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鬼”字字義在日本的演變看日本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嬗變過程

2023-12-11 00:00:00于心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承載了中華文化,同時也深深影響了周邊的其他國家。這些深受漢字文化影響的國家共同組成了漢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員。漢字在傳入日本后,帶去中華文化的同時,與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漸演變發(fā)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漢字中既富含中華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該文選取中日兩國民俗學(xué)中有多重文化意義的“鬼”字為切入點,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學(xué)中的具體用例及字義演變的同時,還對比了中國古代文獻中的“鬼”字用例。經(jīng)過比較總結(jié),認為中國民俗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路徑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擴散,最后與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關(guān)鍵詞:漢字文化圈;漢字“鬼”;日本古代文學(xué);日本漢字釋義演變;漢文化傳播;文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K892;K893.1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a)-0166-05

On Japan's Evolution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d \"Gui\" in Japan

YU X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engdu Neusof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844,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are a gem of Chinese culture. It not only carries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s other countries around it. These countrie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together form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ircle. Japan is one of them. After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introduced into Japan, they brought Chinese culture and fused with Japanese native culture, and gradually evolved and developed to this day. Therefor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used in Japan not only inherite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rich in Japanese national culture. In this study, we choose the word \"Gui\" which is rich in multi-cultural meaning in Chinese folklore, and compare the use cases of \"Gui\" in ancient Japanese literature. After the comparison, it concludes that Chinese folk culture is gradually spread from central to local in Japan, and finally merged with Japanese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ircle; Chinese character \"Gui\"; Japanese ancient literature; Japanese character interpretation evolution; Chinese culture dissemination; Cultural fusion

眾所周知,日本屬于漢字文化圈,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并且日本在融合中華文化的同時又發(fā)展出了極具本國特色的獨特文化,這一點在日本文化中的漢字字義變化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漢字“鬼”都在其民俗學(xué)中占有重要位置。

“鬼”字是甲骨文中最早被準確辨識出的漢字之一。《說文解字》中“鬼”字的釋義為:“人之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古文從示。”[1]在日本,最早的漢字釋義典籍成書于平安中期的《倭名類聚抄》中,“鬼”字解釋為:“四聲字苑云鬼居偉反、和名於邇、或說云陰字、音於爾訛也。鬼物隱而不欲顯形故俗呼曰隱也人死魂神也。”[2]比較《倭名類聚抄》與《說文解字》兩書中的解釋除了《倭名類聚抄》中增加了“和名”的由來,也就是除日語發(fā)音的由來外,其余的解釋可以說并無太大差異。

對于“鬼”字的日語發(fā)音,《倭名類聚抄》寫道,是從漢字“陰”的音譯“於爾(ONNI)”演化而來,并且進一步說明因為“鬼”是看不見的,不會在人前現(xiàn)形,因而俗語中稱其為“隱”,是人死后的神魂。這也與《論衡·訂鬼篇》中“鬼”為死者的精氣,以及《淮南子·泰族訓(xùn)》中“夫鬼神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共通。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xiàn)代日語辭典《廣辭苑》中,關(guān)于“鬼”字的釋義。《廣辭苑》中解釋“鬼”字,既指與天神相對的地上的邪神,也指民間傳說中的巨人、山男、異人,還指亡靈、作祟的鬼物,佛教的惡鬼等;并且受佛教和陰陽道的影響形成了身著虎皮、頭有角、眼如銅鈴、手持狼牙棒等有鮮明外貌特征的“鬼”形象;同時還能用于形容勇猛,不近人情、沒有人性,做事狠、毒等性格形象的特征[3]。

這說明,最初傳承自中國的漢字“鬼”經(jīng)過數(shù)個世紀逐步與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后產(chǎn)生出多種與中國漢字原義不盡相同的意思。本文以“鬼”字與日本文化融合的過程為線索,對日本古代文獻中“鬼”字用例及相對解釋進行考察,同時與中國古代文獻中“鬼”的意思進行比較,從文獻考據(jù)學(xué)角度出發(fā)進行分析整理,以求縱觀日本對中國民俗文化吸收融合的過程,并進一步總結(jié)其特點。

