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一茜 張熙
摘要 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是農業生產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它能夠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減少農作物損失,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發展。然而,目前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其有效性和可持續發展。基于此,闡述了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的作用,分析了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優化策略,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監測體系;病蟲害監測;農作物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9–0025-03
農作物病蟲害具有種類多、影響大、并時常暴發成災的特點,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其發生范圍和嚴重程度對我國國民經濟,尤其是農業生產常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需建立完善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流行趨勢以及防治措施的實施情況,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制定行之有效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提供數據支持,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的有效運行,助力農業產業的發展,維護生態平衡。
1 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的作用
1.1 早期預警和風險評估
監測體系可以通過監測數據的變化趨勢、病蟲害的歷史數據等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農民可以及時了解農作物病蟲害發展的可能性和程度。監測人員會定期巡查、觀察或設置捕捉裝置等方式,收集相關數據。一旦發現病蟲害的跡象,可以立即進行報告和記錄,以便進一步分析和評估。基于預警和評估的結果,農民可以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用農藥、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采用物理防治方法等。通過及時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展,降低農作物損失。早期預警和及時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帶來的損失。通過監測體系的幫助,農民可以更加精確地判斷防治時機和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農作物受害情況。
1.2 農業管理決策支持
監測體系可以提供詳細的農作物病蟲害種類和分布情況的數據,幫助農民了解當前主要的病蟲害問題及其在不同地區的分布情況。基于監測數據的分析,農民可以確定病蟲害的防治重點和優先級,識別出對產量和質量影響最大的病蟲害問題,并將資源和防治措施集中在關鍵領域,最大限度地減少農作物受害[1]。基于監測數據,農民可以更好地進行資源調配和制定防治策略,可以根據不同地區和農作物的病蟲害情況,合理安排人員、設備和物資,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從而增強防治的效果和精確性,減少資源的浪費。基于監測體系提供的科學依據,農民可以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經濟效益。
1.3 技術指導和培訓支持
監測人員可以根據監測結果,向農民提供有關病蟲害的識別和防治方法的技術指導。可通過現場指導、培訓會議或技術手冊等方式,向農民傳授如何有效地識別和區分不同的病蟲害,并提供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還可以向農民提供有關農業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培訓支持,分享最新的農業技術趨勢、有效的管理實踐和農作物健康管理策略,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并合理利用資源和實施科學的農業管理。通過技術指導和培訓支持,農民可以學習和了解更多關于病蟲害的知識和技巧,掌握早期發現病蟲害跡象、正確使用防治藥劑、選擇適宜的防治時間和方法等,提高自身的防治水平和能力,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并提高農作物的收益。通過技術指導和培訓支持,農民采用可持續的農業實踐方法,包括有機農業、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能切實減少農作物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降低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易感性,促進土壤健康和生態平衡的保持[2]。
1.4 病蟲害流行趨勢預測
監測體系通過野外觀察、樣本收集和實驗室分析等方法收集和記錄病蟲害的數據,包括病蟲害的種類、發生時間、地點、程度等信息。通過分析和統計這些數據,可以了解病蟲害的流行規律。基于歷史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可以利用統計模型、機器學習等方法,并結合氣候條件、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病蟲害傳播途徑等預測病蟲害的流行趨勢。通過病蟲害流行趨勢的預測,農民可以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病蟲害監測和預警系統、定期巡視田間、應用合適的防治技術和藥劑、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和作物間隔等,從而有效地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影響。
2 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
第一,數據質量和準確性不足。監測數據的收集工作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及時的情況,導致監測數據的缺失或滯后,從而無法準確掌握病蟲害的流行趨勢和規律,最終導致預測和防治工作的效果不佳。
第二,監測設備不完善。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中使用的監測設備可能存在不完善的情況。例如:可能缺乏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導致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不高。
第三,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和利用。即使數據收集準確,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和利用手段,也會影響監測體系的效果。從實際情況來看,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缺乏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導致無法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為農民提供科學的防治建議。
第四,缺乏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中,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導致出現“信息孤島”和重復勞動的現象,影響監測體系的整體效率和效果。
第五,資金和人力不足。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的建設和運行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支持。然而,由于資源有限,一些地方的監測體系存在資金和人力不足的問題,監測工作無法得到有效開展[3]。
3 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優化策略
3.1 完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監測體系
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是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第一線,為了提高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完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至關重要。
第一,在基層建立多層次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將專業監測機構、農業技術人員、農民等層級的監測力量緊密結合起來。例如:設立監測點,由專業監測人員協助農民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數據采集工作。同時,鼓勵農民自主進行日常觀察和記錄,形成全面的數據來源。
第二,建立專業的數據分析團隊,深入分析和挖掘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數據。利用統計學和數據挖掘技術發現病蟲害的規律和趨勢,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建立農作物病蟲害信息共享平臺,促進監測數據的共享和交流。各監測機構、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匯集各地的監測數據和防治技術,進行經驗交流和學習借鑒,從而提高整個監測體系的綜合能力和增強防治效果。
第四,建立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布病蟲害預警信息,幫助農民做好防治準備工作。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同應對病蟲害的暴發。完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監測體系,可以更準確地了解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和危害程度,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減少農作物損失。
3.2 引入先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引入先進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防治技術,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可以實現更高效、精確和智能化的監測和防治[4]。
第一,遙感技術。應用遙感技術進行大范圍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通過航空或衛星圖像獲取農田的影像數據,并結合專業算法進行數據分析和圖像識別。這種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發現和定位農作物受害區域,提前預警病蟲害的蔓延,并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物聯網技術。通過在農田中布設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實現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傳感器可以監測土壤濕度、溫度、氣象條件等相關參數,提供環境數據用于病蟲害的預測和防控措施的制定。監測設備可以自動識別和記錄病蟲害特征,通過數據傳輸和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有效干預和防治。
