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倡議既汲取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放、包容的精神氣度,也契合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增至66個,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新疆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發揮著門戶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從明確戰略定位、打造傳播體系、優化傳播內容、開展合作交流4個維度,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門戶作用的表現,繼而闡釋了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增強新疆在中華文明傳播中門戶作用的意義與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華文明;頂層設計;向西傳播;新疆;門戶作用
中圖分類號:G12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a)-0160-06
Analysis of Xinjiang's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the Wes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EN Li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As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ew er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raws on the spirit of openness and toleranc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ilk Road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It is also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meet the needs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s increased to 66.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are also becoming more frequent. Xinjiang, as a province o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lays a nodal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estward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Xinjiang's nodal role in this process from four dimensions : clarifying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building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ptimizing the dissemination content and develop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nd then explain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during the spread. 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nodal position of Xinjiang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ese civilization;Top-level design; Spread to the West; Xinjiang;Nodal role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也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一帶一路”為中華文明對外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要從“一帶一路”背景出發,強化中華文明傳播,提升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新疆作為“一帶一路”倡議重點省份之一,地理位置獨特,是中國連接中西亞的橋梁,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發揮著節點性的作用[1]。
1 “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門戶作用的表現
1.1 明確戰略定位
全球化時代,中華文明傳播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域外國家、地區是中華文明傳播的對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在中華文明傳播中肩負著重要的職責。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中華文明傳播中的定位有別,其中,新疆主要負責中華文明向西的傳播。新疆地理位置獨特,既是我國西部邊疆地帶,也是整個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具有“西通亞歐大陸,東承華夏九州”的地緣條件。歷史上的新疆在絲綢之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絲綢之路東起西安,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分北、中、南3道,和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和非洲連接起來。無論哪一條道路,新疆均是必經之地。同時,新疆與俄羅斯等8個國家接壤,是我國接壤外國最多的省份。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新疆為多民族聚居區,有著多元燦爛的民族文化。新疆地區分布的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在中亞國家也廣泛分布。這使得新疆文化與中亞國家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新疆很早便確立了以中亞為核心,以歐亞大陸為腹地的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定位[2]。
1.2 打造傳播體系
打造契合新疆區域特點以及中華文明向西傳播需求的傳播體系,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的重要表現。早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前,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的《中國之聲》便在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落地[3]。新疆電視臺更是在新疆對外傳播中華文明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既有哈薩克語新聞綜合頻道,也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等中西亞國家設立了記者站。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依托于信息技術的新媒體發展迅猛,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2015年,“一帶一路”門戶網站——“絲綢之路”建成。該網站由新疆電視臺聯合相關技術公司開發,融網頁、WAP及APP客戶端于一體,在新疆對外傳播中華文明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新疆在已有傳播載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傳播方式,不僅推動傳統媒介向新型媒介轉型、變革,更開辟了多條新的傳播路徑,初步建立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對外傳播體系,有力發揮了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節點性作用。
