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該文結合高職院校文創類產業學院建設的政策背景、現實背景,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及高職院校文化創意類專業的獨特優勢,同時也指出很多高職院校文創類專業發展遇到的困境。文章結合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建設的實例,從產業學院建設定位、運行基礎、專業建設基礎等方面展開論述,重點論述了產業學院“1+N”建設模式,指出該模式的特色在于堅守“育人”與“產業”雙贏目標、堅持服務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堅守深度傳播地方特色文化,是強化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創新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繁榮的重要途徑,對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新時代新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業學院;“1+N”;建設模式;產教融合;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G114-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a)-0108-0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Nanzhu Baobao Animation Industry College of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SONG Guodong1, YU Tian1, CHEN Zixiong2
(1.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2.Guangxi Nanzhu Baobao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Beihai Guangxi, 53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olicy background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olleg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majors in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nzhu Baobao Animation Industry College of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 operation found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of the industry college, focusing on the \"1+N\" construction mode of the industry college, pointing ou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 are to adhere to the win-win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industry\", adhere to serving the local indu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here to the in-depth dissemin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e and transfor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and prosperity of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the new goals of the new era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dustrial college; \"1+N\"; Construction mod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alent demand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擔負著為產業經濟培養輸送人才的重任[1]。由于其與經濟聯系直接、緊密的特征,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必然要跨越產業與教育、學校與企業、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界域,施教活動也脫離不了與行業及企業之間的深度交流與參與。
1 文創類產業學院建設的政策背景
2017 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完善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堅持學中做、做中學,推動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盵2]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向縱深發展,高職院校作為產業人才培養的主體,必須主動對接產業升級,培養適應產業發展所需的多層次、多類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同創建產業學院是推進產教融合,以及構建校企合作生態的重要舉措,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生產、學校育人和學生成才的共同要求[3]。多功能教學實踐基地是完成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帶動各級政府、企業以及職業院校建設一批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實際生產與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同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提出,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吸引企業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5],實現多種形式的資源共享。
北海作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市”,近年提出了全域旅游發展、南珠振興等戰略。高職文創類產業學院“1+N”多功能教學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的建設,響應北海經濟發展戰略。此戰略符合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能夠帶動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能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6]。
2 文創類產業學院建設的現實背景
