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2022年9月26日,無錫高新區俯瞰( 受訪單位供圖)
前不久,中歐(無錫)職業教育論壇在無錫市高新區舉行。
無錫職業教育歷史悠久,近年來更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目前全市與職業學校合作企業達6000余家,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超100家,培育了22個省級及以上產教融合平臺,職業教育已成為無錫市“產業強市”的重要支撐。
產業在哪里,職業工人就在哪里。
無錫是中國老牌“工商名城”,上世紀50年代初,這里的職業教育就拉開序幕,且一直伴隨著無錫工業發展而不斷壯大。“現在無錫市全市的職業院校一共有42所,專業幾乎與無錫整個產業結構配套。”無錫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辛望旦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22年3月28日,無錫技師學院首個中德班赴德國進修的汪涵、王振宇、陳晨等6名學生,在德國埃爾福特參加了屬于他們的畢業典禮。從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他們完成了在德國33周的學習,全員通過了德國手工業行會(以下簡稱HWK)官方的HWK考試,并獲得了HWK證書和德語B1證書。這標志著該校2017年開設的首屆中德工業機器人合作國際班學生全部完成學業畢業。
無錫技師學院原為1955年6月成立的無錫技工學校。無獨有偶,無錫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也創立于那個年代,脫胎于原農機部創辦的無錫農業機械制造學校,辦學已有64年。其院長周桂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目前,我院在高職院校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二,我們堅持走開放辦學的道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無錫的職業院校就開始與歐洲教育機構合作,尤其是與德國的合作最多。“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上世紀90年代就建立了中德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也在2007年和德商會上海分會在無錫新區共建了雙元制的培訓中心;此后,無錫汽車職業學校在無錫也建立了雙元制培訓中心,取得較好成果。”辛望旦說。
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走在世界前列,其采用雙元制大學教育模式,將在高等院校或職業學院的大學學習與在企業的職業培訓或實踐相融合。目前,這種模式已被我國眾多企業借鑒或采用。
10月27日,2023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區塊鏈應用開發與運維競賽”在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舉行,共有來自國內外的115支隊伍參賽。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學院教師卞成華、張健指導的軟件技術專業學生談才華、曾躍團隊榮獲一等獎,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學生葉文敬、盧奔奔團隊獲優秀獎。
“我國職業教育出海九成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著教隨產出和校企協同的辦學優勢,為‘走出去的企業在當地發展提供了支持。”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華裕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西方職業教育很有特色,但最終還是要進行本土化改造。實際上,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跟德國雙元制異曲同工。”
2023年9月,教育部公布首批28個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依托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科技職業學院與華潤微集成電路(無錫)有限公司共同牽頭申報的無錫集成電路產教聯合體成功入選。
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新吳區區長、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理事會理事長章金偉表示:無錫國家高新區作為無錫乃至江蘇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發展戰略的主陣地,始終堅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實現發展模式由“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發展動力由“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無錫高新區已初步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科院+”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體系。
職業教育辦得好不好,關鍵在于能為企業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市場認不認可。
“我們通過區校共建緊缺人才實訓學院、新吳區社區學院,已為高新區重點企業培養‘本科后特需人才8000余名。”華裕良說。
“本科后”,從時間上說,是指本科畢業到就業之間的階段,從學生到企業人的轉變;從內容上說,“本科后”人群還需彌補學校知識與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走通成為職業人的“最后一公里”。
據悉,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8000名“本科后”特需人才中,有80%以上都被無錫高新區IT企業所錄用。共有數十所生源地高校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掛牌,設立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高新區20多家企業簽署了人才供需協議,為一些企業定向培養和輸送定制化員工。
辛望旦說:“職業院校要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無錫,職業教育理應順應‘465現代產業集群發展的需要,加快自身的創新和發展改革。我們與歐盟職業教育系統能夠達成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對于無錫職業教育是一件好事。”
據悉,無錫目前正在大力建設的“465”現代產業集群,包括4個地標性的重要產業,6個優秀的傳統產業和5個面向未來的未來產業集群。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產業輸出和國際產能合作加速發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對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截至2022年底,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已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
“我國職業教育出海九成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著教隨產出和校企協同的辦學優勢,為‘走出去的企業在當地發展提供了支持。可以說,校企協同推動職業教育出海,服務‘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既滿足境外需求,又彰顯國內優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陸璐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2年,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紅豆集團共建柬埔寨西港特區培訓中心,這是我國第一所在海外經濟特區所建立的職業培訓中心,學校已累計為柬埔寨本土培養了高素質、高技能人才8萬余人;2016年,合作辦學的西港工商學院成立,目前該校已開設企業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術三個本科專業,招收了四批次112名本科學歷生。
此后,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秉持開放辦學理念,走抱團出海道路,依托全國商貿職業教育集團平臺形成合力,為西港工商學院開發六項專業標準、137項課程標準,已通過柬埔寨教育青年與體育部認證。
據悉,全國職業院校已經打造了一批職業教育出海品牌,國家層面有中國-東盟聯合會、魯班工坊建設聯盟等;省級層面有江蘇省鄭和學院、浙江省絲路學院等。“目前,全國共有28個省區市238所職業院校,在7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或者建設了410個境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陸璐說。
歐洲職教聯盟秘書長西奧多·格拉索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無論知識還是技術每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該思索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如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