1.3 優化傳播內容
現代傳媒的迅猛發展使得各類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在滿足受眾信息需求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受眾的信息選擇難度。因此,堅持內容為王,優化傳播內容就成為信息傳播的必然要求。“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節目,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傳播[4]。例如,2015年,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聯合新疆電視臺,共同策劃、制作了《“一帶一路”看新疆》主題直播活動。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采編播人員奔赴天山南北,以網絡時代備受歡迎的直播方式向全世界觀眾展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以來取得的發展成就,取得了良好的反響。2017年,新疆新聞門戶網站——天山網,開辟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板塊,聚焦“一帶一路”,向海內外觀眾講述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進展。諸如《航拍中國(第一季)新疆》(2017)、《伊犁河》(2019)、《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2021)、《天山南北—中國新疆生活紀實》(2021)等紀錄片,也為中華文明向西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高質量的傳播內容使得新疆能夠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1.4 開展合作交流
開展合作交流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門戶作用的重要表現。首先,深化傳媒領域的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新疆傳媒事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013年,新疆電視臺便與塔吉克斯坦政府廣播電視委員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影視作品交換、紀錄片拍攝等領域開展多層次的合作。2016年,在烏魯木齊召開的“一帶一路”品牌戰略合作發布會上,以 Eynek、Bawrsak為代表的新疆民語網絡平臺拉開了國際化的發展大幕。其次,廣泛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新疆在文化交流,特別是與中亞國家的文化交流中有著獨特的地緣、人緣優勢。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大力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成功打造了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新疆出版博覽會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根據2018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白皮書顯示,新疆已經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 “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2.1 本土原創內容占比不高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新疆積極打造傳播體系,運用多種不同形式的媒介開展對外傳播工作,推動了中華文明在沿線國家的傳播。然而,從傳播內容的角度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面臨著本土原創內容占比不高的問題。首先,原創主題少。“一帶一路”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華文明向西傳播受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深刻影響。2013年以來,新疆的傳播活動多為配合國家層面的傳播活動,比如中俄媒體年、亞歐博覽會、中俄媒體年等主題,自主選題較少,未能凸顯出新疆的特色。其次,原創信息少。新疆有豐富的對外傳播平臺,但各傳播平臺的主動性不強,優秀原創節目多為中央媒體,如中央電視臺牽頭制作。且現有媒體傳播內容多轉載自新疆以外地區的其他媒體,最為典型的便是天山網中“一帶一路”欄目、絲路快訊欄目的稿件[5]。本土原創內容占比不高,使得新疆難以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形成核心競爭力,極大地弱化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節點性作用。
2.2 新型媒體使用有待強化
媒介發展是推動大眾傳媒變革的根本因素。當前,人類社會已經步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方面,新媒體模糊了傳播主體、客體的界限,使每個人都能成為傳播主體。另一方面,新媒體有著即時性傳播的能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聞傳播出去,新媒體有著無遠弗屆的傳播效果,凡是有網絡的地方,均是新媒體傳播的范圍[6]。當前,新疆在探索新媒體的對外傳播應用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距離“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新疆對外傳播新媒體以網頁媒體為主,而在移動網絡更新迭代以及大屏智能終端高度普及的今天,各種類型的APP成為新媒體的主流。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擁有廣泛受眾的APP在新疆對外傳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應用價值。但從實踐層面而言,新疆對外傳播中面臨著手機新媒體應用不足的問題,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中華文明向西傳播范圍有限,難以真正做到高度覆蓋。
2.3 傳播內容深度需要增強
傳播內容深度需要增強,同樣是“一帶一路”背景下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典型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3點。一是符號化。新疆既有多樣秀麗的自然風光,也有多元豐富的地域文化。新疆在對外文化傳播中,側重于自然地理方面內容的傳播,比如自然風光、資源優勢等;在歷史文化的傳播中存在滯后性,導致新疆在域外民眾眼中,成為一個純粹的地理符號。正如武鴻鳴所言“長時期單一文化元素選擇,造成新疆對中亞傳播地理文化的擬態、虛幻為單一的印象,缺乏整體性的結構”[7]。二是淺顯化。新疆媒體對相關內容的傳播,如新疆建設成就、新疆民族生活等的傳播,滿足于基本情況的介紹,未能展現全新疆區域內各族人民在美好生活創造中的主動性,難以精準反映新時代新疆兒女的風貌。三是傳播主體官方化。新疆對外傳播媒介以官方媒介為主,如新疆電視臺、天山網等。長期以來,官方媒介作為政府的代表,傳播中的自主性較低,傳播內容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脫離了域外民眾的接受心理,難以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2.4 傳播話語競爭能力薄弱
