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風(fēng)雪夜歸人

2023-12-12 04:17:59石光明
湖南文學(xué) 2023年10期

石光明

唐朝的那場雪,穿越了無數(shù)冬夏寒暑,在唐詩里飄灑了上千年。那寒冷的風(fēng)雪夜,從蒼山白屋柴門犬吠透出的絲絲暖意,至今讓我產(chǎn)生一種難以言說的共情。

這場雪本是大自然的隨意之作,卻被劉長卿添加為盛唐拐彎處的一個詩性路標。在大唐帝國由盛轉(zhuǎn)衰的寒意里,焐著一脈人性的溫情。裹著風(fēng)雪的淺吟清唱,花了他大半生的積蓄。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是劉長卿的傳世之作。短短二十個字,遠與近、動與靜、人與物、情與景渾然一體,勾畫了一幅風(fēng)雪夜歸圖,清曠、孤寒,平淡簡樸的意境中,透出極大的視覺沖擊力,令人回味無窮。詩寫芙蓉山主人,卻通篇無一字直接寫人,只以暮雪蒼山,柴門木屋,靜夜犬吠白描,著力渲染主人披雪夜歸的場景。詩的標題似不講文法,本來“逢雪宿芙蓉山”意思已完整,仍在后面添加“主人”二字,有蛇足之嫌,語法學(xué)者有腹誹。不知芙蓉山主人是誰,與作者什么關(guān)系?古人作詩寄贈友人,必在文題注明,此詩則無,由此推斷只是詩人行旅投宿遇到的有緣人,聚焦了作者對貧寒山民生活不易的同情和關(guān)切。

這首詩,我不知讀過多少遍,每次都激起心底一片漣漪,眼前浮現(xiàn)年少時的記憶。雪峰山林區(qū)那個隆冬的雪夜,采育場場部附近一個叫袁家團的小山村,租住的農(nóng)家木屋里,燈光昏黃,火盆里炭火半紅,撐架上鍋里熱著飯菜,火邊的小鐵罐滋滋冒著水汽,窗外寒風(fēng)嘯叫,不時有犬吠交相呼應(yīng),越發(fā)襯托出山村的冷寂。夜?jié)u深,母親在納鞋底,我向火陪她。父親是場里的采購員,常年在白巖水上游深山老林銜接木材采購計劃,指導(dǎo)社員砍伐儲運,周末才回家一次。山路本崎嶇,雪夜更難行,母親和我心有牽掛,等待著踏雪回家的父親……

劉長卿寫作這首詩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唐代宗大歷年間,他在知鄂岳轉(zhuǎn)運留后任上。“留后為唐朝官職,是方鎮(zhèn)大員缺位時設(shè)置的代理職務(wù)最早見于唐玄宗時,凡宰相或大臣遙領(lǐng)節(jié)度使,或節(jié)度使出征入朝,常置留后知節(jié)度事,后成慣例安史之亂后,繼之藩鎮(zhèn)割據(jù),唐朝國勢轉(zhuǎn)衰,朝廷財政極度困難,幾乎全靠江淮鹽利賦稅來支持,江淮轉(zhuǎn)運極為重要。大歷元年(766 年),中唐著名理財家、戶部尚書劉晏為鹽鐵轉(zhuǎn)運二使,改革鹽法,由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直接專賣制改為民制官收商運商銷的間接專賣制,也叫“就場專賣制”,并直接分管東南的鹽鐵轉(zhuǎn)運事宜,整頓漕運,在揚州及江陵分別設(shè)立留后院,設(shè)“轉(zhuǎn)運留后”主持一方漕務(wù)鹽利。劉晏幼有神童之號,是載入《三字經(jīng)》的人物“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大歷三年(768 年),劉長卿被劉晏起用為轉(zhuǎn)運使判官,兼檢校祠部員外郎,成為主要助手之一,派駐淮西,不久又任鄂岳轉(zhuǎn)運留后,獨當一面。