2.1 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產業,強調的是以創造力為核心,在個人或團隊的作用下,開展有關文化因素開發,或者營銷知識產權的活動[7]。它主要包含廣告裝潢、廣播影視、傳媒、表演藝術、動漫、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多個行業。文化產業需要很強的知識儲備,具有高知識性,同時文化產業也具有強融合性、高附加值、需求潛力大等特征,使得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成為高回報的行業[8]。
2.2 高職院校文化創意類專業的獨特優勢
文創類專業有較為明顯的共性和優勢:第一,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目標是通過實踐完成某種類型的藝術創作,只要賦予某種功能就能轉化為商品;第二,專業建設投資小、效能大,起步晚、發展快,是適應當下發展的優勢專業;第三,伴隨著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東風,“文創+”的概念既能服務國家戰略,又能服務區域產業,如“文創+鄉村”可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文創+旅游”可以帶動地方文旅產業,“文創+區域產業”可以驅動地方產業升級等;第四,文創適合小團隊創業,且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動畫片的成功為更多的文創青年點燃夢想。
2.3 高職院校文化創意類專業發展現狀
由于歷史原因,很多高職院校的文創類專業起步較晚,發展中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缺少成熟的經驗和師資;二是人才培養方案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三是專業實踐以校內實踐為主,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多為紙面協議,缺少和地方產業的深度融合;四是文創類專業在很多高職院校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資較少。
在人才培養方面,目前高職文化創意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培養目標,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立即上崗,在企業就業后要有較長的實習期才能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通過調研還發現,文化創意類專業畢業生半年離職率超過50%,工作缺乏責任感,對職業的認同感不強,給用人單位人才選拔及員工培養造成困擾。
綜合以上政策背景與現實背景,可以看到國家在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方針等方面為文創類產業學院建設指明了方向,迫切要求加強產業學院尤其是加強產業學院實踐基地建設。本研究的實踐基地,與一般校內實訓基地有著明顯不同,具有真實性、教育性、開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并且此實踐基地是由產業學院和企業共同策劃、組織、投入資金和實施建設的,有學生實踐及企業經營兩大主要功能,兼具研創、社會服務等多項功能,能夠實現校企資源高度共享,創新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多元化,為文創產業輸送高質量人才,從而提升文創專業群的發展質量,并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建設的路徑探索與實踐
3.1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建設定位
3.1.1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產業學院精準對接數字創意產業,由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融媒體技術與運營專業及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3個專業(方向)組建,著眼于北部灣地區數字化生活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未來文化創意產業升級與文化生產力發展的人才需求。
3.1.2 “產學研用”一體化服務平臺
數字創意產業以內容軟體生產為核心,延伸至產品實體生產領域,而人工智能、虛擬展示、跨屏互動、5G 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引領產業跨領域融合升級。這些跨界問題促進了產業學院“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的建設。
3.1.3 公益性地方文化傳播平臺
動漫是一門將創意進行形象化的藝術,同時也是一種可以將內容進行形象化表達的工具,相比較而言,動漫具有兩大優點:第一,形象化使品牌可視化,主要是通過對具有創意的卡通形象的描繪與表現,使原本比較單調的文本,或者比較深奧難懂的概念變得清晰、明白。第二,情感化使品牌更具親和力,當今時代,動漫不但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娛樂形式,還是人們重要的情感寄托。產業學院制作完成的動漫作品可以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傳遞現代文明。
3.2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組織運行基礎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在強化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的原則上,形成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見圖1),建設科學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
產業學院組織運行架構設校方院長和助理、企業院長和助理、副院長,下設品牌運營部、教學實訓部、學生工作部、品牌運營部。各機構均有明確的職責。校方院長負責產業學院的教學、科研、學生培養、師資建設、資源庫建設、后勤保障等各項工作,與企業方共同負責對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的品牌宣傳;校方院長助理協助院長日常工作并具體負責實踐教學建設、管理、技術開發和實習就業工作;企業院長負責學院構建與運營管理;企業院長助理協助院長處理學院工作中的日常行政事務;副院長協助院長工作,分管教學教務管理工作。
3.3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專業建設基礎
3.3.1 實訓基地建設基礎
校內已有藝術設計電腦實訓室9間,攝影攝像實訓室2間,攝影棚—虛擬演播室1間,錄音棚1間,影視傳媒實訓室1間,數字媒體訓室1間,數字媒體工作室1間,繪畫實訓室2間,模型設計與制作實訓室1間,設備設施投入700萬余元(其中數媒投入300萬),具備了實訓及教學條件。專業群設有廣告項目工作室1間,多家穩定的校企合作單位,打造了集教學實訓、技能大賽和技術服務“三位一體”的實訓基地。
3.3.2 師資隊伍建設基礎
專業群現有教師35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17人,中級職稱以上10人,具備雙師素質17人,企業教師18人,是一支數量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專兼結合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目前團隊已完成市廳級課題2項,在研院級以上教改及科研課題11項,發表論文50余篇,教師參加區級教學能力大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全國高校數字藝術大賽廣西賽區(教師組)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3.3.3 教學改革建設基礎
