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星星 張旭晗
摘?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并針對生物制藥專業師資力量建設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從教師和學校兩個方面提出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以實現培養出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生物制藥專業實踐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新工科;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30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給工科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工科專業是工科教育的載體,而教師則是促進工科新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推手。工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將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內容。與老工科不同的是,新工科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交叉性以及綜合性的同時,也更加側重于對學生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生物制藥是指利用各種生物學以及藥學等相關知識和技術來研發并生產藥品,是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支。生物制藥行業隨著各種生物科研技術的持續創新與應用,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據統計,世界范圍內生物制藥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美元,2025年預計會達到8000億美元。在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也獲得迅速發展,已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然而,生物制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給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帶來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如何建設符合生物制藥行業需求的專業師資隊伍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意義
1.1?服務新工科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工程教育的新需求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高校應積極培養新一代生物制藥專業實踐人才。新工科旨在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而生物制藥專業正是這方面的一個重要領域。建設適應新工科教育的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將幫助進一步推進“新工科”教育的發展和完善。同時,生物制藥行業是新興產業之一,隨著國內外經濟的發展,生物制藥產業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健全符合“新工科”背景的生物制藥師資隊伍,可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實踐型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從而對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會起到推進作用。建設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扎實專業知識基礎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對于加強“新工科”建設和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2?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引導能力
教師實踐引導能力的改善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理論知識和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增加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過程,結合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通過自我分析明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是否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及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具體來說,生物制藥專業教師首先其個人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實踐運用能力,以便更專業地解答學生在校企合作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1.3?有助于揭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早期的生物制藥專業課程教學中主要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為主,同時存在教學模式相對較為簡單、教學資源匱乏、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無法銜接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很多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呈現實踐能力弱、缺乏創新能力、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等現象,使得生物制藥行業對實踐人才的需求難以被滿足。結合國家對新工科和生物制藥專業建設的要求,需要建立“以課程思政為主導、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生物制藥專業課程體系,從而為生物制藥領域培養高水平的復合型人才,推動生物制藥行業的發展。
1.4?加速生物醫藥領域的轉型升級
隨著生物醫藥領域的發展,傳統的藥學和生命科學已經無法滿足該領域的需求。由于生物制藥是生命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結合體,構建以新型企業牽頭、高校院所作為支撐的符合新工科教育標準的生物制藥師資隊伍,立足本土,著力解決影響科研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從而為生物醫藥領域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2?我國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困境
2.1?缺少領軍型、高水平、實踐能力強的生物制藥專業教師
缺少生物制藥專業領軍性、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主要體現在,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課的教學比較偏重實用性。但是,在目前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本身實踐能力依舊較低。因此對于學生在實驗實踐過程中的引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工科背景下,針對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在國家和社會上的需求,也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及適應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大多數教師并不能引導學生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展示出較好的專業實踐能力,這就影響了生物制藥專業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從而延緩生物制藥行業的持續發展。
2.2?引進人才后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障和激勵措施
因為中國生物制藥行業仍處于持續發展階段,產業還不夠成熟和系統化,對生物制藥專業人才的保護和獎勵措施也不夠健全。許多高水平專業人才被引進后,由于得不到相應的各項制度保障,會逐步喪失其對自身專業素養以及教學能力提升的想法,更為嚴重的則會導致人才的流失。不僅僅是在教師中,在廣大生物制藥專業高校學生中,也有不少學生對于生物制藥專業日后的發展前景存有顧慮,這其中最主要還是由于缺乏對生物制藥專業高素質人才的保障措施及激勵措施。
2.3?缺乏完善的校內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如今許多高校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生物制藥專業實驗及實訓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對學生實驗實踐課堂表現關注度較低,只對實驗內容進行簡單的原理解釋。并且由于課堂人數較多,在實驗過程中,無法直觀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導致實驗實踐學習效率偏低,無法獲得預期的教學成果,違背了生物制藥專業注重實踐教育的初衷。
3?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3.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3.1.1?高校的發展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著重要關系
教育部及有關部門積極響應并組織高校開展對生物制藥專業教師系統化和規范化培訓,從而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教師的培訓也要做到與時俱進,要結合當下“新工科”對教師團隊的要求進行更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培訓。高校更要主動調動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原有的優勢學術力量,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傳統知識與新時代產物有效結合起來,發揮出團隊原有的傳統生物學科專業優勢,結合教育部門的系統培訓,建設出一支具有領軍性和實踐性的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
