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綜合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 鞍山 114000)
近年來,鞍山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規模和效益。隨著技術發展,設施水果產業也逐漸興起,已經成為發展農業經濟的一個新的亮點。設施水果中葡萄的種植面積最大,實現了葡萄的周年供應。但是設施葡萄栽培技術要求較高,給農戶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根據設施葡萄栽培實際,從葡萄品種選擇、大棚建設、定植和管理上進行技術總結,以期為當地設施葡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鞍山地區設施葡萄栽培要求選擇有飽滿的芽體、生育期較短、品質佳、耐貯性好、口味獨特、抗病性及抗逆性強和耐運輸的品種,如醉金香、香悅、遼峰等。在選擇品種時,應根據當地的種植環境、市場需求以及市場前景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設施大棚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址。首先要求土壤排水性要好;其次是土壤肥力要強,并且要有較好的通透性,以沙壤最優;再次要有較好的采光性,保證葡萄生長的需要和保持大棚的溫度。
為了提高葡萄栽植的成活率、有效縮短緩苗期、確保實現葡萄的早熟,可在栽植的前1 年將定植溝挖好,并進行土壤改良。沿著設施大棚的走向,在內部挖深80 cm、寬100 cm 的定植溝,挖溝時表層土與心土分開堆放,并在溝的底部鋪上1 層花生秧或者提前粉碎的秸稈,厚度10 ~20 cm,之后填入拌和均勻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表土混合物40 cm,有機肥用量60~90 t/hm2,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地加入微生物菌肥,用量為750 kg/hm2左右。最后在表層將心土填入,在土壤封凍之前灌透水,以沉實土壤。
定植時間通常在4 月中旬開始,主要栽培方式有以下2 種:一是按照6 ~8 m 的間距栽培在溫室的兩側,植株之間的距離控制在60 cm,生長過程中葡萄的枝蔓延伸到溫室的頂部;二是葡萄苗定植在溫室的中央位置,枝蔓延伸的方向為溫室的兩側,形成棚架,按照6 ~8 m 的間距栽培在溫室的兩側,植株之間的距離控制在60 cm,這種方式利于春季溫度低的氣候條件下溫室內的增溫,實現葡萄的盡早結實。
5.1 休眠期管理。北方每年的12 月末到翌年1 月初外界的氣溫較低,在最開始的3 ~5 d 進行防風處理,利于溫室內溫度的升高。土壤解凍時挖出葡萄樹,且在枝條及幼芽上進行石灰氮的涂抹,有利于葡萄樹休眠狀態的解除。葡萄樹的位置結合葡萄植株自身龍干的走勢確定,并在地面上覆蓋幾層地膜,以增溫、保墑。
5.2 溫度管理。芽萌發后要將地膜及時撤除,每2 周左右撤去1 層膜。具體的溫度調控措施可結合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開展。
5.2.1 催芽期。葡萄樹萌芽期的溫度對葡萄盡早結實有著重要的作用。剛開春時灌溉水盡量不要用溫度低的地下水,如果直接灌溉會導致土壤溫度快速降低,對葡萄樹芽體的萌發不利,會延遲其萌芽的時間。大棚生產中,可先在溫室內角落里準備水袋,在溫室的保暖作用下以及陽光的照射作用下,水袋內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提高到與室溫一致時即可灌溉,一般增溫的幅度至少超過3 ℃。水的比熱容大,堆放在溫室角落的水袋夜間還可以放熱,達到增加溫室內溫度的作用,一般增溫的幅度在1 ℃~2 ℃。葡萄樹開始催芽時,要求溫室內的溫度要緩慢升高,白天、夜間分別控制在15 ℃~20 ℃、10 ℃~15 ℃,最低溫必須≥3 ℃,以免影響葡萄植株的生存及生長。之后的溫度逐漸升高,一直到葡萄樹完成萌芽過程,此時溫度升高到白天20 ℃~25 ℃、夜晚15 ℃左右。
