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專家支持/盧秉久(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盧秉久,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聽到肝結節這個詞,相信很多人對此有著極大的不安和恐懼。那么,肝結節到底是什么?肝結節都會癌變嗎?
部分結節有癌變風險
“通俗來說,肝結節就是肝上長了實性且密度不均的東西,占據了部分正常肝臟。這個東西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惡性的。良性肝結節,比如肝臟的腺瘤、血管瘤、囊腫等,一般來說,一生都沒有什么變化,也不需要特殊在意,不需要處理。而大家需要警惕的是肝硬化導致的一些結節,可能會有癌變風險。”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傳染科主任醫師盧秉久講解說,肝結節的高危人群包括脂肪肝、慢性乙肝、丙肝、肝硬化以及糖尿病患者。能導致肝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肝結節。其中,糖尿病是一個主要因素,糖代謝異常會影響脂代謝,進而導致脂肪性肝炎、肝結節的出現。
出現五種癥狀應及時就醫
臨床中,不少患者會有這樣的擔心和疑問:雖然目前是良性結節,醫生說定期復查即可,但還是害怕日后會癌變。那么,當身體出現哪些癥狀時,或是在提示有癌變的可能呢?盧秉久指出,以下五種典型癥狀,大家需引起重視,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1.渾身無力。能量的合成與肝臟關系密切。早期肝癌會導致人體能量合成障礙,身體乏力不堪。
2.食欲減退。早期肝癌會影響肝臟分泌膽汁、消化酶的功能,進而影響食欲。
3.面色發黃。膽汁是由肝細胞分泌的,如果肝臟發生了癌變,膽汁就會排泄不暢,從而出現面色發黃等癥狀。
4.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癌細胞會消耗人體大量能量,使人進食不佳,很快消瘦。
5.轉氨酶升高。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需要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的參與,如果肝細胞受到損傷和破壞,轉氨酶就會流到血液中,出現血轉氨酶升高。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
盧秉久說,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大部分人肝臟上長異物是沒有任何癥狀的,感覺不到痛癢,如果不是常規體檢很可能發現不了。所以,建議大家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肝膽脾彩超是肝結節的初篩手段,它能發現大部分直徑超過1cm的肝結節,而且檢查方便、沒有輻射、價格不會過高。但不足之處是,對于某些結構復雜的結節,可能無法判斷其性質,這時就建議完善肝臟增強CT或者增強核磁來確診。同時,一些血清學標志物也可以作為輔助診斷,比如,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原發性肝癌。一般來說,增強影像學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查可以明確90%以上肝結節的良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