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華
(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河南焦作 454003)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對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作為文明傳承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公益機構,是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實踐者和推行者,對提高國民文化素質,推動實現 “十四五”時期書香社會和文化強國的發展遠景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本研究以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為研究主題,從可視化角度解讀研究主題的文獻時間分布及熱點演變進程,結合文獻分析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提出發展建議。
為確保數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本研究選取CNKI 數據庫收錄的北大核心、CSSCI 期刊作為數據來源,以 “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為主題詞,檢索時間是2022 年11 月16 日,檢索文獻時間范圍從2008—2022 年,共檢出446 篇文獻。通過文獻計量法、知識圖譜分析法,對所檢出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結合文獻分析法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文獻數量的時序變化波動情況反映研究領域的基本發展階段和趨勢變化。本研究對2008—2022 年446 篇文獻進行整理,其發文數量隨時間變化分布,如圖1 所示。
由圖1 可知,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在2008—2022 年大致經歷了3 個階段的發展。
2008—2011 年是緩慢萌芽階段。2008 年該領域唯一的1 篇文獻是陳永嫻介紹英國的“閱讀起跑線”計劃,主要探討兒童群體閱讀。之后幾年均以2—3篇的發文量緩慢增長。2012—2018 年是飛速發展階段,從2012 年的12 篇飛速增長至2018 年的61 篇。2019—2022 年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隨著2018 年的發文量劇增,進入2019 年之后,相關研究漸趨平穩。
運用CiteSpace 知識圖譜可視化軟件,網絡節點選擇Keyword,設定閾值參數,進行關鍵詞共現檢索,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熱點演變進行可視化分析。
通過分析關鍵詞的時間線聚類網絡圖譜(見圖2),可以得出研究熱點的持續時間和演變情況。該聚類圖譜模塊值Q 為0.720 8,大于0.3,說明聚類結構合理;輪廓值S 為0.937 3,大于0.7,說明聚類是讓人信服的。剔除相關度不高的聚類,共得到11 個大的聚類。每個聚類由該聚類中的高頻關鍵詞命名。圖中節點代表該研究領域各個時間段的熱點關鍵詞。
根據圖2 再結合圖1,可以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的熱點演變分析如下:
2008—2011 年,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熱點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國外、香港等地區先進經驗的介紹和總結,主要針對兒童青少年群體的閱讀推廣,從繪本、總分館、經典閱讀、導讀服務等多個熱點層面展開閱讀推廣模式研究。如陳永嫻就英國對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指導服務“閱讀起跑線”計劃的介紹[1]。王文靜對香港兒童青少年閱讀的研究和推廣所進行的考察和分析[2]。
2012—2018 年,這個時間段正是我國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的飛速發展期。在“互聯網+”的網絡環境下,數字化閱讀開始成為主流閱讀方式。2014 年,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3]。全民閱讀開始成為閱讀推廣要實現的主要目標。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與圖書館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相一致,因此,數字閱讀和全民閱讀及公共文化服務和圖書館服務逐漸成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領域出現頻率非常高的研究熱點。在此時期,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等研究主體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模式助力全民閱讀和公共文化服務。此外,相關研究領域開始引入管理、營銷、傳播等領域模式對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服務創新[4-5]。
2019—2022 年,該時間段是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的穩定發展時期。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關注的文旅融合、數字化時代下的新媒體在閱讀推廣下的應用等領域,例如:短視頻、抖音、網絡直播等。此外,圖書館閱讀推廣過程中積極參與的社會力量也是該時期的研究熱點,例如:佛山市的鄰里圖書館項目,很好地構建了 “圖書館+社會力量”閱讀推廣新模式[6]。
基于國家“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文化遠景目標,結合對研究主題文獻的時間分布及研究熱點演化的可視化分析,本研究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十四五”時期,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遠景目標是“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立書香社會”。全民閱讀是一項長期的公共文化服務,一直以來由政府主導圖書館等公益部門在執行,但單一的力量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全民精準。因此,需要樹立聯盟意識,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多渠道、多途徑、多資源開展跨界合作閱讀推廣服務。具體有以下3 種合作方式。
一是政府購買式。政府可以制定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南,把一些專業性的服務外包給專業性的企業或機構,為公眾提供專業和高質量的閱讀服務。2015 年,《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7],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政策保障機制。
