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于濟南市長清區2012—2021年氣象觀測資料和長清茶生長發育期的物候觀測資料,分析了長清茶在茶芽萌發期、春茶期及夏茶期等主要生長發育期的適宜氣象指標、不利氣象指標及關鍵農事活動,并研究了影響長清茶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建立起長清茶低溫凍害氣象指標和高溫熱害等級氣象指標,制定了長清茶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為茶農科學種植、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 長清茶;農業氣象指標;農業氣象災害;周年服務方案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9–0-04
濟南市長清區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產茶區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恢復茶樹的栽培種植,經過長期技術改造和品種改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清茶[1]。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長清茶種植技術不斷提高,對氣象服務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國內關于茶與氣象的研究很多,由于長清茶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與中國南方主要茶區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有關長清茶農業氣象服務技術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通過對長清茶適宜氣象指標和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研究,提出了農事建議,制定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為提高長清茶產量、品質提供氣象依據[2-7]。
1 材料與方法
長清茶產量來自萬德茶葉種植基地,氣象資料來源于濟南市長清區氣象局2012—2021年地面觀測資料。茶樹具有喜溫、喜酸、喜濕潤、耐陰的生理特點[8]。長清茶從3月中下旬開始茶芽萌發,4月上旬春茶采摘至10月上旬秋茶采摘結束,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可分為茶芽萌發期、春茶期、夏茶期、秋茶期、越冬期。研究主要針對3年或以上的成齡茶樹開展物候期觀測和連續性氣象觀測。
2 結果與分析
2.1 適宜氣象指標分析與農事建議
在自然生長條件下,茶樹全年有3次生長和休止,將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的初日至終日作為茶樹的生長期。
2.1.1 茶芽萌發期(3月中下旬) 在茶芽萌發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適宜的水分和光照,能滿足茶芽萌動的需求,有利于春芽生長和逐漸膨大。當日最低氣溫<0 ℃,影響茶芽萌動;日最低溫度<-3 ℃,茶樹出現低溫、霜凍災情。3月中旬,當日平均氣溫≥10 ℃,持續時間≥3 d,有利于休眠狀態的越冬芽逐漸膨大,當芽體露出鱗片部分達鱗片長度的1/3以上時,即進入萌動期。此后氣溫增加,有利于茶芽萌動生長。當相對濕度為70%~90%、日照百分率<45%,在適宜的土壤和水分的條件下,有利于茶芽萌動生長發育。
當日最高溫度<10 ℃,茶芽生長緩慢,干物質積累受影響。相對濕度<70%、月日照百分率>50%,影響茶芽生長,不利于其正常發育,甚至會對成齡茶樹生長發育和后期產量、品質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表1)。
萌芽期凍害主要是霜凍,是茶樹萌芽期芽葉遭受的凍害,也稱“倒春寒”,對當年春茶的產量和品質影響最大。
2.1.2 春茶期(4—5月) 4月上旬開始,日平均氣溫達到15 ℃,有利于葉片迅速展開,茶芽、葉片生長速度加快,此時可開始采摘少量優質靈巖綠茶。平均氣溫達到16~20 ℃時,茶芽生長速度最快。當平均氣溫達20~25 ℃,春梢的生長速度最快,是春茶生長旺盛期。在此期間,茶樹生長需水量較多,相對濕度70%≤U<90%,月降水量>120 mm,適宜的月降水量有利于春梢生長發育。茶樹需要較短時間的日照,日照百分率<45%,較弱的光照條件能生產優質綠茶(表2)。
當日平均氣溫<10 ℃,茶樹生長受到影響,葉片生長緩慢。日平均氣溫≤10 ℃,日最低溫度為1~3 ℃,出現陰雨天氣,持續≤2 d,對產量略有影響;日最低溫度≤0 ℃,持續≥3 d,將影響春茶生長,采茶次數減少,對總產量有明顯影響。相對濕度<70%、月日照百分率>50%,影響茶芽生長,不利于茶芽正常發育。
2.1.3 夏茶期(6—8月下旬) 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 ℃左右,有利于夏梢的快速生長,有利于夏茶采摘;7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為28.0 ℃,葉片生長良好,適宜夏梢生長發育。適宜的相對濕度75%≤U<95%,月平均降水量>120 mm,適宜的月降水量有利于夏梢生長發育,相對濕度>90%時,有利于茶葉優良品質的形成。月日照百分率<45%,較弱的光照條件有利于生產優質綠茶(表3)。