1 中日兩國最早的漢字“鬼”

“鬼”雖然只是人幻想的產(chǎn)物,但在很長的歷史時間中,“鬼”在各國的民俗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在中國,“鬼”的概念出現(xiàn)得很早,最初是源于人們對于逝去先祖的思念,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祖先崇拜。在甲骨文中與“鬼”字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對少數(shù)民族“鬼方”的征伐和對先祖的祭祀。

對于漢字“鬼”最初的釋義,國學(xué)家沈兼士先生在經(jīng)過考證后于《“鬼”字原始義之試探》中提出,“鬼”“畏”“禺”三字原本均是指同一物,并進一步指出在商代“鬼”“畏”二義尚同用一字。“鬼”亦用為異族之稱。同時歸納出“鬼”字的原始意思為:(1)鬼與禺同為類人異獸之稱;(2)由類人之獸引申為異族人種之名;(3)由具體的鬼引申為抽象的畏及其他奇?zhèn)ス种T形容詞;(4)有實物之名借以形容人死后所想象之靈魂[4]。“鬼”到了春秋時期發(fā)展出“魂”的概念,在儒家經(jīng)典《禮記·祭義》中則寫道:“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在《山海經(jīng)》中將怪異之物稱為“鬼”[5]。

漢字具體在何時傳入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的年代記載,但從日本的考古學(xué)成果看,漢字首次登上日本的土地應(yīng)是在3—4世紀。埼玉縣稻荷臺出土的鑄造于471年的鐵劍內(nèi)面刻著的銘文是日本發(fā)現(xiàn)的最早漢字,同時也是日本“鬼”字最早的用例。銘文的內(nèi)容如下:

(裏)其児名加差披余其児名乎獲居臣世々為杖刀人首奉事來至今獲加多支鹵大王寺在斯鬼宮時吾左治天下令作此百練利刀記吾奉事根原也。

此段刻在金錯銘鐵劍上的內(nèi)容講述了名為乎獲居的臣子在“斯鬼宮”中侍奉國王時,接到國王的命令鍛造了此刀。這里的“鬼”字作為“因音通假”的通假字,用于標注宮殿名稱,并無實際意義。

到了7世紀,日本先后4次派遣隋使與隋朝進行交往,同時有大批精通漢語的百濟國移民橫渡到日本,兩者帶去了先進的中華文化。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飛速發(fā)展,之后圣德太子仿隋朝官制推動佛教傳播,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礎(chǔ)。在圣德太子病重時,佛教信徒為其在法隆寺造釋迦三尊像以祈求圣德太子的病體可以痊愈,并于三尊像背光后刻祈福銘文。銘文中有“十二月鬼前太后崩”一條,是漢字“鬼”的第二次出現(xiàn),對于此處“鬼”字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十二月,鬼前太后崩”,意為“十二月(圣德太子母)鬼前(鬼前宮)太后,崩”;二是“十二月鬼,前太后崩”,意為“十二月鬼日(31日),前太后,崩”。但無論是哪種解釋,“鬼”都是做固有名詞解釋并沒有實際意思,但使用漢字本身在當(dāng)時的日本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 日本古文獻中早期的“鬼”字用例、釋義與中華文化的關(guān)系

720年,日本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可以說是“鬼”字在日本文獻中的正式登場。經(jīng)統(tǒng)計在《日本書紀》中除固有名詞外有實際意思的“鬼”字使用共有10處。其中3處與“天神”對用表示生活在山川中不服天神統(tǒng)治的“邪神”,3處用以形容漂流到日本的“異民族”可怖的外貌和駭人的樣子,2處直接引用中國文獻中的記載“用桃避鬼”“鬼誅人伐”,另外2處出現(xiàn)在“齊明天皇”去世的記錄中,分別是天皇去世前“見宮中鬼火”的不祥之兆和天皇靈柩儀軌在經(jīng)過朝倉山時出現(xiàn)的“山上有鬼,著大笠臨視喪儀、衆(zhòng)皆嗟怪”的怪異之事。

