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娟芳,陳雪玲,梁宗余,王顏杰,楊鳴琴
(1.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宜賓 644000;2. 宜賓學院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四川 宜賓 644000)
青貯玉米常作為青貯飼料飼喂牛、羊等家畜[1],玉米在乳熟期至蠟熟期收獲,并將整株切碎,然后貯藏發酵而成。在歐美許多國家,玉米青貯飼料已成為肉牛育肥的強化飼料,種植面積占比較大[2-3]。相比國外,我國發展青貯玉米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主要存在優質青貯玉米供給不充分、產業發展功能不健全等不足。關于青貯玉米品種篩選,不同地區科研工作者研究篩選出了適合當地的青貯玉米新品種[4-6]。宜賓是川南代表性生態區,處于亞熱帶范圍,有雨熱同期、資源豐富、利于青貯玉米生長的條件,但也有生態條件區域差異大、垂直分布明顯、農業立體性強、土壤瘠薄、病蟲危害重、旱澇災害頻繁等不利于青貯玉米生產的條件[7]。因此,在堅持高產、優質等共同生產目標的基礎上,著重解決抗病蟲和抗旱耐瘠問題,提高品種適應性,最終實現環境友好、資源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川南地區青貯玉米生產的突出特點。但該地區大部分農民在品種的選擇上過于盲目,從而制約了青貯玉米產業發展。為滿足川南地區農民對青貯玉米的生產需求,促進當地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對9個青貯玉米品種(含CK)進行比較試驗,通過對其農藝、經濟、抗逆性的綜合評價,以期篩選出綜合性狀優良的青貯玉米品種,從而為川南地區青貯玉米產業化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
供試青貯玉米品種共9個:“成單623”“涼2020”“成青3211”“川單2110”“樂1999”“成單768”“綿單968”“南W3465”和“雅玉青貯8號”。其中,“雅玉青貯8號”為對照品種(CK)。各品種信息見表1。

表1 供試品種及來源
按照《2022年四川省青貯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實施方案》,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0m2,小區行長5m,行距0.8m,雙株種植,密度4000 株/667m2,收中間3行計產。試驗地位于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宜賓學院教學科研基地,該試點海拔340m,地理位置為104°61′E,28°89′N,年總積溫6801.2℃,年平均氣溫18.7℃,年降雨量910.3mm,年日照時數797.2h,土壤有機質含量1.82%,速效氮0.094%,速效磷0.137%,速效鉀1.855%,排灌條件好,前作蔬菜。試驗播種期2022年3月20日,收獲期7月17日。
全株含水量60%~70%,且籽粒乳熟中期至蠟熟期時收獲全株生物產量,收獲時從地上部20cm 處全株刈割,收獲后立即稱重。從每個小區中隨機選取10株,全株粉碎。然后隨機取樣1.0kg左右,裝入布袋,稱鮮重,在105℃條件下烘干2h左右,再用 60℃溫度烘干至恒重,稱干重,根據小區鮮重和含水量計算小區干物質含量。各農藝、經濟、品質性狀和抗病蟲及抗逆性調查記載按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21年發布并實施的《青貯玉米試驗技術規程》執行[8]。
田間管理同大田生產,整個試驗期間治蟲不治病,不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同一組試驗的同一項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內完成。
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9軟件統計分析數據并制圖,運用Spss 20軟件進行顯著性檢驗及相關性分析。
各參試品種物候期見表2,各品種出苗到抽雄階段介于66~75d,吐絲至成熟階段介于29~38d,表明各品種間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差異不大。生育期介于100~105d,與CK相差不大,屬同一生育期類型品種。

表2 各參試品種物候期
各品種農藝性狀見表3,各參試品種適宜環境力較強,株高穗位比例好,持綠性整體中等偏上,除南W3465外,其余品種抗倒性強。成單623雙穗率較高,表明抗逆境力強,但弱株率也較高。所有品種都存在弱株,這可能與株型不緊湊,個體之間肥水競爭有關。

表3 各參試品種農藝性狀
各品種田間主要抗病蟲性表現見表4。所有參試品種都對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和灰斑病表現為中抗及以上;在紋枯病抗性方面,“涼2020”表現為感,其余品種皆表現為中抗及以上;在穗腐病抗性方面,“成單623”“樂1999”“成單768”“綿單968”表現為感,其余品種表現為中抗及抗。對四川省青貯玉米6種主要病害都表現為抗及以上的品種有:“成青3211”“川單2110”“雅玉青貯8號”,表明該3個品種綜合抗病性好,其余品種只對某一病害表現為感,表明綜合性狀較好。