茶樹能耐35~40 ℃高溫,日平均氣溫≥30 ℃,日最高溫度≥35 ℃,持續天數≤2 d,新梢生長受到抑制,對產量略有影響;當此溫度條件下,持續天數≥3d,會導致新梢枯萎,造成落葉,產量低造成歉收。相對濕度<75%、月日照百分率>50%,不利于夏梢正常發育,造成夏茶產量較少、質量較差。
2.1.4 秋茶期(9—10月上旬) 日平均氣溫為18~22 ℃,有利于秋梢的生長和秋茶采摘,日最高氣溫≥35 ℃對秋梢發育不利。相對濕度70%≤U<90%、月平均降水量為120~150 mm,有利于秋梢生長發育,相對濕度<60%、月日照百分率>55%,不利于秋梢正常發育。月日照百分率<50%,有利于生產優質綠茶,光照較強,直接影響秋茶產量和品質(表4)。
2.1.5 越冬期(10月下旬—翌年2月) 當日最低氣溫≤10 ℃,日平均氣溫<5 ℃,茶樹進入休眠狀態。1—2月,月極端最低氣溫≥-5 ℃,月平均氣溫≥0 ℃,適宜茶樹越冬。相對濕度≥60%,冬季降水量≥50 mm,月日照百分率<50%,利于茶樹休眠且不易發生凍害。
當日平均氣溫≤0 ℃,日最低氣溫極端≤-10 ℃,持續≥2 d,茶樹易出現低溫凍害;T≤-3 ℃、Tmin≤-14 ℃,持續≥2 d,將出現嚴重的凍害。平均相對濕度<60%、冬季降水量<50 mm,加上較低的氣溫,凍土深度≥10 cm,持續≤5 d,茶樹根系水分吸收受阻,易發生凍害。月日照百分率>55%,光照較強,影響茶樹休眠越冬。越冬期適宜氣象條件指標見表5。
2.2 長清茶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長清茶樹常見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有低溫凍害、高溫熱害等。
2.2.1 低溫凍害 低溫凍害是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冬季氣溫下降到茶樹植株受害或致死的臨界溫度以下,引起茶樹芽葉、枝條受到損害或死亡。茶樹低溫凍害災害氣象指標見表6。
2.2.2 高溫熱害 高溫熱害是指氣溫上升到30 ℃以上、最高氣溫上升到35 ℃以上,使茶樹芽葉、枝條等受到損害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9]。茶樹高溫熱害劃分為4個等級,標準見表7。
2.3 制定長清茶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
茶芽萌發期(3月中下旬)農業氣象指標。3月中旬,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適宜的水分和適宜的光照,休眠狀態的越冬芽開始進入萌動期。此后氣溫增加,有利于茶芽萌動生長。日最高溫度<10 ℃,茶芽生長緩慢,干物質積累受影響。相對濕度<70%、月日照百分率>50%, 影響茶芽生長,對成齡茶樹生長發育和后期產量、品質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農事建議:在春季注意采取保溫、增濕措施,如覆蓋法、煙熏法、噴水法等預防春季霜凍。重點關注:強冷空氣活動,如寒潮、倒春寒、霜凍、低溫、干旱、缺水。
春茶期(4—5月)農事指標。4月上旬開始,日平均氣溫達到15 ℃,茶芽、葉片生長快,可少量采摘優質靈巖綠茶。達到16~20 ℃時,茶芽生長最為迅速。當平均氣溫達20~25 ℃,春梢的生長速度最快,是春茶采摘旺盛期。在此期間茶樹生長需水較多,相對濕度70%≤U<90%,適宜的月降水總量>120 mm,有利于春梢生長發育。月日照百分率<45%,較弱的光照條件能生產優質綠茶。日平均氣溫<10 ℃,日最低溫度在1~3 ℃之間,出現陰雨天氣,持續≥2 d,對產量略有影響;日最低溫度≤0 ℃,持續≥3 d,將影響春茶的采摘期、采茶次數減少,對總產量產生明顯的影響;農事建議:主要防御春季晚霜凍害和干旱對茶樹造成的影響,茶園可采取煙熏、凝霧等方法降低春季凍害對茶樹的影響;適時適量澆足返青水,減緩凍害的影響;重點關注:春季晚霜凍害、干旱、缺水、強對流天氣(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
夏茶期(6—8月下旬)農事指標。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 ℃左右,適宜的相對濕度75%≤U<95%、月平均降水量>120 mm,利于夏梢快速生長和夏茶采摘。相對濕度>90%時,利于茶葉優良品質的形成。月日照百分率<45%,較弱的光照條件利于生產優質綠茶。日平均氣溫≥30 ℃,日最高溫度≥35 ℃,新梢生長受到抑制,對產量略有影響;當此溫度條件下,持續天數≥3 d,會導致新梢枯萎,造成落葉,產量少造成歉收;農事建議:在實際生產中,茶園應注意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樹種營造茶園防護林、行道樹網或遮陰樹,力求達到茶樹既有充足的日照時數,同時又避免強光直射,以保證茶業的優良品質;重點關注:干熱風、高溫熱害、病蟲害、強對流天氣(大風、冰雹)、干旱、少雨。
秋茶期(9—10月上、中旬)農事指標。日平均氣溫在18~22 ℃,相對濕度70%≤U<90%、月平均降水量120~150 mm,利于秋梢生長發育,利于秋茶采摘。月日照百分率<50%,有利于生產出優質綠茶。日最高氣溫≥33 ℃、相對濕度<60%、月日照百分率>55%,不利于秋梢正常發育,對茶葉品質產生一定的影響;農事建議:實際生產中,茶農可采取營造防護林、鋪草簾、搭棚等方式,減少光照直射,增加漫射光。及時澆灌茶樹,為茶樹安全越冬做好準備;重點關注:高溫熱害、病蟲害、干旱、少雨。
