于信息系統支撐,而企業現有的財務人員對信息系統的操控能力較弱,且信息系統環境下,企業的財務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但企業并未設立獨立的信息系統安全管理部門,承擔相應的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由于內部組織架構不完備,各項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影響了企業業財融合下財務管理工作實際效益的發揮。
(四)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完善
第一,企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只有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以明確的制度標準約束員工,內部控制工作才能逐步規范化,而若內部控制體系不能隨之完善,將會暴露出眾多問題,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效果。當前部分大型集團企業中,母子公司并未實現建立統一、規范化、標準化的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對各項工作進行約束,導致業財融合工作開展較為混亂,容易受到個人主觀意志影響,增加了企業的風險安全隱患。第二,部分企業決策、執行與監督職能并未有效分離,職能交叉,難以真正有效約束員工,實現有效的約束與制衡,容易滋生內部貪污腐敗現象。第三,由于崗位職責不明確,導致員工容易推脫責任,企業的責任追究機制難以有效落實,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開展效果。第四,企業內部控制透明度不足,效率低下,不重視應用現代化工具,影響了業財融合下精細化財務管控目標的實現。
四、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推動精細化財務管控的優化措施
(一)完善企業信息化建設,打造企業財務共享中心
當前,企業要重視解決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數據信息出現偏差的問題。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可以使各項數據來源更加統一、標準、科學,能實現各個部門數據統計的有效統一,使企業管理者制定的決策更加有依據,能夠提升企業的決策效率,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3]。
企業應在內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通過規范業務流程,嚴格執行各項審批制度,對于違反標準的業務行為,要進行懲罰。在財務共享中心建立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內部信息系統,在信息系統中應建立完善的審批流程,以提高企業數據信息管理效率。同時,各項審批記錄流水要清晰,以方便各項工作開展能夠有記錄查詢,使數據來源更加有依據性。企業還要對會計核算方法進行統一,從根源上避免數據信息差異大的問題。
首先,要對會計核算的規則以及各項要求進行明確,在信息軟件中制定各項憑證,科學制作財務報表,有效保障各項數據信息的準確性與科學性,促進財務工作效率的穩步提升。
其次,企業還要打通各個系統之間的聯系,減少信息系統相互獨立的局面,在企業的合同管理環節、銷售管理環節以及財務管理環節,建立相應的聯系通道,并在各個系統之間實現有效的數據共享。企業應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引導財務人員高效開展各項財務工作,避免因個人主觀意識影響造成的核算數據不準確。并通過不斷完善財務共享中心,使企業的生產、銷售與業務管理系統充分結合,以實現在互聯網上自動化報賬,真正實現企業各項資源共享。使產品管理人員可以在財務共享中心獲取產品相關數據,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項目人員能夠獲取相應的項目數據,部門經理可以對部門的整體運營狀況進行了解,制作相應的運營報表。
最后,在財務共享中心中,要對各個部門的數據使用權限進行設置,可以具體到工作人員。此外,財務部門應利用財務共享中心渠道,及時提供各項財務數據,針對業務環節表現出的問題給出相應建議。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業務部門的工作效率,還能夠幫助企業建立規范的內部管理秩序。
(二)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當前,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對于財務人員的需求已發生變化,因此,企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財務管理團隊專業素質,為業財融合高效開展,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打下基礎。
首先,要加強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培訓,定期組織相應的培訓活動,在事前調查收集財務人員的培訓需求,以實際工作開展為基礎,制定針對性培訓方案,保障培訓內容能夠切實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提升財務管理人員數據分析能力,同時,組織財務人員深入業務實際,了解各項業務活動流程,通過與業務人員全力配合,通過深入交流溝通,提升部門之間的配合能力,減少部門之間矛盾,助力企業管理者制定各項決策。
其次,加強人才招聘環節的控制機制,提升財務人員準入標準,對其具備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同時,建立完善的新員工培養方案,使得員工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勝任各項工作,為員工在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提供路徑,不斷優化人員的福利待遇,提升人員的穩定性,推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穩步實現。
(三)加強內部組織架構調整
當前,立足于業財融合背景,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可以依賴信息系統實現自動化處理,簡單的會計核算以及財務報表制作不再需要配置大量的財務人員,因此企業可以對基礎性財務人員進行精簡,加強引進具有財務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時提升財務人員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通過提升信息技術使用的熟練度,促使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此外,由于當下企業對信息系統高度依賴,因此,應在企業內部設置信息系統管理團隊,以及時監控信息系統的各項風險,維護系統的穩定性,減少因惡性競爭而導致的各項數據信息泄露,避免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4]。
(四)促進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健全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會產生眾多的子公司,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由于地域原因,難度會更大、更復雜,同時企業的各項制度與業務流程也會出現交錯的現象。因此,企業要重視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實施嚴格的內部控制,對各項經營活動進行規范,以有效防范經營風險,實現財務與業務活動的精細化管理。首先,企業要對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完善,企業的決策、執行與監督職能要有效分離,避免出現職能交叉的現象,進而影響企業內部管理的公平性,同時,要實現各個職能之間的制衡。其次,要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崗位職責予以明確,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提升審批效率,規范業務環節員工的工作行為。最后,可以將內部控制與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結合,以提升內部控制的透明性。企業還應加強內部控制人員培訓,不斷提升員工能力水平,統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助力企業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5]。
(五)完善企業財務監督機制,有效把控企業財務風險
當前競爭形式不斷嚴峻,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機遇共存,企業規模越大,面臨的發展機遇越多,同時潛在的安全隱患也越多。因此,企業要重視風險管理,加強對財務管理環節各項風險的把控,通過有效的監督機制,做好事前控制,落實精細化財務管理,及時整合業務以及財務各項信息,對各項信息進行全面分析,并將其應用于企業風險管理實際。同時,企業要重視在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以及各項業務經營活動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以提升企業整體風險應急能力,快速對各項風險做出相應的應急措施,最大化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必要情況下,可以在內部組織討論活動,完善風險防范方案。此外,企業要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全過程、全方位實現風險控制,在各個部門、層級的員工中切實落實風險防范職責,提升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的風險防范能力,保障企業經營的穩定性[6]。
五、結束語
在當前發展階段,企業的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競爭,要想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就要不斷加強內部管理變革,提升發展質量,而加強業財融合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舉措。首先,企業可以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完善財務共享中心,突破地域限制,對企業各個部門、各個子公司的經營數據實現共享,使員工能實現對數據的快速獲取,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效率;其次,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通過業財高度融合,提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質量,加強企業成本控制,高效配置各項資源,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再次,重視復合型人才儲備,統籌企業各項培訓工作開展,為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賦能,同時,嚴格把控人才招聘環節,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團隊綜合素質;此外,要據企業業務實際以及財務工作現狀,合理調整財務部門人員結構;最后,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保障各項財務工作高效開展、高效落實。企業應在各項措施的保障下,促使自身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實現精細化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崔婷.論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J].質量與市場,2022 (09):1-3.
[2]陳文專.企業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J].質量與市場,2022 (06):34-36.
[3]盧辰瑤.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J].今日財富,2022 (01):106-108.
[4]陳淑兒.論實施業財融合推進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J].商訊,2021 (31):29-31.
[5]張濤.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J].中國外資,2019 (14):122-123.
[6]陸德馨.論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J].財會學習,2021 (13):17-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