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文化,使得國際上關于新疆的報道很多,然而,受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影響,域外國家在新疆報道中存在著“妖魔化”的問題。信息時代的到來,進一步加劇了境外媒體對新疆報道的“妖魔化”問題。域外國家對新疆的報道可以用Gillian Bolsover,Philip Howard提出的“計算宣傳”來解釋。計算宣傳,即“一種運用算法技術手段進行創造或傳播的宣傳”,本質是“以達到其創造者的特定目標而故意歪曲符號、訴諸情感和偏見、繞過理性思維的傳播”[8]。新疆媒體在應對域外國家計算宣傳中存在著競爭話語薄弱的問題,難以真正實現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門戶作用。一方面,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先天的優勢,BBC等媒體巨頭,在世界范圍內深耕多年,善于采用各種策略來進行“妖魔化”宣傳;另一方面,新疆本土媒體在相關信息的表達方式缺乏針對性,沒有從域外受眾的認知特點與接受習慣出發,采取針對性的表達方式,制約了傳播效果。
3 “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門戶作用的意義
3.1 推動新疆產業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不僅具有重要的文化效益,也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首先,推動新疆傳媒產業發展。傳媒產業是文化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發展前景廣闊。強化新疆對外傳播的節點性作用,可以助力新疆各類媒體的發展與整合,壯大新疆傳媒產業。其次,推動新疆旅游產業的發展。產業融合是當前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從微觀的角度而言,產業融合能夠以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傳統產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釋放出新的生命力;從宏觀的角度而言,產業融合也為不同產業間的交叉、滲透、重組提供了條件,推動了產業形態的更新,并衍生出了許多新的產業。新疆有眾多的文化資源,如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景觀文化、宗教文化等。“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能夠推動新疆文化的對外傳播,強化新疆文化在新疆旅游目的地建設中的作用,從而吸引沿線國家人們前往新疆旅游,推動新疆旅游產業的發展。
3.2 增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既是新時期國家間經貿往來的重要路徑,也是各國文化交往的橋梁,在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疆作為“一帶一路”的關鍵省份,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有突出的優勢,而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則能更好地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首先,促進沿線國家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能夠讓不同國家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汲取彼此的優秀文化。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不少內容具有世界性的意義,如“天人合一”理念對當前生態環境保護極具啟發性。其次,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全球化時代,一些國家憑借著經濟優勢,大肆進行文化輸出,嚴重影響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出現了巨大的文化傳承困境。新疆對外傳播工作的深入開展,能夠推動世界文化的多樣化發展,使中國與沿線國家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維護者。
3.3 健全新疆對外傳播機制
傳播機制是傳播學中的概念,指信息傳播的形式、方法,以及流程等各個環節。根據江亞洲的觀點,傳播機制是由傳播主體、傳播中介、傳播內容、傳播對象等子系統構成的復雜動態系統,且各子系統具有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的關系[9]。“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傳播機制的問題。對此,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助力新疆對外傳播機制子系統的發展。傳播機制中的各子系統,需要從新疆肩負的重要職責出發進行變革與發展。其次,助力新疆對外傳播機制的整體變革。Dan Mercea從傳播環境的角度探討了互聯網對信息傳播機制的影響,指出互聯網“打開了廣泛的信息傳播范圍,可以超越社會運動中活動分子所能達到的環境”[10],并對網絡時代傳播機制各要素的變化做了細致描繪。以更為開放的心態擁抱網絡,是新疆對外傳播的要點,這能強化信息技術在新疆對外傳播機制中的系統應用,促進新疆對外傳播機制的整體變革。
3.4 全面塑造中國國家形象
歷經40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主動驅動者的角色。相比于經濟領域的成就而言,我國文化發展存在滯后性,特別是在對外宣傳中,嚴重落后于歐美等國家。當前,國家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綜合國力的競爭,而除了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硬實力外,文化軟實力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對外宣傳的不足使得我國缺乏應有的文化話語權,這極大地沖擊著我國的文化安全。在2019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1],為新時期我國對外宣傳工作明確了方向。對此,“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節點性作用,能夠使新疆成為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一面窗口,將真實的中國呈現給世界,從而全面塑造中國國家形象。
4 “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門戶作用的對策
4.1 拓展對外傳播主體
