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葉 姜全振 金驍 王東珍
航天材料一般是指航天飛行器所用材料,需具備防熱、耐輻射、耐酸堿能力和高強度、高硬度的材料結構;具備高力學性能、高加工性能和化學性能。材料的性質直接影響到其產品質量可靠性,因此航天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采用特殊工藝和特殊材料進行研制生產。目前我國航天材料生產的主要有:陶瓷材料(含稀土高溫合金等)、鈦合金(含鈦高溫合金)、鋁合金(含鋁合金高溫合金)、高溫合金等6大類[1]。運輸物流運作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指為實現物品運輸所采取的運輸方式和管理模式。目前,航天裝備制造企業主要采用公鐵聯運、鐵海聯運等運輸方式提高運輸效率和運輸質量。這種方式對于原材料等貴重物品運輸要求較高,導致原材料采購周期長且運輸費用高。同時,原材料種類較多且數量較大,貨物運輸存在管理難、速度慢等問題[2]。航天材料是國家戰略資源,具有技術復雜、研制周期長、制造周期長等特點。航天材料是一種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其運輸物流直接影響著航天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材料運輸質量和效率、提高運輸物流運行質量,成了航天材料供應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對航天材料運輸物流運作模式進行了研究。
航天材料是國家戰略資源,材料管理水平決定著航天裝備產業是否能夠健康發展,航天材料運輸物流是航天裝備產業的關鍵環節,需要實現運輸物流系統集成、運輸方式選擇以及運輸效率的提升等多方面的功能,針對航天材料的運輸,首先需要完成對運輸物流運作計劃的制定。航天材料的運輸采用的供貨模式傾向于JIT精益供貨模式。這種模式對于供應鏈各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相關信息的處理上。為促進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需要重點對運輸航天材料的部門進行信息化水平的檢驗[3]。航天材料的整個運輸過程都需要通過信息處理系統以及相應的輔助系統實現智能化管理,信息技術包括ERP、GPS、EDI、MMS、數據采集技術等。采用ERP與生產管理體系,可以實現高效的生產管理,利用一體化的調度和倉庫管理系統,實現對全國運輸網絡和物流網絡的統一管理;GPS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和管理運輸過程,并能及時向用戶反饋信息;該系統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最優的運輸路線,而且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技術支持,如裝車、裝卸車等,提高了運輸效率,提高倉儲利用率,節省了成本;通過EDI可以連接到不同的系統;RFID可以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校驗[4]。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各大航天材料供貨商之間的信息及時共享,達到智能管理,降低人力投入的目的。為確保整個運作模式的穩定性,在發單運作之前,必須保證訂單能夠支持和指導整個作業鏈的正常運轉。訂單的構成必須固化、完整且唯一。訂單一經發出,不可更改,同時,訂單中的信息內容只能夠通過系統進行添加,但不可被系統刪除[5]。在發出訂單后,供應商與物流企業都必須明確交付的航天材料型號、類別等重要信息。除此之外,還需要確定運作計劃中的具體運輸時間。針對不同的區域其運輸時間也不同,以某航天材料供貨商為例,假設其主要供應商分布在A、B、C、D四個區域,則其每個區域的取貨在圖前置日期可按照表1內容設置。

表1 不同區域運輸材料時間表
訂單下單的時間距離配備運輸設備的協議時間最小為2天,即下訂單和最早交貨的6個工作日內,否則訂單將不能被執行。圖1為訂單時間規則表。

圖1 訂單時間規則表
航天材料運輸物流運作計劃計劃要滿足訂單周期,一般需要4個星期,也就是說,生產計劃至少要在一個月內完成,然后再根據訂單的要求,完成訂單。生產計劃一經制定,不得更改,否則將不能確保訂單的正確性。
航天物料供應商對物流的各個運輸環節進行界定與管理,實現每一條線的管理與最優的費用。而調整運輸路線的前提是,航天需求方在采購時,必須考慮到供應商集中的地區。在100公里范圍內的采購供應商組成供應商群。如果采購部過于分散,難以實現“循環”,循環配送的“統一”優勢將不能得到充分發揮[6]。供應商出貨區域選定后,每個區域的供應商取貨、倉儲、運輸、送貨線路,由主機廠根據距離、出貨次數來劃分供應商線路,主要線路可分為以下5段,即5段運輸成本構成。第一段為前端集配入庫運輸線路:對于偏遠地區的供貨商,其供貨商群區域到提供主機的距離超過300 Km。各供貨商的日發貨量不能滿足每天的整車送貨,可以考慮區域集群的取貨集配,實行循環取貨,在中心貨量后,按交付日期交付時間交付地進行集中發車,達到取貨運輸成本最優化。第二段為前端集配倉儲運輸線路:為了確保遠程地區的供貨商群的出貨量集中。前端集合定義了供應商在末端分支上的配送路線。在前端集配,可以將少量的供貨商集中回收。根據交貨日期,在倉庫入庫后,按照交貨日期作為基準,進行裝運。第三段為末端集配入庫運輸線路:前端配送直接到終端配送,遠區域大件配送,或者終端配送附近區域支線配送。集中性、高集裝量的長程或末端支線運輸保障運輸路線的優化。第四段為末端集配倉儲運輸線路:在距離航天材料供貨商10千米-15千米范圍內,負責交付日期、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的定制放置、分類、盤點、核對、異常處理、交付準備。終端集散調整了前端集散系統的負荷和終端集散系統的調度。第五段為交付運輸線路:終端集配的交付和交付地點附近(50公里)的直接配送,終端集中配送或直接交付給用戶,根據主機廠的訂單、卸貨泊位,按照產品交付日期、時間、交付地要求進行裝車交付,按訂單指示進行交付。表2為上述五種線路的基本設計方案。

