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星 余翔 王明漢
摘要 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防雷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變化,其工作內容、形式等都面臨著新的變化,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和矛盾,制約著氣象部門防雷社會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對寧德市防雷減災社會規范化管理工作進行探討,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 防雷減災工作;社會規范化管理;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9–0-03
雷電是一種自然災害現象,雷電災害會給民眾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威脅。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城市高層建筑的日益增多,雷電災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經濟損失、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會因雷災損失50億元以上,全國有21個省會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數達到50 d以上,最高可達134 d,因此,防雷減災管理工作形勢嚴峻。
1 寧德市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現狀
寧德市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干冷少雨,夏季酷熱多雨,秋季氣候宜人,光熱充足,降雨充沛,年降雨量集中出現在每年的3—9月,期間降水量約占年總降水量的81%[1]。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雷暴天氣,年平均雷暴日數達50 d以上,最早出現在1月1日(2015年),最晚在12月30日(2012年)結束,雨季多雷雨天氣,其中4—9月雷電活動最為頻繁。
雷電發生時能瞬間產生巨大破壞力,擊壞、擊毀建筑物和系統、設備,甚至引發火災,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例如:2006年6月17日24:00,寧德市自來水公司變頻設備、變壓器遭受雷擊損壞,造成經濟損失3萬元;6月28日古田縣大東地區遭到雷暴襲擊,鶴塘變電所被擊壞,致使停止供電3 h,損失達到10萬元。面對雷電災害的頻發和造成的損失,寧德市氣象局面臨著嚴峻的防雷管理形勢,要求及時轉變機構工作職能,適應新時期發展需求,不斷強化防雷技術支撐和服務監管職能,著力提高防雷減災水平[2]。
1.1 加強防雷安全檢查
檢查防雷重點單位的防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防雷安全制度及應急預案的建立情況、人員防雷安全培訓情況,實地查看重點區域防雷防靜電裝置和日常維護等情況,同時對防雷重點單位安全生產人員進行防雷科普知識宣傳。2013年7月17日,寧德市氣象局聯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開展防雷安全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從專項檢查、復查考評、整改提高3個方面對寧德市易燃易爆危險場所、重要公共設施、公共聚集場所、高層建筑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等進行防雷安全檢查,確保檢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隱患。
貫徹落實《寧德市人民政府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實施意見》(寧政文〔2019〕194號)文件精神,根據寧德市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的《2021年度寧德市市級部門聯合抽查工作計劃》(寧市監〔2021〕27號),由氣象部門牽頭,應急部門配合,于2021年多次進行全市防雷安全重點單位“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檢查工作。
2021年6月17日,在省局安全生產督查檢查組的支持下,對市區燃氣公司開展防雷安全專項檢查工作,現場檢查防雷安全檔案、雷電防護裝置實地使用情況、定期檢測情況等,詢問企業相關人員對防雷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整改要求,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切實擔負起安全生產責任,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切實排除各類風險隱患[3]。于18日向該企業發出整改通知書,要求其限期落實整改工作,并報送整改情況。通過防雷安全聯合檢查,有效督促企業提高防雷安全管理水平,充分落實防雷安全宣傳“進企業”。
1.2 加強對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員防雷安全參與意識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提高對防雷安全生產重大意義的認識,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通過開展自查、專項檢查,進一步增強防雷重點單位企業氣象災害防御意識和防雷安全意識,消除雷電事故隱患。同時,增強社會公眾防雷安全參與意識,做好市場監管,確保企業等相關部門按規定做好防雷設施安全自查自糾、立查立改工作,能夠自覺接受檢測機構的定期檢測,建立日常監管工作臺賬[4]。
2021年6月,寧德市氣象局法律顧問與防災中心專家通過講座授課,以雷電災害安全事故案例為警示,向企業等部門相關負責人等講解防雷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雷電災害事故對安全生產的影響、防雷安全管理工作規范等內容,提醒各企業相關人員不斷增強防雷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意識,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21年7月28日,寧德市氣象局舉辦《防雷裝置檢測服務規范》標準宣貫會,加強寧德市防雷中心全體人員與各縣氣象局防雷檢測技術監督人員學習培訓,要求全體防雷檢測服務人員加強對防雷規范的學習,并在日常實際工作中充分運用服務規范指導防雷工作的開展,切實提高防雷裝置檢測服務質量,提高防雷檢測業務人員服務水平,豐富防雷檢測技術監督人員的理論知識。
2 防雷減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防雷減災管理機構不夠健全