折扣信夫、谷川健一等在研究后認為,將與“天神”對立的“邪神”稱為“鬼”的原因應(yīng)該和日本本土信仰密切相關(guān)。兩學(xué)者在考證后得出“鬼”在現(xiàn)代日語中的讀音雖然只有“ONI”一種,但在平安時期前還有“KAMI(指神)”“MONO(指萬物)”兩種讀音,因此“鬼”是“可畏之物”的意思,結(jié)合日本本土信仰中對來自自然的恩惠稱為“善神”,帶來災(zāi)禍的稱為“邪神”,神、妖怪、祖靈三者都是“可畏之物”,也就都借用漢字“鬼”字來表示[6]。

盡管從把“邪神”視為“鬼”這一點上看,似乎和中國民俗文化似乎沒有直接關(guān)系,可是“鬼”是“可畏之物”的意思與《山海經(jīng)》中將怪異且令人驚駭者稱為 “鬼”的意思十分相似。且在國學(xué)家沈兼士先生的分析中,“畏”“鬼”兩者很可能是同源字。不過,這里的“畏”除了“畏懼”之外更多是形容外貌可怖,奇?zhèn)プH怪。

強調(diào)“鬼”的“面目可怖”之意,在日本最早詩集《萬葉集》中也有具體體現(xiàn)。《萬葉集》中有4處將“鬼”的讀音標注為“SIKO”,而“SIKO”正是現(xiàn)代日語中“丑”的發(fā)音。這也與《日本書紀》中用“鬼”形容在日本人眼中面貌“怪異”的漂流到日本的異族人的用法相同。且這種用法至今仍然在兩國廣泛使用,且?guī)в袕娏业谋梢暋①H低的色彩,如漢語中“洋鬼子”“日本鬼子”,日本語中的“鬼畜米英”[7]。

另外,鬼懼怕桃樹是脫胎于《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鬼門的記載;“鬼誅人伐”一詞則是直接引用《莊子·庚桑楚》中的“為不善乎顯明之中者人得而誅之。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誅之”;鬼火寓意不祥,鬼現(xiàn)身時需大笠遮蔽也基本與中國民俗相同。特別是在《帝王編年紀》中,曾有記載在朝倉山上窺視齊明天皇靈柩的“鬼”,應(yīng)是在政權(quán)斗爭中被誅滅的蘇我族的怨靈。

由此可見,此時期的“鬼”的意思中多有中國民俗文化的影子,結(jié)合時代背景正是日本和中國官方交往最為繁盛的唐朝時期,側(cè)面反映出日本吸收了眾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并且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當(dāng)權(quán)者和政治中心。

此時期對中國“鬼”文化的傳承還表現(xiàn)在“追儺”文化的興盛上。在《日本書紀》中明確記載,706年文武天皇時期,各地疫病流行,在京城舉行“追儺”儀式,神官著四眼黃金目面具扮方相氏驅(qū)疫鬼。另依照《延喜式》更是詳細記載,每年除夕夜在宮中進行“追儺”儀式的過程和祝詞[8]。

3 文學(xué)作品中“鬼”形象的出現(xiàn)

若說中國最早在文獻中登場的“鬼”,可見《春秋左傳》“病入膏肓”典故中出現(xiàn)在晉景公夢中向景公尋仇的“大厲”與“相驚伯有”典故中良霄的亡魂。且就何為“鬼”,“鬼”又為何會成“厲”,在趙景子與子產(chǎn)的對話中可知死后后代無人為其建祠祭祀,“鬼”無“歸處”則成“厲”。五經(jīng)之一的《春秋》蘊含的儒家人倫、孝道、血脈,傳承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觀念,祭祀祖先更是維持儒教傳統(tǒng)及本族血脈延續(xù)的重要紐帶,也是漢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遺產(chǎn)[9]。

