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君 徐慶衛 馬立敏
(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18)
互聯網的出現與迅猛發展就像一把雙刃劍,在提供線上平臺獲取便利資料的同時,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編輯出版方式。期刊出版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善驅使期刊出版愈發呈現商業化、利益化態勢,掠奪性期刊應運而生,它們為謀求商業利潤而犧牲學術品質,并使用虛假或誤導性消息蒙蔽作者與讀者,“掠奪”文章處理費或版面費,嚴重破壞了學術生態環境。同時,由于學術評價和獎勵制度的不斷調整和完善,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質量成為衡量學者成果的重要指標,這使得某些學者為了追求發表數量而選擇了掠奪性期刊,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此外,掠奪性期刊的出現也與學術出版行業的競爭有關。一些商業期刊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惜利用掠奪性期刊的商業模式,促使掠奪性期刊的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掠奪性期刊的涌現給學術界和科研工作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監管和打擊,建立公正合理的學術評價和獎勵制度,保障學術出版的質量和規范,凈化學術生態環境。
如何識別掠奪性期刊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現有研究往往聚焦于對掠奪性期刊特征的研究[1-3],但每一類掠奪性期刊的特征絕對不止單單的一種,每一種特征也不應該獨屬于特定一類掠奪性期刊,需要對多項特征進行交互研究。基于此,本文借助扎根理論和QCA 的研究方法,分析掠奪性期刊的特征要素,并對這些特征要素進行條件組態分析,以期為識別掠奪性期刊提供方法。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人員對掠奪性期刊的特征要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總結,提煉出了不少掠奪性期刊具備的特征特點。然而,要想更精細地通過這些特征識別并治理此類期刊,就需要進一步細化這些因素,扎根理論是一種可以逐步系統化地歸納出原始資料和所建立理論間類屬關系的研究方法,此外,由于掠奪性期刊特征多、關系復雜[4],不宜采取定量研究方法,通過扎根理論分析,可以得出國內學者對掠奪性期刊的特征要素總結,建立完善的特征要素指標體系。
對中國知網有關掠奪性期刊研究的文獻資料進行查閱提煉,找出此前不同研究人員對掠奪性期刊特征要素的語句描述,再從這些語句描述中精練出初始范疇。經過對總計23 篇關于“掠奪性期刊”研究文獻的開放式編碼整理與提取,本研究提煉出了6 個初始范疇,見表1。

表1 掠奪性期刊特征要素編碼結果
主軸編碼是將開放式編碼中的質性資料通過聚類分析,在不同范疇之間建立聯系。本研究在重新審視各個編碼之間的邏輯關系后,將6 個初始范疇:期刊內容低劣、版面費過高、涉及多學科、所屬學校排名、被引用量少、未被收錄檢索歸納為期刊自身、作者本身與學術影響3 個主范疇,見表2。

表2 基于主軸編碼的3 個主范疇
選擇性編碼是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出與研究主題相關的信息,并從中識別出模式和概念,從而發現研究問題的內在本質和共性,形成具有嚴密邏輯關系的理論框架。通過扎根分析,以掠奪性期刊的特征要素為核心范疇得到以下故事線:在期刊出版中,以期刊內容低劣、版面費過高、涉及多門學科、作者所屬學校排名靠后、文獻被引用量少、期刊影響力小為特點的期刊就有可能被識別為掠奪性期刊。
扎根理論停止采樣需要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在本次扎根結束之后,通過隨機檢驗其他相關文獻對掠奪性期刊特征描述的總結,并未發現新的概念范疇,說明本次扎根得出的核心范疇已經達成要求,故不需要進行新一輪的編碼分類,由于對主范疇的泛化總結已經比較完整,從扎根理論分析中得到的理論范疇已然達到飽和,因此,理論飽和度檢驗通過。
經扎根理論分析可得出,期刊自身、作者本身、學術影響這三大范疇可以用來對掠奪性期刊特征進行概括總結,然而要進行更細致的識別工作,則需要借助更細致的初始范疇。每一類掠奪性期刊的特征絕對不只單單的一種,每一種特征也不應該獨屬于特定一類掠奪性期刊,因此,本文借助定性比較分析法對6 種初始范疇特征進行組態分析,利用多項特征進行交互研究,實現條件變量與結果變量之間的非線性因果分析。
本文以掠奪性期刊為研究對象,但是目前國內沒有明確公示以掠奪性期刊為名的一系列期刊黑名單。經過調查發現,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已經連續四年公示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這一份名單由期刊分區表團隊結合專家咨詢結果和計量指標表現經過專業評判所推出,旨在為科研人員列出一系列期刊黑名單,方便大家關注、規避,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期刊出版機構對期刊質量管理的提升。[10]通過對往年期刊的特點特征調查,不難發現,與上文通過扎根分析出的國內學者對掠奪性期刊特點描述十分吻合。因此,鑒于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專業性,以及預警期刊的特征吻合程度,本文挑選了2020—2023 年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的《國際期刊預警名單》中的50 本期刊作為研究對象。
2.2.1 相關變量賦值
根據扎根理論分析得出的特征理論框架,把期刊內容低劣、版面費過高、涉及多學科、作者所屬學校排名、文獻被引用量少、期刊影響力小視為定性比較分析中的條件變量,將掠奪性期刊視為結果變量,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變量賦值及類型
2.2.2 真值表構建
真值表的建構是fsQCA 軟件編碼運算的第一步,將選取的50 本期刊名單作為樣本案例,對解釋變量和結果變量進行二分變量賦值,構建如下真值表,且無矛盾組態,如表4 所示。