專業群學生掌握動態影像拍攝、剪輯、創意廣告、商業攝影、短視頻文案創作、快印印刷工藝、廣告設計、廣告創意與策劃、新媒體推廣與網店店鋪裝修等知識和技術技能,能夠勝任解決廣告設計和新媒體視覺領域中高等復雜度設計與制作等工作崗位,面向影視傳媒及短視頻領域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多數畢業生從事品牌策劃、包裝設計、印刷工藝、電商設計、商業攝影創作、企業平面視覺形象整合推廣設計、影視廣告、短視頻自媒體等相關工作,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用人單位反饋較好。
專業緊跟行業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積極推動創新教學方法,實行“課證融通”“賽教融合”的模式,以常態化“校賽”為抓手,積極構建系、校、區、國家逐級遞進、有效對接的“梯度”技能競賽培養體系。做實院系競賽、做優校外競賽,做到全員受益和成果導向相統一。近3年來,獲院級教學成果獎,包括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廣西第六屆大藝展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國賽1項,區級52項。學生參加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獲區級以上獎項20余項。
3.3.4 校企合作及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基礎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依托企業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邀請長期穩定合作企業走進校園為設計專業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加強校企互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就業動力。校內工作室立足市場,承接市場真實項目,強化市場效應,積累案例,增強服務社會校企合作特點。
3.4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1+N”建設模式
功能一般指的是事物或方法自身具有的某種屬性或作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所發揮出來的有利價值[9]。而高職院校文創類產業學院的對象是社會、學校和師生等,它的功能是針對它們所具有的作用。通常而言,產業學院功能被認為是滿足學校實踐教學之需要,這是產業學院建設提出的實踐基地的功能“1”。
從客觀實際和需要角度看,產業學院還應該具有拓寬實訓領域,體現社會服務功能;具有強化技能訓練,完成技能考核功能;具有服務周邊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功能;具有教學創新,科研開發等功能。從職業教育進入“雙高”時代的現實需求看,成立產業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是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產業學院還應開發企業經營功能。這是產業學院多功能“N”。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在“1+N”建設模式上,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有益探索。
3.4.1 多主體協同育人平臺建設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自2021年5月掛牌創立以來,在北海市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北海職業學院、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流彩動漫有限公司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依托北海職業學院現有的硬件設施和師資條件,利用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流彩動漫有限公司的專業技術力量,已經有效地開展了教學和實訓活動。
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隸屬于北海職業學院,在校內掛牌。產業學院管理、師資人員是由學院領導、教師、企業負責人,以及企業工程師等一同組建而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由學校、企業雙方共同組成。通過校企雙方戰略合作關系的建立,堅持將市場需求與學院的專業、行業崗位、專業課程,以及社會實踐和教師教學等方面進行深度的貫通,能夠最大程度地挖掘雙方的需求和利益結合點,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學校和企業在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科學研究、創新創業,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創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整體架構體系,編制了以“ 職業性、實踐性、系統性、實用性和開放性”為特色的工學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由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校企共同設計產業學院的課程體系。本著“保證質量,形成經驗”的原則,在當前廣告藝術設計、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每個學期添加企業文化講座、技術交流、參觀體驗等活動,在低年級開設2~3門專業選修課,在高年級開設1~2門整周項目實踐課,部分課程可以和學院原有專業課程進行學分置換。
校企共建公共實訓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基于工作過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系統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在實訓內容建設方面,課程內容從企業用人實際需求和專業實際應用出發,使學生所學真正實用落地,滿足用人單位實際工作需要。實訓課實行學生在校和企業實訓基地輪換進行?;緦嵱柨颇繛檫\用計算機廣告設計、美術設計、三維動畫設計制作、視頻剪輯、影視后期處理、報刊書籍排版等任務式作業,運用的軟件包括但不限于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Corel DRAW、Maya、3D Max、Cinema 4D等,通過與企業實操崗位對接教學,使學生能夠無縫銜接企業,快速上崗就業。
3.4.2 專業建設方面
(1)創建高水平師資隊伍,不斷提升教師資源的核心競爭力
采取“互聘互兼、引培結合”的舉措,到 2025年,建成一支高水平雙師隊伍,“雙師型” 教師占比不低于90%;建成1個市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依托于北海市知名企業建成1個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1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