“一帶一路”背景下強化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是一項整體性工作,僅憑政府層面主導的官方傳播,難以有效實現預期目標。因此,拓展對外傳播主體就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比如,發揮好企業的作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大量中國企業布局沿線國家,在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業要具備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意識,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采用各種方式,開展中華文明向西傳播工作,比如,員工聯誼活動等,強化企業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與國家形象建構中的主體作用[12]。又如,發揮好留學生群體的作用。不少沿線國家均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以俄羅斯為例,2019年,在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同比增長23.6%。要發揮好新疆籍留學生等民間群體的作用,讓沿線國家人民在與留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了解、感受中華文明。
4.2 強化傳播內容質量
當前,新疆對外文化傳播面臨著傳播質量不高的問題,影響了中華文明向西傳播效果。要從以下3點采取措施。首先,立足本土。從新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的節點性地位出發,多維度發掘具有傳播價值的內容,如新疆多元共融的文化格局、新疆各民族友好相處的團結局面等,凸顯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新疆風格。其次,注重原創。在轉載其他媒體優質內容的同時,樹立創新意識,將原創作為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要點,打造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新疆品牌。再次,新疆也要具備差異化傳播的意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不同國家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社會習俗有著很大的差異。對此,要遵循“一國一策”的宣傳理念,從傳播對象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國制宜地制定傳播方案,提高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精準性。
4.3 加強新型媒體使用
新疆對外傳播中存在新型媒體使用不足的問題,對此,要從中華文明向西傳播對象的信息接受方式出發,加強新型媒體,特別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新型媒體的使用。比如,利用Twitter傳播。Twitter是一種一對多的社交平臺,在海外有著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可注冊Twitter賬號,發布和中華文明、新疆文化相關的圖文、視頻。又如,利用Tiktok傳播。短視頻平臺是當前最為火熱的新媒體平臺,而抖音則是短視頻中的領軍平臺。Tiktok為抖音海外版,在不少沿線國家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可注冊Tiktok賬號,發布和中華文明相關的短視頻。此外,Facebook、LinkedIn、Snapchat、Pinterest、Tumblr、Flickr等受眾基礎廣泛的媒體,也應成為新疆對外傳播的重要平臺。新疆要著力打造對外傳播的新媒體矩陣,提高中華文明向西傳播效果。
4.4 做好傳播人才培養
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稀缺是制約新疆在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節點性作用的重要因素,對此,要做好傳播人才的培養,壯大新疆對外傳播人才隊伍。首先,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傳播人才以單一型人才為主,難以滿足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需要。要將復合型人才作為傳播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中,著力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其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產教融合為主體,發揮好高校傳媒專業在新型傳播人才培養中的主體性作用。最后,加強高端人才的引入。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類型,出臺高層次人才目錄,以此為依據,做好政策的頂層設計,提升高層次人才引入政策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針對高層次人才的資金補助,不能僅參考區域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更要參照發達地區的水平,確保資金補助的力度不低于發達地區平均水平。
5 結語
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區域文化,使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文明向西傳播中發揮著門戶作用。對此,要從推動新疆產業經濟發展、增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健全新疆對外傳播機制、全面塑造中國國家形象等維度,把握強化新疆對外傳播門戶作用的意義,并采取好有效的對策,增強新疆對外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興玥.淺談“一帶一路戰略”意義與問題[J].環球市場,2018(1):297.
[2] 肖燕憐.基于新疆視角的中亞傳播策略[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5):75-81.
[3] 朱麗萍.新疆民語廣播電視對外宣傳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9(2):130-13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文化保護與發展[N].經濟日報,2018-11-16(11).
[5] 王蔚蔚,周根紅.“一帶一路”與新疆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構[J].中國出版,2018(6):38-42.
[6] 弗蘭西斯·巴爾,杰拉爾·埃梅里.新媒體[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 武鴻鳴.中西部對外傳播的價值構建[J].新聞愛好者,2011(24):33-35.
[8] GILLIAN Bolsover,Philip Howard.Computational Propaganda and Political Big Data:Moving Toward a More Critical Research Agenda[J].Big Data,2017,5(4):273-276.
[9] 江亞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文化傳播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9.
[10]DAN Mercea.Digital Prefigurative Participation: The Entwinement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Offline Participation in Protest Events[J].New Media amp; Society,2011,14(1):153-169.
[11]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9-02-06)[2023-03-06]. 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 5315723. htm.
[12]趙桓.“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新疆對外傳播[J].新聞戰線,2018(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