越冬期(10月下旬—翌年3月上旬)農事指標。當日最低氣溫≤10 ℃,日平均氣溫<5 ℃,茶樹進入休眠狀態。1—2月,極端最低氣溫≥-5 ℃,月平均氣溫≥0 ℃,適宜茶樹越冬。日平均氣溫≤0 ℃,日最低氣溫極端≤-10 ℃,持續≥2 d,茶樹易出現低溫凍害;T≤-3 ℃,Tmin≤-14 ℃,持續天數≥2 d,將出現嚴重的凍害。平均相對濕度<60%、冬季降水量<50 mm,凍土深度≥10 cm,持續≤5 d,茶樹易發生凍害。月日照百分率>55%,光照較強,影響茶樹休眠越冬;農事建議:做好茶園冬前肥水管理,尤其注重有機肥施用,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和鉀肥能夠使植株體內積累糖分,適時灌溉,促進茶樹及根系的健壯成長,以積累較多的有機物質,增強茶樹越冬的抗凍能力;重點關注:寒潮等強冷空氣活動、干旱、缺水。
3 結束語
通過對長清茶主要生長發育期的氣象指標及關鍵農事活動進行分析,綜合考慮長清茶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低溫凍害和高溫熱害)氣象指標,制定了長清茶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并適時開展農業氣象服務,為長清茶種植提供氣象依據和科學指導。
參考文獻
[1] 史春彥,張前東.長清茶樹生長氣候條件分析及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6, 32(32):158-163.
[2] 王遠泰,雷玄肆.浮梁縣發展茶葉生產的氣象條件分析[J].江西氣象科技, 2005,28(2):33-35.
[3] 劉宇鵬,陳芳,胡家敏,等.低溫對茶樹葉片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7):1120-1122,1126.
[4] 劉春濤,李華,宋超,等.青島嶗山茶葉產量年景預報方法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3):131-136.
[5] 婁偉平,孫科,吉宗偉.春季茶樹冠層溫度與氣象因子的關系及預測[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8):144-152.
[6] 劉梅.貴州省開陽縣茶樹生長的氣候條件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5,35(13):145 -146.
[7] 田月,趙孟,李勇,等.貴州茶樹生長季熱量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貴州氣象,2015,39(2):1-5.
[8] 王鎮恒.茶樹生態學[M].第一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9] 劉春濤,劉彬,宋春燕,等.嶗山區茶樹凍害原因及防御措施[J].農技服務, 2019, 36(4):63-65.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Changqing Tea Meteorological Service Research
Shi Chun-yan (Changqing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nan City, Jinan, Shandong 2503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Changqing District Jinan City from 2012 to 2021 and the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iod of Changqing tea, the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adverse 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and key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of Changqing tea in the mai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ea bud germination, spring tea and summer tea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ffecting Changqing tea, and the 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cold damage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eat damage grade of Changqing tea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ea garde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he annual service plan of Changqing tea agrometeorology was formulated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ea farmers to plant scientifically, prevent and reduce disasters.
Key word Changqing tea; Agro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niversary service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