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偉
(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1.1 選擇原則。選用抗病、耐寒、分蘗力強和品質好的品種。
1.2 品種選用。露地生產選擇平韭2 號、平韭6 號、獨根紅等地下根莖耐寒的休眠品種。塑料大棚生產選擇雪韭791、平韭8 號、廊韭9 號等地下根莖不休眠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T 16715.5-2010 中的二級以上要求。
以干播種子為主,也可采用溫湯浸種催芽播種,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畝用種子1.5 ~2.5 kg,育苗移栽一般每畝苗床用種4 ~6 kg,可定植2 000 ~3 000 m2。穴盤育苗采用72 穴,每穴播種15 ~20 粒,約60 d 可定植。
2.1 溫湯浸種催芽。55 ℃溫水中浸種15 ~20 min,不斷攪拌,然后在25 ℃~30 ℃水中浸泡12 h,去除干癟種子,撈出后濕布覆蓋,15 ℃~20 ℃催芽,60%~70%種子露白時播種。
2.2 播前整地。冬前翻耕,深度20 ~25 cm,進行晾曬。播種前淺耕,整地前每畝施入有機肥1 000 kg、氮磷鉀復合肥(16-8-18)20 kg。
2.3 播種時間和方式。露地種植在4 月上中旬播種,以土層下10 cm 土壤溫度大于15 ℃為宜。采用開溝條播,溝距20 ~25 cm,溝深2 ~3 cm。將種子撒在溝內,摟平壓實后澆水。每畝用種量3 ~5 kg。播種后出苗前使用二甲戊靈乳油125 ~150 ml/畝,兌水噴霧防治雜草。
2.4 苗期管理。一般播種后7 d 出苗,苗高10 cm 左右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 kg/畝。穴盤育苗可用氮磷鉀(20-10-20)水溶肥1 000 倍液灌根,在韭菜長到5 ~6片葉、株高15 cm 以上時進行移栽定植。
3.1 移栽定植。集中育苗一般在5 月中下旬進行移栽,移栽苗標準:單苗有5 ~6 片真葉、生長健壯、根系良好,苗齡60 d,尚未開始分株時為最佳生理苗齡。育苗床育的苗按苗大小分級,地上部留20 cm 剪去葉尖,須根留7 ~10 cm 剪齊,將苗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蘸根,將經過處理的苗分撮栽入穴內,每穴15 ~20 株,穴距10 cm,行距30 cm,栽植深度以葉鞘埋入土中為宜。穴盤育苗地下根部不用修剪,可2 株1 穴直接栽植。
3.2 水肥管理。移栽后灌大水1 次,夏季要減少澆水。雨后及時排水防澇。8 月中旬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期,每畝結合澆水追施硫酸鉀復合肥,每次10 ~15 kg。每收割1 次結合澆水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 ~30 kg。
3.3 2 年以上根茬管理。春季管理主要是中耕、剔根、追施廄肥、墊土。施廄肥4 000 kg/畝,墊土3 ~4 cm,肥土混勻。苗高15 cm 時在行間開小溝澆水。6 月底再培土成壟。7 ~8 月的管理重點是控水、排澇、防倒伏、及時除草。7 月底8 月初及時摘除花序和嫩薹。
3.4 扣棚后管理。扣棚前割掉老韭菜,秋冬茬在9 月底10 月初(農歷秋分寒露之間)扣棚,冬春茬在11 月中下旬(農歷小雪前后),外界平均氣溫低于0 ℃時扣棚,棚溫保持白天20 ℃~25 ℃,夜間12 ℃~15 ℃,相對濕度70%。韭菜萌發后,控制白天15 ℃~25 ℃,夜間10 ℃~12 ℃,最低溫度不低于5 ℃。在每刀韭菜收割前5 ~7 d,降低棚溫至15 ℃,使葉片增厚、葉色加深。4 月后,視氣溫情況撤去棚膜,進入露地管理模式。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
4.1 蟲害
4.1.1 韭蛆(遲眼蕈蚊)。①農業防治。一是播種前深翻曬壟,合理安排輪作換茬,選用高抗多抗品種。二是控制澆水。三是春季曬根或春秋季灌水。四是施用草木灰,既可防治幼蟲,又能增加鉀肥,利于韭菜健壯生長。②物理防治。黑板誘殺(設置粘蟲板)、設置防蟲網、高溫覆膜(日曬高溫覆膜法)、糖醋液誘殺等。③生物防治。一是用1.1%苦參堿粉劑400 倍液灌根,防治韭蛆。二是用0.5%印楝素乳油600 ~800 倍液噴霧。三是施用昆蟲病原線蟲。設施韭菜分別在韭蛆幼蟲發生的早春(3 月底~4 月初)、早秋(9 月底~10 月初)施用昆蟲病原線蟲防治韭蛆。露地韭菜在4 月上旬至10 月根據韭蛆田間發生情況,一年施用2 ~3 次。四是棚前種植驅避作物茴香。五是施用Bt 制劑。每畝每次使用400 億芽孢/ml 防韭蛆蘇云金桿菌水劑10kg,采用隨水浸灌法施藥,10 d 后再處理1 次。六是施用球孢白僵菌。采用200 億孢子/g 球孢白僵菌
4.1.2 薊馬。①農業防治。高發季節,增加種植區空氣濕度,降低蟲口密度。②物理防治。采用藍色粘蟲板(40 cm ×25 cm)誘殺防治。每畝均勻放置20 ~30 塊,短邊接地面南北放置,對薊馬進行誘殺。③生物防治。害蟲發生初期,可采用100 億孢子/g 金龜子綠僵菌油懸浮劑75 ~100 g/ 畝。④化學防治。可用50%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 ~7.5 g/畝均勻噴霧防治,葉片正反兩面噴施,避開高溫和陽光直射,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施藥。
4.1.3 蔥須鱗蛾。5 月上旬首先在蓋棚大蒜、薹韭出薹時發生,6 月后在普通葉用韭菜上開始陸續發生。8、9 月份發生為害最重,世代重疊嚴重,為害可持續到10 月上中旬。
4.2 病害。病害主要為灰霉病。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條件,通風降溫、培育壯苗,控制好溫度和空氣濕度,提高抗逆性;種子消毒清潔田園。②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40 ~60 g 噴霧,安全間隔期為30 d。發病重時期選用400 g/L 嘧霉胺懸浮劑,每畝50 ~75 ml 兌水噴霧,安全間隔期為14 d。發育初期將15%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50 ~350 g 點燃放煙,安全間隔期為30 d。為保證韭菜商品性,用藥預防灰霉病發生,7 ~14 d用藥1 次。連陰天或降溫天等病害高發期施藥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