一冊唐詩三百首,濃縮了唐詩豐神厚韻。其中以山水田園、關(guān)河邊塞,春花秋月、酬唱離別占了大半,然而以雪為題材或涉及雪的只有十三首,還多是望雪釣雪,或雪中送人、雪夜飲酒,真正跋涉雪途,身歷雪境的還只看到劉長卿。

芙蓉山在哪里?劉長卿何時去的芙蓉山?歷代論者說法不一,有說芙蓉山在湖南寧鄉(xiāng),或湖南桂陽,也有說在江蘇常州,由此導(dǎo)致寫作時間也爭議不下。天下相同地名多了去了,但詩中的芙蓉山只有一座。品詩可知,芙蓉山不是詩人閑逛之處,非出行目的地,“主人”也非詩人要探訪的友人。古人有“踏雪尋梅”的雅興,但只在小園橋邊,不會是“日暮蒼山遠”的風(fēng)雪遠行。那么劉長卿為何要在天寒地凍的雪季過芙蓉山?他要去哪?去為何事?說到這,讀者也會與我一樣好奇了。

唐代詩人中,劉長卿是個不可忽視的人。他有《劉隨州集》十一卷傳世,《全唐詩》輯錄其五百多首詩,《唐詩三百首》收入十一篇。雖未列“大歷十才子”,但他是“詩至大歷而一變”的關(guān)鍵人物,當之無愧的大歷詩風(fēng)代表人物。他曲折的人生與其詩一樣值得讀。劉長卿一生經(jīng)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概括他坎坷身世,如一波三折:屢試不第,兩遭貶謫,晚年失州,讀者不免一聲嘆息。

我是在“文革后”出版的第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里讀到劉長卿的,在介紹天寶大歷間詩人的章節(jié),他與韋應(yīng)物一道位于第二節(jié),在元結(jié)顧況之后。可惜太簡略,查閱新舊唐書,也無專門傳記,只從《新唐書·藝文志》《唐詩紀事》等文獻散見一些瑣碎軼事,元代辛文房撰《唐才子傳》,雖立小傳,仍言簡語略,還不如列其后的女道士李季蘭。

唐代詩人的雅號多為時人或后人所冠,唯劉長卿“五言長城”是自許,再獲大家認可。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全唐詩話》云:“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yīng)間”。皇甫湜如是說:“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阮籍為老兵矣”。皇甫湜比劉長卿稍晚,是和牛僧孺、李宗閔同時在科考中抨擊時政,觸發(fā)“牛李黨爭”的著名人物,他的推崇,可掂出劉長卿當時名重。

安史之亂不僅嚴重破壞了唐朝的國運,也極大地影響了盛唐詩人的命運和詩歌的走向。從唐肅宗至德元年(756 年)王昌齡死于非命,到唐代宗大歷五年(770 年)杜甫在湘江流域病逝,十余年間,王維、李白、高適、岑參等盛唐著名詩人都先后凋謝。由于兵燹連年,民生凋敝,劫后余生的詩人們大多過著自顧不暇的困苦日子,不再像盛唐詩人那樣自信昂揚,李白的飄逸浪漫,杜甫的沉郁頓挫已不再,孤獨清冷與感傷無奈的悲情籠罩下,詩風(fēng)趨于王維、孟浩然的細膩清淡,題材也轉(zhuǎn)向風(fēng)花雪月、鄉(xiāng)情羈旅,正如晚唐詩僧皎然所說:“大歷中詞人竊占青山白云、春風(fēng)芳草等以為己有”,以寄托自身漂泊和國家衰落的憂心。

