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劉環環 劉 強 王瑞文
(1 無極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河北 無極 052460; 2 石家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倒春寒是限制小麥穩產、豐產與優產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之一,指小麥進入穗分化生殖生長階段,立春過后寒潮的到來,使地表溫度降到0 ℃以下發生的霜凍危害,常發生在冬小麥拔節至抽穗開花期。倒春寒發生時間越晚,小麥對低溫越敏感,危害也越大。對于黃淮海北部地區,3 月底前遭受低溫天氣,通常癥狀輕,主要是葉尖或心葉出現癥狀,一般對產量影響較小。拔節后小麥對低溫敏感度會明顯增加,極易形成嚴重凍害,造成麥穗缺粒,影響產量,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甚至達到50%以上。
為了降低倒春寒造成的影響,可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1 品種選擇。選用抗倒春寒品種是降低倒春寒危害的重要方法。可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種植習慣相適應、抗寒能力強的中晚熟品種,且所選品種必須通過國家或當地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
1.2 適當晚播。在冬小麥播種適期范圍內適當晚播,可推遲小麥春季生長發育,增強小麥植株的抗倒春寒能力。
1.3 適時澆好壓凍水。澆好壓凍水,使小麥安全越冬。一般小麥冬季灌溉適宜時間是日平均氣溫下降到7 ℃~8 ℃時開始,到5 ℃左右時結束。冬灌過早,氣溫較高,蒸發量大,起不到冬灌的效果;冬灌過晚,土壤易凍結,水分不能及時下滲,導致地表面積水結冰,小麥苗在冰層下易窒息而亡,或地表積水形成冰塊,使土塊抬起,麥根拉斷,吊死麥苗。冬灌后適時劃鋤松土,防止板結、龜裂、透風導致的傷根死苗。
1.4 噴施葉面肥。噴施葉面肥是預防倒春寒簡單易行的方法,可增強植株抗逆能力,保根壯葉。時期掌握在2 月中旬以后。噴霧時力求噴透噴勻,盡量做到葉片濕潤不滴水。具體時間以晴天上午9:00 前,下午4:00 后為宜,又以下午4:00 ~5:00 效果最好。對脫肥重、墑情差、苗黃苗弱的麥田,增加噴施葉面肥的次數。有病蟲發生的麥田,可在肥液中適當加入殺蟲劑、殺菌劑兼治。
1.5 鋤劃增溫,推遲春1 水,培育壯苗。早春小麥返青后及時鋤劃增溫,促進小麥生長形成壯苗,增加小麥的抗逆性;在澆春1 水時適當推遲澆水時間,減少春季分蘗,抑制小蘗發育,爭取讓大蘗盡快生長;對于旺長麥田,在早春時要進行鎮壓或起身期化控,抑制小麥過快生長,控制小麥基部節間過度伸長,提高小麥的抗寒性和抗倒性。
1.6 以水調溫。早春降溫前及時收看天氣預報,在寒潮到來前進行澆水,調節近地面小氣候,縮小地面溫度的變幅。而且灌水可增加土壤水分,增強土壤的導熱能力,對防御早春凍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麥穗分化過程中受到強倒春寒影響時,正值分化的部位將停止分化而死亡,但是氣溫回升后,其它部位會繼續分化。因此,一旦遭遇“倒春寒”危害,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促進植株快速恢復生長,爭取高位分蘗成穗。
2.1 追肥促生長。及時追施速效氮肥,促苗恢復生長。氮素和水分的耦合作用會促進小麥早分蘗、小蘗趕大蘗、提高分蘗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2.2 及時中耕。中耕后可保墑提溫,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增加分蘗數。
2.3 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等,降低低溫凍害,促進小麥恢復生長。
2.4 病蟲害防治。受凍麥田更易遭受病蟲害,要密切監測,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