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麗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職業中學 河北 固安 065599)
子宮內膜炎是奶牛生產中經常發生的繁殖障礙性疾病,發病率高,造成的損失很大,不僅增加治療成本,而且母牛感染后還會影響繁殖性能,導致母牛屢配不孕,發情遲緩,產犢間隔延長,嚴重的甚至導致母牛永久性不孕,增加牛的淘汰率。
1.1 感染病原微生物。奶牛分娩以后,陰門、陰道松弛以及子宮頸擴張,都容易遭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且子宮內環境非常適宜細菌的增生繁殖,因此,產后奶牛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發現,引起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就是細菌,而且細菌的種類較多,不僅引起單一感染,而且還會引起混合感染,如常見的細菌感染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壞死桿菌等。真菌、病毒、支原體、寄生蟲也會引起子宮內膜炎,可以導致子宮內膜炎的真菌有酵母菌、念珠菌、放線菌等,病毒有牛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等,支原體主要有生殖道支原體、萊時支原體和T 支原體,寄生蟲最常見的為毛滴蟲。
1.2 機體的免疫機能。母牛生產后或子宮遭到病菌的侵襲后,大多數母牛會依靠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或者子宮周期性復舊過程消滅致病菌或將其排出體外,從而凈化子宮。但抵抗力差、免疫機能低的母牛,感染病菌后會導致病原菌大量繁殖,導致子宮內膜炎發生嚴重。激素對子宮局部免疫能力有較大的影響,當機體內孕酮水平較高時,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炎,相反,則不易感染。
1.3 飼養管理因素。日糧營養水平低或者營養不均衡可以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降低酶的活性,改變奶牛生殖器官組織結構,從而容易誘發子宮內膜炎,如母牛攝入的鈣、磷不足或者日糧鈣、磷比例不當,容易引起胎衣不下,導致子宮內膜感染。日糧中缺乏維生素E 和硒,可以引起子宮內膜細胞增生、變性,提升感染病菌的幾率等。對奶牛催乳過度,使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可以造成母牛產后子宮恢復遲緩,惡露蓄積,引起感染。光照時間短、運動量不足感染子宮內膜炎的幾率也高。據調查發現,冬春季節感染子宮內膜炎的幾率要比夏秋季節高出2 倍多,這可能和冬春季節多為舍飼,運動量不足,光照時間短有關系。
2.1 利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利用抗菌藥物對子宮內膜炎進行治療非常普遍,也是治療成本低、見效快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抗菌藥物有青霉素、土霉素、鏈霉素、鹽酸林可霉素、頭孢、喹諾酮類藥物等。對于慢性子宮內膜炎,可以利用抗菌藥物進行子宮灌注,可以顯著緩解病情,提高受胎率;對于產后20 ~30 d 的病牛,向其子宮內灌注土霉素可以預防子宮內膜感染;對于急性子宮內膜炎或者繼發全身癥狀的病牛,可以根據病情進行補鹽、補糖、抗菌素靜脈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等。牛體型較大,全身治療使用的藥物多,治療成本大,而且利用抗菌藥物治療會在牛奶中有殘留,必須丟棄,嚴重影響養牛場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于不嚴重的病狀一般不采用抗菌素全身治療的方法。不同地區、不同養牛場引起子宮內膜炎的病原不同,因此在用藥前要先對致病菌進行分離,然后進行藥敏實驗,選用敏感的抗菌素進行治療;治療要按療程用藥,劑量要適當,以避免病菌出現耐藥性;用藥時要盡量避免用對子宮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呋喃西林、四環素等。
2.2 利用激素進行治療。激素可以調節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使子宮收縮加強,加快排出子宮內炎性物質,因此,激素療法已經普遍用于對子宮內膜炎的治療。目前,臨床上經常應用的技術有前列腺素及其類似物。氯前列烯醇可以促進子宮內血液循環,溶解黃體,提高子宮收縮力,對于慢性子宮內膜炎、蓄膿性子宮內膜炎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如給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的病牛注射0.5 mg 的氯前列烯醇,治愈率高達80%以上。母牛產后注射前列腺素可以提高健康奶牛的子宮復舊能力。
2.3 利用中藥進行治療。中藥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利用中藥的抗炎性成分和抗炎機理促進中藥制劑的開發和利用。中藥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質的產生和分泌,抑制過氧化反應,防止形成血栓,出現淤血,如黃連、丹參等中藥都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抑制炎性因子的表達。益母草、當歸、川芎、桃仁、五靈脂、甘草等組成的中藥復方,可以有效抑制炎癥組織的增生,其中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甘草可以抗菌消炎,益母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的作用,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這些中藥配伍在一起,可以抗菌消炎,去瘀生新,提高免疫力,促進子宮復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