大歷年間是唐代詩歌演變中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壯闊雄渾的盛唐氣象已不復(fù)存在,唐詩江湖進入一個少雨的枯水季節(jié)。葉嘉瑩先生用元稹的兩句詩概括:“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因為見識過盛唐詩的風(fēng)采,再看別人的詩,味道好像就不夠了。《唐代詩歌演變》作者杜中龍先生認為,中唐詩壇“不免有點雜亂無章的感覺”,“缺乏領(lǐng)導(dǎo)群倫的詩人”,還斷言“大歷十才子”浪得虛名。處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劉長卿似乎覺醒了自己的責(zé)任,他要以五言筑長城,續(xù)寫一代唐詩河山。觀其詩,不僅細淡幽緩,凝練簡括,凄婉清切,情韻相生,更多身世之嘆,國運民瘼之憂,興在像外,如琴之商調(diào),自成一格,余味不盡。明代顧麟《批點唐音》推為“中唐獨步”。清代盧文昭《劉隨州文集題辭》更說,“子美之后,定當推為巨擘”。

上元、寶應(yīng)年間(760 至763 年),恰是劉長卿第一次被貶期間。正當壯年,政治失意,詩壇聲望卻冉冉上升,仿佛老天給他的補償。寶應(yīng)元年(762年)詩仙李白隕落,詩圣杜甫也垂垂老矣,日日徘徊的成都浣花溪,沒有了“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波瀾,上蒼有意給了劉長卿嶄露頭角的機會,讓他在磨難中錘詩煉韻。

劉長卿字文房,其名“長卿”源于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古人有用前代賢哲之名或字起名的風(fēng)俗,以表敬羨,寄寓美好。司馬相如少名“犬子”,因羨慕戰(zhàn)國藺相如的為人及成就,更名相如。藺相如是戰(zhàn)國七雄趙國的上卿,趙惠文王之相,上卿乃六卿之長,相為百官之首,故司馬相如又取字為長卿。劉長卿以司馬相如的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即希望能像司馬相如一樣成為文章大家,有所建樹。說來有點慚愧,沒弄清劉長卿名字來歷前,我習(xí)慣把長卿之“長”念成長短之長,后來才明白應(yīng)讀長官之長。

天寶年間劉長卿就小有才名了,風(fēng)華正茂,不愿走“干謁”的路子,一心憑才學(xué)科考入仕,雖屢試不第,仍屢敗屢戰(zhàn),成了貢院里的資深舉子,還被舉子們推舉為“棚頭”。古代貢院俗名“考棚”,最有希望奪魁的人往往被稱為“棚頭”。唐代《封氏聞見記》貢舉篇記載:“在館諸生更相造詣……推聲望者為棚頭。”這個稱號令劉長卿難堪,以為帶貶義,如同現(xiàn)今的高考復(fù)讀生一般。他有不少詩記敘了這段經(jīng)歷,抒發(fā)郁悶。“南畝自甘賤,中朝誰愛賢。”(《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落第贈楊侍御兼拜員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陽》)“藩籬小鳥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飛。只緣六翮不自致,長似孤云無所依。”(《小鳥篇,上裴尹》)“十年未稱平生意,好得辛勤謾讀書。”(《客舍喜鄭三見寄》)

讀歷史,尤其讀唐詩,需慢慢讀,沉浸式地讀,延伸開來讀,求甚解才能接近真相,獲得真趣。我讀劉長卿是慢慢讀的,品其詩,理其脈,進一步讀他同時之人,當時之事,后人之論,從歷史的靜水深流里打撈沉魚落雁,細鱗碎羽。從風(fēng)雨送春歸,讀到飛雪迎春到,從初讀不知詩味,到讀懂已沁心魂,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拊膺長嘆。慢慢地,劉長卿的身影由模糊變清晰,由遠漸近。

天寶十五載(756 年)七月,唐肅宗即位,改元至德。平定叛亂,收復(fù)失地,鞏固江淮,保障軍需,都亟需人才。第二年即在朝廷控制地區(qū)恢復(fù)科舉,派禮部侍郎、江東采訪使李希言主持江東進士科舉,又委宰相崔渙為江淮宣諭選補使,銓選人才。這次劉長卿應(yīng)江東進士舉如愿及第,并由崔渙遴選入仕,擔(dān)任長洲縣尉。縣尉任上他表現(xiàn)出“吏干”,很快,至德三載(758 年)正月便讓他代理海鹽縣令。這一年他三十三歲。

