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琳,李香玲
(南寧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廣西南寧,530001)
深度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式的、探索式的學習。五至六歲大班幼兒愛好提問,具有強烈的求知愿望,認知具有具體形象化,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發,因而以幼兒喜歡的角色游戲作為訓練高階思維的方式之一較為合理有效。角色游戲有豐富的游戲題材、大量的活動素材以及靈活多樣的游戲方式,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提供了良好條件。教師的適時引導與適宜支持有助于幼兒從角色游戲環境中發掘問題,獲得更多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在角色游戲中逐步進入深度學習的過程。本研究闡釋借助角色游戲開展深度學習的可行性,隨后以大班角色游戲“海底撈”為例,探究大班角色游戲中幼兒深度學習的表現與支持策略。
深度學習被學者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讀。例如,楊子舟指出,深度學習的特征是需要感情投入、著重過程探究、注重批判理解、強調知識整合、重視知識的遷移與運用。[1]王小英等人認為,幼兒深度學習是指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較長的一個時段圍繞著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通過同伴間的合作與探究,運用高階思維,遷移已有經驗,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2]蔡迎旗等人認為,幼兒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幼兒自身興趣及已有經驗,在活動中建構新知識與新技能,并能有效遷移和應用新知識與新技能來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學習活動。[3]雖然學者對深度學習的概念意見不同,但是其關鍵之義在于敢于創新與思考,學會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識結構解決問題的過程。
對于角色游戲,一些學者進行了界定。例如劉焱認為,角色游戲是幼兒以角色扮演為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現和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和環境的認識與體驗、想法和愿望的一種象征性游戲活動。[4]邱學青認為,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通過模仿、想象從而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5]通過已有概念可知,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模仿和想象角色,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與體驗,能夠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
深度學習和角色游戲之間是一種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深度學習能夠提升幼兒的角色游戲水平。深度學習是在認知基礎上的學習,和機械式的淺層學習不同,深度學習注重以問題解決為方向,從而實現幼兒高階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現有學習知識進行遷移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深度學習應用到幼兒的角色游戲中,能夠促進幼兒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能力、表征創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角色游戲能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角色游戲作為一種社會性、自主性都比較突出的游戲,給了幼兒交往、思考、想象、自由創造的空間,對幼兒的深度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能夠提供層次豐富的表征材料、寬松的交往合作氛圍、真實的問題情景和充分的積極情感激勵。
蔡迎旗等人的研究表明,深度學習有注意與聯想、活動與體驗、建構與轉化、遷移與應用等具體表現。[3]下文以大班“海底撈”游戲為例,分析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深度學習的具體表現,從中了解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深度學習情況,以便為幼兒角色游戲中的深度學習提供適宜的、有針對性的支持策略。
“海底撈”片段一:
區域活動時間到了,幼兒1、幼兒2、幼兒3同時選擇了角色游戲區,一開始他們只是在角色游戲區擺弄其中的小廚房游戲材料,進行簡單的“廚師”與“顧客”的角色游戲。這時,幼兒2注意到了擺放在小廚房里的“面條”,于是,他與同伴分享自己想要成為“海底撈”的拉面師傅并吸引更多顧客前來參與游戲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了幼兒1和幼兒3的肯定。