強調(diào)血脈延續(xù)的重要性及由此引申出的通過祭祀安撫逝者靈魂的民俗文化在日本同樣得到了繼承,但祭祀的地方由儒教意義上的宗祠變成了帶有日本本土特色的神社,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安撫怨靈菅原道真的大宰府。

同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所說的“鬼”在日本平安時期已經(jīng)等同于“靈魂”,“厲”則等同于日本“怨靈”的意思了。《日本書紀》中的“鬼”字用例尚有明顯的中華文化的痕跡,可為何到了平安時期卻逐步分離出“靈魂”和“鬼”兩個概念。其實,若從日本文獻中“鬼”形象的變化來考察,便能探究出一二。

漢字“鬼”另一較早的用例出自日本最古老的地理志《風(fēng)土記》中,在《出云國風(fēng)土記》“阿用鄉(xiāng)”名字傳說中記述了以下這則故事:

阿用郷郡家東南一十三里八十歩。古老傳云昔或人此處山田佃而守之。爾時目一鬼來而食佃人之男。爾時男之父母竹原中隱而居。之時竹葉動之爾時所食男云動ニ。

從故事內(nèi)容可知,在出云國阿用鄉(xiāng)出沒的“鬼”有兩大特征:一是僅有一只眼睛,一是食人。這怎么看都和《春秋左傳》中的“鬼”相距甚遠,但卻和《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鬼國”的內(nèi)容十分相似。《山海經(jīng)》中“鬼國”的記錄如下:

鬼國在貳負之尸北,為物人面而一目。(《海內(nèi)北經(jīng)》)

一目國在其(燭陰)東,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海外北經(jīng)》)

有人一目,當(dāng)面中生。一曰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大荒北經(jīng)》)

類似的記錄在《淮南子》中也有,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并沒有“鬼食人”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至于日本的“目一鬼”從何而來,谷川健一認為是和《日本書紀》《古語拾遺》等古文獻中出現(xiàn)的日本傳說中僅有一目的鍛造之神“天目一箇神”屬同一類別,結(jié)合古代出云地區(qū)盛產(chǎn)鐵器也有可能是大陸漂流而來的具有制造鐵器技術(shù)的民族別稱[10];至于為何有“食人”的記述,則推斷是外來鐵器民族對本地原住民的殺戮。另外也有柳田國男等認為是古代活人生祭中對逃跑者施加的殘忍懲罰[11]。如果僅從“一只眼”這個特點看,“食人”這一特點在佛教傳入中國前的文獻中并不多見。

另外,在《常陸國風(fēng)土記》中另有一則“久慈郡”傳說記載,“東山石鏡昔有魑魅萃集翫見鏡則自去, (俗曰疾鬼面鏡自滅)”,這里的“鬼”在《倭名類聚抄》中引《文選》顧野王的釋義“老物精”;《蕪城賦》中的釋義為“木魅山鬼”。

總體來說,日本平安時期以前古代文獻中“鬼”字在字義上脫胎于中國,整體使用上與中國差異不大。且在民俗文化上,中央深度融合并傳承中國民俗文化,地方則相對保留較多原始本土民俗文化。至于“鬼食人”的記錄在日本首部佛教故事集《日本靈異記》,而《得雷之憙令生子強力在緣第三》《耽財、娘為鬼被噉悔語緣第卅三》兩篇中也有提到。因而《日本靈異記》開篇就明確寫明是效仿唐朝《冥報記》編寫而成,從這方面看,極有可能是佛教和日本本土信仰相結(jié)合,誕生的產(chǎn)物。

