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習英 郭彩云 牛延旗
(1 河北工程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 河北 邯鄲 056038; 2 河北工程大學管理工程與商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38)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下,2022 年河北省城鎮常住人口達到4 575 萬人,較2012 年增加1 100 多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1.6%。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造成了城市發展加速而鄉村發展滯后的不協調局面。在共同富裕目標下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有利于解決城鄉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和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作為新時代兩大重要戰略規劃,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二者關系密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整合優化了城鄉建設的資源要素,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保障。新型城鎮化基于傳統城鎮化的發展基礎,在改造農村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質量,進而帶動區域農村和城鎮聯動發展,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新型城鎮化所帶動的反城市化正在改變農村社區,并對農村地區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而農村經濟對于國家的城鎮化建設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將有效推進地區城鎮化建設。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資源要素不斷流入農村地區,這將利于實現農村產業聚集。同時鄉村振興為新型城鎮化增添新動力,鄉村振興能為新型城鎮化吸引更多的紅利,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作為有機整體,二者互動共贏。創新區域發展模式,逐步推進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將調整區域人口布局、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進而實現城鄉聯動發展。綜上,本研究對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機理進行分析并提出實施策略。
協同發展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資源或系統為實現一個目標而協調,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礎和根本,新型城鎮化是鄉村振興的延伸和發展,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落實和新時代城鄉融合理念的持續貫徹的大背景下,新型城鎮化面臨農業設備老舊、生產技術落后、人才流失等諸多發展挑戰,迫切需要鄉村振興戰略支撐。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也會倒逼新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以新時代城鄉融合為背景,通過分析人口、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的媒介作用,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且闡釋二者的協同作用機理對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1.1 驅動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解放了大批農村勞動力,節約了農業生產資源。鄉村振興推動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鎮,加快了農民的市民化進程,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勞動力支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將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率穩步提高,加快城鄉一體化融合步伐。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發展,城市的技術人才返鄉,帶來了先進的技術,促進了農村地區的發展;農村地區青壯年大量涌入城市,受到城市文化熏陶,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養,也獲取了更先進的知識,貫徹了“帶進來、走出去”的新理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同時,在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人口流動幅度逐年擴大,剩余的鄉村廉價勞動力也開始轉向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工作,有效推動了現代化進程。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之間存在驅動關系,鄉村振興有利于提高農村地區現代化水平,加速城鎮化建設的進程,而新型城鎮化帶動附近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因此實現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
1.2 連接機制。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系統中,土地等作為媒介資源在二者互動中發揮著連接作用。土地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資源,運用集約化思維保障各地農村地區的用地需求、激發土地資源活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是協同發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具有關聯性,即新型城鎮化帶動區域資源要素向農村地區流動,改善農村地區產業布局,拉動農村經濟增長。鄉村振興建設有助于健全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吸引財政支持與建設投資,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奠定物質和資金基礎。基于要素流動角度,城鄉一體化建設需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協調聯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鎮產業逐步開發農村市場,城鎮資源流向農村,推動實現產業興旺。
1.3 耦合機制。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具有耦合作用。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政策引導資金合理配置,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也提高了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外,新型城鎮化通過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衣食住行等,使得農民生活有了基礎保障,間接拉動了城市消費,也為新型城鎮化注入了資金。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多元融資機構,適度增加銀行貸款,切實滿足農村的需要,為實現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奠定基礎。
