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華 張桂梅 田曉玲
新入職護士是指畢業后進入臨床工作1~2 年內的護士[1-2],作為護理行業中不可或缺的群體,第一工作年度的離職率較高[3-4],而具備較高工作準備度的新入職護士可平穩地渡過高離職風險期[5]。工作準備度是指畢業護士具備使其在工作場所取得成功的特征和屬性的程度,尤其表明了職業發展的潛力、角色表現和工作成功[6],2015 年由Walker等[7]學者提出,被認為是評估臨床護士角色轉換、繼續從事護理工作意愿的最佳工具,且對其職業發展與成功具有影響。經李佳穎等[6]漢化,使該量表更符合我國的文化特質。而臨床歸屬感是指在臨床實踐中,醫護人員在工作環境中被群體接納、關注和支持等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所引發的感覺[7-9]。2016 年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明確提出,所有新入職護士要接受2年的規范化培訓[2],期間需要進行多科室輪轉,常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容易出現不安全感和不穩定感,從而降低了其工作意愿,而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縮小護士與護理職業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使護理職業對護士產生吸引力[10]。故本研究探討臨床歸屬感與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間的相關性,為后續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云南省某三級甲等醫院正在進行新入職規范化培訓的300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取得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新入職護士;新入職1~2 年內且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具有護士資格證書,且參加臨床護理工作時間≥3 個月。排除條件:拒絕參與本研究的新入職護士;未嚴格參與規范化培訓的新入職護士;未在崗的護士及進修護士。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經文獻查閱及研究組成員共同商議,確定將新入職護士的性別、年齡、學歷、民族、婚姻狀況、戶籍所在地、接受規范化培訓的時間、是否曾經擔任學生干部、是否有過兼職經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意愿、目前所在輪轉科室、家人是否支持護理工作等作為調查內容。
1.2.2 畢業護士工作準備度量表(漢化版) 采用李佳穎[6]學者漢化的畢業護士工作準備度量表(WRS-GN),該量表包括工作競爭力(8 個條目)、個人工作特質(4 個條目)、社交能力(9 個條目)、組織敏銳度(7 個條目)、職業發展(9 個條目),共5 個維度,37 個條目,量表總Cronbach’sα系數為0.96。采用Likert 10 級評分法,由“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依次賦值1~10分,總分37~370分,該量表條目1~33 采用正向計分法,條目34~37 采用反向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對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越高。
1.2.3 臨床歸屬感量表 采用由Levett-Jones 等[11]于2009 年開發的臨床歸屬感量表,經國內學者田靖等[12]將其翻譯成中文、回譯并修訂。該量表包含自尊(15 個條目)、效能(8 個條目)、溝通(11 個條目),共3 個維度、34 個條目,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920。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依次賦1~5 分。分數越高則表明其臨床歸屬感水平越高。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電子平臺進行現場數據收集,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取得其知情同意后,讓其掃描二維碼進行問卷填寫,同時告知研究對象填寫注意事項。問卷收集結束后進行問卷的篩選,剔除填寫時間<240 s 的問卷、問卷答案均一致及存在答案缺失的問卷, 本次研究共發放300 份問卷,有效問卷284 份,有效回收率為94.67%。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線性回歸模型。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新入職護士WRS-GN 得分為259.31±48.58分,處于中等水平;新入職護士臨床歸屬感得分為119.47±22.53 分,處于中等水平。各變量維度得分見表1。
本研究納入的新入職護士平均年齡為24.00±1.53 歲,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在校期間是否曾經擔任過班干部、是否自愿從事護理工作是WRS-GN 評分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新入職護士WRS-GN 評分的單因素分析(分)
研究結果表示,新入職護士WRS-GN 與臨床歸屬感呈正相關(r=0.744,P<0.01),各變量維度間的相關性見表3。

表3 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與臨床歸屬感相關性
以新入職護士WRS-GN 總分為自變量,以自尊、溝通、效能3 個維度及是否自愿從事護理工作、在校期間是否曾經擔任過班干部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各變量賦值見表4)。其結果顯示,自尊、溝通2 個維度和是否自愿從事護理工作是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的影響因素(P<0.05),其中自愿從事護理工作的新入職護士WRS-GN 得分更高。見表5。