4 日本“鬼”形象的形成

公元9世紀后,唐末期政局動蕩,日本停止“遣唐使”的派遣,中國對日本的影響力減弱,且隨著日本假名的發(fā)展傳播,全力發(fā)展的民族文化日漸繁榮。《源氏物語》《今昔物語集》等許多文學(xué)作品流傳于世。

《源氏物語》中“MONO(靈)”和“鬼”脫離開,“MONONOKE”指無形的但卻能感知的帶來災(zāi)禍的“東西”,其中最為有名的莫屬導(dǎo)致葵姬被詛咒最后暴斃而亡的愛戀光源氏的六條妃子因嫉妒而幻化的“生靈”。在《巖波古語詞典》被解釋為“帶來災(zāi)禍和疾病的鬼物、不明物的氣息”[12]。這與比《源氏物語》早的《日本靈異記》中“MONO”和“ONI”同時作為“鬼”字讀音的表記方法有較大的不同。

《今昔物語集》中,“鬼”字用例已多達100例,結(jié)合“鬼”字字義的話,可以大概分成兩類:一是在故事中有登場,實指的“鬼”字,共計61例;二是作為形容詞或是慣用句中的“鬼”字,共計39例。在實際登場的“鬼”中有具體特征描述的較多,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有食人(18例)、地獄中的鬼族(14例)、佛教護法使者(12例),其余或是沒有直接描述“鬼”的形象,或是僅用“鬼”字一帶而過。但從整體上看,“鬼”字伴隨的外貌形象特征已經(jīng)非常鮮明,如在《巻第二十七·近江國安義橋鬼喰人語第十三》中對安義橋上遇見的“鬼”的描述:身高9尺、手有三指、如刀般鋒利的指甲長5寸、皮膚青黑、眼如銅鈴極其恐怖。就此處“鬼”形象的塑造而言,與佛教中的“鬼”形象重合度甚高,因此小松和彥等認為日本的“鬼”形象脫胎于佛教的可能性極高[13]。考慮到在《風(fēng)土記》中已有類似的形象登場,且結(jié)合佛教在日本傳播初期僧侶作為國家神職人員禁止在寺院外布道的歷史背景,馬場あき子等認為,日本本土民俗信仰和中國民俗結(jié)合后誕生出的可能性更高。在《鬼の研究》一書中解釋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鬼門”的位置在十二支中的丑與寅之間,因此“鬼”有頭有角,目凸出且圓,又穿著虎皮等特征,至于“食人”的特點則可能是本土信仰的傳承[14]。

但無論《今昔物語集》中“鬼”的形象是受佛教影響還是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影響,《今昔物語集》本身故事內(nèi)容多取材民間,代表的是民間文化的繁榮,也就是說在中日兩國官方交流中斷后,中華文化在日本與日本本土文化進一步融合,并逐漸滲透到日本民間生活中。

5 中日“鬼”字與其隱喻形象對比

在《漢語大詞典》中對“鬼”的解釋除了固有名詞和萬物精靈、死后靈魂、祖先等指代事物名詞外,還指出“鬼”用于形容詭異、密不可測、不可告人、惡劣、糟糕,以及指沉迷不良嗜好的人和蔑稱,多具有貶義,僅有對小孩子的昵稱和夸贊機靈兩項有褒義的正面形象。就漢語中“鬼”字的字義演變過程,2003年陳波歸納為:從最初的人死后靈魂的意思引申為祖先、鬼怪、迷信鬼神等意,后又進一步引申為神秘莫測、絕遠、星宿、姓,并在演變過程中除了本意保留外,如祖先等,不常用的意思逐漸消亡,后產(chǎn)生新意,如對人的昵稱,惡劣糟糕等。這些變化反映出隨著科學(xué)的發(fā)展,人們對“鬼”的認識逐漸客觀,現(xiàn)代新增了許多以“鬼”字為后綴的詞,指沉迷不良嗜好的人,如煙鬼、賭鬼、醉鬼等[15]。