5.2.2 花期。葡萄進入開花期后,適宜的溫度及濕度條件利于促進花粉萌發、授粉受精。此階段溫度以白天20 ℃、夜晚5 ℃~10 ℃為宜。葡萄處于花期時不需要灌溉,以避免對其開花、散粉造成不利影響。此期溫室內空氣濕度控制在50%左右。
5.2.3 幼果期。葡萄剛結實、長出幼果時,需要適當增加溫室內的溫度,為葡萄果實的快速膨大創造良好的溫度條件。一般白天、夜晚的溫度分別控制在20 ℃~25 ℃、15 ℃~20 ℃。
5.3 濕度管理。溫室內如果濕度過大,則可以適當增大光照強度實現降低濕度的效果。對溫室內的光照條件進行改善,在溫室覆蓋無滴性能和透光性好的棚膜,避免大棚內部水滴影響到光照的強度,起到迅速降低空氣中濕度的效果。
5.4 施肥管理。秋季落葉后需要深翻土壤,并對溫室內的雜草等進行清理,也可在葡萄樹的根系樹盤覆蓋1 層稻草。葡萄不同生長階段的養分需求有所不同,具體要結合土壤肥力情況以及葡萄樹長勢而定。
5.4.1 基肥。葡萄采收后在植株一側距離40 cm 的位置開1 條施肥溝,深60 cm、寬30 cm。主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雞糞等有機肥。施肥時將挖溝的表層土、沙、有機肥按照1∶1∶1 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后撒施到溝的底部,回填微量元素混合肥,包括硫酸亞鐵、硫酸鉀、過磷酸鈣等,再鋪上1 層作物秸稈,厚10 cm 左右,最后覆熟土,灌充足的水以沉實土壤。葡萄栽植之前,在土壤深耕整地的同時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 ~45 t/hm2、硫酸鉀復合肥750 ~900 kg/hm2等。春季葡萄樹體萌芽后到開花之前,施入48%控釋肥600 kg/hm2、磷酸二氫鉀微肥15 kg/hm2等。以長度70 cm 的標準棚為例,最后有機肥施用量控制在75 ~90 t/hm2。第2 年在施肥溝的另一側施入基肥,當6 ~7 成葉片開始發黃時即表明需要施肥。基肥施入易深,在樹干基部60 ~100 cm 的位置開深50 cm、寬50 cm 的溝,隨著樹齡的不斷增加,施肥溝與樹干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
5.4.2 追肥。采取條狀溝施、穴施、環狀溝施、撒施、放射狀溝施等方式進行施肥。結合肥料的類型以及施肥的目的確定施肥的深度。對于干的有機肥,施入的深度宜深,液體糞尿肥及化肥施入的深度適當淺。結合葡萄植株所處的生長階段合理追肥,溫室內栽植葡萄需要追肥4 次,分別在萌芽前、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采收后為好。一是萌芽前,以氮肥為主,施肥量50 g/ 株左右。二是果實膨大期,以磷肥、鉀肥為主,為果實膨大、花芽分化、果實成熟打好養分基礎。三是葡萄著色期,以鉀肥為主,結合實際搭配適當的磷肥,有利于葡萄品質的提高,減少葡萄果實脫落。四是采收后,以磷肥、鉀肥為主,有利于葡萄樹勢的恢復,枝條貯藏養分。
5.5 病蟲害防治。溫室葡萄可能會發生霜霉病、白腐病、透翅蛾等病蟲害。因此為了實現葡萄的高產,需要盡早開展病蟲害的防治。一般葡萄快成熟時糖分含量高,各類病害易發,此階段要做好果葉的保護管理。病害發生前通過農業防治等手段予以預防,病蟲害發生后結合實際針對性防治。霜霉病可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700 倍液等;白粉病可噴施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等;透翅蛾防治可在其大量孵化卵的時期噴施25%滅幼脲懸浮劑2 000 倍液,幼蟲如果已經蛀入葡萄植株的蔓內,則可對準蟲孔注射25%毒死蜱乳油20 ~30 倍液,并封上蟲孔,以起到滅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