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江凌*
1.南京工業大學 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 211816);2.南京工業大學 食品與輕工學院(南京 211816)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功能性食品作為一類具有特定健康益處的食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1]。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趨勢,許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功能性食品”專論這門課程。“功能性食品”是研究食品與健康關系的學科,是以營養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食品科學等綜合知識為基礎,研究食品與人體健康關系的學科[2]。因此,“功能性食品”專論的教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目前“功能性食品”專論的教學現狀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改革。
以南京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為例,以食品與輕工學院開設的“功能性食品”這門課程為切入點,旨在分析當前功能性食品的教學現狀,并提出教學改革設想,從而為“功能性食品”的教改探索提供參考。
“功能性食品”為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且是必選的,共計32個學時,秋季學期共設置8個教學周,每周安排4個課時的教學,每學期上課人數可達120名左右。根據教學當中出現的一些現狀與不足進行詳細闡述和分析[3]。
目前“功能性食品”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介紹各種功能性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功能上,包括功能性食品概述、功能性成分和添加物、功能性食品的分類和標準、功能性食品與健康效益等,缺乏對人體生理和病理學的深入講解,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機制。由于“功能性食品”這門課程需要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單一的教學內容很難讓學生全面掌握這門課程,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難以理解復雜的生物學、化學、醫學等理論知識,更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由于“功能性食品”的科學研究和發展迅速,新的成果和發現不斷涌現。如果教學內容無法及時更新,可能導致課程中所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脫節。并且現有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也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需要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健康的案例和實踐操作。
目前“功能性食品”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側重于老師的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單向的傳遞方式可能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和深入思考的機會,限制了他們的學習效果,導致學生們在課堂上出現睡覺、玩手機等現象,更有甚者會有厭學的情緒出現[4]。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該課程還缺乏實踐和應用環節,如果課程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實踐和應用環節,學生可能難以將所學的概念和理論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功能性食品”這門課的學習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和實際案例,了解和應用功能性成分的特點和效果。此外,由于教學方法缺乏互動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發展。該課程還依賴傳統教材和資源,如果教學方法過于依賴傳統教材和資源,如課本和講義,而忽視了現代技術和多媒體資源的應用,可能限制了學生獲取多樣化信息和互動學習的機會[5]。
針對上述所提到的教學內容單一和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需要在一線教學中勇于打破已有的教學思維。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大綱和完善學生培養方案,探索“功能性食品”課程的教學改革。因此,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改革設想,以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主講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第一負責人,在傳統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可以嘗試從以下多方面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更新知識體系,隨著研究和應用的不斷發展,功能性食品的相關知識體系也在不斷更新。可以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場需求,更新課程內容,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2)強化實踐應用,“功能性食品”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應用來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加強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如實驗、制品制作、調味品制作、功能性食品開發等,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和掌握知識。(3)增加前沿熱點,“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應用是一個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領域,需要緊跟時代和前沿,增加最新的熱點和趨勢。可以加入課程前沿研究的內容,如基于基因組學的個性化營養、大數據技術在功能性食品開發中的應用等,讓學生對前沿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4)還應該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市場需求,介紹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及其功能,以保證學生接受的知識是最新的。綜合應用能力:在講授功能性食品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相關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可以增加一些跨學科的內容,如營養與健康、食品工程學、食品安全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此外,可以增加對人體生理和病理學的深入講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機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以上課程內容更新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課堂除了是理論知識的傳播舞臺外,更應成為學生價值引領的前沿陣地[6]。因此,可以通過互動式課堂、視頻和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互聯網資源和多元評價方式等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7]。(1)互動式課堂,引入多元化的課堂互動方式,例如學生小組討論、案例研究、實驗、游戲等,鼓勵學生參與和思考,促進課堂互動和知識共享。(2)視頻和多媒體教學,結合現代技術手段,使用視頻和多媒體教學資源,如PPT、動畫、漫畫等,生動形象地展示課程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3)基于案例教學:利用真實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可以從市場調研、產品研發、營銷策略等方面選取相關案例,通過實踐操作和模擬情境讓學生深入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實踐。(4)互聯網資源:利用互聯網資源,包括網站、博客、論壇、社交媒體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信息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應用技能。(5)多元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可以引入多元評價方式,如小組展示、論文寫作、口頭報告、產品設計等,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應用課程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通過以上改革方式,可以增強課程的多樣性和實踐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理論知識通常是空洞泛味的,在講授理論知識之余,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性。(1)實驗教學:引入實驗教學環節,讓學生親身參與功能性食品的制備和檢測,從而深入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和技術要求。例如,可以設計實驗項目,讓學生探究食品中添加劑的作用、營養成分的含量檢測、抗氧化性能的測定等。(2)校外實踐:開展校外實踐教學,讓學生深入到企業或研究機構中,了解實際的功能性食品生產和應用情況。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到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或者到醫院和保健品銷售渠道,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應用情況。(3)課程設計:通過課程設計,讓學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創新設計和市場推廣策略。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產品設計,從市場需求和技術可行性出發,設計出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功能性食品,并設計市場推廣方案。(4)模擬情境:通過模擬情境教學,讓學生學習和應用“功能性食品”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功能性食品創新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創新設計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功能性食品。
通過以上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可以從實際操作和經驗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市場競爭力。
通過綜合素質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專業素養。因此,除了課堂上理論知識的講授外,主講教師還可以通過強化綜合素質培養,來對“功能性食品”課程進行改革。(1)項目學習,引入項目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合作研究和團隊實踐,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功能性食品研究項目”,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方案,實施實驗和調查,最終形成成果報告或者學術論文。(2)課外活動:豐富課外活動內容,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功能性食品的產品開發、營銷策劃等比賽或者創新創業比賽,或者邀請企業或專家進行講座和實踐指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市場競爭力。(3)論文寫作: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究,寫作關于“功能性食品”的學術論文或者實踐報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型科研項目,讓學生獨立思考和撰寫學術論文,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4)社會實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質。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功能性食品的公益活動,如為貧困地區的老人提供營養餐、為學校提供健康食品等,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和技能用于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和實踐能力。
通過以上綜合素質培養方式,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功能性食品”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深挖企業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因此,與行業對接是“功能性食品”這門課的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1)與行業專家合作:可以邀請行業專家到課堂上授課或者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和趨勢。通過專家的分享,學生可以了解行業現狀,深入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應用和前景,并且可以從實踐角度了解實際工作環境和應用場景。(2)實踐基地合作:可以與企業或者食品研究機構合作,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學習、實踐和研究。通過實踐基地的合作,學生可以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術水平,更好地理解功能性食品的應用和發展,同時可以通過實踐鍛煉自己的技能和能力。(3)行業對接課題:可以與行業合作開展教學課題,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和開發實踐,通過實踐性的課題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經驗,同時也可以促進學校與行業的深度合作,為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提供更好的機會和平臺。(4)就業指導:可以邀請行業人士或者企業代表到學校開展就業指導或者招聘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機會,促進學生與企業的深度交流和合作。同時也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為課程改革提供更好的方向和目標。
通過以上與行業對接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實際工作經驗和技能,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綜上所述,“功能性食品”的教學現狀存在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和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然而,“功能性食品”的教學現狀與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改革工程,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理論與實踐的聯系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讓“功能性食品”這門課程更加符合時代需求,更具有吸引力和實用性,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功能性食品人才,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就業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