3.1.2?強化“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
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養更高層次的實踐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方式不斷提升生物制藥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突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當前新工科的背景下,高校老師難以勝任所有課程的教授工作,因此高校可以與研究院所和本地企業共同組建一支兼職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堅持各取所長,彼此間研討交流,保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質量。
3.1.3?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強實踐能力和工程實踐經驗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需以產業的發展和學生就業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在專業教師團隊中,應重視專業技能與工程實踐經驗的雙重培養。專業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生產一線的生產活動,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在具體教學中通過參與企業工程實踐活動,掌握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要求之間的差異,理解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參與企業科研活動,促進教師科研能力和創新水平的提高。
3.1.4?引進領軍型、高水平的生物制藥專業教師
我國生物制藥專業目前的師資隊伍配比較低,特別是高水平人才的比例偏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剛剛起步,許多高水平人才在這個領域沒有積累。即便如此,也要克服困難,擴大福利機制,吸引并積極引進具有高水平的生物制藥專業的領軍教師,通過老教師引導新青年教師,以培養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教學本領。
3.1.5?“以生為本”,重點貫徹“走出去”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特點,基于對學生需求和發展規律的全面分析,制訂個性化教學計劃,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實現以生為本。教師應轉變觀念、提高素質,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同時,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應堅持工程實踐原則,重點貫徹“走出去”。生物制藥相關知識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其發展必須建立在生物制藥相關產業對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要求的基礎上。教師應當走出校園,積極探索新興產業,提升自身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建立線上線下的自我學習模式,將所學運用在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當提高工程實踐環節的比重和難度;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輔助的形式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中各實訓課程之間、實訓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之間、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之間等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和滲透。根據生物制藥相關產業發展和學生就業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新興產業或前沿產業作為專業培養方向,從而將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幫助教師認識與理解新興產業,為學生擇業及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3.1.6?加強教師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和實踐經驗提升,開展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學術研究
針對工程教育認證的制度體系、認證標準、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研究,為開展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為提高教師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和實踐經驗提升,需從思想認識、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等多方面開展研究。通過學術研究與交流,提高教師對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制度體系及質量控制與持續改進等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利用出國訪學和公派出國等各種機會,選派年輕教師多出去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幫助提高師資力量。
3.2?改革考核方式,強化師德師風考核
為有效解決高校教師職務聘任工作中存在的重選拔輕培養、重使用輕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改善健全高校實踐型專業人才聘期考核制度,規范高校實踐型專業人才職務聘任工作,改善考核工作機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機制,鼓勵教師將專業相關的成果融入教學,提高教學成果等在職稱評聘的比例,提高教師對教學的興趣。
“教學相長”是高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但“教學相長”絕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要落實到教師考核與評價中。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以結果為導向,重結果輕過程,重科研輕教學,重知識輕能力,教師往往只關注知識的授予過程而忽視了知識的實踐應用,如此下去,教師與學生之間很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制定更為完善的多項考核機制。例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生物制藥專業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制定并實施《生物制藥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生物制藥專業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方案》和《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等,從教學質量和師德師風兩方面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學校還成立了“教學質量督查小組”和“教學督導委員會”,定期對生物制藥專業教師進行聽課、檢查和巡視,若發現相應問題會及時指出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
4?結語
面向新工科的生物制藥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主要涉及培養目標的設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定、課程體系的規劃、實踐教學實施等諸多環節。通過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知識結構,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創新思維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實踐型專業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對師資力量要求更高,要具備跨學科知識背景和工程實踐能力。因此,高校應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高校、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協作,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制藥實踐型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聶麗蓉,盧明夏,朱智,等.基于“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與改革探索[J].化工時刊,2020,(06):3839+42.
[2]何方,劉杰.?基于專利分析的生物制藥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1,18(07):5055+72.
[3]張靜,姜靜,于鵬飛,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工程類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7):3638.
[4]石輝,杜紅霞,王麗.環境科學專業中生態類課程群建設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04):121125.
[5]趙天倚.應用型高校生物制藥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對策[J].學周刊,2023,(02):68.
[6]陳永富,王忠華,汪財生,等.“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開放、融合、聯動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20,10(02):6165.
[7]閆立龍,代英杰,周成程.新工科背景下農科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