表4 各品種田間抗病性表現
青貯玉米鮮重方差分析可知,各參試品種間鮮重達極顯著差異水平,表明各參試品種鮮重存在真實差異。各參試品種鮮重見表5,參試品種涼2020鮮重產量為3457.73kg/667m2較對照增產12.62%,居第1位,品種“樂1999”“成單623”和“成青3211”均較CK增產,增產不顯著,但增幅都高于3%以上(四川省青貯玉米增產審定標準)。表明該四個品種豐產性較好,其余品種都較CK減產。其中,“川單2110”減產幅度最大,為15.24%,達顯著水平,表明該品種豐產性差。

表5 鮮重產量
青貯玉米干重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干重達顯著差異水平,表明各參試品種干重存在真實差異。各參試品種干重見表6,參試品種“涼2020”干重產量為1258.62kg/667m2,較對照增產17.38%,居第1位,其次是“南W3465”,較對照增產11.22%,居試驗第2位,“樂1999”“成青3211”“成單623”較CK皆增產,增產不顯著,但增幅高于3%以上(四川省青貯玉米增產審定標準),表明該5個品種干重的豐產性較好。其余品種較CK減產,減產不顯著。其中,川單2110干重較對照減產最大,為13.93%,表明該品種干重的豐產性差。

表6 干重產量
根據表7,結合我國《青貯玉米品質分級》國家標準[9],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的淀粉含量都≥25%,粗蛋白含量都≥7%,中性洗滌纖維含量都≤45%,達到國家規定的青貯1級質量標準,表明各參試品種品質優良。

表7 品質性狀
品種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是農業再生產的物質基礎。由于農業生產具有地區及栽培特點,因而一個優良品種若要充分表達其優良的生產性能,利用品種必須因地制宜,良種良法相結合,要以一定的地區生態適應性和栽培條件適應性為前提。目前,國內不同地區對適合青貯的玉米品種進行了一些研究,篩選出了適應本地區生產的青貯玉米品種。周波等在河南原陽,篩選出了“北農青貯368”“新科910”等7個適宜河南省黃淮海畜牧產業區推廣種植的青貯玉米品種[10]。唐余成等以“雅玉青貯8號”為對照,對各品種的物候期、農藝性狀、抗逆性、干物質產量、生物產量等進行了比較分析,篩選出3個青貯玉米品種適宜十堰地區種植[11]。葉瑞卿等研究表明,“曲辰9號”“宣黃單7號”“勝玉5號”等4個青貯玉米品種可推薦為亞熱帶地區生產青貯玉米的首選品種[12]。何佳蕾等篩選出了雅玉8號和“30T60”是適宜四川農區種植的青貯玉米的品種[13]。梁小玉等針對目前成都市青貯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而青貯玉米品種較少的現狀,通過對國內9份玉米品種生育期、產草量、生長速度、株高等生育指標調查,選擇出“飼草1號”和“晉單2號”較適宜成都平原地區種植[14]。
生產實踐表明,其它地區選育篩選的青貯玉米品種不能適應或不能完全適應川南地區青貯玉米生產環境。川南地區地形地貌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有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利于青貯玉米生長的氣侯條件,也有光照不足,霧日多、陰雨多,不利于青貯玉米生產的氣侯條件,因此該地區對青貯玉米品種綜合性狀要求更嚴格。從研究結果來看,在產量性狀鮮重和干重方面,參試品種“涼2020”“樂1999”“成單623”都較CK增產,且增幅高于3%,表明該三個品種豐產性好。在農藝性狀方面,“涼2020”“樂1999”“成單623”持綠性好,穗位較低,抗倒力強,適應環境能力強,尤其是成單623抗逆境力強;在抗病性方面,“涼2020”“樂1999”“成單623”綜合抗性較好。在品質方面,“涼2020”“樂1999”“成單623”都達到國家青貯玉米1級質量標準。因此,參試品種“涼2020”“樂1999”“成單623”綜合性狀表現優異,適宜川南地區生態條件,其余品種綜合性狀表現相對較差,不適川南地區的生態條件。關于“涼2020”“樂1999”“成單623”該3個品種的穩定性表現,應結合其它區試驗進行綜合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