(2)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運共同體
政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與廣西、浙江和北海行業領軍企業共建專業比例達50%,現代學徒制或企業新型學徒制學生占比達30%;建成2個以上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3)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緊抓人工智能帶給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全面實施“五融合”系統改革,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1+X”、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實訓平臺轉型升級,打造適應智能時代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推進“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隨著工業生產向智能化轉型,產業學院教育模式必須適應大工業時代大規模流水線標準化生產方式。推進產教融合,聯合企業深度參與課程設計、教材開發、實訓教學,實現“雙元”育人;推進課證融合,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將課程內容的知識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試內容相結合;推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開展項目化的課程教育改革,突顯產業學院教育的“教學做”,將三者融為一體;推進技術與文化融合,立德樹人,引導學生養成專注執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進人工智能與教學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造、優化或升級。
(4)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加強多元化發展,積極探索產業學院與政府、企業、院校、園區、科研單位、平臺等多元深度合作模式,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行業(領域),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學生專業社團建設,實行學生專業社團導師制,進一步提升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和技能大賽成績。建立技師工作站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進一步傳承工匠精神,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能力。
(5)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打造高水平“立體化”校企合作基地,“園企校”共建教授企業工作站、大師工作室,開展“育訓一體”現代學徒制育人試點,校企合作推進“雙向精準、一企一品”項目,助力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
3.4.3 產學研服務平臺建設
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內部設立教育部,對接動漫產業學院各項工作,全力服務于公司業務研發拓展、動漫產業學院教學、實訓基地建設,把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聯動起來,使學生通過動漫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通過參與公司動漫業務研發,真正掌握崗位專業技能,走上工作崗位,成為用人單位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及教學實訓基地,以產學研創一體化為基礎,堅持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創意人才培養目標,向社會培養輸出高水平的短視頻運營、動畫電影、文旅產品專業人才,同步聚焦數字媒體技術的軟硬件研發、應用平臺搭建、內容制作、整體解決方案等各個創新環節。
通過校企合作聚集人才、創意、技術、生產等核心要素,與國內外相關大學和數字媒體技術主流企業、科研機構聯合搭建教育與應用平臺、構筑涵蓋數字媒體技術/影視動漫創作全產業鏈的生態平臺,挖掘和延伸文創產業價值,打造開放、高效、完整的數字媒體技術、影視動漫創作產學研創基地。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將通過“實訓+孵化”的模式,以技術研發、實驗、項目制作、推廣、運營和后期客戶管理為依托,打造一種新型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每周保證一天的項目制作時間,并緊密結合教學計劃,以實訓周為強化提升階段,保證好教學安排的同時加強項目經濟效益的產出比。目前與北海職業學院合作的3個專業的學生大概有450人左右,產業學院首期將從中優選出50~100名有激情、有夢想、品學兼優的同學,進入到項目制作基地。
3.4.4 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
依托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有機整合平臺內單位的人力資源,探索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促進專業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發揮優勢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探索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而言,要加強培訓,打造一批教師能夠與企業之間互相交流、研討,以及培訓等方面的實踐崗位,可以發揮現代產業學院的優勢,讓其成為“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培訓的基地(見圖2)。
采取“互聘互兼、引培結合”的舉措,到 2025年,建成一支高水平雙師隊伍,“雙師型” 教師占比不低于90%;建成1個市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依附于北海市知名企業建成1個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1個“雙師型”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3.4.5 實習實訓和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教學實訓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4 000萬元,將通過“實訓+孵化”的模式建設,以技術研發、實驗、中試、科技成果孵化、產品推廣和產業化為依托,打造一種新型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開辟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帶頭示范區。