2.1 城鄉之間要素流動性不足。在區域城鄉規劃中,“人、地、錢”等各類生產要素流動性較差。例如戶籍制度改革雖取得顯著成效,但農村戶口與城市戶口在社會公共福利待遇方面仍不平等,持有暫住證的農民在社會保險等方面與城市居民仍存在很大差距,因而使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速度減緩。同時,與鄉村振興有關的土地經營制度仍不完善,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房屋使用權與財產權抵押和轉讓均未有相關正式文件及具體操作細節,致使農民土地、住房抵押轉換功能未充分發揮,沒有體現應有的市場價值,阻礙了農村部分土地資源流動。此外,地方政府為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將社會資源向城市傾斜,導致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另外,城鎮化產生巨大的吸附力,使得人才、技術、資金等大量資源紛紛向城市流動,鄉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無法得到提高,農民利益未得到保障,致使城市、鄉村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2.2 城鄉產業融合質量不高。傳統城鎮化與農業發展是相對割裂開來的,鄉村以第一產業為主,經濟增長點單一,農民增收途徑有限,阻礙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城鎮以二三產業為主,發展相對繁榮,工業及服務業體系相對成熟完備,經濟增長點比較多,使得城鎮迅速發展。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城鄉產業關聯度小,出現斷層甚至割裂,無法有效推動農業現代化及解決農民就業,實現農民增收。城鄉產業差距阻礙了城鄉市場的聯系及城鄉產業的融合,很難以城鎮發展帶動鄉村發展、工業支援農業,進而導致城鄉產業融合質量不高。
2.3 農民文化素養仍需提高。農村地區文化人才短缺,作為文化復興的主力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地區中青年人口數量急劇下降,老弱病殘者居多,農村文化得不到發展;作為鄉村文明的重要宣傳者,鄉賢面臨著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種類單一、激勵制度不健全等問題。此外,農村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出現斷層,配套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較為落后,優秀傳統文化難以繼承和發展,再加上一些不良文化、低俗風氣不斷入侵,鄉村文化發展得不到保障,城鄉之間文明融合互動存在問題。
2.4 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改善。長期以來,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和產業發展導致生產污染源缺乏治理,致使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因此在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急需解決環境問題。伴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某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仍然存在,嚴重污染與破壞環境。另外,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加上技術相對落后,出現了雨灌等情況。故此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都急需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不高的問題。
3.1 以機制優化為依托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為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重點從完善戶籍改革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促進“人地錢”等多種生產要素在城鄉雙向流動,建立健全要素流動機制。具體來講,一是改革戶籍制度,賦予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同等權利,保障城鄉居民享受平等的社會公共福利待遇等。二是持續改革農村土地經營管理制度,在堅持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健全和完善土地征收、土地流轉制度,推進農村房屋產權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及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三是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加強農村地區公共設施建設,例如交通、水、電等,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同時圍繞目前城鄉居民較為關注的醫療保險、教育等問題,加速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賦予農村居民同等權利。四是在農村地區,加強政策引導及提高技術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推動農村地區經濟多元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3.2 以科技創新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從科技政策支持農業、科技資金傾斜農業、科技成果強化農業、科技人才保障農業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補齊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科技短板。首先,為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需積極拓展“農業+”鄉村產業發展模式,以此提升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打通城鄉之間的產業鏈。其次,以綠色生態為引領,遵循市場及產業發展規律,統籌規劃布局生產加工、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等功能板塊,提升產業規模,增強競爭力。最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如旅游業、現代物流業、教育科普等,發揮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推動農民就業、實現農民增收的巨大作用。
3.3 以文化治理實現區域人文城鎮化。鄉村振興也包括文化振興,目前小農文化已經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為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在弘揚鄉村優良傳統民俗文化的同時,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動城鄉現代化轉型升級。因此,在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中,必須加大對城鎮文化與鄉村文化的關注,并將二者有效結合。隨著農村中青年居民不斷涌入城鎮,此時需加大政策引導,鼓勵青壯年回鄉發展,培育文明鄉風。此外,促進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思維理念及生產生活模式的調整,推動城鄉文化的融合互動。在城鎮建設和發展中形成的先進科學文化,以及在發展農村市場經濟中制定的市場經濟規律和法治精神等,都可應用于鄉村振興中,另外堅決抵制不良文化、低俗風氣等,保障鄉村文化發展,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基礎,實現區域人文城鎮化及現代化發展。
3.4 以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區域城鄉協同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協調發展需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綠色低碳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選擇。發展鄉村振興可利用城市目前已成功落實的環保科技及相關資源對已破壞的農村生態系統進行修復。農村地區可通過有機肥代替化肥、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保護環境。針對產業發展所導致的環境問題,可嚴格履行環保條例,對不合格、不達標的產業依法關停。做好城市及農村地區污水系統處理,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低能耗產業,持續開發和應用綠色能源,鼓勵綠色出行,降低環境污染。保持山、水、田、林、路與花、果、農的合理布局,加大農村垃圾治理力度,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