表2 五種線路的基本設計方案
根據表2中的內容,在五段運輸線路的設定下,進行運輸與成本的組織,以此確保實現航天材料運輸線路的最優調節。
為了確保地區內的供貨商的周轉量,航天材料供貨商與供貨商之間的容器的碼放、配載兼容性、容器大小、投入數量等都必須符合裝車安全所需。調達物流對供貨商的集裝箱有著很高的要求,所有的供貨商都采用標準的集裝箱設計,集裝箱必須符合運輸和運送質量的要求,而且集裝箱也是可循環利用的。對于航天材料運輸容器的基準要求,主要分為七點:第一,航天材料供應商包裝容器必須使用可以進行回收二次利用的容器;第二,包裝的設定需要確保航天材料在正常的運輸、狀態以及倉儲等環節中,品質不會發生改變;第三,在包裝內部的緩沖材料需要是確保能夠為航天材料的品質提供保障的必要材料;第四,針對特殊形狀、重物的航天材料,包裝容器若不能滿足標準時,則可采用專用容器;第五,針對各類金屬架容器必須滿足裝車要求,一般情況下,長寬應控制在0.7m、1.1m 以內,可將其平鋪在9.6m 規格車廂的運輸車輛中;第六,容器和托盤都需要以噴涂的方式標記出供貨商出貨地的具體信息以及所使用運輸容器的型號,并且需要確保各項信息清晰展示,方便后續對運輸容器的返回;第七,若使用塑料容器盛放航天材料,則需要使用規格為1.1m×1.1m×0.5m 的塑料托盤,且塑料容器必須保證能夠平整碼放并布滿整個托盤,塑料容器的高度不得超過1.2m。航天材料運輸容器數量上的要求,需要綜合生產、備貨、出貨等環節的基本需要,可通過“備貨天數+出貨交付日期+取貨運輸天數+廠內庫存天數+容器清理天數+緊急對應天數+庫存天數”來估算。
我國航天材料發展處于快速增長期,產品種類豐富,航天材料研制周期長,運輸物流過程復雜,直接影響到材料的使用壽命與質量控制水平。通過本文上述研究,針對航天材料的運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物流運作模式,這種運作模式將極大地促進航天運輸效率提升,促進航天材料供應鏈持續健康發展。航天材料具有其特殊性,在特殊情況下材料運輸物流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需要結合材料的特殊性考慮運輸問題,以此進一步提升航天材料運輸業務的運行效率。C
引用出處
[1]江宏.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長大物料倉儲管理運作要點——訪中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智能物流專家方忠民[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2,27(09):121-123.
[2]陳秋燕,馬小雅.物流企業商業模式運作創新路徑研究——以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物流科技,2022,45(08):25-28.
[3]謝慧娟,梁珂珂,廖義軍.金融服務跨境電商物流的創新實踐——評《跨境電商與國際物流——機遇、模式及運作》[J].國際貿易,2022,(04):98.
[4]沙蓓蓓.供應鏈協同運作模式對運營績效的影響效應研究——評《化工物流服務供應鏈運營研究》[J].塑料工業,2021,49(12):183.
[5]申詩謠,劉星余,趙 峰.“互聯網+”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業倉儲運作模式研究——以深圳科捷物流華佳倉為例[J].商訊,2021,(15):9-10.
[6]王恒田,楊曉龍.物流供應鏈數據化經營的創新優化路徑研究——基于國內SL物流企業的運作模式 [J].江蘇商論,2021,(04):31-34+66.