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實訓基地項目范圍分為兩期建設。一期位于北海高新技術創業產業園的“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實訓校區”。該校區經北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證為“北海市就業見習基地”,具備實際教學、實操演練和學習所需的相關硬件和軟件支持(350 m2、100個桌位),可有效完成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產業學院首期輸送 100 人次的實訓目標。二期位于“北海金海財富大廈”,總面積 1 000 m2左右,其中教室5間,每間可容納 35 人,項目實訓室1間(150 m2),教師辦公區 200 m2左右,教學區域共計600 m2,可同時滿足200名學生同時開展實訓。
近期,動漫產業學院教學實訓基地計劃與北海職業學院、杭州流彩動畫有限公司和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籌拍電影動畫片《海洋之歌》,總投資6 000萬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優選部分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品學兼優的學生參與項目實操,通過“師帶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實操學習動畫制作知識和技術、開展項目攻關和技術創新,真正學到就業本領。
3.4.6 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1)以產業學院為依托,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建設,位于北海高新技術創業產業園的一期項目——“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實訓校區”。該校區經北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證為“北海市就業見習基地”,具備實際教學、實操演練和學習所需的相關硬件和軟件支持,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以及創新創業機會。
(2)以產業學院為依托,建設創新創業輔導團隊
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不僅是學生實踐活動的平臺,也是教師教學實踐的平臺。學生的創業實踐需要得到教師的專業指導,因此產業學院可以結合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方案,組建專業教師隊伍。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實際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而針對專業群的學生而言,平常的作業,或者課后的愛好創作等,可以經過篩選之后,選出比較優秀的作品,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進一步優化和改善,從而推向更高級的競賽,為以后的創業爭取更多的資源。
(3)以產業學院為依托,建設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網絡平臺
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根據實際需要建設創新創業網絡課程平臺,為學生的相關學習提供便利;建立互動式創業教學平臺,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興趣;建立創業項目 管理平臺,為學生的創業項目提供便捷、全面、優質的服務,幫助學生解讀政策,并提供大數據支持。
4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建設的成效
2019年3月,北海職業學院文傳系開始與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商談校企合作并成立產業學院事宜,當年達成了《校園應急避震科普短片》等4部動漫短視頻制作項目的合作;2020年繼續深化合作,達成《南珠寶寶的一天》等3個影視動畫項項目的合作。經過兩年多合作實踐,產業學院成立條件已經成熟,2021年5月,北海職業學院與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以下簡稱“產業學院”),該產業學院為文創類產業學院。成立以來,產業學院在北海市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北海職業學院、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流彩動漫有限公司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依托北海職業學院現有的硬件設施和師資條件,利用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流彩動漫有限公司的專業技術力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訓和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產業學院正在制作南珠寶寶動畫院線電影《海洋之歌》(預計2023年完成),以“師帶徒”模式帶領學生參與《我的護嫁新郎》《女主播和貼身保鏢》《強扭的瓜也很甜》等6部網絡微短劇的拍攝制作。
4.1 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優化了課程內容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自創辦以來,一方面,優化專業和學科設置,增強課程針對性和實用性,重點解決畢業生所學專業實習期不適合單位的崗位,專業畢業生在校學所學基礎課不適應企業實際用途、為人處世表現欠缺等痛點問題;另一方面,多途徑全方位地強化對學生的表達與溝通、禮儀禮節、職業道德、組織紀律、職業規劃、就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
4.2 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改革了人才培養模式
積極探索“教研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體現能力本位為特征,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為目的,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重新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采用模塊化或項目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強調的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及學以致用。在教學內容,可以融合企業的項目進行教學,從而快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11]。
4.3 以教學模式改革為契機,實現了“雙主體”教學
根據社會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企業委派業務骨干、行業專才到學院進行針對性、實用性、經驗性的專業技術傳授,使學生學以致用,成為企業樂于錄用的人才。2021年9月,廣西南珠寶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委派了劉志、李嘉升等骨干人員到學院任教,實現了“企業+學院”的雙主體教學。采用“一課雙師”,學校的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共同講解課程,一起指導學生相關課程實訓。
