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范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貧血”這個詞并不陌生。那么,關于貧血你了解多少呢?
早期癥狀常見疲乏困倦
貧血指單位容積血液中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紅細胞計數(RBC)較同區域、同年齡、同性別的健康人群正常參考值更低,其中Hb是主要的評價指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的貧血診斷標準,以下為幾類人群貧血的診斷標準:①成年女性Hb低于120g/L;②成年男性Hb低于130g/L;③孕婦Hb低于110g/L。
貧血最早的癥狀就是疲乏困倦,隨后會伴隨心血管系統表現,例如活動后氣短,之后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衰等。一般情況下,貧血患者會出現各種中樞神經系統(頭暈目眩、頭疼、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消化系統(腹脹、食欲減退等)的表現。此外,皮膚及毛發干燥也是貧血的一種表現。
貧血分類多樣
根據不同的臨床特點,貧血的分類也各不相同。例如,①根據貧血進展速度分類:急性貧血、慢性貧血;②根據紅細胞形態分類:正常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③根據Hb濃度進行分類:極重度、重度、中度、輕度貧血;④根據骨髓紅系增生的狀況進行分類:增生低下性貧血、增生性貧血。由此可見,貧血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包括了很多類型,甚至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食療調理,中醫有方
中醫貧血一般指氣血虧虛,也稱為氣血不足,主要因氣血兩傷、久病等因素而致。氣虛主要表現為動力不足,血虛體現在濡養能力較差。若血液不足,就會出現渾身無力、面色蒼白等癥狀。這種情況往往可以通過飲食補充具有補益氣血效果的藥物或食物。飲食上可選擇綠色蔬菜、含鐵豐富的食物,例如牛肉、海帶、蛋黃、動物肝臟等。盡量少或不飲茶。
【手把手】
不同貧血表現患者可參考的食譜:
1.蓮子桂圓湯。取蓮子和桂圓肉各30g,加紅棗20g,蓮子洗凈泡發后與后者一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至蓮子軟爛,適每周1-2次。適于神經衰弱、貧血乏力、健忘失眠等貧血患者,能補心血、健脾胃。
2.豬肝粥。取豬肝(動物肝臟均可)100~150克,粳米100克。先將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一同入鍋,加水1000克及蔥、姜、油、鹽各適量,旺火燒開轉文火熬成稀粥。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有益血補肝、明目的功效,適用于血虛萎黃、貧血、慢性肝炎、夜盲、青光眼等癥。
3.當歸羊肉湯。取山羊肉400克切塊,黃芪、黨參、當歸各25克(紗布袋裝),置入沙鍋內,加水1000 毫升,文火煨煮,至羊肉爛時放入生姜25克和食鹽適量,吃肉喝湯,經常食用。尤其適合脾腎陽虛貧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