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專家支持/何裕民
何裕民談抗癌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民生腫瘤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的學術帶頭人。
乳腺癌,已在2020年超過肺癌,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新發癌癥,并呈年輕化趨勢發展。雖然乳腺癌在40-60歲間、絕經期前后的女性中發病率較高,但還是有很多還未生育的乳腺癌患者。她們非常關心,究竟治療之后多久生寶寶比較好呢?
治療可以保留生育功能
●本刊記者:一般癌癥患者需要經過手術、化療等治療手段,那么,還能夠生育嗎?
○何裕民: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其治療手段如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確實會損害患者的卵巢功能,導致月經紊亂、性功能障礙、閉經甚至不孕,其嚴重程度與患者年齡、治療方法有關。很多乳腺癌患者,都面臨著抗癌治療還是保留生育能力的選擇!近日,瑞典一項涉及1275名乳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接受生育保留治療后,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臨時中斷內分泌治療,之后順利生產,其乳腺癌復發率與不接受生育保留治療患者無明顯差異。
治癌,調整為先
●本刊記者: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除了放療、化療等手段,是否有更多辦法呢?
○何裕民:當然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我們會在治療上更加注意,全方位的進行治療。但其實不光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對于所有癌癥患者,特別是初診或晚期癥狀眾多的患者,我們提倡先運用中醫藥著重調整其功能狀態,讓機體各項功能逐步恢復協調、平衡并改善其主要癥狀為首要目標。只有調整為先,才能消解患者當下的一些痛苦,使患者建立起抗癌之信心,堅定地配合走完漫長的抗癌之路。而調整好身心以后,一定會迎接到一個健康的寶寶。
另外,在多年中醫腫瘤治療的臨床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了零毒抑瘤(通過中藥制劑的運用,誘導癌細胞分化、凋亡)加湯方辯證治療(針對癥狀、患者體質、證型的改善,盡快緩解患者不適)的模式。中醫藥康復治療對于阻斷或減緩乳腺癌化放療副作用的發生、發展,及患處恢復其正常功能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關鍵在于是否第一時間介入,以及是否堅持治療。
輔助治療結束后兩年內別懷孕
●本刊記者:那么,乳腺癌患者何時生育最佳呢?
○何裕民:一般情況下,為了防止可能的早期復發,保證輔助治療的完成,不建議在最后一次輔助治療后至少兩年內妊娠,包括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任何一種最后治療手段。不過,對于不需要化、放療及內分泌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可以在手術后近期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