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牦牛在生長過程中極易出現病毒性腹瀉問題。這種疾病屬于常見類疾病,不會受到牦牛生長狀態影響,具有廣泛傳播的特點。從牦牛的整體患病數量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患有病毒性腹瀉疾病的牦牛中,幼崽數量居多。通常而言,牦牛幼崽在離開母體后,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完善自身的免疫系統。這一生長階段的牦牛幼崽對于外界各類有害病菌沒有抵御能力,極易受到各類病毒的感染。為了能夠抵抗病毒,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統,牦牛幼崽往往會通過母乳攝取抵抗有害病菌與病毒的各類抗體,減少外界病菌對其所造成的各種危害。
然而在牦牛生長過程中,從母體乳汁內所獲得的抗體無法長期存在于牦牛幼崽體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牦牛幼崽在出生后,從母乳之中獲取的抗體往往能夠在體內留存6~18 個月。在牦牛幼崽年齡超過6 個月后,從母體之中獲取的病菌抗體便會逐漸失去活性。然而,這一階段的牦牛幼崽自身對于有害病菌的免疫能力并不完善,體內免疫系統存在缺陷,同樣會受到外界有害病菌的影響。牦牛幼崽在出生后的6~18 個月內,極易出現病毒性腹瀉問題。
雌性牦牛在懷有牦牛幼崽過程中,往往會利用胎盤來對體內的牦牛幼崽進行營養物質的輸送。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母體的雌性牦牛,還會將體內抗體進行傳輸,以此來讓牦牛幼崽在離開母體后抵抗外界各類病菌。然而,如果雌性牦牛在懷孕過程中攜帶病毒性腹瀉病毒,或者已經出現了腹瀉癥狀,則會使得這一類病毒隨著牦牛幼崽胎盤血液進入幼崽身體。牦牛幼崽在離開母體后,由于自身原本攜帶的從母體傳輸而來的病毒抗體,短期內并不會出現患病癥狀。但是此時,牦牛幼崽身體內部依然會攜帶大量有害病毒。而在牦牛幼崽進入群體生活后,體內病毒也會隨之散播到牛群內部,從而對整個牛群造成感染。這種情況極易造成牦牛養殖場內部爆發腹瀉病毒,影響牦牛群體健康。
牦牛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受到病毒性腹瀉影響,但是從整體患病程度與類型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生長年齡處于6~18 個月的牦牛幼崽最容易受到病毒性腹瀉侵害,且死亡率相對較高。牦牛病毒性腹瀉疾病有著比較明顯的季節性,往往在春季與冬季大規模爆發。導致牦牛出現腹瀉問題的有害病菌與病毒,一般會通過牦牛呼吸道與消化道進行傳播。成年牦牛身體素質優質,自身免疫機制良好,能夠抵抗病毒。成年牦牛即便感染了病毒性腹瀉病毒,在病情發展過程中,整體發病癥狀也不會非常嚴重,或出現明顯的患病癥狀。但是由于成年牦牛對于疾病抵抗力相對較高,因此,成年牦牛出現疾病癥狀后,往往會存在隱形的大面積感染問題。如果雌性牦牛在妊娠期間感染病毒后出現了腹瀉癥狀,則極易流產,影響養殖戶經濟收益。
這一類疾病癥狀,常見于0.5~1 歲的牦牛幼崽。此時牦牛幼崽身體內部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疾病免疫系統,從而容易受到各類有害病菌的侵害。牦牛幼崽在患病初期,通常會出現體溫異常升高的癥狀,整體表現出精神不振、活動減少、運動量減少、進食量小等。此時牦牛幼崽伴隨有間歇性腹瀉,排泄物相對稀薄。患有腹瀉疾病的牦牛幼崽口腔內部會出現惡臭氣味,不斷流出粘液。部分患病程度嚴重的牦牛幼崽,還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脫水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造成牦牛幼崽死亡。
雌性牦牛如果在妊娠階段患上了病毒性腹瀉,不但影響自身健康狀況,還會存在流產隱患。妊娠期間牦牛對于營養物質的消耗量較大,腹瀉則會使得牦牛損失大量營養物質,從而產生各類問題。牦牛幼崽在母體內發育時,同樣也會受到母體影響,如果母體患有腹瀉疾病,幼崽出生后便會攜帶這類病毒,存在著健康隱患。需要重視牦牛妊娠過程,提高牦牛幼崽健康程度與存活率。
在牦牛生長過程中,如果患上了病毒性腹瀉疾病,則整體發病時間相對較短,如果沒有對牦牛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會降低牦牛體重,還會使得牦牛死亡。養殖工作者還需要進一步強化疾病預防工作,檢查牦牛身體機能,及時發現牦牛病癥。當發現攜帶有有害病菌的牦牛個體時,需要進行隔離并積極治療。
要想提升牦牛對于病毒性腹瀉的抵抗力,需為牦牛接種疫苗。現階段,已有相關疫苗能夠適用于牦牛的各個年齡階段。牦牛在完成接種后,體內便會產生相應抗體,抗體有效時間約為22 個月。牦牛體內具備抗體時,病毒便無法對牦牛進行侵害,從而有效防治病毒性腹瀉。對曾出現過病毒的牛群,2~3年接種1 次疫苗即可;若是即將交配的牦牛,在公牛和母牛交配前再接種1 次;若是小牛犢,需要在斷奶前后數周內接種1 次。
在牦牛現代化養殖工作過程中,需要強化對于牦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研究與預防工作,加強疾病篩查工作,提升牦牛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