反觀日語中的“鬼”的隱喻則大為不同,在現(xiàn)代日語里包含“鬼”字的俗語多比喻能力強大、不近人情,以及以“~の鬼”來表示狠、毒辣等。與漢語中的邪惡、狡詐等隱喻相比,既無明確的貶義意味,甚至可以說有時還略有稱贊之意。對于“鬼”字在日語中引申義的豐富,小松和彥認為:從《日本書紀》中神話部分將“鬼”與“神”作為對義詞出現(xiàn)可知,“鬼”字本身就含有強大的意思,在《日本書紀》中通常把不服從大和朝廷統(tǒng)治的部族稱為“鬼”,表明“鬼”字有離經(jīng)叛道之意,脫離管制、反體制、反秩序的隱喻,同時在《今昔物語集》其余39例中也有6例是用在對強大感、恐怖感的表述中。另外,在《萬葉集》中有2處將人比喻為“餓鬼”,用在冷漠、無情、毫無憐憫之心的描述戀情的詩歌中,這種隱喻遺留在現(xiàn)代日語中的歇后語部分,如“鬼の空念仏”“鬼の眼にも涙”等。至鐮倉幕府時代到戰(zhàn)國時代,由于武士階級掌握政權(quán),“鬼”字則被更多地使用在展現(xiàn)強大,以及狠辣等方面。至現(xiàn)代日語中“鬼”的隱喻最后定型為丑陋、強大、冷漠、狠毒等方面,最終與中國“鬼”字用于形容鬼靈精怪、狡猾、鬼鬼祟祟等較具貶義色彩的印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6 結(jié)語

自《漢書》《地理志》中首次出現(xiàn)“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的記載至今,中日兩國間的交流已有近2 000年,在交流過程中,日本不斷吸收中華文化,并與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大和文化。漢字在今天仍然是日本的通用文字,但同一漢字在文化吸收融合的過程中其意思不斷發(fā)生變化。對漢字字義變化的考察無疑是研究日本文化對中華文化吸收融合的一個好切入點。通過在兩國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的“鬼”字的歷時字義演變比較,可從側(cè)面看出,中國民俗文化最先被日本朝廷引入日本本土的政治中心,之后由政治中心向地方輻射擴散,最后和地方本土文化融合,在獨立發(fā)展后逐漸演變成現(xiàn)代的樣貌,展現(xiàn)中日兩國不盡相同的文化特征。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 源順.倭名類聚抄[M].國立國會圖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1961(影印版).

[3] 新村出.廣辭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 沈兼士. 沈兼士學(xué)術(shù)文集[M]. 北京:中華書局,1986.

[5] 晁福林.先秦時期鬼、魂觀念的起源及特點[J].歷史研究,2018(3):4-20.

[6] 折口信夫.折口信夫全集3[M].東京:中公文庫,1975.

[7] 張慧.中日“鬼”之意象比較[J].廣西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34):157-162.

[8] 曹紅宇.“儺”在日本的傳播與變異[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2018(2):56-61.

[9] 晁福林.春秋時期鬼神觀念及其社會影響[J].歷史研究,1995(5):20-35.

[10]谷川健一.青銅の神の足跡[M].東京:集英社,1979.

[11]柳田國男.妖怪談義[M].講談社文庫,2017.

[12]大野晉,佐竹昭広,前田金五郎.巖波古語辭典[M].東京:巖波書店,1974.

[13]小松和彥.鬼と日本人[M].角川ソフィア文庫,2018.

[14]馬場あき子.鬼の研究[M].東京:三一書房,1972.

[15]陳波.“鬼”字用法的發(fā)展及對漢語詞匯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16):326-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护士|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91精品国产福利| 国产精品xxx| 91青青草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激情成人综合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天天爽免费视频|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91网在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无码aaa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黄|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久久视精品|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欧美区在线播放|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97久久免费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无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操操操综合网|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一级全黄毛片|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1级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