唐朝走下坡路的時候,官場生態(tài)也進一步惡化。劉長卿上任不久,就預(yù)感不好,“小邑滄洲吏,新年白首翁。一官如遠客,萬事極飄蓬。柳色孤城里,鶯聲細雨中。羈心早已亂,何事更春風(fēng)。”(《海鹽官舍早春》)果然,他還沒來得及一展身手,就被人以經(jīng)濟問題陷害而下獄。盡管遇大赦,仍被罷免所代理官職,貶往南荒之地的南巴(今廣東電白縣)任縣尉,盡管有同被流遣者“叩閽”而發(fā)回重新審理,結(jié)果還是維持原議貶流嶺南。“閽”,宮門,“叩閽”即告御狀,案情蹊蹺,冤情難訴,連告御狀也不能推翻。

四年多時間里,他寫詩自訴,真實記錄了這段煎熬歲月。“不見君來久,冤深意未傳。冶長空得罪,夷甫豈言錢。直道天何在,愁容鏡亦憐。因書欲自訴,無淚可潸然。”(《非所留系寄張十四》)他還寫詩寄蘇州韋刺史陳說,“斗間誰與看冤氣,盆下無由見太陽。賢達不能同感激,更于何處問蒼蒼。”這位韋刺史不是我們熟悉的韋應(yīng)物,韋應(yīng)物因安史之亂流落失職,生活貧困,此時方始立志讀書,廣德元年(763 年)才任洛陽丞。張十四是何人,現(xiàn)已無從查考,應(yīng)該不是尋常人,但似乎他和韋使君對劉長卿申冤都沒起作用。他無奈地每晚默默聽著長洲的笛聲,“只憐橫笛關(guān)山月,知處愁人夜夜來。”(《罪所留系,每夜聞長洲軍笛聲》),甚至寄望于佛陀的護佑,“不謂銜冤處,而能窺大悲。獨棲叢棘下,還見雨花時。”(《獄中見壁畫佛》)在獄中聽到兩京收復(fù),肅宗下詔大赦,他亦喜亦憂,“壯志已憐成白首馀生猶待發(fā)青春。風(fēng)霜何事偏傷物,天地?zé)o情亦愛人。”(《獄中聞收東京有赦》)被赦后歸故鄉(xiāng)路過虎丘,感慨“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見多。唯馀舊山路惆悵枉帆過”。(《謫官后欲歸故村,將過虎丘,悵然有作》)乾元二年(759 年),劉長卿被“議貶潘州南巴縣尉”,春天從蘇州出行,經(jīng)湖州、衢州、饒州,命至洪州待命。“一片孤帆無四鄰,北風(fēng)吹過五湖濱相看盡是江南客,獨有君為嶺外人。”(《送烏程王明府貶巴江》)一路上他寫詩抒悶,愁腸百結(jié),憤憤不平。“南過三湘去,巴人此路偏。謫居秋瘴里,歸處夕陽邊。直道天何在,愁容鏡亦憐。裁書欲誰訴無淚可潸然。”(《赴巴南書情寄故人》)上元二年(761 年)秋,受命返回蘇州等待重審,滿懷希望“且喜憐非罪,何心戀末班。天南一萬里,誰料得生還。”(《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蘇州,次前溪館作》)然而希望很快被澆滅,重推維持原議,他寫詩寄給剛由江淮轉(zhuǎn)運使回朝任戶部侍郎的元載:“大造功何薄,長年氣尚冤。空令數(shù)行淚,來往落湘沅。”(《重推后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

