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保華

很多孩子都出現過消化不良,對于該疾病,中西醫都有一些治療方法。
中醫根據體質調理
中醫根據兒童的體質治療疾病,要是兒童有舌質紅、舌苔黃、口臭及煩躁等癥狀,可在中醫生的指導下吃一些清熱燥濕類藥物,比如,梔子6g、二花10g、佩蘭6g、藿香6g,若大便干燥可在上述基礎上增加2g大黃,先將這些藥物泡水20分鐘,隨后煎煮15分鐘,將藥汁倒出后,適當增加一些白糖,3歲左右的兒童比較適合,早晚分兩次喝即可。要是兒童為食積口臭,這是1-6歲兒童都容易出現的病癥,與飲食不當、喂養不合理有關,這類消化不良的兒童面黃肌瘦,精神正常,在用藥上可以經常吃一些消食和胃藥。
要針對性口服西藥
●脫石散:這種藥物含有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粉,對食管炎、結腸炎、功能性結腸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可改善兒童急性腹瀉。1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口服1袋,分三次口服即可,1-2歲的兒童則是每天口服1-2袋,分三次口服,2歲以上的兒童每天口服2-3袋,分三次口服。
●貝飛達:該藥物是嗜酸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配合而成的菌劑,在不同條件下都能促進菌群生長,作用快、藥效比較持久,會在腸道中生成一層保護膜,阻滯病菌進入人體,并抑制有害菌群產生,維持腸道穩定的生理功能。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的腹瀉及腹脹,對輕中度急慢性腹瀉都有較好的效果。小兒每天口服3次,每次口服1粒即可,但兒童年齡較小,不宜吞服,可剝開膠囊將其中的藥粉倒出,以溫水送服。
●培菲康:該藥物由嗜酸乳桿菌、長型雙歧桿菌、糞腸球菌組成,適合腸道菌群失衡誘發的急慢性腹瀉,對輕中度急性腹瀉及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等均有較好的效果。一般在飯后30分鐘服用,每天2次,每次2-4粒,若患兒病癥比較嚴重,則加倍用藥。等待兒童病癥減輕后,也要適當減少藥物量,嬰幼兒可將膠囊中的粉末倒出,沖水口服。
●乳酶生:該藥物中的主要成分是乳酶生,輔助成分是玉米淀粉、糖粉,對消化不良、腹脹、小兒飲食失調誘發的腹脹、綠便都有很好的效果。患兒體重不同,所使用的藥物量也不同,還需根據兒童體重及耐受性合理規劃藥物量。
推拿按摩也可治療
推拿按摩是比較常見的外治方法,推拿按摩可疏通人體經絡,若堅持對兒童進行推拿按摩,可強身健體,增強兒童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四橫紋穴所處的位置是手掌面食、中、無名指等關節橫紋位置。在操作過程中,醫生以左手握兒童的手指,以右手食指及中指端分別對兒童的四橫紋穴進行按揉,按揉時間為3分鐘,也可對四橫紋穴進行推拿,先把小兒的手指并攏,醫生右手拇指自食指橫紋處向小指橫推,每次推50-100次,該推拿方法可調節氣血,理氣健脾,并改善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