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 葉子湘

大學新生從高中走讀為主向大學住宿生活的轉變,飲食中的營養變化、飲食習慣等都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進而影響其學習狀態。如何培養大學新生積極健康的飲食理念非常重要。
大學生日常飲食不規律
為了弄清大學生飲食狀況,通過問卷調查獲取樣本數據。問卷包括飲食習慣、睡眠時間、每日飲水量、性別、體重及對膳食營養持有的態度問答等。采用整體隨機抽樣方法,選取來自某高校醫學院2022級康復治療技術、藥學、護理、康復治療學、醫療保險等不同專業共計717名同學,其中女生561人、男生156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54.95%體重指數處于正常范圍內,15.23%處于偏輕范圍,13.08%屬于超重,16.74%的屬于肥胖。
根據統計結果表明,在班級里經常吃早餐的學生占比達到了56.62%,而有時吃早餐的人占比33.33%,而沒有時間吃早餐的人的占比9.34%;平時膳食規律的大學生人數約占44.35%,而長期無規律的則比例達到了23.99%。長期不規律的膳食,不僅會造成學生體力上的營養不足、睡眠質量變差、心情不安定,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內分泌紊亂,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營養知識、營養態度是正確和積極的。另外,中國大學生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很普遍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他們所面對新的飲食問題也越來越凸顯,例如:①偏好零食②選擇的肉類過多③點外賣次數增多④碳酸飲料攝入量過高⑤水果攝取不足⑥不吃早飯⑦食物過多油炸食品等。
培養習慣,科學飲食
首先積極指導大學生怎樣正確合理地食用各類食物,科學合理地攝入營養素,避免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從而保持健康。
其次建立科學的營養理念,把營養知識轉變為行動和習慣的主要動力。由于營養均衡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飲食結構失調、偏食挑食、狂飲暴食、酗酒等不良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起來。所以,通過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自身健康營養培訓,將有助于他們形成個性化的飲食結構。
攝入營養物質素盡可能充分,大學生自身尤其應重視對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給。除攝食谷類、肉類食物外,還應注重多吃海產品、青菜、果蔬等,以提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纖維素的攝入量。同時女大學生還應重視補鐵,并注重選吃含鐵充足且消化吸收較高的菜品,如動物肝臟、木耳、紅棗等菜品。另外學生還要轉變以前忽視早飯的觀念,按時進食才能保證血液和營養物質的穩固,以保證身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進餐時還需注意進食量,以不飽脹為宜。最后吃飯要專心,注重衛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進餐。
大學生們要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建立良好的飲食理念,在生活上注意飲食營養,從膳食中獲取健康養分并多參加有益健康的體育鍛煉活動,以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