二是互助共贏式。圖書館與合作的社會機構或個人有相同的服務對象或相關的目的,雙方相互合作支持,在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共同分擔,責任明確,互相監督,共同為全民提供閱讀推廣服務。總分館制就是比較特殊的互助共贏模式。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源和技術支持,書店、街道社區、各大商超等社會群體提供閱讀空間、文獻傳遞等閱讀推廣服務。
三是志愿服務式。個人或集體無償協助圖書館進行公益性閱讀服務。這部分志愿服務力量在閱讀推廣中地位特殊,不可或缺。除了傳統意義的文獻借閱服務,志愿者還通過文化講座、特殊群體服務等方式發揮作用,普及修己惠人的圖書館服務精神。
分級閱讀是國外圖書館界最初依據兒童的身心發育程度而推行的科學閱讀方法。近年來逐漸被國內圖書館界重視并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分級閱讀推廣模式。如南京市兒童圖書館對0—15 歲兒童進行了3 個年齡段的劃分,并根據各個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設立相應的閱讀覆蓋書目和實踐項目[8]。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成熟,“十四五”時期,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更應注重細分目標受眾,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收集目標受眾的閱讀特點等相關資料,建立目標受眾資料數據庫,爭取把分級閱讀對象從兒童和青少年拓寬到各個年齡段群體。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大學英語閱讀“域外文化經典”分級推廣項目,借鑒美國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和測評方法,在專任館員指導下,對大學生英語閱讀展開定期分級推廣活動,既傳承了文化經典,又有利學生的學習成長,實現雙贏[9]。
近年來,經典閱讀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詞頻突顯頻率明顯增加,說明它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領域占據重要位置,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十四五” 規劃和國家2035 年遠景目標提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老專家的回信中提到:“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10]而圖書館的經典閱讀推廣具有傳承民族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提升全民素養,建立書香社會的積極推進作用。因此,應加大圖書館傳統經典文化的推廣和宣傳,爭取把自身的閱讀推廣內容與傳統文化的傳承實現深度融合,筑牢文化自信。
首先,圖書館面對當前數字閱讀方式的互動性、個性化、多元化特點,以及傳承經典閱讀文化精髓的社會責任,應該從思想意識層面認識到構建融媒體技術閱讀平臺的重要性。融媒體平臺不是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與各種新媒體、微媒體、自媒體等的簡單相加,它是各媒體的深度融合,互補共存,從不同時空為讀者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
其次,要從實踐層面在線上和線下平臺開展全方位宣傳,開展閱讀推廣。線下圖書館、書店、出版社、各種城市閱讀空間等服務點,可以為讀者提供閱讀場所。而廣播、電視、出版社等傳統媒體可以發揮其宣傳效應,擴大閱讀推廣的輻射能力。線上平臺可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圖書館資源和讀者數據進行整合管理,提高關注度和訪問量,以及覆蓋面和影響力。
最后,文旅融合是一種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質量和文化內涵的閱讀推廣新渠道。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圖書館要重視文旅融合的融媒體作用,通過前期的數據采集,全方位獲取讀者的旅游信息需求與偏好,推薦相關個性化特色文獻,提升讀者對景點的深度文化體驗。從旅游六要素:行、住、食、游、購、娛有效切入,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微媒體、自媒體等輸出地域性特色文化資源。
“十四五”時期,國家政策提倡實施文化品牌戰略,打造一批有影響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實際走訪可知,圖書館所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大多流于形式,長效評估考核機制不完善,很難打造具有影響力和輻射效能的閱讀推廣文化品牌。因此,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建立長效評估考核機制,實現活動推廣常態化,推廣模式創新化,品牌效應永久化。
首先,從評估周期考慮,需建立長期評估機制。雖然短期評估可以在閱讀推廣過程中對項目運作效果進行檢測和監督,但是缺乏延續性,浪費項目建立的初衷和資源投入。長期評估貫穿項目的始終,甚至延續很多年,為項目的持續推進提供寶貴經驗。
其次,從評估方式來看,可以開展定量和定性評估。定量評估是依據一定的指標參數來檢測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如項目前期對資金、人員、設備等投入的預算,項目實施后期進行數據比對,確定是否存在不足或過剩。定性評估是針對一些隱性因素的考核,如閱讀推廣中讀者的建議、評價、互動、態度等,通過發掘這些隱性數據,可以及時獲得讀者的反饋信息,與讀者開展交流互動,修正存在的問題,更有效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
最后,需要建立相關的考核機制。針對愈來愈多的閱讀推廣活動,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的品牌,最關鍵是建立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項目方案、執行、運營、后期效果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實現優勝劣汰,激發人員活力,提升閱讀推廣質量,打造閱讀文化品牌。例如:佛山市圖書館的鄰里圖書館項目就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建設的佼佼者,其制定考核體系指標,定期對鄰里圖書館開展績效考核,獎勵一批星級鄰里圖書館,更好地激發主體活力,最大化發揮其閱讀推廣的效能,提升了鄰里圖書館的社會形象,樹立了良好的品牌效應[11]。
“十四五”時期,隨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也需要轉型升級,本研究從可視化角度對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 “十四五”時期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