4.4 以實踐教學項目為載體,推進了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
選取企業真實生產崗位和生產項目作為產業學院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從2018年起,企業通過接收學生專業實習、邀請參與企業項目實操,學生獨立進行創意項目試驗等方式,學以致用,得到了企業崗位實操等方面的鍛煉,適應畢業就業的能力大大增強增加。
5 北海職業學院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建設的特色創新
5.1 堅守“育人”與“產業”雙贏目標
學院成立南珠寶寶動漫產業學院以后,可以使專業對接更加緊密,學院專業群設置更為科學。
學院將規劃成立動漫制作技術專業群,主要包括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動態廣告方向)、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3個專業(方向)。專業群的組建可以精準對接數字文化產業,促進數字化生活品質提升專業群契合創意產業鏈數字化轉型,以“數字設計服務”為基礎,強化應用領域拓展為特色,滿足數字文化產業崛起的人才需求。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對接產業鏈的上游——原創開發、產品原型設計等相關崗位群;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對接產業鏈的下游——營銷策劃、廣告設計、數字傳播、交互設計、媒體執行、商品展示等相關崗位群,為產業鏈提供數字技術支撐,實現了精準產品研發和精準營銷傳播。
5.2 堅持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北海作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市”,產業學院的成立可以助推地方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助力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文化創意可為北海旅游產業的健康繁榮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幫助,因為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實踐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了較強的融合趨勢。
產業學院成立以后所制作的內容不僅局限于單一的動漫,而是“文化+”與“互聯網+”相融合的多元化背景下的動漫產業,除了最原始的娛樂、審美、教育這幾方面的功能之外,還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大數據這個強大的功能衍生出更多有價值的動漫產品,如娛樂游戲、教育培訓、展示展覽、廣告多媒體等。
5.3 致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互聯網+”“動漫+”的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中,隨著群眾消費能力與動漫文化消費需求的提高,更多潛在消費市場不斷建構,動漫技術創新實現了跨行業、跨領域、多元化拓展應用,帶動了更多行業實現共享經濟。
5.4 深度傳播地方特色文化
動漫文化與地方資源文化的結合于兩者都有益處,動漫可以借助地方文化來充實自身,創作更多的作品。地方文化資源則可以借助動漫的流行度提升當地文化的知名度,同時可以使得當地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
在北海地方文化的動漫化傳播與傳承中,可以通過制作與北海地方文化相關的動漫影片,也可以對北海地域文化相關聯的動漫衍生品進行開發,從而擴展了北海本地文化的傳播。動漫衍生產品涵蓋較廣,包括服飾、玩具、生活用品,以及主題公園等系列化產品,其產品的研發與銷售也是動漫文化傳播最直接有效的途徑之一。
6 結語
成立產業學院可以將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課堂學習與一線崗位相結合,為個性鮮明的文創類專業學生提供更真實、更自由的學習與創新平臺,有利于全面促進文創類產業學院發展和專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創新與傳承。同時產業學院“1+N”建設模式也是文化創意專業強化產教深度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創新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升級繁榮的重要途徑,對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新時代新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宋福杰,符特.淺談高等職業院校和諧教育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0(12):571.
[2] 新華網.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2017-09-26)[2022-12-24].http://education1.cqnews.net/html/2017-09/26/content_42986971.htm.
[3] 范琳,鄧忠波.新時代高職產業學院建設模式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21,37(9):38-43.
[4] 于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2019-01-24)[2022-12-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5]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 教職成〔2019〕5號[EB/OL].(2019-04-01)[2022-12-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 376 471.html.
[6] 熊花.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的困境與出路[J].職教論壇,2014(2):52-54.
[7] 張蘭鳳,黃爭春.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視角對贛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產學研合作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6):255.
[8] 薛文標,翁飚,廖偉.福建省體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構想[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6):37-41.
[9] 張艷.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多功能化研究[J].廣西教育,2017(10):66-67,86.
[10]王皚.基于工學結合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實施流程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2(17):224-225,227.
[11]胡洪.高級電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