隨著氣象部門“放管服”改革的推行,但相關的體制和行動機制還不能適應新時期改革創新工作局面要求,如防雷減災機構還不夠健全,而監管對象卻在不斷增加,人員配置情況跟不上改革步伐,導致管理力量仍較薄弱,難以實現全方位、多方面監管,導致出現“放”得簡單、“管”得困難、“服”不到位的現象。盡管各級氣象部門均設立了防雷辦,擔負著防雷減災的重任,但防雷部門的專業人才卻匱乏,缺乏專業的防雷知識和技能,甚至有一部分人員身兼數職,不能及時有效處理突發的特殊事件,專業的防雷減災復合型技術人員較少。基層氣象部門防雷減災工作沒有專業人才的管理和技術支持,或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缺乏先進的監測設備,在開展雷電災害性天氣預測預報和預警方面存在短板,而且雷暴天氣應急響應工作開展不到位,制約了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防雷監管標準體系不夠健全
防雷工作經過多年的開展,各級氣象防雷部門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不斷完善了防雷技術標準,成為指導防雷減災服務工作發展的重要參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防雷監管標準體系暴露出許多不足之處。例如:防雷審批、檢查、行政執法、防雷市場監管等規范規定和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隨著防雷檢測市場的放開,人員進行分流,監管隊伍人員不足,沒有專業的監管執法隊伍,難以滿足安全監管需求,現有的監管人員能力和經驗不足,有時還會模糊技術服務和監管的職責界限。個別人員存在重收費、輕服務的錯誤認識,主動監管意識不強。監管體系難以滿足安全監管的需要,在防雷減災體制改革前出現了政事企不分現象,防雷行業的監管由行政審批、技術服務代替監管,受快速推進的改革和氣象部門自身體制機制的影響,未迅速形成高效、完善的監管體系。防雷行業監管需要到現場以開展技術服務的方式來進行,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監管方式變革后,監管人員減少,但監管要求不斷提高,若仍沿用傳統的監管方式已不能適應海量監管信息的要求,全市監管需求得不到滿足。
2.3 缺乏防雷技術和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
防雷檢測工作的專業性較強,相關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素養。隨著防雷檢測服務市場的放開、市場準入門檻的降低,許多企事業單位獲取防雷檢測資質,成立防雷檢測機構,部分檢測機構將經濟利益置于首位,為了擴大業務,容易出現拉人情、托關系、壓價格等不良現象,服務收費隨意,導致防雷安全設備檢測市場混亂,嚴重影響了市場防雷設備的質量。同時,存在防雷技術服務欠缺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水平低、服務態度差、技術含量低等,這是影響防雷工作開展的一大制約因素。加之部分工作人員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工作實踐能力達不到市場需求,阻礙了防雷減災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開展。
防雷工作是一項多部門相互協同的工作,即要求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的相互協作,但各單位由于性質不同,在防雷工作內容方面和執行措施上也存差異,各單位內部行政機構、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未能形成監管合力,部門間的協作和信息共享滯后,影響了防雷工作的有效開展。
2.4 防雷管理責任意識不強、觀念落后
部分防雷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責任意識不足,未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未樹立正確的觀念,防雷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工作作風不踏實,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主動創新和探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防災減災工作推進緩慢。
2.5 防雷宣傳管理工作不到位
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渠道得到了較大的拓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方便、快捷。然而,針對防雷減災工作方面的宣傳,許多地區仍采用傳統的發布方式,如發放宣傳單、布設櫥窗欄等,傳播手段仍較為落后。在防雷宣傳工作中,若沒有創新理念和立意,則不能很好地引起民眾的關注,進而不能達到宣傳工作效果。而且人們如果不能有效了解和掌握防雷常識和技能,難以積極主動地配合防雷工作,由此無法將防雷工作落到實處。
3 新形勢下防雷減災社會規范化管理工作思考
3.1 健全雷電防御體系
首先,構建完善的雷電監測預警系統,構建先進的雷電定位系統、設備等,在商場、企業、學校等人口密集場所合理安裝雷電預警裝置,建立全面覆蓋的雷電監測系統,同時投入資金引進先進的雷電預警雷達系統,做好雷暴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并及時通過有效渠道發送給政府、相關部門和人民群眾,進行提前防御。
其次,建成雷電災害信息收集系統,災后信息的收集要確保數據完整、可靠,落實好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將防雷減災工作納入政府日常考核工作,實現專人專責。
最后,氣象局和防雷中心可在重要部門和社區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防雷減災專職人員,主要負責區域內雷電災害預警信息傳遞,雷災信息收集、整理和上報,并統一歸置在雷電災害信息存儲系統,監督防雷減災工作的開展。設立氣象災害免費報告電話,建立獎懲制度,針對能準確報告雷災信息、有效開展雷電防御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增強防雷人員和民眾的主動防雷意識。劃分好防雷減災工作責任,各級氣象防雷人員立足自身工作職責,各部門之間加強合作,通過制定合理的防雷減災工作制度,完善防雷減災工作體系,對防雷管理人員日常防雷系統建設、防雷管理工作開展進行監督、檢查,確保防雷減災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加強防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構建執法機構,加強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和整體素質,從而加強自身行為規范,端正工作態度,謹慎開展行政執法處罰工作,合理地將氣象行政處罰工作融入綜合管理體制。在開展氣象法的管理工作中,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作,實現信息共享,充分落實綜合執法制度,最大限度地完成防雷監管工作,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發生雷擊災害。重視防雷技術人員隊伍建設,構建職業發展平臺,督促在職技術人員每年接受專業技能的培訓,鼓勵防雷人員積極學習,獲取研究生學歷,接受專業技能水平較高人員的指導,多與其他部門進行業務交流,提高防雷工作人員執法能力和個人素養。