古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說,“憤怒出詩作”。劉長卿一路憂憤吟詩,多有佳構(gòu)。乾元二年(759 年)春,他經(jīng)過饒州余干縣,落日時分登上干越亭,滿腹心事,愁容不展,聽“杳杳鐘陵暮”,看“悠悠鄱水春”,不禁悲從中來:“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草色迷征路,鶯聲傷逐臣。獨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風(fēng)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數(shù)行淚,滄海一窮鱗。牢落機心盡,惟憐鷗鳥親。”這首詩宜細讀,不只他的感傷值得同情,詩的藝術(shù)性也可圈點,這是首五言排律,全詩聲情婉轉(zhuǎn),韻味綿綿,論者都說“傷而不怨”。方回拈出“得罪風(fēng)霜苦,全生天地仁”句,認為尤佳,有問蒼天之意。清人喬億是第一個系統(tǒng)研究大歷詩人及詩歌的,他編撰的《大歷詩略》稱譽劉長卿此詩為“絕唱”。

這一年,李白遇赦從夜郎東返,游過洞庭、零陵,又歷豫章、鄱陽。巧的是兩人在余干邂逅了。李白比劉長卿大二十六歲,流貶路上能見到自己仰慕的詩仙,劉長卿很是激動,愈加謙恭,把自己與李白的見面比喻為春秋時期孔子面見老子問禮。“江上花催問禮人,鄱陽鶯報越鄉(xiāng)春。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將赴南巴,至余干別李十二》)李白劫后余生,雖少了狂歌跋扈的氣勢,但總是心情大好,而劉長卿呢,仍是貶謫之身,滿腹冤愁,步履蹣跚。兩人相逢一地,卻悲歡各異,他推己及人,感慨系之。這次偶遇,也許是上天刻意安排,成為盛唐詩人杰出代表與中唐詩歌主要代表人物的一次交接。不多久李白便因貧病交加,離開了他縱橫馳騁一生的詩壇。

這個時期劉長卿的詩,主要是感嘆個人悲慘遭遇,悲痛之氣濃重,是用愁苦和淚水浸泡出來的,其數(shù)量竟比李白和蘇軾蒙難時所作都要多。因其直面現(xiàn)實、深接地氣的獨特體驗,成為一冊中唐時期的官場外傳。也正是這一系列愁苦之作,使其詩風(fēng)成熟,詩名日隆,尤其是五言詩,很快聞名遐邇,奠定其在唐代詩壇的地位。

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 年),玄宗、肅宗先后駕崩,代宗即位,發(fā)敕大赦,流貶官員量移近處。“量移”是唐宋公文用語,指官員貶謫遠方,遇赦酌情調(diào)遷近處任職。劉長卿喜不自禁,喝酒邀醉,歸心似箭。“生涯已逐滄浪去,冤氣初逢渙汗收。何事還邀遷客醉,春風(fēng)日夜待歸舟。”(《初聞貶謫,續(xù)喜量移,登干越亭贈鄭校書》)他量移之地在浙西吳中一帶,由于剛經(jīng)歷劉展之亂,原來的一派繁華富庶已變得滿眼破敗蕭條。官職還是縣尉,在哪個縣呢?史料未詳,儲仲君先生潛心編撰《劉長卿詩編年箋注》,他推斷是任嘉興縣尉。細讀劉長卿詩篇,這段時間他有不少詩與嘉興南湖相關(guān),嘉興與長洲、海鹽都在太湖以南,相去不遠。姑且信之。

永泰二年(766 年)清明后的一天,日暮時分,劉長卿登上城樓遠眺。只見城里市井炊起煙繚,城外田野花繁草長,江流蜿蜒遠去,云山逶迤而來,好一幅春和景明圖,他突然歸思聯(lián)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清明后登城眺望》)此時,他41 歲,在浙西已待了快四年,縣尉任期將滿。劉展、袁晁之亂平定后,江淮地區(qū)相對平靜。看得出他心緒淡泊,多訪友吊古,贈別唱和。安定之后,人會特別想家念親。尤其是聽說與己友善的元載和劉晏都已進入朝廷中樞,劉長卿性格里“積極用世”的基因又一次被喚醒,他急切盼望入朝。詩中多次表達了這種情緒,“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樓。”(《送李補闕之上都》)“江潭歲盡愁不盡,鴻雁春歸身未歸。萬里遙懸帝鄉(xiāng)憶,五年空帶風(fēng)塵色。卻到長安逢故人,不道姓名應(yīng)不識。”(《時平后送范倫歸安州》)“一尉何曾及布衣,時平卻憶臥柴扉。故園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歸。”(《時平后春日思歸》)