第三,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應用AI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處理農田、病蟲害等海量數據,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提供精確的決策支持。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和數據模型,可以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預測能力,幫助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更好地了解病蟲害的發展趨勢和防治需求。
第四,無人機技術。無人機技術具有高效性、靈活性和準確性,可以提供關鍵的監測數據和信息支持。利用無人機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空遙感監測和影像采集,可以快速覆蓋大面積農田,捕捉高分辨率的圖像和視頻,結合圖像識別和分析技術,實現對病蟲害的實時監控和定量評估。
第五,移動應用程序。開發移動應用程序,農民和農業技術人員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工作。通過應用程序,用戶可以記錄和上傳農田的病蟲害狀況、觀測數據和圖片,與專業人員進行遠程交流和咨詢,加快信息傳遞和共享,提高監測工作的效率。
3.3 加大農藥產品市場監管力度
農藥是控制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不合理的農藥使用和市場亂象會導致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為了優化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加大農藥市場監管力度是必要的。
第一,健全農藥市場的監管制度,明確責任和權力分配。加強農藥市場準入的管理,對農藥產品質量實行嚴格的標準化管理制度,確保農藥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第二,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測力度,加強對農藥產品的抽檢和質量監控。通過對市場上農藥產品的抽樣檢測和化驗分析,及時發現和處理不合格產品,保證農民和農作物的安全。
第三,加強對農藥銷售渠道的監管,確保農藥銷售環節的合法合規。加強對農藥經銷商和銷售人員的培訓和監督,推行農藥銷售許可證制度,加強對銷售行為的監督和檢查。
第四,加強對農民的農藥使用培訓,增強其農藥安全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和技術指導,引導農民正確使用農藥,遵循使用劑量和使用期限,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的風險。
第五,加大對非法農藥和假農藥的打擊力度,打擊制售假劣農藥的行為。建立舉報機制,鼓勵農民和相關人員主動報告和揭露非法農藥的線索,加大打假力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3.4 落實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推廣工作
落實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推廣工作,優化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可以提升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減少病蟲害對農民收益的影響,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開展農民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提高農民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重要性的認識。向農民普及農作物病蟲害的知識,介紹科學的防治方法和技術,使其能夠主動參與防治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的技術指導體系,有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通過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專家和農技服務人員等渠道,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幫助其解決防治問題,增強防治效果[5]。
第三,加強對綠色、有機病蟲害防治方法的推廣和培訓,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推動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可持續的防治方式,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的不良影響。通過示范和培訓活動,提高農民對綠色、有機防治方法的應用水平。
第四,加強政府、研究機構、農業企業、農民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構建平臺,組織相關方面開展合作研究、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活動,推廣成功的防治案例和經驗,促進各方攜手推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第五,政府制定和完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支持政策,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防治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供資金支持,用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示范推廣和農民培訓等方面。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為農民提供貸款和保險等金融服務,降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經濟風險[6]。
3.5 注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注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可以優化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的效能。
第一,建立完善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校和農業科研機構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專業人才的培養,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實踐機會和實地指導,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專業人才[7-8]。
第二,積極引進優秀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專業人才,提高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案,如設立專家崗位,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等,吸引有經驗、有實力的專業人才參與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第三,制定和完善培養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人才的支持策略,提供獎學金、津貼和培訓補貼等激勵措施。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人才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他們的待遇和福利,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第四,定期組織培訓班、學習交流會等活動,引導他們了解最新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方法,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滿足不同地區和作物的防治需求。
第五,建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交流平臺,促進人才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組織專題研討會、學術交流會等活動,提供分享經驗、學習先進技術的場所。鼓勵人才之間的合作研究,加強團隊協作,推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4 結束語
隨著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關人員需重視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大設備投入力度、提高技術水平、改進數據管理和加強合作機制等措施,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供更好的指導,保障農作物安全生產,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玉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2):83 -85.
[2] 馮淵博,李婷,許西梅,等.淺析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9):84-85.
[3] 曾昭華,江滋瓊.基層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園藝與種苗,2021,41(11):80-81.
[4] 劉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農藥使用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J].種子科技,2021, 39(2):75-76.
[5] 于秀智.基層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 2021,11(8):7-8.
[6] 葉彩萍.榆林市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歷程及發展對策[J].榆林學院學報,2020,30(2):61-64.
[7] 陳繼光,宋顯東,王春榮,等.黑龍江農作物病蟲害在線監測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8):24-30.
[8] 陳順桃,羅懷海,張偉,等.四川省植保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20,40(11):89-92.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Grassroots Crop Disease and Pest Monitoring System
Ran Yi-qian et al(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in Tongren City, Guizhou Provinc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 Crop pest and disease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can timely detect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duce crop losses,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rassroots crop pest and diseas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restrict its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 role of the grassroots crop pest and disease monitoring system was elaborated, the problems in the grassroots crop pest and diseas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grassroots crop pest and disease monitoring system were propos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Monitoring system; Disease and pest monitoring; Cr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