3.3 引導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良性化、規范化發展
加大對防雷檢測市場和防雷裝置的監管力度,完善雷電防御體系。針對沒有防雷檢測資質的人員或單位,嚴厲禁止其從事防雷技術活動。做好新項目、改造項目、現有項目防雷設施建設的審批、監督和檢查工作,針對檢查不合格的項目和設備,要求其限時整改。將企業等相關行業防雷減災工作完成情況和接受年檢情況納入信用系統,并作出公示,建立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針對拒不整改防雷設施的、不落實防雷減災任務的企業或人,提出書面警告,聯合政府相關安全部門進行執法,必要時拉入黑名單,納入誠信檔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約束,推動防雷工作的良性開展。加強雷電災害和防雷減災社會效益評估工作,根據雷電發生規律、雷電天氣系統發展演變、雷電災害損失等,預測雷電天氣發生概率、落區、可能造成的影響,為雷電天氣預測預報提供數據參考。科學制定雷災防御體系和應急響應預案,遇到不利天氣立即啟動預案進行防范等,引導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良性化、規范化發展。
3.4 加強防雷減災科普宣傳
防雷減災宣傳工作對防雷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力進行防雷減災科普宣傳,目的在于讓更多的人認識雷電、掌握雷電防御基本知識,同時加強與安全生產、工程建設、旅游發展等主管部門合作開展防雷減災工作,全力助推防雷管理工作。在保持原有傳遞信息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防雷短視頻、推出微信公眾號防雷小短文等,將氣象防雷信息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給民眾,提高民眾關注度。走進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等,向群眾了解對防雷方面的需求,召開各種防雷知識講座;加強多媒體宣傳,確保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夠掌握防雷知識和技能,認識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積極參與防雷減災管理工作,促進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開展。
3.5 繼續做好農村防雷規范化管理
農村是防雷的重點和薄弱環節。防雷中心要加強雷電多發區域防雷設施建設,如聯合應急、住建、電力等部門,在農田集中區建設避雷安全場所,方便農民在雷雨天氣有效躲避雷電。加強農村防雷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住宅建設雷電安全防護技術的推廣,指導農民規范家中線路敷設,必要時安裝合理的防雷裝置,對新建房屋做好防雷指導,多層樓房可以利用混凝土中的鋼筋進行有效連接。針對農村制作通俗易懂的雷電防御知識手冊,確保農民能夠聽得懂、看得懂、容易掌握。重視農民接收雷電預警信息的渠道,各種方式協作以保證雷電信息有效傳遞給每個農民,方便農民科學安排外出農事活動,避開雷雨天氣,避免雷擊危害,將農村防雷安全納入鄉村振興宣教體系,擴大農村防雷減災科普覆蓋面。
4 結束語
雷電極具破壞力,閃電強度高達500 kV,雷電以其熱效應、機械效應、反擊電壓、雷電感應等方式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從而造成人員傷亡、火災、爆炸、建筑物、電氣設備和各種設施損壞、電力千口通信的中斷。防雷安全規范化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雷減災工作能力,增強防雷監管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專業技能,引導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良性化、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渭民.雷電學原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劉軍.淺析新形勢下開展防雷工作發揮防災減災作用的思考[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3):60-61,66.
[3] 王春慧,張慧.氣象局防雷減災工作的進展及存在問題分析[J].河南科技, 2013(6):189.
[4] 崔志勇.氣象局在防雷減災工作中的作用及存在問題分析[J].江西農業,2017(21):40.
Thinking on Soci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Ningde C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iao Xing et al(Ningde lightning protection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 Ningde, Fujian 352100 )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evel, lightning protection management has undergone new changes, and its work content and form were facing new changes, and new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were constantly emerging,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work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ociety of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ci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Ningde C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rk; Social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blem; Po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