表4 變量賦值表

表5 新入職護士WRS-GN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臨床歸屬感得分為119.47±22.53,處于中等水平,這與徐靜嵐[1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歸屬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具有直觀的吸引力,對新入職護士的學習動機、自我概念、學習技能、自信心均會產生積極影響[14];據研究表明,臨床歸屬感是臨床學習的先決條件[15],且是新入職護士離職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16]。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目的在于讓新入職護士具備更熟練的臨床技能、更完善的知識體系、更高的臨床護理素養[17],因此想要實現規范化培訓的目的,提升新入職護士的工作準備度,需先改善其臨床歸屬感,使其臨床學習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臨床護理工作的能力。據研究表明,臨床歸屬感是影響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期間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工作滿意度是職業決策的決定性因素,從而影響新入職護士繼續從事該職業的決心[18]。因此,在新入職護士培訓中,護理管理者及護理教師應加強對其臨床歸屬感的培養,讓新的工作崗位對新入職護士更加具有磁性,員工更加熱愛本職[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WRS-GN 得分為259.31±48.58 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李佳穎[6]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由于護理工作的復雜性不斷增加和患者敏銳度的不斷提高,對新入職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迫使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的準入水平強制提高[20]。而新入職護士在面對臨床護理工作時,常需要經歷過渡沖擊;具研究表明,新入職護士在入職第一年常感到不適應[15],其離職率達28.8%~49.6%[21],30%~50%的新護士在臨床工作的前3 年更換或離開護理崗位[22],這將影響護士團隊的穩定性,并影響運營成本、患者預后和勞動力穩定性[23]。因此,提升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水平,對新入職護士的職業決策、離職率、職業素質等具有一定的影響。在護士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臨床護理責任的逐步增加和專業角色的參與,可以增強新護士的工作準備度水平[24]。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歸屬感與新入職護士WRS-GN 水平呈正相關,而新入職護士的自尊和溝通能力是其工作準備度的影響因素。新入職護士的自尊感越強,其工作準備度水平越高,據研究表明,臨床實踐中的自尊和歸屬感可直接影響新入職護士的自主學習狀況,且歸屬感通過自尊感產生間接影響[15],由此可知,在新入職護士工作初期,維護其自尊感對其工作準備度至關重要。
新入職護士的溝通能力對其工作準備度產生影響,新入職護士的溝通能力越強,其工作準備度水平越高;醫療是一個整體而系統的工作體系,而護理作為其中一個環節,需要協調護患、醫護及與其它人員間的關系,溝通能力越強使新入職護士能更快的適應臨床工作,較少產生倦怠感和無力感,使其工作準備度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25]。據研究表明,健康的工作環境有助于減少新入職護士的離職,健康工作環境的構建主要是通過提高員工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26]。因此,護理管理者要注重培養新入職護士的溝通能力,進一步提升其工作準備度水平。
自愿從事護理工作的新入職護士其工作準備度水平較高,這表明新入職護士對自身有清晰的認知、明確的職業規劃等內部因素對其工作準備度具有積極影響,護理管理者及教育者應在新入職護士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進行及時干預,改變新入職護士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知及職業情懷,并引導其盡早設置合理的職業規劃,以促進護理隊伍的穩定[27-28]。
目前,護理專業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合格護士嚴重短缺和復雜的醫療環境變化等需求的挑戰[29],但新護士隊伍出現了快速的流失[30],減少新入職護士的流失率是國內外聚焦的熱點問題之一,提高新入職護士的工作準備度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因素。
臨床歸屬感對新入職護士的工作準備度具有積極的影響,尤其在自尊及溝通能力兩個方面,因此護理管理者應在護士職業生涯的早期有目的性的提
升其溝通能力、維護其自尊,增強新入職護士的臨床歸屬感,以期提高新入職護士的自主學習動力及其對工作場所的滿意程度,進而促進其工作準備度水平的提升,減輕其在規范化培訓期間的壓力,避免新入職護士流失,以穩定護理隊伍。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研究僅討論臨床歸屬感與新入職護士工作準備度間的關系,而工作準備度受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待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