幼兒進行深度學習,首先需要“注意”。幼兒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使下對某物或某事產生了探索的欲望,并在想象與聯想的支撐下主動進行探究,這說明幼兒開始進入深度學習。在片段一中,幼兒的游戲主題在注意與聯想中逐漸發生變化,從單一的“廚師”與“顧客”的角色游戲,演變成“海底撈”的創新游戲,幼兒進而產生新的探索欲望。
“海底撈”片段二:
幼兒在互相商量誰做“顧客”“拉面師傅”和“廚師”中發生了一些爭執,幼兒1和幼兒2都想做拉面師傅,他們爭執了一會兒后,幼兒3說:“要不你們輪流當吧!現在先猜拳,贏的人可以先做拉面師傅。”幼兒1和幼兒2成功接受了幼兒3的建議,他們通過互相猜拳將角色分配好。
體驗性是角色游戲最大的特征之一,大班幼兒正是在角色游戲所創設的各種模擬情境中逐漸學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探索與發現。而深度學習也包括主動體驗與探索這一特征,幼兒參與和體驗角色的過程是幼兒進行深度學習的初始階段,能夠為其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好基礎。在片段二中,三名幼兒初次建立好游戲團隊,但由于角色分配的問題而發生爭執,在這一情形下,幼兒3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游戲順利進行。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同伴互動體驗活動中,幼兒學會了溝通協調,幼兒3鍛煉并展現出了角色采擇能力,能夠提出共贏的方案,成功地說服其他幼兒,而幼兒1和幼兒2在接納他人方面也獲得了進步,能夠接受他人的建議。
“海底撈”片段三:
“‘海底撈’甩面開始啦,歡迎大家來做客!”扮演拉面師傅的幼兒1一邊利用扭扭棒作為“面條”進行甩面表演,一邊進行吆喝。可是,幼兒1在甩面條的過程中發現扭扭棒太短,并且比較硬,很難像真正的“海底撈”甩面師傅那樣甩得漂亮。于是,幼兒1經過探索發現了在美工區的彩帶,拿起來摸了摸就開心地回到了“海底撈”繼續甩面。這一次的甩面果然比第一次精彩多了,彩帶甩起來既輕柔又漂亮。
在片段三中,幼兒1正是利用了自己看過甩面表演的舊經驗進行知識構建,進而發現自己在當前的角色游戲中利用扭扭棒進行的甩面表演并沒有貼近生活中真實的甩面表演。因此,幼兒1思考新材料的過程也是其進行知識轉化的過程:首先,幼兒對現實生活中面條的長度與軟硬度進行判斷,發現真實的甩面表演當中的面條是細長的、柔軟的;其次,幼兒1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開始尋找新的面條代替物,以物代物的游戲水平有所提高;而后,幼兒1能夠突破區域的限制,在美工區發現了與真實面條屬性相似的代替物——彩帶;最后,幼兒1成功地將自己的新舊經驗進行構建與轉化,達到自己想要的貼近生活的游戲效果。幼兒1也在此游戲過程中積累了“長與短”“軟與硬”的經驗。
“海底撈”片段四:
慢慢地,甩面表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顧客前來做客。扮演拉面師傅的幼兒1和扮演廚師的幼兒2已經忙不過來了,他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突然,在一旁的幼兒4提出了一個好主意:“你們可以發布招聘啟事呀!多招聘一些工作人員,這樣你們就能忙得過來了。”就這樣,幼兒4成功加入了“海底撈”的團隊,并幫助“海底撈”開展“招聘會”,該團隊加入了收銀員、服務員等不同角色。
深度游戲中的遷移與應用強調幼兒學習的遷移運用和問題解決,即將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運用于新情境,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深度學習區別于淺層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片段四中,幼兒4以游戲中的顧客增多,“海底撈”的工作人員忙不過來的新困境作為游戲的新契機,把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店鋪招聘啟事有效地遷移應用至具有相似情境的游戲中,進而生成了“‘海底撈’招聘會”這一新的游戲情節。這一新情節可以有效幫助幼兒1和幼兒2解決難題,同時,幼兒4也獲得了參與游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幼兒4能通過“‘海底撈’招聘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海底撈”片段五:
游戲進行了一段時間后,顧客慢慢變少了。“海底撈”小團隊有些灰心,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為什么顧客慢慢減少了。他們也開始慢慢地脫離自己的角色,這時教師發現了這一問題,及時幫助幼兒進行反思與回顧,發現顧客減少的原因可能是“海底撈”的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只有甩面不能夠吸引顧客。在教師的提醒下,幼兒共同回顧自己的經驗,不斷為“海底撈”游戲加入新想法,比如,加入變臉、火鍋、冰激凌等服務。果然,經過一番創新后,“海底撈”的顧客又慢慢多了起來。
幼兒在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深度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對策并通過實踐驗證后評價反思對策。[2]由此可見,在深度學習中,評價和反思非常重要。在片段五中,隨著游戲的發展,“顧客們”在玩過幾次“海底撈”游戲之后,逐漸喪失興趣,離開游戲場地,導致“海底撈”的生意越來越差。教師發現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游戲內容的單一性,因此及時介入并給予引導,幫助幼兒回顧和反思其中的游戲細節。于是,幼兒開始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重新調整游戲策略,在經過多次改善后,游戲內容再次發生變化。可見,幼兒正是在不斷地評價與反思中,對知識和自我進行批判與質疑,從而拓展學習內容,調整學習路線,完善自我認識,獲得新的學習經驗。
