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張家口市宣化林場 河北 張家口 075146)
連翹是木樨科連翹屬植物,又名黃壽丹,別名黃金條,早春先葉后花[1],漫山金黃,花期長,芳香四溢,為早春優良花灌木。連翹因極耐旱、根系發達、萌發力強,是生態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先鋒樹種。連翹始載于《神農本草經》,以干燥果實入藥[2],是河北著名道地中藥材,先后被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列入藥食同源目錄,其味苦、無毒、性微寒,具抗病毒、解熱消炎、清肝利膽、保肝護心等功效[3],是連花清瘟顆粒的主成分之一。2022 年,連翹鮮果價格為16 ~20 元/kg,青翹干果35 ~55 元/kg,老翹干果近60 元/kg,因而,連翹成為北方山體綠化和干旱地區致富的“搖錢樹”。
研究表明,傳統直播造林出苗率低,保存率40%左右,造林難度系數大[4];裸根苗造林,苗木易失水,成活率低,春秋農忙高峰期,造林期短;傳統容器苗造林育苗周期長,成本高,成林率65%左右,缺乏與之相配套的造林模式,導致造林質量未達預期目標。連翹容器育苗方法,實現了干旱區造林高成林率、快速、簡便、經濟和商品價值高的目標,使旱地不澆水營造生態林、經濟林成為可能。
1.1 扦插時間。采用容器扦插育苗方法,以優良連翹母株品種為插穗。4 月下旬~5 月上旬進行嫩枝扦插。
1.2 插床準備。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塊。將苗床挖成深25 ~30 cm、寬1.0 ~1.2 m,長度不限,整平床面。劃分插床與步道,步道寬30 cm,高于床面2 ~3 cm。每個插床距床面3 ~6 cm處留1 個排水孔,孔徑3 ~4 cm,用篩網堵孔,利于通風。
1.3 容器選擇與基質配制
1.3.1 容器規格。采用可降解塑料袋制成筒狀容器,底部和側面設有排水孔。容器口徑12 ~15 cm,高度15 cm[5]。
1.3.2 基質配制。泥土與草炭按2∶1(體積比)的比例配制,可添加50%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3 ~5 kg/m3,與基質充分混合,用適量清水溶解拌勻進行消毒。
1.3.3 基質裝袋與擺放。先在容器底部鋪放1 ~2 根玉米軸(在水中浸泡5 ~7 d,長度5 ~6 cm)[6],然后將配制好的基質裝滿容器,邊填裝邊壓實。將備好的容器擺放于插床內,容器之間要緊靠,呈蜂窩狀。
1.4 插條采集與制備
1.4.1 插條采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側芽飽滿的3 a 生的植株作為采穗母樹,采用母樹上當年生的中部枝條、粗度0.3 ~0.5 cm 作插條。將采下的插條按長短花柱型分類存放[6]。插條采集應避開陽光強烈時段及雨天。
1.4.2 插條制備。將插條底部和頂梢部分剪去,插穗長15 ~20 cm,具2 ~3 個節,上切口距頂芽上方1.0 ~1.5 cm 處平剪,距下端芽眼1 cm 處平剪,切口要平滑[7]。頂部保留1 ~2 對半葉片。若當天插穗有剩余,50 根1 捆,用濕布包好置于10 ℃冷庫中貯藏。
1.5 扦插。扦插前澆水沉實,待水不再外滲即可扦插。將插穗基部在300 mg/kg IBA-K 溶液中速蘸10 s后,葉片朝同一方向插入容器內,深度7 ~8 cm,插后壓實,使插穗和土壤充分接觸。扦插時,長短花柱分區扦插,隨采隨插。
1.6 插后管理
1.6.1 水分管理。扦插后立即噴1 次透水,然后每天噴水3 ~5 次,每次噴1 min,水量以葉面保持濕潤為宜,持續7 ~10 d。以后每天噴水1 ~2 次,雨天除外,持續到扦插苗生根為止,生根后可減少噴水次數,保持基質濕度。
1.6.2 溫濕度控制。扦插后,覆蓋遮陽網,濕度保持85%以上,溫度25 ℃左右。
1.6.3 肥藥管理。每隔7 d 噴1 次0.2%多菌靈,及時清除落葉、枯葉或枯枝,生根后可適當減少噴藥次數。扦插30 d 后,噴施1 次0.2%~0.5%尿素或0.3%過磷酸鈣葉面肥。
1.7 煉苗。扦插20 d 后插穗基本全部生根,每天支起塑料膜四周進行放風,約20 d 后完全去掉塑料膜進行煉苗,煉苗期間及時噴水[8]。
1.8 出圃。選擇株高25 ~45 cm、苗干直、色澤正常、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容器苗木,出圃前澆灌1 次透水,待容器內營養土稍硬時即可出圃。
2.1 造林時間。6 月下旬~8 月中旬,透雨后或降雨前1 ~2 d,陰天或下午栽植[9]。
2.2 整地挖穴。栽植前,應清除穴內雜草、石塊等雜物。按株行距1.5 m ×2 m 挖穴定植,造林密度220 株/畝。沿等高線以株距定出栽植點,以栽植點為中心,向山坡下方挖半月形魚鱗坑,外高內低,成品字形配置,魚鱗坑規格:長×寬×深為40 cm×30 cm ×30 cm。挖好后,在魚鱗坑下沿外圍做弧形圍堰,高20 ~25 cm。
2.3 施肥。每穴施腐熟的農家肥1 ~2 kg 或復合肥(N-P2O5-K2O=15-15-15)50 ~100 g。
2.4 容器及苗木處理。栽植時可不去掉塑料容器,剪除容器外的根系后定植。
2.5 栽植。栽植前將保水劑與水按1∶4 比例充分混合備用[10],栽植時,先將適量浸泡后的保水劑混入回填土中,按長∶短花柱苗=1∶3 比例隔行配置,再將容器苗放入栽植穴中央位置,扶正苗木,然后將表土填入容器苗根球四周,沿營養土坨的外周踩實,使苗木根頸略低于土面。栽植時要輕拿輕放,切不可將土坨弄散。
2.6 栽后生態撫育管理
2.6.1 病蟲害防治。連翹病蟲害很少發生,防治葉斑病,需經常修剪枝條,病害嚴重時,噴灑800 倍液的百菌清;如發現柳扁蛾危害時,5 月中旬用紫光燈誘殺成蟲,7 月上旬用棉球蘸上辛硫磷去除[11]。
2.6.2 整形修剪。為獲得樹形優美的連翹,須在移植后第2 個生長季及時提干,采用開心形修剪,春季4~5 月,從根部生出的3 ~4 個壯條,去弱留強,保留1 ~2 個,培養成主干,待主干高度60 cm 時及時摘心,促進側枝生出,形成一級主枝,一級枝長至30 cm 時摘心,促生二級主枝。6 ~8 月生長旺季,以輕剪、短截為主,側枝長度達到30 cm 時摘心。從弓背最高處,短截徒長枝、彎曲枝等。及時清除樹干下部的枝條或葉片,使連翹樹冠內的小枝疏朗,提早結果,全株形成矮冠。
與傳統直播造林或裸根移植相比,連翹雨季容器苗造林成林率高達90%,嫩枝扦插技術,不僅縮短了育苗時間,還提高了造林的成林速率;雨季移植,使無灌溉條件下造林成為可能,成活率達95%以上。連翹早果豐產的形成,關鍵是合理的生態撫育管理和整形修剪技術。目前,連翹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相對合理,而該容器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是否適用于其它苗木的造林,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