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 吳 晶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是國際最高水平的職業競技比賽,代表了國際主流行業產業技術門類、最新技術應用及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近兩年來,學院結合自身發展優勢,積極備戰世賽,按照世賽技術標準制訂教學內容和評價方法,開展電子技術項目世賽培養“青苗計劃”,選手在蘇州市、江蘇省、全國選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此外,我國將于2026年在上海舉辦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同各國在技能領域交流互鑒的同時,展示我國職業技能培訓的成就和水平,努力辦成一屆富有新意、影響廣泛的世界技能大賽。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技能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資源,是促進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學校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不斷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交叉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電工電子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多樣化,電子設備的運行效率成倍提高,當通過網絡控制電子設備時,可以實現設備的人工智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電工電子行業和智能化電子設備的普及,需要大批從業人員來滿足各企業的需求。
2019年6月以來,我院在開展世賽電子技術項目的人才培養和訓練備賽工作中,全體教練團隊、選手展現出來的刻苦訓練、敢于奉獻、持之以恒、奮勇爭先的精神,為學院師生樹立了榜樣,引領了“崇尚技能、鉆研技術、弘揚工匠精神”的校園新風尚。我院通過積極組織世賽備賽工作,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參賽經驗與教學實踐成果,也為學院更好地研究世賽和推進世賽成果轉化奠定了良好基礎。
作為技工院校,只有緊貼社會企業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專業建設的好壞也要由社會需求來檢驗,學生學到的技能能否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一定程度上能證明專業建設的成功與否。2020年5月我院與江蘇蘇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電工電子技能人才培養合作,簽定校企合作辦學協議。通過企業參與研究以及制訂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學院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與學生的教學過程有機結合,以提高企業參加校企聯合辦學培養的積極性,實現校企雙贏的辦學目標。
為科學推進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做到創新與規范并舉,學院成立“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工作組”,建立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成果轉化的研究、計劃、指導、實施的運行機制,“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成果轉化工作組”由指導團隊、管理團隊和教學團隊構成。
借鑒世賽電子技術項目的集訓選拔機制,在總結第一批“青苗計劃”經驗的基礎上,學院推進第二批“青苗計劃”。“青苗1班”主要培養電子技術項目競賽第一梯隊選手,由教練核心團隊根據世賽電子技術項目的技術標準、集訓項目、教學手段、考評方法開展教學。“青苗2班”為“提優試點班”,由報名參加“青苗計劃”的各專業普通班學生根據人數合理搭配組班,開展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成果轉化日常教學的試點工作,并為“青苗1班”培養儲備人才。這5個班級將由教練核心團隊根據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標準設計課程體系,課程包含從設計電路原理圖、焊接、調試、編程、組裝到維修這一完整產品的制作過程所需的專業技能。
世賽成果轉化的最終目的是惠及每一位學生,將“青苗班”的人才培養方法推廣應用到普通學生的培養上:以“匠心文化”為引領,將世賽訓練、以賽促學、項目教學等培養方式轉化為日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有效提高普通班教學質量。通過借鑒世賽電子技術項目先進的技能理念、技能標準、評價體系,結合學院實際,將世賽成果轉化到電子信息專業群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研究建設專業群電子技術“1+N”核心課程體系,即以“電子技術”為核心,與各專業技能進行有機融合,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在原有電子類專業的設施設備建設中,學院通過對設施設備的合理選擇、優化,擁有了8個校內電工電子實訓室,以及1個世賽電子項目一體化工作室,可實現世賽電子技術項目的培訓、電工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電力電子、自動化生產線組裝與調試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合理先進的實訓設施設備體現了專業建設的主要特征,成為培養“1+N”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保證。
教師要將世賽電子技術項目對選手知識、技能及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要求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的理念,將世賽電子技術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將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模塊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及學習任務,將世賽訓練方法轉化為教學方法,將教練團隊建設方法轉化為教學團隊建設方法,將集訓資源轉化為學習資源,將世賽考評方法轉化為教學考評方法(見圖1)。

圖1 課程體系建設內容
第一步,根據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標準和要求,教師開發符合“青苗班”集訓以及教學的電子技術核心課程體系。
第二步,教師將電子技術核心課程體系嵌入到電子信息專業群五年、七年兩種學制課程體系中,借鑒世賽電子技術項目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經驗,有重點、分階段建設各專業課程體系,努力實現電子技術核心課程與相關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培養“電子技術+網絡技術”“電子技術+物聯網”“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復合型技能人才。
第三步,教師圍繞世賽電子技術項目對選手知識、技能及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要求——適當提高競爭力和競技成就必需的現代技能;總結“青苗班”綜合素養,提升課程建設經驗,融合建立職業能力課、心理素質課、文化素養課、體能訓練課、社交溝通課等課程。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學生對電子信息技術方面有一個比較深入的認識,有利于培養嚴謹認真的工匠精神,不僅能從事電子產品開發、電子產品安裝、電子設備調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也能滿足自身專業崗位的需求,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世賽電子技術項目與我院傳統專業融合,為我院專業發展和蘇州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科技服務型人才。本專業所處領域是綠色環保、節能行業,為社會資源的節約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專業支持,同時有利于實現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