表4 二分變量真值表
在進行條件組態分析之前需進行單因素必要性分析。以驗證單個條件變量是否會導致結果的發生,即當判斷該期刊為掠奪性期刊時,該條件總是存在。[11]將真值表數據導入到fsQCA 軟件得到各條件變量的一致性和覆蓋率。當一致性水平大于0.8 時,可認為該條件變量為結果的必要條件。表5 中條件變量一致性均小于0.81,都不能單獨構成判斷掠奪性期刊的必要條件。因此進行組態分析。

表5 條件變量的必要性
將表5 的二分變量數據輸入到fsQCA 軟件,為保證一致性達到0.8 才能被軟件接受。將原始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8。為保證每個案例質量且可能出現不可復制的情況,案例頻數閾值默認為1 進行標準分析,選擇“SelectAll”舍棄路徑重疊組態后得到不考慮邏輯余項下各條件組態的復雜解、中間解、簡單解。由于中間解只考慮簡單反事實假設的情況,相比復雜解更簡約、簡單解更可靠,因此選擇中間解作為最優解分析。中間解得到4 種組合路徑:T1(A*~B*C*D*E)、T2(A*~B*C*E*F)、T3(A*B*~C*D*E*~F)、T4(~A*B*C*D*~E*F)。如表6 所示。

表6 條件組合中間解組態結果
最終條件組態總一致性為1,表明這四種組態均能用來作為判斷掠奪性期刊的依據;總覆蓋率為0.95,說明這四種組態能覆蓋大部分的樣本案例,能夠說明很大一部分的結果現象。而四種組態路徑分別代表了四種判斷學術期刊為掠奪性期刊的角度,下面對四種組態展開分析:
T1 代表具有期刊內容低劣、涉及多門學科、作者所屬學校排名低、文獻被引用量少四種特點的期刊能被判斷為掠奪性期刊。具體表現為:即使期刊版面費不夠高,未達到高于300 元/頁,但是同時具備審稿時間長、文章內容無營養、網站信息不明確、期刊涉及多學科、作者所屬學校排名普遍偏低、文章被引用量少這些特征,即可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有8 個樣本案例是屬于這一條件組態。
T2 代表具有期刊內容低劣、涉及多門學科、文章被引用量少、未被收錄檢索這些特點的期刊可以判定為掠奪性期刊。具體表現為:即使期刊版面費未高于300元/頁,但是同時具備審稿時間長、文章內容無營養、網站信息不明確、期刊涉及多學科、文章被引用量少這些期刊本身因素和影響層面因素,都可以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有2 個樣本案例是屬于這一條件組態。
T3 代表具有期刊內容低劣、版面費過高、作者所屬學校排名普遍偏低、文章被引用量少這些特征的期刊可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12],具體可以表現為:即使期刊并未涉及三類及以上的學科,也并不是一些影響力很小的期刊,但具備了內容質量低劣、審稿時間長、文章內容無營養、網站信息不明確、版面費過高、作者所屬學校排名在QS 后1000、文章被引用量少的一系列期刊,就可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有5 個樣本案例是屬于這一條件組態。
T4 代表具有版面費過高、期刊涉及多門學科、作者所屬學校排名較低和未被收錄檢索這些特征的期刊則可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具體表現為盡管期刊內容不算低劣且文章被引用量較高,但存在涉及多門學科、版面費超過300 元/頁、作者所屬學校排名在QS1000以后且期刊基金、機構沒有較大的數量與影響力的,依然可以被斷定為掠奪性期刊,有3 個樣本案例是屬于這一種條件組態。
本文以扎根分析得出的六個初始范疇作為切入點,分別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20—2023 年發布的《國際期刊預警名單》中的50 本期刊進行期刊內容質量(包括期刊審稿時長、期刊信息真偽性、期刊內容質量等方面)、版面費高低、期刊涉及科目數量、作者所屬學校QS 排名、文章被引用量以及期刊在數據庫收錄等方面的影響力的甄別[13],以此來得出不同條件組合判斷掠奪性期刊的方式。
通過條件組態分析,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總結。從橫向觀察來看:A、C、E 在四條組合路徑中分別占有三條,表明期刊文章質量低劣、期刊涉及學科過多與文章被引用量少這三個特點都有很大概率會使得期刊被判定為掠奪性期刊,事實上,這三個特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覆蓋了掠奪性期刊的主要特征,但又不夠充分解釋,單特征識別具有很大的誤差性。從縱向觀察來看:T1 和T3 的覆蓋率總和高達80%,具有很強說服力,且兩條組合路徑分別由四種不同的變量組合而成,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兩條路徑作為主要識別掠奪性期刊的方法,具體綜合表示為基于期刊自身、作者本身以及影響層面三個角度,對文章內容質量低劣,作者所屬學校排名不在QS 前1000 且期刊文獻被引用量全年不超過1000 次的期刊可以標上“掠奪性期刊”的標簽。
掠奪性期刊不提供論文質量控制服務,以犧牲學術質量為代價,將論文處理費或版面費作為謀求利潤的手段,損害學術出版誠信,削弱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與可信度。[14]本文以掠奪性期刊為研究對象,借助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分析出掠奪性期刊的特征要素,并將這些特征要素利用fsQCA 軟件進行條件組態分析,最終得出四條不同條件變量的組合路徑,并通過分析,對各變量的影響因素作出大小比對,也得出了由期刊、作者、學術影響三因素具體細節識別出的條件組態路徑,方便人們更好地識別掠奪性期刊。最后,本研究呼吁更多的學者能夠參與到中文掠奪性期刊的研究當中,豐富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提高識別掠奪性期刊的精確度。[15]只有實現期刊、作者與學術影響三個層面之間關系的良性運行,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掠奪性期刊的肆虐,這是一個需要持續努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