葉平枝等人認為,有效的經驗不能單純追求速度,也不能一味追求新知,應該給幼兒足夠的時間來消化,讓幼兒有“順應”的時間,也有“同化”(游戲)的時間。[6]深度學習需要足夠的時間,“海底撈”游戲的時間為40分鐘,因此,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度學習。如果角色游戲時間比較短,幼兒還沒怎么玩就結束了,就談不上探索與思考,只能是淺層學習。有了充足的游戲時間,幼兒不斷嘗試、探究與探索,才有可能進入深度學習。角色游戲也要持續一段時間,幼兒不斷嘗試與探索,游戲水平才能提升。在角色游戲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也要善于通過提問等方式啟發幼兒思考,使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角色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可使幼兒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發展思維能力,并且能豐富認知。
教師應為幼兒的深度學習創設條件,安排合適的時間,提供多樣的角色游戲材料。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興趣很重要,會影響到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采取措施引起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幼兒有了強烈的內在意愿,才會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學習才會更加積極、持久和深入。主動學習是深度學習的前提,它可表現為通過主動探索、親身感知獲取直接經驗。在“海底撈”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大膽探索。此外,教師還可讓幼兒制定角色游戲計劃,幼兒可一起討論,明確游戲的意圖,對游戲中計劃做什么和怎么做進行思考,能提高游戲質量。在角色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需求變化和實際情況對游戲計劃也作出一定調整,以使游戲計劃具體化。參與角色游戲計劃的制定可以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教師要在角色游戲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游戲中專注和投入,保證幼兒學習的持續性,促進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幼兒深度學習的主要特點在于可以實現新舊內容的連接、整合和轉化。在“海底撈”游戲中,教師注重幼兒新舊經驗的聯系。要提高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游戲水平,教師應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例如,給幼兒提供自身體驗、親身感知的機會,豐富其對生活的認識與體驗,也可通過聊天方式與幼兒分享他人經歷,進一步增進幼兒對人與事物的了解。同時,也要引起家長的重視,教師應引導家長多帶幼兒參加一些社會性活動。例如,帶幼兒去生活體驗館,在生活體驗館內,幼兒能夠認識和體驗不同的職業,這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理解和思維水平。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有助于促進角色游戲情節的不斷豐富與幼兒的深度學習。
教師是角色游戲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支持者,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對角色游戲功能的實現有關鍵性影響。在深度學習游戲情境中,幼兒探索興趣更為持久,探索行為更為深入,也能使自身獲得更多的成就感。[7]支持角色游戲中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需要轉換教學思路,尋找適宜方法,既要調動幼兒投入活動的積極性,也要維護游戲活動的有序性,為幼兒深入學習做好鋪墊。教師還應充分、細心地觀察幼兒的角色游戲活動情況,并進行指導,提供材料、知識和經驗等方面的支持,促進幼兒的深入學習。在“海底撈”游戲中,教師不應過多干涉幼兒游戲,應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自主,以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探究。
綜上所述,角色游戲與深度學習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性。深度學習是指向高階思維的深層次學習,注重理解與批判、聯系與整合、建構與反思、遷移與應用,這些特點在大班幼兒角色游戲“海底撈”的前中后過程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角色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不斷學習有關幼兒深度學習的理論知識,重視角色游戲活動中的支持,掌握角色游戲中的支持策略并不斷實踐與探索,以便為幼兒角色游戲中的深度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