他在浙西留下的送別詩不少,為時人傳誦,頗負盛名,他也成為各類宴集餞別受歡迎的人。他吟詩作賦,輕閑自然,但依然飄逸著淡淡的哀愁。“漾舟仍載酒,愧爾意相寬。草色南湖綠,松聲小署寒。水禽前后起,花嶼往來看。已作滄州調(diào),無心戀一官。”(《送盧判官南湖》)與他交游的既有達官貴人,也有山野布衣。他送陸羽去茅山,并吟詩寄給延陵縣令李摯,描繪了陸羽逃名姓,驅(qū)雞犬,隱煙霞的隱士風(fēng)格,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延陵衰草遍,有路問茅山。雞犬驅(qū)將去,煙霞擬不還……處處逃名姓,無名亦是閑。”與陶淵明“心遠地自偏”有異曲同工之妙。

永泰二年秋天,劉長卿秩滿北歸,進入劉晏轉(zhuǎn)運使幕府。“有吏干”又勇于任事的他很快便得到劉晏任用,大歷三年(768 年),被任為轉(zhuǎn)運使判官、檢校殿中侍御史,并派駐淮南。大歷五年(770 年),四十五歲時,提拔鄂岳轉(zhuǎn)運留后,檢校祠部員外郎,升為從六品官員,移使鄂州。所謂“檢校”,是隋唐官銜,唐朝中后期均為散官或加官,不具事權(quán),只享受待遇。安史之亂后,“檢校”官職盛行,使用范圍擴大,節(jié)鎮(zhèn)幕府參謀都冠“檢校”官職。劉長卿雖掛了個檢校祠部員外郎,但不管祠部職事,專責(zé)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受此恩寵,他愈發(fā)認真努力,深入轄區(qū)巡察。“向是滄州人,已為青云客。”(《登揚州西靈寺塔》)“曉奏趨雙闕,秋成報萬箱。幸論開濟力,已實海陵倉。”(《送營田判官鄭侍御赴上都》)他的詩還記錄了安史之亂后城鄉(xiāng)凋敝的景象,對百姓疾苦寄予了滿腔同情:“方收漢家俸,獨向汶陽田。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山東征戰(zhàn)苦,幾處有人煙。”(《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錢》)“城池百戰(zhàn)后,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穆棱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

轉(zhuǎn)運使司自成體系,權(quán)限很大,不僅掌控賦稅,還擁有經(jīng)濟事務(wù)監(jiān)察職能,加強了朝廷對地方財政的控制,為唐朝戰(zhàn)亂后復(fù)蘇源源不斷地輸血。劉長卿在任上奉公盡職,只對朝廷負責(zé),加上性格耿直不阿,難免觸犯地方官員的利益,遭人嫉恨甚至報復(fù),為他的第二次被貶謫埋下了伏筆。這次他遇到了一個惹不起的人物:新任的鄂岳觀察使吳仲孺。吳仲孺其名不彰,來頭卻不小,他是郭子儀的二女婿,憑著老丈人的威名一路青云。郭子儀是唐代中興名臣,功蓋一世,權(quán)傾天下,唐肅宗譽為“國家再造”功臣,唐代宗賜給鐵券,是一位哀榮終始的英雄。吳仲孺于大歷八年(773 年)四月以太仆卿身份出任鄂岳觀察使,地位僅次于當時武昌軍節(jié)度使。因為劉長卿堅持原則,不同意把上繳朝廷的財賦截留給他使用,于是“奏長卿犯贓二十萬貫”,這可是該處斬的重罪。因案情重大,又是觀察使實名奏報,劉長卿被先免職東歸,然后派監(jiān)察御史苗丕就地“按覆”。審查核實的結(jié)果,是“吳仲孺誣奏”(《新唐書·藝文志》),為劉長卿洗白了。但處理意見耐人尋味,劉長卿仍被貶為睦州司馬,而鄂岳觀察使也隨即撤銷。

第二次被貶,劉長卿心理承受力強多了,看得比較通透,很少表露。只在詩寄荊南朋友時淡淡提及:“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漁父自夷猶,白鷗不羈束。既憐滄浪水,復(fù)愛滄浪曲。不見眼中人相思心斷續(xù)。”(《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把去職看得一身無累,如漁父從容,白鷗自在,表明自己無欲則剛。按覆后他來到睦州,贈詩主持公道的監(jiān)察御史苗丕,吐露心聲,感慨慶幸,“地遠心難達,天高謗易成。羊腸留覆轍,虎口脫余生。直氏偷金枉,于家決獄明。一言知己重,片議殺身輕。”詩里用了漢朝直不疑被誣和于定國決獄的典故,頌揚執(zhí)政和按覆者明察秋毫,實事求是,“豈令冤氣積,千古在長平。”(《按覆后歸睦州贈苗侍御》)

唐代高仲武在《中興間氣集》里評論:劉長卿“兩遭遷謫,皆自取之。”《中興間氣集》是唐詩選集選錄肅宗至德初(756 年)到代宗大歷末(779 年)二十多年間詩人作品,史家稱此時為安史之亂后的“中興”時期,書名由此而來。后來的《唐才子傳》也說:“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quán)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劉長卿是有個性的人,性格剛直,直言敢諫,必然觸怒權(quán)貴。唐代州縣官員取禍之由,無外乎財務(wù)不清,或辦案出錯,再就是站錯隊,不合群,得罪了上司。他自己也有詩為記:“五言凌白雪,六翮向青云。誰念滄洲吏,忘機鷗鳥群。”(《送路少府使東京便應(yīng)制舉》)

劉長卿在睦州待了四年。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他五十五歲了,出任隨州刺史。建中三年(782 年),就遇上淮寧軍節(jié)度使李希烈聯(lián)合王武俊、李納、田悅、朱滔等藩鎮(zhèn)各自稱王,公然反叛,名臣顏真卿被害。劉長卿發(fā)現(xiàn)李希烈謀叛跡象,逃歸江東。直到貞元元年(785 年),六十歲的他再被淮南節(jié)度使杜亞延入幕府。

湖南地區(qū)諸州屬鄂岳轉(zhuǎn)運使轄區(qū),魚米之鄉(xiāng)還盛產(chǎn)茶葉,是當時江南重要的稅源。任留后期間,劉長卿多次南巡,留下了很多詩篇。在岳陽驛館,他望洞庭湖“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雖少了孟浩然詩的盛唐氣勢,卻把平湖淼淼、愁暮蒼蒼的時代感刻畫得深沉無比。自道林寺入麓山寺,一句“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便將白云深處的古寺名剎拉近人前。湘江月下他憑吊湘妃,嘆“帝子不可見”,上蒼梧對斑竹,只覺“枝枝滿淚痕”。當時元結(jié)丁母憂居浯溪,他往訪贈詩,表達仰慕之情,“萬里依孤劍,千峰寄一家。累征期旦暮,未起戀煙霞。”在長沙他專程去訪賈誼故居,睹物思人,聯(lián)想起自己遭貶謫的坎坷身世,吊古傷今,沉吟低徊,“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長沙過賈誼宅》)秋天是最容易起愁思的,他的悲秋在《唐詩三百首》里縈回了千百年。

約大歷七年冬,劉長卿再巡潭州,這次逗留時間比較長,直到次年春才返鄂。他遇上了臘月的一場大雪,踏雪去拜訪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辛京杲。“長沙耆舊拜旌麾,喜見江潭積雪時。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偏南枝。初開窗閣寒光滿,欲掩軍城暮色遲。閭里何人不相慶,萬家同唱郢中詞。”(《奉酬辛大夫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長沙地處江南,下雪并不多見,瑞雪兆豐年,他與城里百姓一樣喜悅。拜訪辛大夫后,又題詩其幕僚魏萬成家的江亭:“蕭條方歲晏,牢落對空洲。才出時人右,家貧湘水頭。蒼山隱暮雪,白鳥沒寒流。”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也發(fā)生在這個冬天他西巡潭州屬縣的路上。真如有人所言他去芙蓉山是訪友閑游,斷不會選個大雪天,跑這么遠的路去受苦。芙蓉山在寧鄉(xiāng)與安化交界處,與大溈山相接,屬雪峰山余脈,潭州往西的驛道從山間經(jīng)過。安化在唐朝就是著名的產(chǎn)茶區(qū),當時為潭州益陽縣。北宋章惇開梅山,才設(shè)安化。一九一七年暑假,尚在第一師范讀書的毛澤東與蕭子升游學(xué)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也是走的這條道,曾在溈山密印寺留宿。早幾年我慕名訪密印寺,專門去尋毛澤東住宿過的禪房,聽僧人講述百年前的故事。佛教禪宗“一花五葉”,溈仰宗為五葉之首。密印寺是南禪溈仰宗的起源地,佛教“走江湖”的一端。忽生疑問,劉長卿為何不落榻名寺而夜宿貧家呢?一查資料,方知密印寺在唐憲宗元和二年(807 年)才開山建廟,是劉長卿之后二十多年的事了。

葉嘉瑩先生講中唐詩歌,是從韋應(yīng)物開始的,她沒注意劉長卿。康震先生也似乎被高仲武之言帶了節(jié)奏,對劉長卿求全責(zé)備,說“劉長卿的詩大體都是一種風(fēng)格”,認為沒有“做到眾體兼?zhèn)洹保安徘椴粔蚋撸啔v不夠豐富,雖然五言詩寫得好,但算不上是一流詩人”。然而,不管后人怎么看怎么說,劉長卿有自信,除了自命“五言長城”,還放言:人們稱前有沈(佺期)、宋(之問)、王(維)、杜(甫),后有錢(起)、郎(士元)、劉(長卿)、李(嘉祐)。李嘉祐、郎士元怎么可以和我相提并論呢。他每每題詩均不言姓,只寫“長卿”二字,認為天下沒有不知道自己的。

作為大歷詩風(fēng)的代表人物,劉長卿的詩作確實沒有盛唐氣魄,缺少雄渾浪漫,也不同于同時代的“大歷十才子”偏重詩歌形式,沉醉山水隱逸。暮色沉沉的中唐時代,壓抑愁苦的個人命運,塑造了他獨到的詩風(fēng),雖也以研煉字句見長,但骨韻天然,在思想的深邃、語言的流暢等方面都獨辟蹊徑,高出一籌。這正是他對中唐詩歌的歷史貢獻,乃其詩歌的價值所在。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賀貽孫在《詩筏》里評價:“劉長卿詩,能以蒼秀接盛唐之緒,亦不免以新雋開中冕之風(fēng)。其命意造句,似欲攬少陵、摩詰二家之長而兼有之。”清人王士禛對高仲武之議持異議:“不解雌黃高仲武,長城何意貶文房。”(《論詩》)宋代詩人劉克莊看劉長卿比較公允,“五字非容易,須曾斷幾莖。身雖居破屋,人比作長城。塞北李都尉,江東阮步兵。偏師攻不下,老將望而驚。立幟騷壇峻,降旗敵壘平。可憐秦系輩,淺陋欲爭衡。”(《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

全唐詩中,劉長卿的確不算最耀眼的明星,但他是中唐最優(yōu)秀的詩人。新舊唐書不給他立傳,他以詩作傳。他不可能像誰,他只是劉長卿,是他所在時代的風(fēng)雪夜歸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夜夜操天天摸| 久久精品视频一|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精品1区2区3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99视频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精品丝袜|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91系列在线观看|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91啪在线|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AV网站中文|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婷婷色中文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粉嫩|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色图第一页|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